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六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18)

1. 瘡瘍

上細切,分作二服,每服用水二大盞,浸半日,煎至一盞,滴酒數十點,去渣臨臥溫服。忌飲水,再作膿,效遲。初患二、三日者服之立消,作膿者立潰,隨病上下食前後服。一人患腦疽,第八日腫硬如拳,即日晚服此藥一劑,次日便平復,腫勢消,更不疼痛,又服半劑,七日全愈如常。明之言:凡瘡皆陰中之陽、陽中之陰二證而已。

我治此瘡,陽藥七分,陰藥三分,名曰升陽益胃散;勝十宣也,老人宜之,亦名復煎散,或加乳香沒藥各一錢尤妙。

當歸羌活湯,治腦疽證。

黃芩(酒炒),黃連(酒炒,各二錢),黃柏(酒炒,一錢),澤瀉(五分),連翹(一錢),當歸身(二錢),防風,羌活(各一錢),甘草(炙,一錢),山梔子(一錢),獨活(七分),藁本(七分)
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二盞,先浸一時許,入酒一匙,煎至八分,去渣食後稍熱服,日進二服,三日盡六服,俱將藥清汁調下後項檳榔散。

檳榔散(東垣)大斂瘡口。

檳榔,木香(各三錢)

上為細末,用前湯調下或斂瘡口用之,決無疼痛,以蠟油調塗瘡口,生肌斂肉甚速,別無惡肉,瘡口易合平復,膏粱熱瘡所宜用也。貧人寒地及寒濕外來之寒瘡,禁不可多用。

背疽方法:

托裡散(千金)治背疽並諸惡瘡,如三日以里未針灸及利大便者,則可消矣。

羌活(一錢五分),防風(酒洗,五分),防風梢(五分),藁本(一錢五分),當歸身(三錢),當歸梢(五分),連翹(三錢),黃芩(酒洗,三錢),黃耆(一錢五分生用),人參(一錢五分),炙甘草(一錢五分),生甘草(五分),陳皮(五分),蘇木,五味子,酒黃柏,酒防己(各五分),桔梗,梔子,生地黃(酒洗,各一錢),酒大黃(三錢),酒黃連(一錢),木豬苓(一錢五分),麥門冬(二錢)

上細切,分作二服,每服用水三大盞,浸半日,煎至一盞,稍熱服,後一服如前,並渣再煎服,忌冷水。此方如覺病,即便忙服,無不效者。若瘡勢已發三四日,或成膿,則不消也。崔經歷二次發背疽,皆得此方而愈。

丹溪治背疽方,用大黃、防風、羌活、甘草節、生地黃、當歸身、貝母、白芷、赤芍藥、皂角刺、黃芩作大劑煎服,氣虛加人參、黃耆,瘡潰後亦宜加之。

附骨疽方法:

丹溪曰:附骨疽者,皆因久得厚味,及勞役與酒後涉水得,此陽滯於陰之證也。又曰:環跳穴痛不止,防生附骨疽,以蒼朮為君,佐以黃柏之辛,行以青皮,冬加桂枝,夏加條芩,體虛者加杜仲、牛膝,以生甘草為使,作大料煎,入薑汁,食前飲之。痛甚者,恐前藥十數帖發不動,少加麻黃。

一二帖又不動者,恐疽將成,急掘地坑,以火煅坑通紅,沃以小便,令患者赤體坐於坑中,以席或綿衣圍抱下體,使熱氣熏蒸,腠理開,氣血通暢而愈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切細,分成兩份,每次取一份用兩大碗水浸泡半天,煎到剩下一碗,滴入幾十滴酒,去掉藥渣後在睡前溫服。服藥期間不要喝水,如果又化膿,效果會比較慢。剛發病兩三天的服用可以馬上消退,已經化膿的服用則會馬上潰破。可以根據病情在上或下飯前服用。曾經有人得了腦疽,第八天腫得像拳頭一樣硬,當晚服下一劑藥,第二天就消腫平復,不再疼痛,再服半劑,七天就完全康復。名醫認為,所有的瘡都是陰陽失調造成的。

我治療這種瘡,用陽藥七成,陰藥三成,取名「升陽益胃散」,比十宣散還好,適合老年人使用,也叫復煎散。如果加入乳香、沒藥各一錢,效果更好。

「當歸羌活湯」可以治療腦疽。

藥方組成:黃芩(酒炒)、黃連(酒炒,各二錢),黃柏(酒炒,一錢),澤瀉(五分),連翹(一錢),當歸身(二錢),防風、羌活(各一錢),甘草(炙,一錢),山梔子(一錢),獨活(七分),藁本(七分)。

將藥材切細,分成一份,用兩碗水先浸泡一個小時左右,加入一湯匙酒,煎到剩八分,去渣後在飯後稍微加熱服用,一天服用兩次,三天服完六劑,都要用藥汁送服「檳榔散」。

「檳榔散」(東垣)主要用來收斂瘡口。

藥方組成:檳榔,木香(各三錢)。

將藥材磨成細末,用之前的湯藥送服,或者直接塗在瘡口上,可以止痛,用蠟油調和塗抹在瘡口,可以快速生肌長肉,不會有壞肉,瘡口容易癒合。這個藥方適合吃太多油膩食物引起的熱瘡。貧窮地區、寒冷地區以及因寒濕引起的瘡,不適合大量使用這個藥方。

治療背疽的方法:

「托裡散」(出自《千金方》)可以治療背疽以及各種惡瘡,如果發病三天內沒有針灸或瀉大便,可以使用此方來消腫。

藥方組成:羌活(一錢五分),防風(酒洗,五分),防風梢(五分),藁本(一錢五分),當歸身(三錢),當歸梢(五分),連翹(三錢),黃芩(酒洗,三錢),黃耆(一錢五分生用),人參(一錢五分),炙甘草(一錢五分),生甘草(五分),陳皮(五分),蘇木,五味子,酒黃柏,酒防己(各五分),桔梗,梔子,生地黃(酒洗,各一錢),酒大黃(三錢),酒黃連(一錢),木豬苓(一錢五分),麥門冬(二錢)。

將藥材切細,分成兩份,每次取一份用三大碗水浸泡半天,煎到剩下一碗,稍微加熱服用,之後的一份也照這樣煎服,藥渣可以再次煎服。服藥期間不要喝冷水。如果發現病情,要馬上服用這個藥方,效果會很好。如果瘡已經發了三四天,或已經化膿,就不能用這個方法消腫了。崔經歷曾經兩次得了背疽,都是用這個藥方治好的。

丹溪治療背疽的藥方,使用大黃、防風、羌活、甘草節、生地黃、當歸身、貝母、白芷、赤芍藥、皂角刺、黃芩,大量煎服。氣虛的要加入人參、黃耆,瘡破之後也要加入。

治療附骨疽的方法:

丹溪認為,附骨疽多半是因為長期吃油膩食物、過度勞累、酒後涉水導致,這是陽氣停滯在陰處的病症。他又說:如果環跳穴持續疼痛,要小心發展成附骨疽,用蒼朮為主藥,佐以黃柏的辛味,用青皮來疏通,冬天加入桂枝,夏天加入黃芩,體虛的加入杜仲、牛膝,用甘草作為使藥,大量煎煮,加入薑汁,在飯前飲用。如果疼痛劇烈,前述藥方服用十幾帖都沒有效果,可以稍微加入麻黃。

如果服用一兩帖藥還是沒有效果,可能是快要化膿了,要趕緊挖一個地坑,把坑燒紅,澆上小便,讓患者赤身坐在坑裡,用席子或棉衣圍住下半身,用熱氣蒸熏,讓皮膚毛孔打開,氣血通暢就能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