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六 (2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21)

1. 瘡瘍

上一味細研,略入濾過,以酒調服。不飲酒人,入生薑研服。

腸癰方法

丹溪曰:腸癰當作濕熱積治,入風難治。

《千金》謂腸癰妄治必殺人,其病小腹腫,強按之則痛,小便數淋,時時汗出,復惡寒,身皮甲錯,腹皮急,如腫狀,脈數者,微有膿也。巢云:洪數已有膿,脈若遲緊者未有膿,甚者腹脹大,轉側有水聲,或繞臍生瘡,或膿自臍出,或大便膿血。(羽林婦證,具前脈法下。)

腸癰治法,《要略》以薏苡附子敗醬散,《千金》以大黃牡丹湯。(丹溪)

灸法:屈兩肘,正肘頭銳骨端,灸一百壯,下膿血而安。

薏苡附子敗醬散(金匱)

薏苡仁(一錢),炮附子(一分),敗醬(三分)

上為細末,每服方寸匕,水二盞,煎至一盞,連渣頓服之,小便當下膿血而愈。

大黃牡丹湯

大黃(四分),牡丹皮(一兩),桃仁(五十枚,去皮尖,另研),芒硝(三合),栝蔞子(半升)

上細切,用水六升,煎取一升,去渣入芒硝,再煎一沸,分三服,頓服之,有膿即下膿,無膿即下血。

(醫案)

東陽呂俊文,得潮熱,微似瘧狀,小腹右邊有一抉,大如雞卵作痛,右腳不能伸縮。一醫作奔豚氣治,十餘日不驗。召予診候其脈,左寸芤而帶澀,右寸芤而洪實,兩尺兩關俱洪數。予曰:此大小腸之間欲作癰耳,幸膿未成,猶可治療。與五香連翹湯加減與之,間以蜈蚣炙黃,酒調服之,三日內平安。

乳梗方法

丹溪曰:乳梗,多因乳母不知調養所致。蓋乳房陽明所經,乳頭厥陰所屬,忿怒所逆,鬱悶所遏,厚味所釀,以致厥陰之氣不行,故竅閉而汁不通,陽明之血沸騰,故熱甚而化為膿。或因所乳之子,膈有滯痰,含乳而睡,口氣焮熱所吹而成結核。初梗,忍疼揉令核軟,吮令汁透可散,否則結成矣。

治法以青皮疏厥陰之滯,石膏清陽明之熱,生甘草節行汙濁之血,栝蔞子消導腫毒,或加沒藥、青橘葉、皂角刺、金銀花、當歸身,或湯或散,須以少酒佐之。若加艾火二三壯,於痛處灸之尤妙。彼粗工便用針刀,必成拙病。

乳癰,用蒲公英同忍冬藤入少酒煎服,即欲睡,是其效也。(丹溪)

乳癰未潰,以青皮、栝蔞仁、桃仁、連翹、川芎、橘葉、皂角刺、甘草節,隨證加減煎服。已潰,以人參、黃耆、川芎、當歸、白芍藥、青皮、連翹、栝蔞、甘草節煎服。

升麻托裡湯(東垣)治婦人兩乳間出黑頭疙,瘡頂陷下作黑眼子,其脈弦洪,按之細小。

黃柏(二分),肉桂(三分),鼠黏子(五分),黃耆,炙甘草節,當歸身(各一錢),連翹,升麻,葛根(各一錢五分)
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一盞,酒半盞,同煎至一盞,食後熱服。

奶岩方法

石香程氏曰:奶岩始有核,腫結如鱉棋子大,不痛不癢,五、七年方成瘡。初便宜多服疏氣行血之藥,須情思如意,則可愈。如成瘡之後,則如巖穴之凹,或如人口有唇,赤汁膿水浸淫胸脅氣攻疼痛,用五灰膏、金寶膏去其蠹肉,生新肉,漸漸收斂。此疾多生於憂鬱積忿中年婦人。未破者尚可治,成瘡者終不可治。(石香居士,程常,東陽人,丹溪高弟。)

白話文:

瘡瘍

將上面說的藥材磨成細粉,稍微過濾一下,用酒調和後服用。不喝酒的人,可以用生薑磨成泥調和服用。

腸癰的方法

朱丹溪說:腸癰應該當作濕熱積聚來治療,如果已經到了風邪入侵就難以治療。《千金方》說腸癰如果錯誤治療必定會死人。這種病症是小腹腫脹,用力按壓會疼痛,小便次數多而淋漓不盡,時常出汗,又怕冷,皮膚粗糙像魚鱗,腹部皮膚緊繃像腫脹一樣,脈搏跳動快,這表示可能有膿。巢元方說:脈搏洪大且跳動快表示已經有膿,脈搏遲緩且緊澀則表示還沒有膿,嚴重的會腹脹大,翻身時肚子裡有水聲,或者肚臍周圍長瘡,或者膿從肚臍流出,或者大便帶膿血。(羽林婦女的病症,具體脈象在前面講述過。)

腸癰的治療方法,《傷寒論》用薏苡附子敗醬散,《千金方》用大黃牡丹湯。(朱丹溪)

艾灸的方法:彎曲兩個手肘,在手肘尖端突出的骨頭處,灸一百壯,使膿血排出就會痊癒。

薏苡附子敗醬散(《金匱要略》)

薏苡仁(一錢),炮附子(一分),敗醬草(三分)

將上面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一小勺,用水兩碗煎到剩下一碗,連藥渣一起頓服,小便會排出膿血而痊癒。

大黃牡丹湯

大黃(四分),牡丹皮(一兩),桃仁(五十枚,去皮尖,另外磨碎),芒硝(三合),栝蔞子(半升)

將上面藥材切碎,用水六升煎到剩下一升,去掉藥渣後加入芒硝,再煎煮一下,分三次頓服。有膿就會排出膿,沒有膿就會排出血。

(醫案)

東陽的呂俊文得了潮熱,有點像瘧疾的症狀,小腹右側有一個像雞蛋大小的腫塊,按壓疼痛,右腳不能伸展。一位醫生當作奔豚氣來治療,十幾天都沒效果。請我診斷他的脈象,左手寸脈空虛帶澀,右手寸脈空虛而洪大有力,兩尺脈和兩關脈都是洪大而跳動快。我說:這是大小腸之間要長腸癰的跡象,幸好膿還沒形成,還可以治療。我給他開了加減的五香連翹湯,並配合用蜈蚣烤黃後,用酒調和服用,三天就平安了。

乳癰的方法

朱丹溪說:乳癰,多半是因為產婦不懂得調養所致。乳房是陽明經所經過的部位,乳頭是厥陰經所屬的部位,如果因為生氣發怒,心情鬱悶,或飲食過於肥膩,導致厥陰經氣血運行不暢,所以乳管閉塞而乳汁不通,陽明經的血氣沸騰,所以發熱嚴重而化成膿。也可能是因為所餵養的嬰兒,體內有痰阻礙,含著乳頭睡覺,口中的熱氣吹入而形成結核。剛開始出現乳癰時,忍著疼痛揉搓讓腫塊變軟,讓乳汁排出就能夠消散,否則就會結成膿腫。

治療方法是用青皮來疏通厥陰經的瘀滯,用石膏來清除陽明經的熱邪,用生甘草節來行氣活血,用栝蔞子來消導腫毒,也可以加入沒藥、青橘葉、皂角刺、金銀花、當歸身等藥,可以用湯劑或散劑,要稍微加點酒來輔助藥效。如果再用艾火灸兩三壯在疼痛的部位,效果會更好。那些醫術粗糙的醫生隨便用針刺或刀割,必定會造成難以治癒的疾病。

乳癰,用蒲公英和忍冬藤一起用少許酒煎服,如果服藥後想睡覺,就表示藥效起作用了。(朱丹溪)

乳癰還沒潰破時,用青皮、栝蔞仁、桃仁、連翹、川芎、橘葉、皂角刺、甘草節,根據具體病情加減藥物後煎服。乳癰已經潰破時,用人參、黃耆、川芎、當歸、白芍藥、青皮、連翹、栝蔞、甘草節煎服。

升麻托裡湯(李東垣)治療婦女兩乳之間長出黑頭疙瘩,瘡頂凹陷下去形成像黑眼珠的樣子,脈象弦而洪大,按壓卻細小。

黃柏(二分),肉桂(三分),鼠黏子(五分),黃耆,炙甘草節,當歸身(各一錢),連翹,升麻,葛根(各一錢五分)

將上面藥材切碎,做成一劑,用水一碗,酒半碗,一起煎到剩下一碗,飯後溫熱服用。

奶岩的方法

石香程氏說:奶岩開始時會有硬塊,腫大像鱉棋子一樣,不痛也不癢,五到七年才會形成瘡。剛開始的時候應該多服用疏通氣血的藥,心情要舒暢,這樣就可以痊癒。如果形成瘡之後,瘡口就像岩洞一樣凹陷,或者像人的嘴唇一樣,流出紅色的膿水,侵蝕胸部和脅部,導致氣攻疼痛。用五灰膏、金寶膏來去除腐肉,促進新肉生長,慢慢讓傷口收斂。這種病多發生在憂鬱積憤的中年婦女身上。沒破潰的還能治,成瘡的就無法治癒。(石香居士,程常,東陽人,朱丹溪的得意弟子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