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六 (40)
卷之六 (40)
1. 癘風
又方,老杉木皮為末敷之。
凡跌撲損傷腹痛者,知有瘀血,用桃仁承氣湯加蘇木、紅花下之。
當歸導滯湯(東垣)治跌撲損傷,瘀滯不行等證。
大黃,當歸(在上用頭,在中用身,在下用尾,通身痛者全用,酒浸洗焙乾)
上細切等分,每服一兩重,酒煎服。
雞鳴散(大成方)治從高墜下,及木石所壓,一切損傷,瘀血凝積,痛不可忍,並以此藥推陳致新。
大黃(一兩),杏仁(二十一粒,去皮尖,另研)
上研為末,酒大碗,煎七分,濾去渣,雞鳴時服,至曉必取下瘀血即愈。(愚接:此方用杏仁而不用桃仁者,蓋跌乃血入氣分,故用杏仁,以行氣中之血矣。)
沒藥乳香散(河間)治跌撲損傷,痛不可忍。
白朮(炒,五兩),當歸(焙),甘草(炙),白芷,沒藥(另研,各一兩五錢),肉桂(去粗皮),乳香(另研,各一兩)
上為末和勻,再研極細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。
杖丹膏藥方(外錄驗方)治受杖責後,如死血壅腫,宜先刺出惡血,然後以此膏貼之,三、四日平復。或早失調理成癰者,貼之即散。及治諸般癰疽瘡癤毒,已潰未漬,貼之無不神效。
甘草,肉桂,蛇蛻,蟬蛻,露蜂房,連翹,白芷,白芨,白蘞,白朮,蒼朮,人參,玄參,苦參,芍藥,南星,升麻,厚朴,梔子,百合,金銀花,天花粉,川歸,川芎,穿山甲(煨胖,另末),羌活,獨活,黃連,黃芩,黃柏,大黃,生地黃,紅花,蘇木,柴胡,鱉甲(酥炙,為末),青木香,何首烏,防風,荊芥穗,藿香,雲母石,花蕊石(各一兩),亂髮(壯年無病男子者,一塊),乾蟾(一隻,即風雞),鳳凰胎(一隻,即殼中不轉頭雞黃也。陰乾用),桃柳桑枝(各五莖)
上各細切,用香油六斤重,浸藥三五日,入鍋內熬黑色,去渣入黃丹三斤,別用槐柳枝不住手攪,膏成候溫,入後藥末。
乳香,沒藥,龍骨(各一兩),輕粉(五錢),血竭(一兩),麝香(二錢)
上攪勻,瓷器收貯,臨期看瘡大小攤貼。
沒藥散(錄驗)治刀箭傷,止血住痛。
定粉,風化石灰(各一兩),枯白礬(二錢,另研),乳香(五分,另研),沒藥(另研,一字)
上各研為細末,同和勻再研,乾摻之。
白話文:
癘風
另一個方子:把老杉木的樹皮磨成粉末敷在患處。
凡是跌倒摔傷導致腹痛的人,通常是有瘀血,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,再加上蘇木、紅花來幫助排除瘀血。
當歸導滯湯(出自東垣):這個方子治療跌打損傷,瘀血阻滯不通等症狀。
方子組成:大黃、當歸(使用部位有區別,頭部痛用當歸頭,中部痛用當歸身,下部痛用當歸尾,全身痛就全用,用酒浸泡後烘乾)。
把這些藥材切細,等量混合,每次服用一兩,用酒煎煮後服用。
雞鳴散(出自大成方):這個方子治療從高處摔下,或是被木頭石頭壓到等各種損傷,導致瘀血積聚,疼痛難忍的情況,可以用這個藥來幫助排除舊瘀,產生新血。
方子組成:大黃(一兩),杏仁(二十一粒,去掉皮尖,另外研磨)。
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一大碗酒煎煮至七分,過濾掉藥渣,在雞鳴時服用,到天亮的時候就會排出瘀血,病就好了。(我認為:這個方子用杏仁而不用桃仁,是因為跌打損傷是血進入氣分,所以用杏仁來疏通氣中的血。)
沒藥乳香散(出自河間):這個方子治療跌打損傷,痛到難以忍受的情況。
方子組成:炒白朮(五兩),焙當歸,炙甘草,白芷,另研沒藥(各一兩五錢),去粗皮肉桂,另研乳香(各一兩)。
把藥材研磨成粉末,混合均勻後,再次研磨至極細,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酒調服。
杖丹膏藥方(外錄驗方):這個方子治療受杖刑責打後,因為死血淤積腫脹,應該先用針刺放出惡血,然後貼上這個膏藥,三四天就可以痊癒。如果早先沒有好好調理導致變成癰瘡,貼上這個膏藥也可以使其消散。這個膏藥也可以治療各種癰疽、瘡癤等毒瘡,無論潰爛或未潰爛,貼上都有神奇的效果。
方子組成:甘草、肉桂、蛇蛻、蟬蛻、露蜂房、連翹、白芷、白芨、白蘞、白朮、蒼朮、人參、玄參、苦參、芍藥、南星、升麻、厚朴、梔子、百合、金銀花、天花粉、川當歸、川芎、煨胖後另磨粉的穿山甲、羌活、獨活、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大黃、生地黃、紅花、蘇木、柴胡、酥炙後磨粉的鱉甲、青木香、何首烏、防風、荊芥穗、藿香、雲母石、花蕊石(各一兩),壯年無病男子的頭髮一團,乾蟾蜍一隻(即風乾的癩蛤蟆),鳳凰胎一隻(即雞蛋殼內未轉頭的蛋黃,陰乾後用),桃樹、柳樹、桑樹的枝條(各五根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香油六斤浸泡三五天,放入鍋中熬煮至黑色,去除藥渣後加入黃丹三斤,用槐樹、柳樹枝不停攪拌,待膏藥成型且溫度適宜時,加入以下藥末:
乳香、沒藥、龍骨(各一兩),輕粉(五錢),血竭(一兩),麝香(二錢)。
攪拌均勻後用瓷器收存,需要時根據瘡的大小攤貼。
沒藥散(錄驗):這個方子治療刀箭傷,可以止血止痛。
方子組成:定粉,風化石灰(各一兩),枯白礬(二錢,另研磨),乳香(五分,另研磨),沒藥(另研磨,少許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混合均勻後再次研磨,直接撒在傷口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