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六 (32)
卷之六 (32)
1. 瘡瘍
上為細末,摻於瘡上,二、三日,生肌平滿如故。
治火燒及湯泡瘡,用經霜桑葉焙乾,燒存性,為細末,香油調敷或干敷,二、三日結痂平復。
又方,治火燒湯泡瘡,時取黃蜀葵花,以香油浸之,其花日漸烊於油中,以此油敷瘡即愈。或只收花焙乾為末,香油調敷亦妙。
下疳瘡,用青黛、海蛤粉、蜜陀僧、黃連為末,敷之。
又方,以雞內金燒存性,為末敷之。
又方,治下疳瘡,用鳳凰退燒存性,研極細,香油調敷。外看瘡大小,剪殼中白膜貼之。須靜坐一日不動,即結痂矣。
頭瘡,用豬油二錢(半生半熟),雄黃、水銀各二錢五分,和勻敷之。
金絲瘡,其狀如繩線,鉅細不一,上下行至心即死,可於瘡頭上截經刺之,以出血,後嚼萍草根敷之,立愈。
手癡瘡,用皂角、枯礬、輕粉、黃連、黃柏為末敷之。
砂瘡,用塌地藤燒灰敷之。
諸瘡痛不可忍者,用苦寒藥,可施於資稟厚者。若稟氣薄者,宜於補中益氣湯中,加苦寒藥也。若血熱之人瘡痛,宜四物湯加黃芩、鼠黏子、連翹,在下加黃柏。若肥人濕熱瘡痛,宜防風、羌活、荊芥、白芷,蓋風能勝濕故也。
疥瘡並馬疥瘡,用馬鞭草,不犯鐵器,搗取自然汁半盞飲盡,十日內愈,神效。
白癜風癬,以小麥攤石上,以鐵器燒紅壓出油,搽之立效。
治風癬疙瘩,用梓樹葉、木綿子、羯羊屎、鼠屎、盦油敷之。
治癬瘡,用浮萍末一兩,蒼耳子、蒼朮各二兩,苦參一兩五錢,香附二錢五分,黃芩五錢,水煎洗之。
身上虛癢,用四物湯加黃芩煎,調浮萍末一錢服。
又方,治通身癢,用凌霄花為末,酒調服一錢。
秘傳一擦光,治疥瘡,及婦人陰蝕瘡、漆瘡、天火丹、諸般惡瘡,神效。
蛇床子,苦參,蕪荑(各一兩),雄黃(五錢),枯礬(一兩二錢),硫黃(五錢),輕粉(二錢),樟腦(二錢),大楓子(五錢,取肉),川椒(五錢)
上為細末,生豬油調敷。
又方,治證如前,兼小兒癩頭瘡治之。
蛇床子(一兩),雄黃(五兩),硫黃(一兩),枯礬(二兩),大楓子(五錢,取肉),川椒(五錢),黃柏(一兩),輕粉(二錢,另拌入),牛皮岸(熏牛皮煙岸也。如無,以香爐岸代之,一兩),黃丹(一兩)
上為細末,生豬油調敷。
(以上諸瘡方法,皆《試效靈驗方》)
凡先哲治癰疽要方,俱採摭干後,以備選用。
五香連翹湯(外科精要)治癰疽未成膿者,服之可散,但當看時令及資稟加減用之。
乳香,木香,沉香,丁香,連翹,射干,升麻,木通,桑寄生,麝香,獨活,大黃(各等分)
上細切,每服三錢,水一大盞,煎七分,去渣溫服。
內托復煎散(東垣)托裡健胃。
白話文:
[瘡瘍]
把藥材磨成細粉,撒在瘡上,兩三天後,就能長出新肉,讓瘡口平復如初。
治療火燒傷和熱水燙傷,用經過霜打的桑葉烘乾,燒成炭後磨成細粉,用香油調成糊狀塗抹,或直接乾粉敷在傷口上,兩三天就會結痂平復。
另一個方法是,治療火燒傷和熱水燙傷,平時採摘黃蜀葵花,用香油浸泡,花朵會逐漸融化在油中,用這種油塗抹傷口就能痊癒。也可以只將花烘乾磨成粉,用香油調敷,效果也很好。
治療下疳瘡,用青黛、海蛤粉、蜜陀僧、黃連磨成粉,敷在患處。
另一個方法是,用雞內金燒成炭後磨成粉,敷在患處。
還有一個方法是,治療下疳瘡,用鳳凰蛻燒成炭後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香油調敷。再根據瘡的大小,剪下雞蛋殼內的白膜貼在瘡上。需要靜坐一天不動,就會結痂。
治療頭瘡,用豬油(半生不熟)二錢,雄黃、水銀各二錢五分,混合均勻後塗抹在患處。
金絲瘡,形狀像繩線,粗細不一,如果蔓延到心臟就會死亡。可以在瘡頭上用針刺放血,然後嚼爛萍草根敷在傷口上,立刻就能痊癒。
治療手上的濕疹瘡,用皂角、枯礬、輕粉、黃連、黃柏磨成粉敷在患處。
治療砂瘡,用塌地藤燒成灰敷在患處。
各種瘡痛到無法忍受時,可以使用苦寒的藥物,但只適合體質強壯的人。如果體質虛弱,應該在補中益氣湯中加入苦寒的藥物。如果是血熱體質的人瘡痛,應該用四物湯加上黃芩、鼠黏子、連翹,在下方加入黃柏。如果是肥胖體質、濕熱引起的瘡痛,應該用防風、羌活、荊芥、白芷,因為風能祛濕。
治療疥瘡和馬疥瘡,用馬鞭草,不要接觸鐵器,搗碎後取自然汁半盞喝下,十天內就會痊癒,效果神奇。
治療白癜風癬,將小麥攤在石頭上,用燒紅的鐵器壓榨出油,塗抹在患處立刻有效。
治療風癬疙瘩,用梓樹葉、木綿子、羯羊屎、鼠屎、動物油混合塗抹。
治療癬瘡,用浮萍末一兩,蒼耳子、蒼朮各二兩,苦參一兩五錢,香附二錢五分,黃芩五錢,用水煎煮後清洗患處。
治療身上虛弱引起的搔癢,用四物湯加黃芩煎煮,再調入浮萍末一錢服用。
另一個方法,治療全身搔癢,用凌霄花磨成粉,用酒調服一錢。
[秘傳一擦光] 這個配方治療疥瘡、婦人陰部潰爛瘡、漆瘡、天火丹以及各種惡瘡,效果非常神奇。
成分:蛇床子、苦參、蕪荑(各一兩),雄黃(五錢),枯礬(一兩二錢),硫黃(五錢),輕粉(二錢),樟腦(二錢),大楓子(五錢,取肉),川椒(五錢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生豬油調和後塗抹在患處。
另一個方法,治療跟上面一樣的病症,也可用於治療小兒頭瘡。
成分:蛇床子(一兩),雄黃(五兩),硫黃(一兩),枯礬(二兩),大楓子(五錢,取肉),川椒(五錢),黃柏(一兩),輕粉(二錢,另拌入),牛皮岸(熏牛皮的煙灰,如果沒有,可以用香爐灰代替,一兩),黃丹(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生豬油調和後塗抹在患處。
(以上各種治療瘡瘍的方法,都來自《試效靈驗方》)
凡是前人治療癰疽的重要方子,都收集在這裡,以備選用。
[五香連翹湯](出自《外科精要》)治療癰疽還沒化膿的時候,服用它可以消散,但要根據季節和體質調整用量。
成分:乳香、木香、沉香、丁香、連翹、射干、升麻、木通、桑寄生、麝香、獨活、大黃(各等份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服三錢,用水一大碗煎至七分,去渣後溫服。
[內托復煎散](出自東垣)用於托毒,健脾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