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六 (33)
卷之六 (33)
1. 瘡瘍
地骨皮,黃芩,茯苓,芍藥,人參,黃耆,白朮,桂心,甘草,防己,當歸(各五錢),防風(一兩),蒼朮(半斤)
上細切,先以蒼朮,用水五升,煎至三升,去朮,入前十二味,再煎至三四盞,取清汁,作三四次,終日飲之。又煎蒼朮渣如前,再煎諸藥渣服之。
白芷升麻湯,治手陽明經分臂上生癰,左右寸部脈皆短,得之俱弦,按之洪緩有力,此得之八風之變者。
白芷(一錢五分),升麻,桔梗(各一錢),甘草(炙半錢),黃耆(四錢),酒黃芩(四錢),生黃芩(三錢),紅花(五分)
上細切,分二服,水酒各一盞,煎至一盞,溫服。
托裡散(瘡瘍集)治一切惡瘍、發背、疔腫、便毒始發,脈洪數弦實,腫甚將作膿者,三服消盡。
大黃,牡蠣,栝蔞根,皂角刺,朴硝,連翹(各六分),金銀花,當歸(各二錢),赤芍藥,黃芩(各四錢)
上細切,作一服,水酒各一盞,煎至一盞,四分服。
又托裡散(瘡瘍集)
黃耆,當歸,金銀花,甘草(各等分)
上細切,每服一兩,酒水合煎,更詳部位,各加引經藥尤妙。
烏金散(瘡瘍集)治癰疽、疔腫、時毒、附骨疽、諸惡瘡等證。若瘡黑陷如石堅,四肢冷,脈細,或時昏冒,譫語循衣,煩渴危篤,服此汗之即瘡起。
蒼耳頭(五月五日午時收採),草烏頭,火麻頭(六月收採),木賊(去節),蝦蟆頭,樺皮節(酥炙),麻黃(去根節)
上曬乾,各等分,同入瓷器內,鹽泥固濟,烈火煅,從早至申時,如黑煤色為度,研為末,每服二錢,病重者三錢,熱酒調下,未汗再進一服。如汗已干,卻服解毒疏利之藥。如修合此藥,必選天時清明好日,於靜室中合。
黃耆六一湯(東垣)治癰疽發渴。
黃耆(六兩,蜜炙),甘草(一兩,炙)
上細切,水煎,不拘時服。
一方(精要)治一切瘡癤癰疽發背殊效,亦能下瘀血。
大黃(三錢),甘草,辰砂,血竭(各一錢)
上為細末,酒調服。
內托護心散(精要)
乳香(一兩),真綠豆粉(四兩,一方用二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三錢,煎甘草湯或新汲水調下。
小五香湯(瘡瘍集)
木香,沉香,乳香,藿香,連翹(各二錢),麝香(另研少許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七分,溫服。
復元通氣散(局方)
當歸,穿山甲(煨脆,各五錢),川芎,天花粉(炒),青皮,陳皮(各一兩),大黃,甘草,黑醜(取頭末,各五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。
金銀白芷散(東垣)
黃耆,當歸(各一錢),檳榔,川芎(各五分),甘草(一錢),天花粉(五分),乳香,沒藥(各三分),皂角刺(去尖炒),金銀花(各一錢五分),防風(三分),白芷(一錢)
白話文:
瘡瘍
- 地骨皮、黃芩、茯苓、芍藥、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桂心、甘草、防己、當歸(各五錢),防風(一兩),蒼朮(半斤)
將以上藥材切細,先用蒼朮,加入五升水,煎煮至三升,撈出蒼朮,再放入剩餘十二味藥材,煎煮至剩三四小碗,取清澈藥汁,分三四次,整天慢慢喝完。然後再將先前煎煮過的蒼朮藥渣,用同樣方法煎煮,再煎煮剩餘藥渣服用。
- 白芷升麻湯,治療手陽明經絡分布的臂膀上長癰,左右寸關脈都呈現短促的脈象,摸起來都像弓弦一樣緊繃,按下去又呈現洪大遲緩的脈象,但卻有力,這種情況是受到外邪影響所引起的。
白芷(一錢五分),升麻、桔梗(各一錢),炙甘草(半錢),黃耆(四錢),酒黃芩(四錢),生黃芩(三錢),紅花(五分)
將以上藥材切細,分成兩份服用,每次加入一杯水和一杯酒,煎煮至剩下一杯,溫熱服用。
- 托裡散(出自《瘡瘍集》),治療各種惡性瘡瘍、發背、疔瘡、毒瘡剛開始發作,脈象呈現洪大、快速、緊弦且有力,腫脹很厲害,即將化膿的情況,服用三次就可消腫。
大黃、牡蠣、栝樓根、皂角刺、朴硝、連翹(各六分),金銀花、當歸(各二錢),赤芍藥、黃芩(各四錢)
將以上藥材切細,作為一劑,加入一杯水和一杯酒,煎煮至剩一杯,分四次服用。
- 又 托裡散(出自《瘡瘍集》)
黃耆、當歸、金銀花、甘草(各等量)
將以上藥材切細,每次服用一兩,用水和酒一起煎煮,並根據瘡瘍部位,再加入引經藥效果更佳。
- 烏金散(出自《瘡瘍集》),治療癰疽、疔瘡、時毒、附骨疽、各種惡性瘡等疾病。如果瘡瘍呈現黑色,凹陷且堅硬如石頭,四肢冰冷,脈搏微細,有時神智不清、胡言亂語、煩躁口渴、病情危急,服用此藥,促使發汗後,瘡瘍就會隆起。
蒼耳頭(農曆五月五日午時採收),草烏頭、火麻頭(農曆六月採收),木賊(去掉節),蝦蟆頭、樺樹皮節(用酥油烤過),麻黃(去掉根部和節)
將以上藥材曬乾,各取等量,放入瓷器內,用鹽泥封固,用猛火煅燒,從早上到下午三點,燒成黑色像煤炭的程度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病情嚴重者可服用三錢,用熱酒調和服用,如果還沒發汗,可再服一次。如果已經發汗,則改用解毒疏通的藥物。製作此藥,必須選擇天氣晴朗的好日子,在安靜的房間裡進行。
- 黃耆六一湯(出自李東垣),治療癰疽導致口渴。
黃耆(六兩,用蜂蜜烤過),炙甘草(一兩)
將以上藥材切細,用水煎煮,不拘時間服用。
- 一方(出自《精要》),治療各種瘡癤癰疽發背,效果顯著,也能夠化解瘀血。
大黃(三錢),甘草、辰砂、血竭(各一錢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調和服用。
- 內托護心散(出自《精要》)
乳香(一兩),真綠豆粉(四兩,也有方子用二兩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三錢,用煎好的甘草湯或新鮮的井水調和服用。
- 小五香湯(出自《瘡瘍集》)
木香、沉香、乳香、藿香、連翹(各二錢),麝香(另外研磨少許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一杯水煎煮至剩七分,溫熱服用。
- 復元通氣散(出自《局方》)
當歸、穿山甲(煨烤至酥脆,各五錢),川芎、天花粉(炒過),青皮、陳皮(各一兩),大黃、甘草、黑醜(取頭部末端,各五錢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酒調和服用。
- 金銀白芷散(出自李東垣)
黃耆、當歸(各一錢),檳榔、川芎(各五分),甘草(一錢),天花粉(五分),乳香、沒藥(各三分),皂角刺(去掉尖端炒過),金銀花(各一錢五分),防風(三分),白芷(一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