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六 (24)
卷之六 (24)
1. 瘡瘍
上將灰汁濾澄清,下鍋煎濃,下甲末,候焦乾一半,下麝香,次下粉霜,干及九分,下辰砂,候成膏,下炒石灰末,以成塊子,即收入小罐子內,勿見風。
龍珠膏
龍芽草(五兩),棘棗根(五錢),海藻(二錢五分),蘇木(五錢)
上細切,量水二十碗,煎至十二三碗,濾去渣,又用:
桑柴灰(二碗半),石灰(二碗半),蒼耳草灰(二碗半),以草紙二層,皮紙二層,放籮底,次置灰於上,用煎湯熱淋,取灰汁十碗許澄清,入鍋內煎成膏,用巴豆霜、白丁香、石膏、麝香、輕粉,瓷罐子收貯,每用取敷核上,再敷即去舊藥並靨,再上新藥,其核即潰而愈。根小者但只塗藥於根上,其核自潰。
(以上皆石香方)
救苦化堅湯(東垣)治瘰癧、馬刀、挾癭,在耳下或耳後,下頸至肩上,或入缺盆中,乃手足少陽之經分。其瘰癧在頦下,或至頰車,乃陽明之經分,受心脾之邪而作也。今將二證合而治之。
黃耆(一錢,護皮毛間,補腠理虛及活血氣,為瘡家之聖藥,又實表補元氣之妙劑也),人參(三分,補肺氣之藥也,如氣短不調及喘者,宜加之),炙甘草(五分,能調中,和諸藥,瀉火,益胃氣,亦能去瘡中之邪),真漏蘆,升麻(各一錢),葛根(五分,此三味,俱足陽明本經藥也),連翹(一錢,此一味,乃十二經瘡中之藥,不可無也,能散諸血結氣聚,此瘡家之神藥也),牡丹皮(三分,去腸胃中留滯宿血),當歸身(三分),生地黃(三分),熟地黃(三分,此三味,諸經中和血、生血、涼血藥也),白芍藥(三分,如夏月倍之,其味酸氣寒,能補中,益氣之虛,治腹痛必用之,冬寒不可用),肉桂(二分,大辛熱,能散結積,陰證瘡瘍須當少用之,此寒因熱用之意。又為寒陰腹蓋其瘡,用大辛熱去陰寒之氣。
如有煩躁者,去之),柴胡(八分,功用連翹。如瘡不在少陽經,則去之),鼠黏子(三分,無腫不用),羌活(一錢),獨活(五分),防風(五分,以上三味,必問手足太陽症,脊痛項強,不可回顧,腰似折,項似拔者是也。
其防風一味辛溫,如瘡在膈以上,雖無手足太陽經症,亦當用之,為能散結,去上部風邪),昆布(二分,其味太鹹,若堅硬者宜用,蓋咸能軟堅也),荊三稜(炮,二分),廣朮炮,三分,此二味,若瘡堅硬甚者用之,如不甚堅硬者不須用),益智(二分,如唾多者,胃不和也,或病人吐沫吐食、胃中寒者加之,無則勿用也),麥糵面(二錢,治腹中縮急,又能消食健脾),神麯(炒,二分,食不消化者用之),黃連(三分,治煩悶),厚朴(薑製,一錢一分,如腹脹者加之),黃柏(炒,三分,如有熱或腿腳無力者加之,如有煩躁欲去衣者,腎中有伏火也,更宜加之,無則勿用)
白話文:
[瘡瘍]
將草木灰的汁液過濾澄清後,放到鍋中熬煮濃稠,加入研磨成粉末的穿山甲甲片,等到快要燒乾一半時,加入麝香,接著加入粉霜(可能是指鉛粉或滑石粉),等到快要完全乾燥時,加入辰砂,熬煮成膏狀,再加入炒過的石灰粉末,使其凝固成塊狀,然後放入小罐子中,避免接觸到風。
龍珠膏
龍芽草(五兩)、棘棗根(五錢)、海藻(二錢五分)、蘇木(五錢)
將以上藥材切細,加入二十碗水煎煮至剩下十二三碗,濾掉藥渣,再加入:
桑柴灰(二碗半)、石灰(二碗半)、蒼耳草灰(二碗半),用兩層草紙和兩層皮紙鋪在竹籮底部,然後將灰燼放在上面,用煎好的藥湯熱淋,取約十碗澄清的灰汁,放入鍋中熬煮成膏狀,加入巴豆霜、白丁香、石膏、麝香、輕粉,用瓷罐子儲存。每次使用時,取出塗抹在腫核上,等到舊藥脫落且腫核表面有膿皰時,再塗上新藥,這樣腫核就會潰爛而癒合。如果腫核很小,只需要將藥塗抹在腫核的根部,腫核就會自行潰爛。
(以上都是石香的藥方)
救苦化堅湯(東垣)治療瘰癧、馬刀瘡、挾癭,這些病症發生在耳朵下方或耳後,向下延伸到頸部、肩部,甚至進入鎖骨上窩,這些屬於手足少陽經脈的範圍。如果瘰癧發生在下巴下方,或者延伸到面頰,則屬於陽明經脈的範圍,是受到心脾邪氣侵擾所導致的。現在將這兩種情況合併治療。
黃耆(一錢,保護皮膚毛髮,補益皮膚的腠理虛弱,活絡氣血,是治療瘡瘍的聖藥,也是固表補元氣的妙藥)、人參(三分,補益肺氣的藥,如果氣短不順或者喘息,可以增加用量)、炙甘草(五分,能夠調和中焦,調和各種藥物,瀉火,增益胃氣,也能夠去除瘡中的邪氣)、真漏蘆、升麻(各一錢)、葛根(五分,這三味藥都是歸屬於陽明經的藥物)、連翹(一錢,是治療各種經脈瘡瘍的藥物,不可或缺,能夠散開各種血瘀氣滯,是治療瘡瘍的神藥)、牡丹皮(三分,去除腸胃中積留的瘀血)、當歸身(三分)、生地黃(三分)、熟地黃(三分,這三味藥都是調和氣血、養血、涼血的藥物)、白芍藥(三分,如果在夏天可以加倍用量,味道酸,藥性寒涼,能夠補中益氣,治療腹痛必須使用,冬天寒冷不宜使用)、肉桂(二分,藥性大辛大熱,能夠散開結塊,陰性瘡瘍必須少用,這屬於寒症用熱藥的治療思路。也是用大辛大熱的藥物去除陰寒之氣,以治療被寒陰包裹的瘡瘍。
如果出現煩躁不安,則去掉肉桂)、柴胡(八分,功效與連翹相似。如果瘡瘍不在少陽經,則去掉柴胡)、鼠黏子(三分,如果沒有腫脹則不用)、羌活(一錢)、獨活(五分)、防風(五分,以上三味藥,必須詢問是否有手足太陽經的症狀,例如背痛、頸項僵硬、頭不能回顧、腰部像要斷裂、頸項像要被拔出等症狀。
其中防風一味藥性辛溫,即使瘡瘍在膈膜以上,沒有手足太陽經的症狀,也應該使用,因為它能夠散開結塊,去除上部的風邪)、昆布(二分,味道太鹹,如果瘡瘍堅硬則適宜使用,因為鹹味能夠軟化堅硬的物質)、荊三稜(炮製過,二分)、廣朮(炮製過,三分,這兩味藥,如果瘡瘍非常堅硬則使用,如果不是非常堅硬則不必使用)、益智(二分,如果口水多,則表示胃不和,或者病人有吐口水、吐食物的情況,胃中有寒氣,則可以加入益智,如果沒有以上情況則不必使用)、麥芽麵(二錢,治療腹部拘急,還能夠消食健脾)、神曲(炒過,二分,如果消化不良則使用)、黃連(三分,治療煩悶)、厚朴(用薑製過,一錢一分,如果腹脹則加入)、黃柏(炒過,三分,如果有發熱或腿腳無力則加入,如果有煩躁不安想要脫衣服的情況,表示腎中有伏火,更應該加入,如果沒有以上情況則不必使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