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六 (10)
卷之六 (10)
1. 秘結
潤體丸(東垣)能潤血燥,治大便不通。
麻仁,當歸梢,生地黃,桃仁,枳殼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服。
備急大黃丸(東垣)治胃中停滯寒涼之物,大便不通,腹痛。(方見內傷門。)
枳殼丸(河間)治三焦約,大小便不通,穀氣不得下行。
枳殼(二兩),陳皮(一兩),檳榔(五錢),木香(二錢五分),黑醜(四兩,一半生用,一半炒熟,杵頭末一兩半,余不用)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薑湯下。
枳實導滯丸(東垣)治傷熱物,大便不行,氣滯胸腹作痛。(方見內傷門。)
(醫案)
本邑趙德秀才之母,年五十餘,身材瘦小,得大便燥結不通,飲食少進,小腹作痛,召予診治,六脈皆沉伏而結澀。予作血虛治,用四物湯加桃仁、麻仁、煨大黃等藥,數服不通,反加滿悶。與東垣枳實導滯丸及備急大黃丸等藥,下咽片時即吐出,蓋胃氣虛而不能久留性速之藥耳。
遂以備急大黃丸外以黃蠟包之,又以細針穿一竅,令服三丸。蓋以蠟匱者,制其不犯胃氣,故得出幽門達大小腸取效也。明日,下燥屎一升許。繼以四物湯加減作湯,使吞潤腸丸。如此調理月餘,得大便如常,飲食進而平安。
予族侄百一通判之子,因出痘大便閉結不通。兒醫云:便實為佳兆。自病至痘瘡愈後,不入廁者凡二十五日,肛門連大腸不勝其痛,叫號聲達四鄰外。醫及予二、三人議藥調治,用皂角末及蜜煎導法,服以大小承氣湯及枳實導滯丸、備急丸皆不效,計無所出。予曰:此痘瘡餘毒鬱熱,結滯於大小腸之間而然。
以香油一大盞令飲,自朝至暮亦不效。予畫一計,令侍婢口含香油,以小竹筒一個套入肛門,以油吹入肛內。過半時許,病者自云:其油入腸內,如蚯蚓漸漸上行。再過片時許,下黑糞一二升止,困睡而安。
白話文:
潤體丸(李東垣方):可以滋潤血燥,治療大便不通。
藥材:麻子仁、當歸梢、生地黃、桃仁、枳殼(各取等量)。
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服用。
備急大黃丸(李東垣方):治療胃中積滯的寒涼之物導致大便不通和腹痛。(這個方子在《內傷門》中有詳細記載。)
枳殼丸(劉河間方):治療三焦氣機不順暢,導致大小便都不通,食物的精華無法下行。
藥材:枳殼(二兩)、陳皮(一兩)、檳榔(五錢)、木香(二錢五分)、牽牛子(四兩,一半生用,一半炒熟,將炒熟的牽牛子搗碎成末取一兩半,其餘不用)。
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
枳實導滯丸(李東垣方):治療因吃太多燥熱食物導致大便不通,氣機阻滯而胸腹疼痛。(這個方子在《內傷門》中有詳細記載。)
(醫案)
我們縣的趙德秀才的母親,年紀五十多歲,身材瘦小,得了大便乾燥不通的病,吃不下東西,小腹疼痛。請我去看診,發現她的六脈都沉伏而澀。我認為是血虛造成的,用了四物湯加上桃仁、麻子仁、煨過的大黃等藥,吃了幾次都沒效,反而更覺得胸悶。又給她吃李東垣的枳實導滯丸和備急大黃丸等藥,結果吃下去沒多久就吐出來了,這是因為她胃氣虛弱,無法承受藥性太快的藥。
於是我就把備急大黃丸用黃蠟包起來,再用細針在上面扎一個小孔,讓她吃三丸。用蠟包住的原因是為了減少藥物刺激胃氣,讓藥可以通過幽門到達大小腸發揮藥效。第二天,她就排出了像乾燥羊屎一樣的大便約一升。接著,我用四物湯加減變化做成湯劑,並讓她服用潤腸丸。這樣調理了一個月多,大便才恢復正常,飲食也正常,身體就平安無事了。
我的族侄百一通判的兒子,因為出天花導致大便閉結不通。醫生說:大便不通是好現象。從生病到天花痊癒後,他竟然二十五天沒上廁所,肛門和大腸都痛到受不了,叫喊的聲音連鄰居都聽得到。醫生和我另外兩個人一起商量如何治療,用了皂角末和蜜煎導法,也服用了大承氣湯、小承氣湯、枳實導滯丸、備急丸,都沒效果,大家束手無策。我說:這是天花餘毒造成的鬱熱,結滯在大小腸之間才會這樣。
我讓人給他喝了一大杯香油,從早上到晚上也都沒效。我想到一個方法,叫侍女口含香油,然後用一個小竹筒插進他的肛門,把油吹進腸道內。過了大概半個時辰,病人說:感覺油進入腸道後,像蚯蚓一樣慢慢向上爬。又過了一會兒,他就排出黑色的糞便約一兩升,然後就困得睡著了,身體也安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