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七 (17)
卷之七 (17)
1. 婦人科中·胎前
紫蘇飲(局方)治胎氣不和,湊上心腹,脹滿疼痛,謂之子懸。
大腹皮,川芎,白芍藥,陳皮,紫蘇葉,當歸(各六分),人參,甘草(各三分)
上細切,作一服,加生薑三片,蔥五莖,水煎服。
天仙藤散(產寶)治妊娠三月成胎之後,兩足自腳面漸腫至膝,行步艱難,喘悶妨食。若水腫甚至足指間有黃水出者,謂之子氣。
天仙藤(洗淨略炒,即青木香藤也),香附子(炒),陳皮,甘草,烏藥,木香(各等分)
上細切,每服三錢,加生薑三片,紫蘇五葉,水煎,日三服,腫消止藥。
安榮散(產寶)治妊娠小便澀少,遂成淋瀝,謂之子淋。
麥門冬,通草,滑石,當歸,燈心草,甘草(各五錢),人參,川芎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煎麥門冬湯調下。此方恐滑石太重而滑胎,若胎臨月可用,若六七個月以前,俱不可輕用,宜去此味,或加梔子、萹蓄、白榆之類最穩。瞿麥亦恐損胎,不可用也。
地膚子湯(錄驗)治子淋,小便澀數。
地膚草(與芥菜相似,俗名白地芎),車前子(各一錢),知母(去毛炒),黃芩,赤茯苓,白芍藥,枳殼(麩炒黃色,各七分),升麻,通草,甘草(各三分)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溫服。
又方,治子淋。
地膚草(四兩)
上以水四升,煮取二升,分三服。或新取地膚草,搗取自然汁服亦可。不獨治子淋,凡小便淋閉服之,無不效驗。
冬葵子散(外臺)治子淋,小腹疼痛,胎動不安。
冬葵子(炒),柴胡(去蘆),桑白皮,赤茯苓,赤芍藥,當歸(各等分)
上細切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加姜三片,蔥白七寸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。
車前散(外臺)治子淋,或小便不通,下焦有熱。
檳榔,木通,陳皮(去白),赤茯苓,車前子,赤芍藥,當歸,滑石,石葦(炙,去毛)
上各等分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溫服。
忘憂散(外臺)治妊娠心經蘊熱,小便赤澀不利,淋瀝作痛。
琥珀(不拘多少),萱草根(一握)
上以琥珀研為細末,每服半錢,濃煎服。
葛根湯(局方)治妊娠臨月,忽發風痙,悶亂不省人事,吐逆眩倒,少時醒後復發,謂之子癇。
貝丹(去心),葛根,牡丹皮,防己,防風,當歸,川芎,桂心(熬),白茯苓,澤瀉(各半錢),甘草(炙,二分半),獨活,石膏,人參(各半錢)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溫服,日三服。其貝母令人易產,未臨月者以升麻代之,忌菘菜。
防己湯(局方)治妊娠中風口噤,四肢強直,角弓反張。
防己(五錢),羌活(一錢半)
上為細末,別用黑豆一合炒焦黑,投好酒中,沸定去豆,調藥末,擀開口灌之,稍醒再灌,有效。
白話文:
紫蘇飲: 此方出自《局方》,用於治療懷孕期間胎氣不順,導致胸腹部脹滿疼痛,這種情況稱為「子懸」。 藥材包含:大腹皮、川芎、白芍藥、陳皮、紫蘇葉、當歸各六分,人參、甘草各三分。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一份,加入生薑三片、蔥五段,用水煎服。
天仙藤散: 此方出自《產寶》,用於治療懷孕三個月後,孕婦雙腳從腳面逐漸腫脹至膝蓋,行走困難,氣喘、胸悶影響食慾。如果水腫嚴重到腳趾間有黃色液體滲出,則稱為「子氣」。 藥材包含:天仙藤(洗淨略炒,即青木香藤)、香附子(炒)、陳皮、甘草、烏藥、木香,各等份。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三錢,加入生薑三片、紫蘇葉五片,用水煎服,每日三次,直到水腫消退。
安榮散: 此方出自《產寶》,用於治療孕婦小便不暢、量少,導致小便淋漓不斷,稱為「子淋」。 藥材包含:麥門冬、通草、滑石、當歸、燈心草、甘草各五錢,人參、川芎各一兩。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二錢,用麥門冬湯送服。此方因為滑石可能導致滑胎,因此如果孕婦接近預產期可以使用,但若懷孕六七個月之前,不應輕易使用,應去除滑石,或加入梔子、萹蓄、白榆等較為穩妥的藥材。另外,瞿麥也可能損傷胎兒,不宜使用。
地膚子湯: 此方出自《錄驗》,用於治療子淋,小便不暢且次數頻繁。 藥材包含:地膚草(與芥菜相似,俗名白地芎)、車前子各一錢,知母(去毛炒)、黃芩、赤茯苓、白芍藥、枳殼(麩炒黃色)各七分,升麻、通草、甘草各三分。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一份,加入一碗半水煎至一碗,溫服。
又方(地膚草治療子淋): 此方也是治療子淋。 藥材包含:地膚草四兩。 將地膚草用四升水煮至二升,分三次服用。或取新鮮地膚草搗汁服用亦可。此方不僅治療子淋,凡小便淋漓不暢都有效。
冬葵子散: 此方出自《外臺》,用於治療子淋,小腹疼痛,胎動不安。 藥材包含:冬葵子(炒)、柴胡(去蘆)、桑白皮、赤茯苓、赤芍藥、當歸,各等份。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四錢,加一碗半水、生薑三片、蔥白七寸,煎至一碗,去渣溫服。
車前散: 此方出自《外臺》,用於治療子淋,或小便不通,下焦有熱。 藥材包含:檳榔、木通、陳皮(去白)、赤茯苓、車前子、赤芍藥、當歸、滑石、石葦(炙,去毛),各等份。 將以上藥材,每次取五錢,加一碗半水,煎至一碗,溫服。
忘憂散: 此方出自《外臺》,用於治療孕婦心經有熱,小便赤澀不利,淋漓作痛。 藥材包含:琥珀(不拘多少)、萱草根(一握)。 將琥珀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半錢,用萱草根濃煎湯送服。
葛根湯: 此方出自《局方》,用於治療孕婦臨近生產時,突然出現風痙,昏迷不省人事,嘔吐、頭暈、倒地,短暫清醒後又復發,稱為「子癇」。 藥材包含:貝母(去心)、葛根、牡丹皮、防己、防風、當歸、川芎、桂心(熬)、白茯苓、澤瀉各半錢,甘草(炙)二分半,獨活、石膏、人參各半錢。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一份,加兩碗水煎至一碗,溫服,每日三次。貝母有助於生產,但未臨產者,可用升麻代替,並忌食菘菜。
防己湯: 此方出自《局方》,用於治療孕婦中風導致口噤,四肢僵硬,身體後仰。 藥材包含:防己五錢、羌活一錢半。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另將黑豆一合炒焦黑,投入熱酒中,煮沸後撈出黑豆,用酒調和藥末,撬開牙關灌服,稍微清醒後再灌服,效果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