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六 (3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36)

1. 癘風

(癘與癩通)

《內經》曰:風之傷人也,或為寒熱,或為熱中,或為寒中,或為癩風。又曰:癩者,因營衛熱腐,其氣不清,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,皮膚瘍潰,風寒客於脈而不去,名曰癘風。丹溪曰:是受天地間殺物之風故也。然近見病此者,原其所由,都是熱血得寒所致。或夏月勞甚而入寒泉澡浴,或冬月酒後而乃踢冰履霜及入水取魚,由是濕熱鬱於內而不散,風寒客於外而不行,內外怫鬱既久,而漸成肌肉之敗腐矣,經所謂熱勝則肉腐是也。大抵此症屬肺,歸重於手足陽明之經。

蓋手足陽明者,胃與大腸主之,脾肺二經之腑也。脾主肌肉而肺主皮毛,乃腑及於臟病也。經又曰:腸胃為市,無物不受,無物不包,故其熱毒積於中而形於外耳。故治法必先取陽明而後及於太陰,亦本而標之之義也。又濕熱甚必生風,風甚則生蟲,如腐草為螢之類。又治法必先殺其蟲,瀉其火,然後生血涼血,祛風導滯,降湯升陰,皆為治之急務也。

治雖多門,大略不越乎此也,學者詳之。

脈法

脈兩寸浮而緊,或浮而洪,陽脈浮弦,陰脈實大。脈浮緩者易治,洪大而數者難愈,沉實者難愈。脈溢者病在上,脈浮者病在下,皆為不治之證也。

方法

丹溪曰:大風病是受天地間殺物之風,古人謂之癘風者,以其酷烈暴悍可畏耳。人得之分在上在下,氣受之則在上,血受之則在下,氣血俱受則在上覆在下。然皆不外乎陽明一經,陽明者胃與大腸也,無物不受。治之者,須致意看其疙瘩與瘡,上體先見者,多者,在上也;下體先見者,多者,在下也。

在上者,以醉仙散取涎血於齒縫中出;在下者,以通天再造散取惡物蟲積於殼道中出。後用防風通聖散調之,更用三稜針於委中出血。夫上下同得者甚重,自非醫者神手,病者鐵心,罕能免此。夫從上或從下以漸而來者,皆是可治之證,人見其病勢之緩多忽之,以法治之,雖已全愈,若不絕味斷欲,皆不免再發而終於不救也。予治五人矣,其不死者惟一婦人,因貧甚無物可食耳,余皆三四年後再發。

孫真人云:嘗治四五百人,終無一人免於死。非真人不能治,蓋無一人能守禁忌耳。其婦人於本病外,又服百餘帖加減四物湯,半年之上月經行,十分安愈。

醉仙散,須量人大小虛實與之。證候重而急者,須先以再造散下之,候補養得完,復與此藥,須斷鹽醬醋、諸魚椒果、煎炒燒炙等物,止可淡粥及淡煮熟時菜,雖茄亦不可食,惟烏梢蛇、菜花蛇淡酒蒸熟食之,可以助藥力也。

《外科精要》為諸瘡立法而不及癘風,蓋風為百病之長,以其殘害膚體,去死不遠,一有染此,鮮能免者,比之瘡瘍治法為難,乃不言及。夫八方之風起因於八方,應其時則物生,違其時則殺物。

白話文:

關於癩病(癘與癩意思相同)

理論

《黃帝內經》說:風邪侵犯人體,有時會引起發冷發熱,有時會引起體內發熱,有時會引起體內發冷,有時會引起癩病。又說:癩病是因為體內營養和衛氣的熱邪腐敗,導致氣不清澈,使得鼻子塌陷變形、膚色敗壞、皮膚潰爛,風寒停留在脈絡中無法去除,就稱為癩病。朱丹溪認為,這是因為受到天地間能殺害生物的風邪所致。但最近看到的患者,追究其原因,大多都是因為熱血受到寒邪侵襲引起的。可能是夏天過度勞累後進入寒冷的泉水中洗澡,或是冬天喝酒後赤腳踩在冰上或霜上、或是下水捕魚,這樣導致濕熱鬱積在體內無法散發,風寒停留在體表無法排出,內外積鬱久了,就會逐漸導致肌肉腐爛,這就是經書說的「熱勝則肉腐」。總之,這個病屬於肺部問題,主要影響手足陽明經。

手足陽明經,由胃和大腸掌管,也屬於脾和肺兩個臟腑。脾主管肌肉,肺主管皮膚毛髮,這是腑的病連帶到臟的病。經書又說:腸胃就像市場一樣,什麼東西都能接納,沒有不能容納的,因此熱毒積聚在體內而表現在外。所以治療方法必須先針對陽明經,然後再治療太陰經,這也是先治本再治標的意思。而且濕熱嚴重就會產生風邪,風邪嚴重就會產生蟲,就像腐爛的草會變成螢火蟲一樣。所以治療方法必須先殺死蟲子,瀉掉體內的火氣,然後再生養血,涼血,驅除風邪,疏通經絡,降下陽氣,提升陰氣,這些都是治療的當務之急。

雖然治療方法很多,但大致不超出這些範圍,希望學習者仔細研究。

脈象

兩個寸脈浮而且緊,或者浮而且洪大,陽脈浮而且弦,陰脈實而且大。脈象浮而且緩的容易治療,洪大而且數的難以痊癒,沉實的難以痊癒。脈象外溢的表示病在上,脈象浮的表示病在下,這些都是難以治癒的證候。

方法

朱丹溪說:癩病是因為受到天地間能殺害生物的風邪所致,古人稱之為癘風,是因為它猛烈兇悍可怕。人患上此病,病位有在上、在下之分,氣受到影響則病在上,血受到影響則病在下,氣血都受到影響則上身和下身都有病。但都離不開陽明經,陽明經指的是胃和大腸,沒有什麼東西它們不能接納。治療時,要注意觀察疙瘩和瘡,上身先出現且多的,病位就在上身;下身先出現且多的,病位就在下身。

病在上身的,用醉仙散從牙縫中取出涎血;病在下身的,用通天再造散從肛門中取出污穢和蟲積。之後再用防風通聖散調理,還可以用三稜針在委中穴放血。如果上下身同時發病,病情就很嚴重,如果不是醫術高超的醫生和意志堅定的病人,很難倖免。如果疾病是從上身或下身慢慢發展而來的,都是可以治療的。人們看到病情發展緩慢而容易忽略,如果用正確的方法治療,即使已經痊癒,如果不戒除葷腥和慾望,都難免再次發病,最終無法挽救。我曾經治療過五個人,只有一個婦人活了下來,因為她非常貧窮,沒有東西可吃。其餘的人都在三四年後復發。

孫思邈說:曾經治療過四五百人,沒有一個人能免於死亡。並不是孫思邈醫術不好,而是沒有一個人能遵守禁忌。這個婦人除了原本的疾病外,還服用了百餘帖加減四物湯,半年後月經來了,就徹底痊癒了。

醉仙散,要根據病人身體狀況和虛實來調整用量。病情嚴重而且緊急的,要先用再造散瀉下,等到身體恢復元氣後,再用醉仙散,必須戒除鹽、醬、醋、各種魚、胡椒、水果、煎炒燒烤等食物,只能吃清淡的粥和清淡煮熟的蔬菜,即使茄子也不可食用,只有烏梢蛇、菜花蛇用淡酒蒸熟後食用,可以幫助藥力。

《外科精要》為各種瘡制定了治療方法,卻沒有提及癩病,是因為風是各種疾病的頭領,它會殘害皮膚,離死亡不遠,一旦染上此病,很少有人能倖免,比治療瘡瘍更難,所以沒有提及。四面八方的風是由四面八方產生的,順應時節則萬物生長,違背時節則萬物衰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