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三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9)

1. 勞極

《內經》曰:陰虛生內熱。又曰:陰氣者,靜則神藏,躁則消亡,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。又曰:有所勞倦,形氣衰少,穀氣不盛,上焦不行,下脘不通,而胃氣熱,熱氣熏胸中,故內熱。是故欲養陰而延生者,心神宜恬靜而毋躁擾,飲食宜適中而無過傷,風寒暑濕之謹避,行立坐臥之有常,何勞怯之有哉。

今也嗜欲無節,起居不時,七情六慾之火,時動乎中,飲食勞倦之過,屢傷乎體,漸而至於真水枯竭,陰火上炎,而發蒸蒸之燥熱,或寒熱進退,似瘧非瘧,古方名曰蒸病,或二十四種,或三十六種,名雖不同,證亦少異。大抵不過咳嗽發熱,咯血吐痰,白濁白淫,遺精盜汗,或心神恍惚,夢與鬼交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提到,陰虛會產生內熱。它又說,陰氣如果靜止,精神就能藏匿,如果躁動,就會使精神消亡。飲食過量,會傷害腸胃。若勞累疲倦,身體和氣息變得衰弱,飲食消化能力不足,上焦氣血流通受阻,下脘運化不順,加上胃部熱氣蒸騰,這就造成了內熱。因此,想要養陰以延年益壽的人,心神應該保持平靜,避免煩躁,飲食要適度,不要過於傷害身體,應當謹慎避開風寒暑濕,維持正確的生活習慣,何必再勞累自己呢?

現在的人們放縱自己的慾望,作息沒有規律,內心的喜怒哀樂如同火焰一般在心中燃燒,飲食勞累導致身體多番受傷。久而久之,真正的水分被耗盡,陰火上升,引發了燥熱症狀,或者出現間歇性的寒熱反應,類似瘧疾,古稱為「蒸病」,有二十種或三十六種不同的名稱,雖然名稱不同,但症狀有些許差異。總體來說,這些病症表現為咳嗽發熱、咳血、吐痰、白色分泌物、遺精、盜汗,或者心神不定,夢見與鬼交合。

婦人則月閉不通,日漸尫羸,漸成勞極之候。夫病此者,始多未免姑息日久,直至發熱不休,形體瘦甚,真元已脫,然後求醫治療,雖倉、扁復生,莫能救其萬一,良可嘆哉!雖然一人未足憐也,況其侍奉親密之人,或同氣連枝之屬,薰陶日久,受其惡氣,多遭傳染,名曰傳屍,又曰喪屍,曰飛屍,曰遁屍,曰𣩄殜,曰屍注,曰鬼注,蓋表其傳注酷虐,而神妙莫能以測之名也。雖然,未有不由氣體虛弱、勞傷心腎而得之者。

初起於一人不謹,而後傳注數十百人,甚而至於滅族滅門者,誠有之矣。然此病最為可惡,其熱毒鬱積之久,則生異物惡蟲,食人臟腑精華,變生諸般奇狀,誠可驚駭。是以勞傷於肝膽者,則為毛蟲,如刺蝟瓦蛆之屬,食人筋膜。勞傷於心與小腸者,則為羽蟲,如燈蛾蚊虻禽鳥之形,食人血脈。

白話文:

婦女若月經閉止不通,身體日漸虛弱,逐漸發展成勞累過度的症狀。患這種病的人,一開始大多不重視,拖延時間久了,直到發燒不止,身形消瘦,精氣神已經消耗殆盡,才去尋求醫治,就算神醫扁鵲再世,也無法挽回,實在令人惋惜!一個人的不幸固然令人同情,更何況其親密陪伴的人,或是血脈相連的親人,長期受到病氣的薰陶,很容易受到感染,稱之為「傳屍」、「喪屍」、「飛屍」、「遁屍」、「𣩄殜」、「屍注」、「鬼注」,這些名稱都表明了傳染的凶險、神祕莫測。然而,沒有人會無緣無故患病,都是因為身體虛弱、勞損心腎而引發的。

疾病最初源於一人不慎,之後便會傳染給數十百人,甚至導致滅族滅門的悲劇,這的確是存在的。這種病最為可怕之處在於,熱毒長時間鬱積,就會滋生異物惡蟲,吞噬人體的臟腑精華,變化成各種奇異的形態,令人驚恐。因此,勞損肝膽的人,體內就會出現毛蟲,例如刺蝟、瓦蛆等等,吞噬人的筋膜;勞損心和小腸的人,體內就會出現羽蟲,例如燈蛾、蚊虻、禽鳥等形狀,吞噬人的血脈。

勞傷於脾胃者,則為倮蟲,如嬰孩蚯蚓之類,食人肌肉。勞傷於肺與大腸者,則為介蟲,如龜鱉蝦蟹之狀,食人膚膏。傷於腎與膀胱者,則為鱗蟲,如魚龍鯪鯉之形,食人骨髓;或挾相火之勢,亦如羽蟲之酷者鴟梟之類。為狀不一,不可勝紀。凡人覺有此證,便宜早治,緩則不及事矣。

治之之法,一則殺其蟲,以絕其根本。一則補其虛,以復其真元。分經用藥,各有條理,務如庖丁解牛,動中肯綮,無有不安者也。若待病勢已劇,元氣已脫,雖依古法取蟲滋補,患者百無一生,但亦可絕後人之傳注耳。學者詳之。

脈法

白話文:

如果脾胃勞損,就會出現像嬰兒身上蠕動的蚯蚓一樣的蟲子,啃食人的肌肉。如果肺和大腸勞損,就會出現像龜、鱉、蝦、蟹一樣的蟲子,啃食人的皮脂。如果腎和膀胱勞損,就會出現像魚、龍、鯪鯉一樣的蟲子,啃食人的骨髓。也可能因為體內相火旺盛,出現像鴟梟一樣的鳥類,形狀各不相同,種類繁多。一旦發現這些症狀,就要及早治療,拖延下去就無濟於事。

治療的方法,一是殺滅蟲子,斬草除根;二是補益虛損,恢復元氣。根據經絡和藥物,各有不同的治療方法,要像庖丁解牛一樣,準確地找到病根,才能有效治療。如果等到病勢嚴重,元氣耗竭,即使按照古法驅蟲滋補,患者也難以挽回,但也能避免這種病症傳給後人。學者們要仔细研究。

《脈經》曰: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,虛亦為勞。

男子勞之為病,其脈浮大,手足煩,春夏劇,秋冬瘥,陰寒精自出,足痠軟不能行,少陰虛滿。

人年五十、六十,其病脈大者,痹俠背行,苦腸鳴、馬刀挾癭者,皆為勞得之。

男子平人,脈虛弱微細者,喜盜汗出也。

男子面色薄白,主渴及亡血,卒喘心悸。其脈浮者,裡虛也。

男子脈虛沉弦,無寒熱,短氣裡急,小便不利,面色白,時時目瞑,此人喜衄,小腹滿,此為勞使之然。

男子脈微弱而澀,為無子,精氣清冷也。

夫失精家,小腹強急,陰頭寒,目眶痛(一云目眩),發落,脈極虛芤遲,為消穀亡血失精。

白話文:

《脈經》提到: 正常健康的男性,如果脈搏大,可能是勞累過度所致;脈搏虛弱,也可能是由於勞累。

男性勞累引起的疾病,脈搏會呈現浮大現象,手腳會感到煩熱,春夏季節病情加重,秋冬季節有所緩解。男性在陰寒的情況下,會有精液自行流出,腳部酸軟到無法行走,這通常是因為腎陰虛造成的滿脹感。

人到了五十或六十歲,如果脈搏大,可能有關節疼痛、背部受影響、腸鳴聲、喉嚨邊緣長有結節(馬刀挾癭)等症狀,這些都是勞累所導致的疾病。

正常健康的男性,如果脈搏虛弱、微細,容易出現夜晚盜汗的現象。

男性臉色蒼白,表示可能有口渴或失血的問題,突然間出現呼吸困難和心跳加速。如果脈搏浮現,表示體內的正氣較弱。

男性脈搏虛弱、沈而帶有弦韌感,沒有寒熱的症狀,有呼吸困難和腹部緊繃的感覺,小便不順暢,臉色蒼白,時常閉眼,這種情況下可能會鼻血,小腹有滿脹感,這都是由於勞累所引起。

男性脈搏微弱、乾澀,可能導致不育,是因為精氣不足、清冷所導致的。

對於經常失精的人來說,小腹會有緊繃感,生殖器部位會感到寒冷,眼睛周圍會感到疼痛(或者說是眼花),頭髮會脫落,脈搏極度虛弱、芤遲,這是因為消耗了體力,失去血液和精液。

脈得諸芤動微緊,男子失精,女人夢鬼交通。

脈沉小遲者,名脫氣,其人疾行則喘喝,手足逆寒,腹滿,甚則溏泄,食不消化。

脈弦而大,弦則為減,大則為芤,減則為寒,芤則為虛,虛寒相搏,此名為革,婦人則半產漏下,男子則亡血失精。

方法

丹溪曰:此陰虛之極,痰與血病,多有蟲者,其傳屍一證,不可云無。大法,四物湯加童便、竹瀝、薑汁。

身瘦屬火,因火燒爍也。肉脫甚者,難治。

氣血虛甚,發熱成癆者,補天丸加骨蒸藥佐之。(骨蒸藥,知母、黃柏、地骨皮、麥門冬、秦艽、青蒿、鱉甲、石膏、竹葉、烏梅之類。)

白話文:

脈象顯示諸芤動微緊時,代表男性可能有失精的情況,女性則可能有夢見與鬼神交合的現象。

脈象沈、細、緩慢,稱為脫氣,這種人若急走會喘息不止,四肢逆冷,腹脹,嚴重時甚至會拉肚子,消化不良。

脈象既呈弦狀又大,弦狀表示體力減退,大狀表示脈象虛弱,減和大都代表寒氣,虛和寒氣互相作用,這被稱為革脈,女性可能出現半產或漏血的情況,男性則可能是出血或失精。

治療方法

丹溪指出,這是陰虛到極度,加上痰症和血癥,且常有寄生蟲的狀態,對於傳屍病這一病症,不能說不存在。原則上,可以使用四物湯加入童便、竹瀝、薑汁。

身體消瘦多是因為火症,因火氣灼傷所致。如果肌肉脫落嚴重,治療起來較為困難。

氣血非常虛弱,導致發熱成癆,可使用補天丸加骨蒸藥來輔助治療。其中的骨蒸藥包括知母、黃柏、地骨皮、麥門冬、秦艽、青蒿、鱉甲、石膏、竹葉、烏梅等類型的草藥。

傳屍勞,寒熱交攻,久嗽咯血,日益羸瘦,先以三拗湯,次以蓮心散。

蓮心散

川歸,黃耆,甘草(炙),鱉甲(醋炙黃),前胡,獨活,羌活,防風,防己,茯苓,半夏,黃芩,陳皮,阿膠(炒成珠),官桂,芍藥,麻黃(不去根節),杏仁(另研),蓮肉(此味當用蓮花內須),南星,川芎,枳殼(麩炒,各五分),芫花(醋炒黑色,一撮),柴胡(五分)

白話文:

患者患有久病體虛,時寒時熱,長期咳嗽並咳血,日漸消瘦,先用三拗湯治療,之後再用蓮心散。蓮心散由川歸、黃耆、甘草、鱉甲、前胡、獨活、羌活、防風、防己、茯苓、半夏、黃芩、陳皮、阿膠、官桂、芍藥、麻黃、杏仁、蓮肉、南星、川芎、枳殼、芫花、柴胡等藥材組成。

上細切,作一服,加生薑三斤,大棗一枚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。須待吐有異物,芫花漸減少,蓋芫花與甘草相反,其反甘草所以殺蟲,炒之所以斷熱去寒,妙處在此。

(以上丹溪方法凡四條)

青蒿飲子丹(溪),治勞瘵。

青蒿(一斗五升),童便(三斗)

上以文武火熬,約童便減去二斗,去蒿,再熬至一升,入豬膽汁七十,或加辰砂、檳榔末三、五錢,再熬數沸,甘草末收之,每服抄一匙,清湯點服,極妙。

白話文:

細切藥材,做成一帖藥方。加入生薑三斤、大棗一枚以及水二盞,煎煮到剩下一盞時,去掉藥渣,溫熱後服用。必須等到嘔吐出異物,並且芫花的用量逐漸減少。因為芫花與甘草性質相剋,利用甘草來殺蟲,而炒過的芫花則能祛除熱氣和寒性,其精妙之處就在這裡。


青蒿飲子丹(源自丹溪),用於治療虛弱疲憊病症。

取青蒿一斗五升、童便三鬥,

使用文武火慢熬,直至童便縮減至二斗,接著去除青蒿,再熬煮至只剩一升。接著加入豬膽汁七十滴,或者可額外加入辰砂、檳榔末三至五錢,繼續熬煮幾沸後,以甘草末調和收膏。每次服用一匙,用清水送服,效果極佳。

白蠟塵一味,大殺瘵蟲,可入丸散藥中用。(丹溪)

秘傳取傳屍勞蟲鬼哭飲子(青囊集方)

天靈蓋(酥炙黃色),鱉甲(醋炙黃色),柴胡(去蘆,各二錢五分),木香(一錢二分半),桃仁(二十一枚,去皮,另研),鼓心(醋炙酥黃色),青蒿(半握),阿魏(一錢),安息香(一錢),貫眾(二錢五分),甘草(一錢,生用)

上十一味細切,杵為粗末,先以童子小便二升,隔夜浸露星月,至四更時煎至八分,去渣分作三服,每服調後散子一帖,五更初溫服,即穩臥,至三點時又進一服,至日出時覺腹中欲利,如未利又進—服,已利勿服。

白話文:

"使用一種白蠟塵,對殺滅肺癆蟲有強大的效果,適合加入丸、散等藥物中使用。

祕傳的「取傳屍勞蟲鬼哭飲子」(來自青囊集的方子):

  • 天靈蓋(需酥炙至呈黃色),
  • 鳥鈴甲(需醋炙至呈黃色),
  • 柴胡(去除根部,份量為每味二錢五分),
  • 木香(份量為每味一錢二分半),
  • 桃仁(共二十一枚,去皮後再研磨),
  • 鼓心(需醋炙後酥炙至呈黃色),
  • 青蒿(每味份量為半握),
  • 阿魏(份量為一錢),
  • 安息香(份量為一錢),
  • 貫眾(份量為每味二錢五分),
  • 甘草(份量為一錢,且需生用)。

以上十一種藥材都需要細切,然後研磨成粗末。首先,用童子的小便兩升,浸泡過夜,讓其與星星月亮一起露置,直到凌晨四點,再將其煎煮至剩下八分。然後,去掉渣滓,分成三份服用。每次服用前,加入後散子一帖。在凌晨初時溫熱服用,並保持舒適地躺著,到第三點時再進食第二份。當日出時若感到腹部想要排泄,如果還沒有排泄,可以再服用一次。若已經排泄,則不再服用。"

散子方用:檳榔(二錢五分),辰砂(一錢二分半),赤腳蜈蚣(以竹筒盛,薑汁浸,焙乾,一條),麝香(一錢,另研),烏雞糞(二錢五分,先將雞於五日前以火麻子喂之,然後取其糞用)

上以五味研為細末和勻,分為三帖,各入前煎藥內服。……服前藥必利下惡物並蟲,以盆盛之,急用火燒殺之,或油煎殺之。其病人所穿衣服及薦褥,盡易燒之。食蔥粥將息,以復元氣。……如取下蟲,視其色青赤黃者可愈,黑色者難療也,雖蟲老病不可療,亦能絕後人之傳注耳。合此藥時……不可令患者知之與聞其氣息,蟲聞氣變化難取也。

白話文:

散子方配方如下:

  • 檳榔:二錢五分
  • 辰砂:一錢二分半
  • 赤腳蜈蚣:一條(放入竹筒中,以薑汁浸泡,再烘焙乾燥)
  • 麝香:一錢(需單獨研磨)
  • 紅雞糞:二錢五分(需在五天前以火麻子餵雞,然後收集雞糞使用)

以上五種材料研磨成細末,混勻,分成三份,每份加入先前煎好的藥物內服用。

服用前藥物後,可能會排出惡物和蟲子,應使用盆接住,然後立即用火燒死或用油煎煮殺死蟲子。病人的衣物和牀鋪都應該更換並燒掉。食用蔥粥來調養身體,以恢復元氣。

如果排出的蟲子顏色為青、紅、黃,則病情可以痊癒;若為黑色,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了,即使蟲子年老,病情也可能難以治癒,但也能阻止蟲子的傳播。在混合藥物時,不要讓病人知道或接觸到藥物的氣味,因為蟲子聞到藥物的氣味會改變形狀,使得捕捉變得困難。

治勞瘵取蟲經驗天靈蓋散(青囊方)

天靈蓋(二指大,用白檀香煎湯洗,酥炙黃色),檳榔(五個,為末),阿魏(二錢,細研),麝香(三分,另細研),辰砂(一錢,另研),甘遂(連珠者,二錢,為末),安息香(三分,銅刀切細,研)

上七味各研極細和勻,每服三錢,後湯調下。

薤白(二七莖),青蒿(二握),甘草(五寸許),蔥白(二七莖),桃枝,柳枝,桑枝,酸石榴枝,梅枝(各七寸,以上五枝俱取向東南者)

白話文:

治療勞瘵,取天靈蓋(兩指寬,用白檀香煎湯洗淨,烤至黃色),檳榔(五個,研成粉末),阿魏(二錢,研細),麝香(三分,另研細),辰砂(一錢,另研細),甘遂(連珠者,二錢,研成粉末),安息香(三分,用銅刀切細,研磨)這七味藥,分別研磨至極細,混合均勻,每次服用三錢,溫水送服。另外,取薤白(二十七根),青蒿(兩把),甘草(五寸長),蔥白(二十七根),桃枝、柳枝、桑枝、酸石榴枝、梅枝(各七寸,以上五枝皆取向東南方向生長的)一同使用。

上九味,用童子小便四升,於銀石器內,以文武火煎至一升,去渣分作三盞,調前藥末服。五更初服一盞,服後如覺欲吐,以白梅肉噙止之。五更盡,覺臟腑鳴,須轉下蟲及惡物黃水。若一服未下,如人行五、七里又進一服,至天明又進一服。如瀉不止,用龍骨、黃連等分為末,熟水調下五錢,或吃白粥補之。此藥……煎時,不可令患者知。……。

麝香散,治男子婦人,骨蒸發熱,五勞七傷等證。

天靈蓋(二錢半),柴胡(一兩),犀角屑(半兩),甘草(三寸),東引桃枝,東引柳枝,東引榴枝,青蒿(各一握),阿魏(一錢,另研),薤白,蔥白(各七寸),麝香(二錢半)

白話文:

將九味藥材,用童子尿四升,在銀石器中以文武火煎煮至一升,去渣分成三份,將藥末加入服用。五更時分服用第一份,若感到想吐,可以用白梅肉含著止吐。五更過後,感覺五臟六腑鳴響,需要將蟲子和黃水排出。若服用一次未排泄,可以行走五七里再服用第二份,直到天明再服用第三份。若瀉泄不止,可以用龍骨、黃連等量研磨成末,用熟水調服五錢,或吃白粥補益。煎藥時,不可讓病人知曉。

麝香散,可治療男女因骨蒸發熱、五勞七傷等症狀。

配方包括天靈蓋(二錢半)、柴胡(一兩)、犀角屑(半兩)、甘草(三寸)、東引桃枝、東引柳枝、東引榴枝、青蒿(各一握)、阿魏(一錢,另研)、薤白、蔥白(各七寸)、麝香(二錢半)。

上細切,杵為粗末,用童便二升半,浸藥一宿,明日早,煎至一升半,去渣分作三服,每服用檳榔細末三錢,溫服。五更初進一服,約人行五、七里再進一服。若噁心兀兀欲吐,嚼白梅止之。三服後,瀉出惡物異蟲,或身如蟻行不可名狀,後用蔥粥止之。忌風一月,及忌食油膩、濕面、鹹酸並牛羊雞豬犬肉、魚腥。

年遠重病,不過二服全安。……凡取蟲後,須以後大補茯神散補之。

取屍蟲神仙方(青囊)

青桑枝,柳枝,梅枝,桃枝,石榴枝(各七莖,俱長七寸,皆取東引者),青蒿(一握),蔥白(七莖),阿魏(一錢,另研),安息香(一錢,去石,另研)

白話文:

將藥材切成細末,用童子尿浸泡一整夜,隔天早上煎煮至一半的量,去除藥渣,分三次服用。每次服藥時,加入三錢檳榔粉,溫熱服用。凌晨五點服用第一劑,走五到七里路後再服用第二劑。如果感到噁心想要嘔吐,可以嚼白梅止住。服用完三劑後,會排出體內不好的東西和蟲子,可能會感到身體像螞蟻爬一樣難受,可以用蔥粥緩解。服用藥物後一個月內要避風,忌食油膩、麵食、酸鹹的食物,以及牛羊雞豬犬肉、魚類等。

年老或病重的人,通常服用兩劑就能痊癒。……清除體內蟲子後,需要用茯神散滋補身體。

用青桑枝、柳枝、梅枝、桃枝、石榴枝(各七根,長七寸,都要取向東生長的)、青蒿(一把)、蔥白(七根)、阿魏(一錢,另研磨)、安息香(一錢,去除石頭,另研磨)等藥材,可以驅除體內的蟲子。

上除阿魏、安息香二味外,余藥用童子小便一升半,煮去一半,去渣,將藥汁、阿魏、安息香細研,再煎十數沸,分作二服調。

辰砂,檳榔末(各五分),麝香(少許,另研)

上三味亦分作二服,入前湯。五更初進一服,三點時又進一服,至巳午晚必取下蟲,其嘴紅者可治,青黑者不治,但可絕後人之傳注耳。取蟲後,進軟粥溫和將息,忌食生冷毒物,仍服紫河車丸。凡合此藥,不可令患者先知氣味。……。

神授散(局方),此方得之於河南郡王府,濟世既久,功不可述也。

白話文:

除了阿魏、安息香這兩種藥材之外,其他藥材用童子小便一升半煮去一半,去渣,再將藥汁、阿魏、安息香研磨成細粉,接著煎煮十幾沸,分成兩服服用。

辰砂、檳榔末各五分,麝香少許另行研磨,這三味藥也分成兩服,加入之前煮好的藥湯中。五更天服用第一服,三點時服用第二服,到巳午時分蟲體就會排出,嘴巴紅色的能治好,青黑色的則無法治癒,但能避免傳染給後代。排出蟲體後,食用軟粥,注意休息,忌食生冷寒涼和有毒的食物,同時服用紫河車丸。用藥時,不可讓患者事先知道藥物的氣味。

神授散,此方來自河南郡王府,治病救人多年,功效顯著,不可言喻。

川椒(二斤,擇去閉口者,與梗略炒出汗)

上一味,為細末,每服二錢,空心米湯送下,或用酒米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二、三十丸,漸加至八、九十丸,空心酒下或米湯下。凡人得傳屍勞病,氣血未甚虛損,元氣未盡脫絕者,不須多方服食,但能早用此藥,無有不愈者,真濟世之寶也。

愚常治一婦人,用花椒二分,苦楝根一分,丸服,屍蟲盡從大便泄出。

治勞極禁方,,無比丸一名紫河車丸,一名調鼎方,治傳屍勞瘵,二月可愈,其餘勞怯之症,服一月平安。)

白話文:

取川椒兩斤,挑選去除沒有開口的,稍微炒至出汗,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兩錢,空腹用米湯送服,或用酒米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,逐漸增加至八十到九十丸,空腹用酒或米湯送服。凡是得了傳屍勞病,氣血尚未嚴重虧損,元氣尚未完全耗盡的人,不用服用太多藥物,只要及早服用此藥,就沒有治不好的,真是濟世良藥。我曾經治療一位婦人,用花椒二分,苦楝根一分,製成丸藥服用,屍蟲就全部從大便中排出。治療勞極禁方,無比丸又稱紫河車丸,又稱調鼎方,專治傳屍勞瘵,兩個月即可痊癒,其他勞怯的病症,服用一個月就能平安無事。

紫河車(一具,初生者佳,或無病壯年婦人者亦可。一說男病用女、女病用男者,若不可得,亦不必拘束。米醋浸一宿,焙乾用),草龍膽,甘草(炙,各二錢),鱉甲(酥炙,五錢),桔梗,胡黃連,大黃(酒拌濕蒸),苦參,黃柏(一本黃藥子,誤),知母(去毛),秋石(另研,不必用煎煉者,但尿桶上凝結多年者亦可,又名人中白,長流水洗淨用,以上各二錢五分),貝母(二錢五分,去心),犀角屑,蓬莪朮,硝石(各一錢五分),敗鼓皮心(一本鼓心,誤也。本草謂鼓心通靈,能逐飛屍鬼注,故用之。

白話文:

使用一具初生或無病壯年婦女的紫河車,亦可使用男病用女、女病用男的紫河車,但若不可得,也無需拘泥。將紫河車浸泡在米醋中一晚,然後烘乾備用。另取草龍膽、炙甘草、酥炙鱉甲、桔梗、胡黃連、酒拌濕蒸大黃、苦參、黃柏、去毛知母、秋石(另研,不必煎煉,尿桶上凝結多年的亦可,又名人中白,長流水洗淨)、去心貝母、犀角屑、蓬莪朮、硝石、敗鼓皮心(鼓心通靈,能逐飛屍鬼注,故用之),各取適量。

米醋炙黃,二錢五分),辰砂(一兩,另研)

上共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辰砂為衣,每服二十丸,加至三十丸,溫酒送下。脅熱食前,膈熱食後服。

秘傳取勞蟲禁方(青囊方)

啄木禽(一隻)

上用硃砂四兩,精豬肉四兩,將肉切作片子,共硃砂杵如綠豆大塊,二味拌勻,喂禽一晝夜,食肉盡為度。以鹽泥固濟其禽在內,剛火煅一夜,來日不見太陽取出,不得打破,埋入地中二尺許,一晝夜取出,去鹽泥,銀石器內研為細末,以無灰酒入麝香少許,作一服調下。置患者在帳中,四下緊閉,用鐵鉗等候,其蟲必從口鼻中出,即以鉗鉗入沸油中煎殺之。

白話文:

【祕傳取勞蟲禁方】(青囊方)

材料:

  • 黃連(炒熟,二錢五分)
  • 辰砂(一兩,單獨研磨)

做法:

  1. 將所有材料混合研磨成細粉。
  2. 加煉製的蜂蜜,做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狀,再用辰砂包裹作為外衣。
  3. 每次服用二十個丸,可以根據情況增加到三十個,用溫熱的酒送下。
  4. 如果胃部感到熱,應於餐前服用;若胸口感到熱,則於餐後服用。

治療方法:

  • 使用硃砂四兩,精選豬肉四兩,將豬肉切成片狀,與硃砂一起研磨至如綠豆般大小,混合均勻,餵鶯雀一整晚,直到豬肉吃完為止。
  • 以鹽泥將鶯雀封固,用剛火煅燒一夜,第二天在未見太陽的情況下取出,不能打開,埋入地下約兩尺深,過一晚後取出,去除鹽泥,使用銀石器皿研磨成細粉。
  • 將無灰酒加入少量麝香調和後,做成一劑藥物供患者服用。
  • 讓患者躺在帳中,四周緊閉,等待用鐵鉗觀察,蟲子必定會從口中或鼻孔中出來,隨即將鉗子放入沸油中殺死蟲子。

如蟲出之後,更進局方嘉禾散一服,軟粥將息。

紫河車丹(青囊方),治飛屍鬼注,虛勞羸瘦,喘嗽痰氣等證。其法取首生男子胞衣,以皂角水洗淨,次放銅銚子內,以米醋揲洗控干,做一小篾籠子盛之,圍以紙,密糊之不令泄氣,以烈火焙乾,加入後藥:

人參(一兩五錢),白朮(一兩),木香,白茯苓(各五錢),茯神,川歸,熟地(各一兩),乳香(四錢,另研),沒藥(四錢,另研),硃砂(二錢,另研),麝香(二分)

白話文:

如果蟲子排出之後,再服用一劑嘉禾散,吃軟粥休息。

紫河車丹可以治療飛屍鬼注、虛勞羸瘦、喘嗽痰氣等症狀。製作方法是取初生男子的胎盤,用皂角水洗淨,放入銅銚子內,用米醋搓洗控干水分,用小竹篾籠盛裝,用紙包緊,密封不讓空氣外泄,用烈火烘乾。加入人參一兩五錢、白朮一兩、木香、白茯苓各五錢、茯神、川歸、熟地各一兩、乳香四錢(另研磨)、沒藥四錢(另研磨)、硃砂二錢(另研磨)、麝香二分。

上為細末和勻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煎人參湯送下,日三服,空腹服之。煉蜜為丸服亦可。

治虛勞,,柴胡散

柴胡(去蘆三錢),人參,茯苓(去皮,各一錢),桔梗,芍藥(酒浸炒),川歸(酒浸,各二錢),青皮(去白),麥門冬(各三分,去心),甘草(一分)

上細切,作一服,杵細,水一盞,煎七分,溫服。

治虛勞,,鱉甲散青囊方)

鱉甲(大者一個,醋煮),柴胡(去蘆),川歸,甘草(炙),桔梗,芍藥,人參(各一兩),麝香(五分),杏仁(去皮尖,炒,另研),胡黃連(各二錢),官桂(五錢,去粗皮),地骨皮,宣黃連(各二錢五分),真酥(三兩),木香(五錢),白沙蜜(三兩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,用酒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人參湯送服,一天三次,空腹服用。也可以用蜂蜜做成丸子服用。

治療虛勞,可以用柴胡散:柴胡(去除蘆根,三錢)、人參、茯苓(去皮,各一錢)、桔梗、芍藥(酒浸炒)、川歸(酒浸,各二錢)、青皮(去白)、麥門冬(各三分,去心)、甘草(一分)。將以上藥材切碎,做成一劑,研磨成細粉,用一盞水煎煮至七分,溫熱服用。

治療虛勞,也可以用鱉甲散:鱉甲(大個的,用醋煮)、柴胡(去除蘆根)、川歸、甘草(炙)、桔梗、芍藥、人參(各一兩)、麝香(五分)、杏仁(去皮尖,炒,另研)、胡黃連(各二錢)、官桂(五錢,去粗皮)、地骨皮、宣黃連(各二錢五分)、真酥(三兩)、木香(五錢)、白沙蜜(三兩)。

上為細末,用青蒿一斤,童便五升,熬青蒿汁約二升,濾去渣,入酥蜜,再熬成膏,候冷入藥末,搜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十五丸,溫酒送下,米飲亦可,日進三服。如秋冬時,更入桃柳心七個,與前柴胡散同煮間服之。

去三尸九蟲,,貫眾丸

貫眾(五分,殺伏屍蟲),白藿蘆(三分,殺屍蟲),乾漆(三分,殺白蟲,炒),厚朴(三分,殺肺蟲),狼芽子(四分,殺胃蟲),殭蠶(四分,殺膈蟲),雷丸(六分,殺肉桂),雄黃(三分,殺屍蟲)

白話文:

上級的草藥要研磨成粉末。使用青蒿一斤,童子尿五升,先熬煮青蒿,直到汁液約剩二升,然後過濾掉渣滓,加入酥油和蜂蜜,再次熬煮成膏狀,待其冷卻後加入藥粉,混合成丸狀,大小如梧桐籽,每次服用十五粒,可以用溫酒或米湯送服,每日三次。

在秋冬季節,可以額外加入七個桃核和柳樹的心,與之前的柴胡散一起煮食,交替服用。

貫眾丸

貫眾(五分,用於驅除潛伏的屍蟲),白藿蘆(三分,用於驅除屍蟲),乾漆(三分,用於驅除白色蟲類,需先炒製),厚朴(三分,用於驅除肺部蟲類),狼芽子(四分,用於驅除胃部蟲類),僵蠶(四分,用於驅除膈肌蟲類),雷丸(六分,用於驅除肉桂蟲類),雄黃(三分,用於驅除屍蟲)。

上件焙乾,炒令黃色,研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新汲水下五丸,三服後漸加至十丸,服之二十日,百病皆愈,三尸九蟲盡滅,更無傳注之患耳。

治勞嗽,,輕骨散

烏梅,龍膽草,胡黃連,貝母,知母,鱉甲(酥炙),桔梗,秦艽,柴胡,甘草(炙),梔子,人參,青蒿(酒煮),阿膠(炒成珠子),杏仁(去皮尖,炒)

上件各等分,曬乾為末,用好京墨一塊,以井花水磨,調前藥末作餅子,如大指頭大,透風處陰乾二七日。每用一餅,以井花水磨化,又用沒藥五分,磨成一盞,更加黃柏末二錢,同煎數沸,傾入盞內,頻頻打轉,於五更時輕輕起服,服後就睡仰臥,甚者不過三服。

白話文:

上件藥物需先烘烤乾燥,再炒至呈黃色,研磨成細末。接著用煉製的蜂蜜做成丸狀,大小類似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顆,之後可逐步增加至十顆,每日服用共二十天,百病皆能痊癒,三屍九蟲亦能消滅,不再有傳播疾病的隱患。

這是一種治療勞咳的藥方,名為「輕骨散」。

所需藥材包括:烏梅、龍膽草、胡黃連、貝母、知母、鱉甲(酥炙)、桔梗、秦艽、柴胡、甘草(炙)、梔子、人參、青蒿(酒煮)、阿膠(炒成珠子)、杏仁(去皮尖,炒)。

所有藥材均應等量分開,曬乾後研磨成粉。使用好品質的京墨一塊,用井水磨成漿,然後加入上述粉末調和成餅狀,大小類似大拇指頭,放在通風處陰乾兩天七夜。每次使用一塊餅,用井水磨碎後,再加入五分的沒藥,磨成一杯,再加入二錢黃柏粉,一起煎煮數次,倒入杯中,頻繁攪拌,在五更時節輕輕服用,服用後即刻躺下休息,嚴重情況下,最多不過三次即可見效。

治勞嗽,,蛤蚧散

白茯苓(一兩,去皮細切,入銚內,慢火炒),知母(二兩,去毛,用酥醋炙令黃熟),杏仁(六兩,去皮尖及雙仁者,炒乾,用紙包敲出其油),桑白皮(二兩,以真酥炙黃色),貝母(二兩,用酥醋炙令黃色),甘草(二兩,酥醋炙三、五次,紫黃色),蛤蚧(紫菀一時,入酥醋內浸透,慢火干,再用酥醋別炙七次,令黃色,不得焦),人參(一兩,用酥醋炙三、五次,令黃色,不得焦),乳酥(真者四十兩,切作骰子大塊,入罐內溶成汁,入極酸上好米醋半斤和勻,用制前藥,醋不宜多,多則稀不堪用)

白話文:

治勞嗽,蛤蚧散

藥材:

  • 白茯苓(一兩,去皮切成細絲,放入小鍋中,用小火慢慢炒至乾燥)
  • 知母(二兩,去除毛根,用酥醋浸泡至黃熟)
  • 杏仁(六兩,去皮尖和雙仁,炒乾,用紙包起來敲出油)
  • 桑白皮(二兩,用真酥炙至黃色)
  • 貝母(二兩,用酥醋浸泡至黃色)
  • 甘草(二兩,用酥醋反覆炙烤三到五次,至紫黃色)
  • 蛤蚧(一兩,先用紫菀一起浸泡在酥醋中,直到完全浸透,然後用小火烘乾,再用酥醋單獨炙烤七次,至黃色,不可焦)
  • 人參(一兩,用酥醋反覆炙烤三到五次,至黃色,不可焦)
  • 乳酥(真乳酥四十兩,切成骰子大小,放入罐中融化成汁,加入極酸的上好米醋半斤混合均勻,然後加入制好的藥材,醋不宜過多,太多則藥液稀薄,難以使用)

注:

  • 古文中“兩”指古代重量單位,現今約等於10克。
  • “酥醋”即用豬油煉製的醋,具有潤燥和增香的作用。
  • “炙”即用火烤製,目的在於去除藥材的寒性和潮氣,提高藥效。
  • 此方為傳統中藥方劑,需由專業醫生指導使用。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和渣服,忌油膩生冷毒物。久患嗽者,初服此藥必鬥嗽加甚,須勤服,久則可安須自保養為妙。

治勞熱,,蛤蚧飲子青囊方)

黃芩(五錢),蛤蚧(一對,洗淨,酒醋浸炙黃色),麻黃(不去根節),胡黃連,秦艽(去蘆),青蒿,人參,柴胡(去蘆),甘草(生),生地黃(酒浸洗),熟地黃(酒洗),知母(去毛,酒洗),貝母,杏仁(去皮尖及雙仁者炒,另研,以上各五錢),鱉甲(一兩,酒酥炙),桔梗,草龍膽,木香(各二錢五分)

白話文:

每次服用藥末兩錢,用一盞水煎煮至七分,連渣服用。忌食油膩、生冷、毒物。久患咳嗽者,初服此藥可能會加重咳嗽,需勤加服用,久之便可痊癒,但需自行保養為妙。

此方治勞熱,出自《青囊方》,名為蛤蚧飲子。藥方包括黃芩五錢,蛤蚧一對(洗淨,酒醋浸炙至黃色),麻黃(不去根節),胡黃連,秦艽(去蘆),青蒿,人參,柴胡(去蘆),甘草(生),生地黃(酒浸洗),熟地黃(酒洗),知母(去毛,酒洗),貝母,杏仁(去皮尖及雙仁者炒,另研,以上各五錢),鱉甲一兩(酒酥炙),桔梗,草龍膽,木香各二錢五分。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加烏梅、薑、棗,煎服。

附蒸病:

古今錄驗:,五蒸湯丹溪)

人參,知母,黃芩(各一錢),竹葉(七片),生地黃,乾葛(各一錢五分),茯苓(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,石膏(二錢五分),粳米(一合)

上細切,先以水三盞,煎小麥二合,至二盞,去麥煎藥,至一盞,溫服。隨證加減於後:

實熱,加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大黃。

虛熱,加烏梅、秦艽、柴胡、蛤蚧、青蒿、牡丹皮、鱉甲。

肺蒸(鼻乾),加烏梅、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紫菀茸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兩錢,加入烏梅、薑、棗,用清水煎煮後服用。

如果是蒸病,可以參考古今錄驗的五蒸湯:人參、知母、黃芩各一錢,竹葉七片,生地黃、乾葛各一錢五分,茯苓一錢,甘草(炙)五分,石膏二錢五分,粳米一合。將藥材切碎,先用三碗水煎煮小麥,煮到剩兩碗時,去麥再煎藥,煮到剩一碗,溫熱服用。根據實際情況加減藥材:如果實熱,可加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大黃;如果虛熱,可加烏梅、秦艽、柴胡、蛤蚧、青蒿、牡丹皮、鱉甲;如果肺蒸(鼻乾),可加烏梅、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紫菀茸。

大腸蒸(右鼻孔干痛)加大黃、芒硝。

皮蒸(舌白唾血),加石膏、桑白皮。

膚蒸(昏昧嗜臥),加牡丹皮。

氣蒸(鼻乾喘促,通身氣熱),加人參、黃芩、梔子。

心蒸(舌乾),加黃連、生地黃。

小腸蒸(下唇焦),加赤茯苓、生地黃、木通。

血蒸(發焦)加生地黃、當歸、桂心、童便。

脈蒸(唾白浪語,脈絡溢,脈緩急不調),加當歸、生地黃。

脾蒸(唇焦),加白芍藥、木瓜、苦參。

白話文:

大腸蒸,右鼻孔乾燥疼痛,加用大黃、芒硝。

皮蒸,舌苔白、吐血,加用石膏、桑白皮。

膚蒸,昏昏沉沉嗜睡,加用牡丹皮。

氣蒸,鼻腔乾燥喘不過氣,全身發熱,加用人參、黃芩、梔子。

心蒸,舌頭乾燥,加用黃連、生地黃。

小腸蒸,下嘴唇乾燥,加用赤茯苓、生地黃、木通。

血蒸,頭髮乾燥,加用生地黃、當歸、桂心、童便。

脈蒸,吐白沫胡言亂語,血管浮現,脈搏忽快忽慢,加用當歸、生地黃。

脾蒸,嘴唇乾燥,加用白芍藥、木瓜、苦參。

胃蒸(舌下痛),加石膏、粳米、大黃、芒硝、乾葛。

肉蒸(食無味而嘔,煩躁不安),加白芍藥。

肝蒸(眼黑),加川芎、當歸、前胡。

膽蒸(眼色白),加柴胡、栝蔞。

筋蒸(甲焦),加川歸、川芎。

三焦蒸(乍熱乍寒),加石膏、竹葉。

腎蒸(兩耳焦),加生地黃、石膏、知母、寒水石。

膀胱蒸(右耳焦),加澤瀉、茯苓、滑石。

腦蒸(頭眩熱悶),加生地黃、防風、羌活。

髓蒸(髓沸,骨中熱),加生地黃、當歸、天門冬。

白話文:

胃熱灼傷舌頭,導致舌下疼痛,可用石膏、粳米、大黃、芒硝、乾葛治療。

脾熱導致食慾不振、反胃,並伴有煩躁不安,可用白芍藥治療。

肝火上炎導致眼球發黑,可用川芎、當歸、前胡治療。

膽熱導致眼球發白,可用柴胡、栝蔞治療。

筋脈熱盛導致指甲焦黃,可用川歸、川芎治療。

三焦熱盛導致忽冷忽熱,可用石膏、竹葉治療。

腎陰虛導致兩耳發熱,可用生地黃、石膏、知母、寒水石治療。

膀胱熱盛導致右耳發熱,可用澤瀉、茯苓、滑石治療。

腦部熱盛導致頭昏眼花、頭部悶熱,可用生地黃、防風、羌活治療。

骨髓熱盛導致骨髓沸騰、骨頭發熱,可用生地黃、當歸、天門冬治療。

骨蒸(齒黑腰痛足逆,變蟲食臟),加鱉甲、地骨皮、牡丹皮、當歸、生地黃。

臀蒸(肢細股腫,腑臟俱熱),加石膏、黃柏。

胞蒸(小便赤黃),加澤瀉、茯苓、生地黃、滑石、沉香。

(丹溪活套)云:勞極之證,五臟必歸重於一經。假如足脛痠疼,腰背拘急,遺精白濁,面色黧黑,耳輪焦枯,脈沉細數,知其邪在腎也,宜以四物湯加知母、黃柏、五味子、麥門冬、天門冬、澤瀉、杜仲、肉桂之類煎,入童便、韭汁、竹瀝服。

白話文:

骨蒸,表現為牙齒變黑、腰痛、腳冷、身體好像有蟲子在啃食臟腑,可以加入鱉甲、地骨皮、牡丹皮、當歸、生地黃。臀蒸,表現為四肢細小、大腿腫脹,內臟發熱,可以加入石膏、黃柏。胞蒸,表現為小便發黃,可以加入澤瀉、茯苓、生地黃、滑石、沉香。丹溪先生說,勞累過度,五臟的病症最終會集中在一個經脈上。例如腳脛痠痛、腰背僵硬、遺精白濁、面色黑黃、耳輪乾燥、脈象沉細數,說明邪氣侵犯了腎臟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知母、黃柏、五味子、麥門冬、天門冬、澤瀉、杜仲、肉桂等藥物煎服,加入童尿、韭菜汁、竹瀝一起服用。

其或心神驚惕,怔忡無時,盜汗自汗,心煩熱悶,口舌生瘡,咯血面赤,脈洪而數,知其邪在心也,宜以前方去杜仲、澤瀉、肉桂,加茯神、胡黃連、蓮心、遠志、菖蒲、硃砂之類。

其或咳嗽喘促,衄血嗽血,皮膚枯燥,鼻塞聲沉,時吐痰沫,脈微虛而澀數,知其邪在肺也,宜以四物湯加沙參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知母、貝母、桔梗、桑白皮、地骨皮、款冬花、紫菀、馬兜鈴、百合、百部之類煎,入童便、竹瀝、姜韭汁服。其或脅痛目赤,面青頰赤,多怒,虛陽不斂,夢與鬼交,甚則卵縮筋急,脈弦而數,知其邪在肝也,宜以四物湯加竹茹、草龍膽、柴胡、黃芩、青皮、竹葉之類。

白話文:

如果患者出現心神不寧、心慌意亂、盜汗或自汗、心煩熱悶、口舌生瘡、咯血面紅,脈搏洪大而數,就說明邪氣侵犯了心臟,可以用之前方子去掉杜仲、澤瀉、肉桂,加上茯神、黃連、蓮心、遠志、菖蒲、硃砂等藥材。

如果患者出現咳嗽氣喘、鼻出血或咳血、皮膚乾燥、鼻塞聲音沉重、偶爾吐痰,脈搏微弱虛浮而澀數,就說明邪氣侵犯了肺臟,可以用四物湯加入沙參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知母、貝母、桔梗、桑白皮、地骨皮、款冬花、紫菀、馬兜鈴、百合、百部等藥材煎服,再加入童子尿、竹瀝、薑汁和韭菜汁一起服用。

如果患者出現脅肋疼痛、眼睛紅腫、面色青白、臉頰發紅、容易生氣、虛陽外洩、夢到鬼魂、嚴重時睪丸萎縮、筋脈緊繃,脈搏弦緊而數,就說明邪氣侵犯了肝臟,可以用四物湯加入竹茹、草龍膽、柴胡、黃芩、青皮、竹葉等藥材。

其或面色萎黃,唇吻焦燥,飲食無味,腹痛腸鳴瀉利,四肢倦怠,脈虛濡而數,知其邪在脾也,宜以四君子湯加酒炒白芍藥、蓮肉、薏苡、乾山藥、豬苓、澤瀉、白扁豆之類。

凡骨蒸勞熱,元氣未脫者,灸崔氏四花六穴,無有不安者也。

灸崔氏四花穴法:

先二穴,令患人平身正立,取一細繩(蠟之勿令展縮),於男左女右腳底貼肉堅踏之,其繩前頭與大拇指端齊,後頭循當腳根中心向後引繩,從腳腨肚貼肉直上,至曲䐐中石榴截斷(橫紋即委中穴)。

白話文:

如果患者面色萎黃、嘴唇乾燥、飲食無味、肚子痛、腸子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、拉肚子、四肢無力、脈搏虛弱、滑而快,就知道是邪氣侵犯了脾臟。應該使用四君子湯,再加上酒炒白芍藥、蓮子、薏苡仁、乾山藥、豬苓、澤瀉、白扁豆等藥物。

凡是骨蒸勞熱,元氣尚未完全耗損的人,灸崔氏四花六穴,就沒有不有效的。

崔氏四花穴的灸法:

首先是兩個穴位,讓患者平躺,取一條細繩(用蠟把它固定住,不要讓它伸縮),放在男性左側、女性右側腳底貼着肉的地方,然後用腳用力踩踏,讓繩子緊緊貼着腳底。繩子前端與大拇指末端齊平,後端沿着腳跟中心向後拉伸,從腳跟肚子處貼着肉一直往上,到膝蓋彎曲處的石榴橫紋(即委中穴)截斷。

又令患人解發分兩邊,令見頭縫,自囟門平分至腦後,卻平身正坐,取向所截繩一頭,令與鼻端齊,引繩向上,正循頭縫至腦後貼肉垂下,循脊骨引繩向下,至繩盡處,當脊骨中,以墨點記之(墨點不是灸處)。

又取一繩子,令患人合口,將繩子按於口上,兩頭至吻,卻鉤起繩子中心至鼻柱根下如△,此便齊兩吻截斷,將此繩展令直,於前量脊骨上墨點處,橫量取平,勿令高下(其量口繩子,先中折,當中以墨記之,卻展開繩子橫量,卻以中折墨點記處,按於脊骨中先點處,兩頭是穴也),兩頭以白圈記之。

以上是第一次點二穴。

次二穴,令患人平身正坐,稍縮臂膊,取一繩繞項,向前雙垂,頭與鳩尾齊(胸前歧骨間盡處也),雙頭齊截斷,卻翻雙繩頭向後,以繩子中心按於喉嚨結喉骨上,其繩兩頭雙垂,循脊骨以墨點記之(墨點不是灸處)。又取一繩子,令患人合口,橫量齊兩吻截斷,還於脊骨上墨點橫量如法,繩子兩頭以白圈記之(白圈是灸處)。

白話文:

患者頭髮分開兩邊,露出頭縫,從囟門平分至腦後,患者保持坐直,取一根繩子,一端與鼻子齊平,沿頭縫向上至腦後,貼著頭部垂下,沿脊骨引繩向下,繩子末端對應脊骨中央,用墨點記住位置(墨點不是灸治部位)。

再取一根繩子,患者閉口,將繩子放在嘴巴上,兩端至嘴唇,將繩子中心向上拉至鼻柱根部,形成三角形,兩端與嘴唇齊平截斷,將繩子拉直,在前面量脊骨上墨點處,橫向量取與墨點平齊的位置,注意不要高低不平(方法是先將繩子對折,在中間用墨點記住,然後展開繩子橫向量取,再以對折的墨點記住位置,將其對準脊骨上的墨點,兩端便是穴位),用白色圓圈記住這兩個穴位。

以上是第一次點的兩個穴位。

接下來的兩個穴位,患者坐直,稍微縮起胳膊,取一根繩子繞過脖子,向前雙垂,頭部與鳩尾齊平(胸前歧骨間盡處),兩端齊平截斷,將兩端翻轉向後,以繩子中心按在喉嚨結喉骨上,兩端雙垂,沿脊骨用墨點記住位置(墨點不是灸治部位)。再取一根繩子,患者閉口,橫向量取與嘴唇齊平截斷,然後在脊骨上墨點處橫向量取,方法同上,用白色圓圈記住繩子兩端位置(白色圓圈是灸治部位)。

以上是第二次點二穴,通前共四穴,同時灸各三七壯,累灸至一百餘壯,候灸瘡將瘥,又依後法灸二穴。

又次二穴,以第二次量口吻繩子,於第二次雙繩頭盡處墨點上,當脊骨直上下豎點,其繩子中心放在墨點上,於上下繩頭盡處,以白圈記之,白圈是灸處也。

以上是第三次點二穴,通前共六穴也,擇取離日及火日灸之,一應虛勞發熱尫羸等證,灸之立愈,真濟世之妙法也。

白圈是穴,黑點不是穴。

白話文:

第二次在兩個穴位上施灸,加上之前已經施灸的兩個穴位,一共灸了四個穴位,每次灸三七壯,總共灸了一百多壯。等到灸瘡快要癒合時,就按照之前的方法再灸兩個穴位。

接著又在兩個新的穴位上施灸。方法是使用第二次量口吻繩子,在第二次雙繩頭盡處墨點上,沿着脊骨上下垂直點出兩個新的墨點,繩子中心要放在墨點上。在上下繩頭盡處以白圈標記,白圈標記的地方就是灸的穴位。

以上是第三次施灸的兩個穴位,加上之前所有穴位,一共施灸了六個穴位。選擇在離日和火日施灸,對於虛勞發熱、身體虛弱等病症,灸後都能立即見效,真是濟世妙法。

白圈是穴位,黑點不是穴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