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八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 (7)

1. 急慢驚風

上為細末,二、三歲兒蜜湯調下半錢,以上一錢,食前服。

五福化毒丹,治急驚風、痰熱搐搦等證。

桔梗(微炒),玄參(洗焙,各六兩),青黛(研),牙硝(枯,各二兩),人參(三兩,去蘆),茯苓(去皮,五兩),炙甘草(一兩半),銀箔(八片,為末),金箔(八片,為衣),麝香(五分,另研)

上為細末,入研藥拌勻,煉蜜丸,每兩分作十二丸,一歲兒每一丸分四服,薄荷水化下。瘡疹餘毒,上攻口齒,涎血臭氣,以生地黃自然汁化一丸,以雞翎刷口內。

金箔丸,治急慢驚風,痰涎壅盛。

半夏(湯泡七次),天南星(煨裂),白附子(炮),防風(去蘆,各五錢),雄黃,硃砂(各二錢半),生犀末(一錢),牛黃,龍腦,麝香(各五分),金箔(二十片)

上為細末,薑汁調面打糊為丸,如麻子大,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,人參湯下。慢驚風,去龍腦。

鉤藤飲,治吐利,脾胃氣弱,虛風慢驚。

釣鉤藤(五分),蟬蛻,防風(去蘆),人參,麻黃(去節),白殭蠶(炒),天麻,蠍尾(去毒,炒,各二分),甘草(炙),川芎(各一分半)
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一盞,煎至六分,溫服。量人大小,加減分數與之。虛寒者,加附子末半分。

溫白丸,治小兒脾氣虛弱,泄瀉瘦怯,冷疳洞泄,及吐瀉久病,轉成慢驚,身冷瘛瘲等證。

天麻(五錢),白殭蠶(炒),白附子(生),全蠍(去毒,炒),天南星(湯泡七次,焙,各二錢五分)

上為細末,湯浸寒食麵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五七丸至二三十丸,空心姜米湯下。

涼驚丸,治驚疳。

草龍膽,防風(去蘆),青黛(各三錢),鉤藤(二錢),黃連(一兩二錢),龍腦(一錢),牛黃,麝香(各一錢)

上為細末,麥麵糊丸,如黍米大,每服三、五丸至一、二十丸,煎金銀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急慢驚風

將藥材磨成細末,二、三歲的小孩用蜂蜜水調和服用半錢(約1.5克),大一點的小孩服用一錢(約3克),飯前服用。

五福化毒丹,治療急性驚風、痰熱抽搐等症狀。

將桔梗(稍微炒過)、玄參(洗淨烘乾,各24克)、青黛(研磨)、牙硝(燒乾,各8克)、人參(去除蘆頭,12克)、茯苓(去皮,20克)、炙甘草(6克)、銀箔(8片,磨成粉)、金箔(8片,用來包藥丸)、麝香(1.5克,另外研磨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加入研磨好的藥粉拌勻,再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每兩(約30克)分成12顆藥丸。一歲的小孩,每次服用一丸,分成四次服用,用薄荷水化開服用。如果是因為瘡疹餘毒引起的口齒問題,出現流口水、血絲、口臭等症狀,用新鮮生地黃汁化開一丸,用雞毛刷塗抹口內。

金箔丸,治療急性和慢性驚風,痰液阻塞。

將半夏(用熱水浸泡七次)、天南星(煨裂開)、白附子(炮製)、防風(去除蘆頭,各20克)、雄黃、硃砂(各10克)、生犀牛角粉(4克)、牛黃、龍腦、麝香(各2克),以及金箔(20片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薑汁調和麵糊做成藥丸,像麻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三到五丸,嚴重時可吃到一二十丸,用人參湯送服。如果是慢性驚風,則去除龍腦。

鉤藤飲,治療嘔吐、腹瀉,脾胃虛弱,虛風引起的慢性驚風。

釣鉤藤(2克)、蟬蛻、防風(去除蘆頭)、人參、麻黃(去除節)、白殭蠶(炒過)、天麻、蠍子尾(去除毒性,炒過,各0.8克)、甘草(炙過)、川芎(各0.6克)

將以上藥材切碎,做成一帖,用水一杯煎至六分,溫熱服用。根據病人體型大小,調整藥材用量。如果是虛寒體質,可以加入附子粉0.2克。

溫白丸,治療小孩脾氣虛弱,腹瀉消瘦,因寒冷引起的久瀉不止,以及因為吐瀉久病而轉為慢性驚風,出現身體發冷、抽搐等症狀。

將天麻(20克)、白殭蠶(炒過)、白附子(生用)、全蠍(去除毒性,炒過)、天南星(用熱水浸泡七次,烘乾,各10克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冷水浸泡過的麵粉做成藥丸,像綠豆那麼大,每次服用五到七丸,嚴重時可吃到二三十丸,空腹用薑米湯送服。

涼驚丸,治療驚疳(因驚嚇引起的消化不良)。

草龍膽、防風(去除蘆頭)、青黛(各12克)、鉤藤(8克)、黃連(48克)、龍腦(4克)、牛黃、麝香(各4克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麥麵糊做成藥丸,像黍米那麼大,每次服用三到五丸,嚴重時可吃到一二十丸,用煎好的金銀花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