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六 (9)
卷之六 (9)
1. 秘結
炙甘草,紅花(各一分),生地黃,熟地黃(各五分),升麻,桃仁泥,當歸身(各一錢)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,調檳榔細末五分,食前稍熱服。
潤燥湯(東垣)
升麻(二分),生地黃(二分),熟地黃,當歸梢,大黃(酒濕煨),生甘草,桃仁泥,麻仁(各一錢),紅花(五分)
上除桃仁、麻仁另研細外,余細切,作一服,水一盞半,入桃仁、麻仁,煎至一盞,去渣空心稍熱服。
潤腸丸(東垣)治脾胃中伏火,大便閉澀,或乾燥,閉塞不通,全不思食,及風結血閉皆能治之。
桃仁(湯泡去皮,略炒),麻仁(去殼,各一兩),當歸梢,大黃(酒濕煨),羌活(各五錢)
上除桃仁、麻仁另研如泥外,其餘杵為極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、五十丸,空心白湯下。如風濕而大便不行,加煨皂角仁、大黃、秦艽以利之。如脈澀,覺身有氣澀而大便結者,加郁李仁、大黃以除氣澀燥。
麻黃白朮湯(東垣)治大便不通,五日一次,小便黃赤,渾身腫,面上及腹尤甚,其色黃,麻木,身重如山,沉困無力,四肢痿軟,不能舉動,喘促不安。
青皮(去穰),酒黃連(各二分),黃耆,人參,桂枝,白朮,厚朴(薑製),柴胡,蒼朮,豬苓(各四分),酒黃柏,陳皮(去白),甘草(半炙,半生),升麻(各三分),吳茱萸(去核),白茯苓,澤瀉(各五分),白豆蔻,炒神麯(各六分),麻黃(一錢,不去節),杏仁(四個)
上細切,分作二服,每服水二盞,先煎麻黃令沸,掠去沫,入諸藥同煎,至一盞,去渣稍熱服。
升陽瀉熱湯(東垣)治膈噎不通,逆氣裡急,大便不行。
青皮,槐子(各二分),生地黃,熟地黃,黃柏(各三分),當歸身,甘草梢(各四分),蒼朮(五分),升麻(七分),黃耆(一錢),桃仁(十個,去皮尖,另研)
上細切,作一服,入桃仁泥,水二盞,煎至一盞,食前熱服。
活血潤燥丸(東垣)治大便風秘血秘,常常燥結。
當歸梢(五錢),防風(三錢),大黃(酒煨),羌活(各一兩),皂角仁(燒存性,一兩五錢),桃仁(二兩,去皮,另研),麻仁(二兩半,去殼,另研)
上除桃仁、麻仁另研外,共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白湯下。三兩服後,須以麻子仁煮粥,每日早晚食之。大便雖日久,再不結燥也。此丸藥以瓷罐盛之,紙包封,毋令見風。
潤腸湯(東垣)治大便結燥不通。
生地黃,生甘草(各三分),大黃(煅),熟地黃,當歸梢(各五分),升麻,桃仁,麻子仁(各一錢),紅花(三分)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空心服。
白話文:
秘結
第一方:
把炙甘草和紅花各取少量(一分),生地黃和熟地黃各取稍多(五分),升麻、桃仁泥、當歸身各取一錢,全部切碎,分成一份。用水一碗半煎煮到剩一碗,濾掉藥渣,加入檳榔細粉少量(五分),飯前稍微熱熱地服用。
第二方:潤燥湯(李東垣)
升麻和生地黃各取少量(二分),熟地黃、當歸梢、用酒浸泡後煨過的大黃、生甘草、桃仁泥、麻仁各取一錢,紅花取少許(五分)。除了桃仁和麻仁另外研磨成細末外,其餘藥材切碎,分成一份。用水一碗半煎煮,加入桃仁和麻仁,煎到剩一碗,濾掉藥渣,空腹時稍微熱熱地服用。
第三方:潤腸丸(李東垣)
這個方子是治療脾胃有內熱,導致大便乾硬難解,或者乾燥、堵塞不通,完全沒有食慾,以及風邪和血瘀導致的便秘。
取用開水燙過並去皮,稍微炒過的桃仁和去殼的麻仁各一兩,當歸梢、用酒浸泡後煨過的大黃、羌活各取五錢。除了桃仁和麻仁另外研磨成泥外,其餘藥材搗成極細的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,空腹用白開水送服。如果因為風濕而導致大便不通,可以加入煨過的皂角仁、大黃和秦艽來幫助排便。如果脈象澀,感覺身體有氣滯而導致大便乾燥,可以加入郁李仁和大黃來去除氣滯和乾燥。
第四方:麻黃白朮湯(李東垣)
這個方子是治療大便不通,五天才排便一次,小便顏色黃赤,全身浮腫,臉部和腹部尤其明顯,皮膚呈黃色、麻木,身體沉重無力,四肢軟弱無力,不能活動,呼吸急促不安。
取青皮(去瓤)和用酒炮製過的黃連各取少量(二分),黃耆、人參、桂枝、白朮、用薑製過的厚朴、柴胡、蒼朮、豬苓各取少許(四分),用酒炮製過的黃柏、陳皮(去白)、甘草(一半炙過,一半生的)、升麻各取少量(三分),吳茱萸(去核)、白茯苓、澤瀉各取少許(五分),白豆蔻和炒過的麵粉(神麯)各取稍多(六分),麻黃(不去節)一錢,杏仁四個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分成兩份。每次取一份,用水兩碗煎煮,先煎麻黃,煮沸後撇去浮沫,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到剩一碗,濾掉藥渣後稍微熱熱地服用。
第五方:升陽瀉熱湯(李東垣)
這個方子是治療食道梗阻不通,氣逆往上衝,腹內急迫,大便不通暢。
取青皮和槐子各取少量(二分),生地黃、熟地黃和黃柏各取少許(三分),當歸身、甘草梢各取稍多(四分),蒼朮取少許(五分),升麻取略多(七分),黃耆取一錢,桃仁十個(去皮尖,另外研磨成泥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分成一份。加入桃仁泥,用水兩碗煎煮到剩一碗,飯前熱服。
第六方:活血潤燥丸(李東垣)
這個方子是治療大便因風邪或血瘀而導致的便秘,常常乾燥結塊。
取當歸梢五錢,防風三錢,用酒煨過的大黃和羌活各一兩,燒過後保留藥性的皂角仁一兩五錢,去皮的桃仁和去殼的麻仁各取二兩和二兩半。除了桃仁和麻仁另外研磨成泥外,其餘藥材一起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服藥三兩後,需要用麻子仁煮粥,每天早晚食用。這樣即使大便不通很久,也不會再乾燥結塊。這種藥丸要用瓷罐裝,用紙包好封起來,不要讓它接觸到風。
第七方:潤腸湯(李東垣)
這個方子是治療大便乾燥不通。
取生地黃和生甘草各取少量(三分),煅燒過的大黃、熟地黃、當歸梢各取少許(五分),升麻、桃仁、麻子仁各取一錢,紅花取少量(三分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分成一份,用水兩碗煎煮到剩一碗,濾掉藥渣,空腹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