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七 (3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七 (33)

1. 婦人科下·產後

漏蘆(二兩半),蛇蛻(炙,一條),土瓜根(十根,切片,炒焦)

按:土瓜當作王瓜,《禮記》月令:四月,王瓜生。即此物也。其實如栝蔞而小如荔枝,色黃、藤蔓、葉圓無缺者是。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酒調下,仍吃熱羹湯助之。

鍾乳散(產寶)治婦人氣虛血少,脈澀不行,乳汁絕少。

鍾乳粉(細研)

每服二錢,濃煎漏蘆湯調下。

母豬蹄湯(局方)治乳汁不通。

母豬蹄(一隻),通草(四兩)

用水一斗,煮取四五升,取汁飲之。未下,更作一料服之。

(丹溪活套)云:新產不可用芍藥,以其酸寒,能伐發生之氣(十日之內忌之),只以黃耆四物湯為補虛之要藥,以黃耆易芍藥是也。如氣虛者,本方加參、朮、茯苓、甘草。發熱者,加乾薑。自汗多者,少用川芎,勿用茯苓,倍蜜炙黃耆。如口渴,加五味子、麥門冬。如腹痛者,非芍藥不可,雖新產亦用,但以酒炒不妨。

如惡露不盡作痛,四物湯煎調香附、五靈脂末服,甚者,加桃仁泥四、五分。新產子宮未斂作痛,名兒枕痛,又名瘕母塊痛。用醋炒芍藥、粟殼、甘草,水煎,入少米醋。或以三物為末,醋湯調服,酸以收之之義也。產後有惡血不去,發寒熱成癥瘕者,四物湯加三稜、蓬朮、乳香、沒藥、香附、五靈脂、乾漆、桃仁、紅籃花之類。產後腹痛不息,宜四物湯加烏藥、香附、桂心、高良薑、陳皮,童便和醋煎服,甚效。

產後月餘,經血淋瀝不止,四物加白芷、升麻,調血餘灰。產後陰痛,四物加藁本、防風。產後通身浮腫,四物加乳香、沒藥、桂心、木通、大腹皮、高良薑、血竭、檳榔、海金沙。產後子腸不收,八物湯加升麻、防風,須以酒炒黃耆為君。產後中風,口眼歪斜,八物加附子、荊芥,少加防風、羌活,煎服。

白話文:

產後

漏蘆(二兩半)、蛇蛻(烤過,一條)、土瓜根(十根,切片,炒至焦黃)

說明:土瓜在這裡指的是王瓜。《禮記》中記載,四月王瓜開始生長,指的就是這種植物。它的果實像栝蔞,但比荔枝小,顏色是黃色,藤蔓纏繞,葉子圓潤沒有缺口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酒調服,然後喝熱的羹湯幫助藥效發揮。

鍾乳散(產後珍品)治療婦女氣虛血少,血脈不通暢,導致乳汁極少。

鍾乳粉(仔細研磨成粉)

每次服用二錢,用濃煎的漏蘆湯調服。

母豬蹄湯(醫方)治療乳汁不通。

母豬蹄(一隻)、通草(四兩)

用水一斗,煮到剩下四五升,取汁飲用。如果沒效果,再煮一副服用。

(朱丹溪的醫學經驗)說:新產婦不宜使用芍藥,因為芍藥性味酸寒,會損傷新生的氣血(產後十日內要避免),應該以黃耆四物湯作為補虛的主要藥方,將芍藥換成黃耆。如果氣虛的症狀明顯,可以在原方基礎上加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。如果發熱,加乾薑。如果自汗嚴重,少用川芎,不要用茯苓,加倍用蜜炙過的黃耆。如果口渴,加五味子、麥門冬。如果腹痛,就非用芍藥不可,即使是新產婦也可以使用,但是用酒炒過就可以。

如果惡露沒有排乾淨,導致腹痛,用四物湯煎煮後,調入香附、五靈脂粉末服用。情況嚴重的,加桃仁泥四、五分。新產婦子宮沒有收縮好導致疼痛,稱為兒枕痛,也叫瘕母塊痛。用醋炒過的芍藥、粟殼、甘草,加水煎煮,加入少量米醋。或者將這三味藥磨成粉末,用醋湯調服,用酸味來收斂。產後如果惡血不去,發冷發熱形成腫塊,用四物湯加入三稜、蓬朮、乳香、沒藥、香附、五靈脂、乾漆、桃仁、紅藍花之類的藥材。產後腹痛不止,宜用四物湯加入烏藥、香附、桂心、高良薑、陳皮,用童子尿和醋一起煎煮服用,效果很好。

產後一個多月,經血淋漓不止,用四物湯加入白芷、升麻,調入燒成灰的血餘炭。產後陰部疼痛,用四物湯加入藁本、防風。產後全身浮腫,用四物湯加入乳香、沒藥、桂心、木通、大腹皮、高良薑、血竭、檳榔、海金沙。產後子宮不收縮,用八物湯加入升麻、防風,以酒炒過的黃耆為主藥。產後中風,出現口眼歪斜,用八物湯加入附子、荊芥,少量加防風、羌活,煎煮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