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六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5)

1. 淋閉

(以上丹溪方法凡九條)

參苓琥珀湯,治小便淋澀,莖中痛,相引脅下痛,不可忍者。

人參,茯苓(各五分),川楝子(去核),生甘草梢,玄胡索(各七分),琥珀,柴胡,川歸尾,澤瀉(各三分)
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一盞半,加燈心十數莖,煎至一盞服。

琥珀散(濟生)治五種淋澀疼痛,小便有膿血出證。

琥珀,沒藥,海金砂,蒲黃(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空心煎萱草湯調下。

傷寒後脫陽,小便不通,用生薑自然汁,調茴香末,敷貼小腹上。又服益智茴香丸,調益元散送下。(丹溪)

老人氣虛而小便不通,四物湯加黃耆、人參,吞滋腎丸,下焦血氣乾者死。(丹溪)

小便黃,用黃柏。如澀數,加澤瀉。若濕熱流注下焦而小便黃赤澀數,用梔子、澤瀉切當。濕多者,宜用滑石利之。

下焦無血,小便澀數而黃者,用四物湯加黃柏、知母、牛膝、甘草梢。

通關丸(即滋腎丸,東垣)治不渴而小便閉,熱在下焦血分。

黃柏(酒洗焙乾),知母(酒洗焙乾,各一兩),肉桂(五分)

上為細末,熟水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一百丸,空心白湯下。服後須頓兩足,令藥易下行也。如小便已利,莖中如刀刺痛,當有惡物下為驗。

清肺飲子(東垣)治渴而小便閉澀不利,邪熱在上焦氣分。

燈心(一分),通草(二分),澤瀉,瞿麥,琥珀(各五分),萹蓄,木通(各七分),車前子(炒另研),茯苓(去皮),豬苓(去皮,各一錢)
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空心稍熱服。

導氣除燥湯(東垣)治小便閉塞不通,乃血澀致氣不運而竅澀也。

茯苓(去皮),滑石(各一錢),知母(去毛,酒浸炒),澤瀉(各一錢五分),黃柏(二錢,酒炒)
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空心稍熱服。

腎疸湯(東垣)治腎疸目黃,甚至渾身黃,小便赤。

羌活,防風,藁本,獨活,柴胡(各五分),升麻(一錢,以上治目黃渾身黃),白茯苓(二分),澤瀉(三分),豬苓(四分),白朮(五分),蒼朮(一錢,以上治小便赤澀),黃柏(二分),人參(三分),葛根(五分),神麯(六分),甘草(五分)
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食前稍熱服。

小薊湯(東垣)治下焦熱結血淋。

生地黃,小薊根,通草,滑石,梔子仁,蒲黃(炒),淡竹葉,當歸梢,生藕節,甘草梢(各五分)

上細切,作一服,水煎,空心服。

八正散(局方)治大小便俱閉。

大黃,瞿麥,木通,滑石,萹蓄,車前子,梔子仁,甘草(各等分)

上細切,每服五錢重,入燈心七莖,水煎服。

牛膝膏,用川牛膝一合細切,以新汲水五大盞煎耗其四,入麝香少許,空心服。或單以酒煮,亦可。

白話文:

(以上是朱丹溪提出的九種治療方法)

參苓琥珀湯: 用於治療小便困難、排尿時尿道疼痛、牽引至脅肋下方疼痛,疼痛難以忍受的情況。

藥材組成:人參、茯苓(各二克)、川楝子(去核)、生甘草梢、玄胡索(各三克)、琥珀、柴胡、川當歸尾、澤瀉(各一克)。

製備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一份,加入約300毫升的水,再加入十幾根燈心草,煎煮至約200毫升服用。

琥珀散(出自《濟生方》): 用於治療五種淋證導致的排尿困難、疼痛,以及小便帶膿血的情況。

藥材組成:琥珀、沒藥、海金砂、蒲黃(各六十克)。

製備方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約九克,空腹時用煎煮萱草的湯水調服。

傷寒後陽氣虛脫導致小便不通: 用生薑自然汁,調入茴香末,敷貼在小腹上。再服用益智茴香丸,用益元散調服送下。(出自朱丹溪)

老年人因氣虛導致小便不通: 用四物湯加入黃耆、人參,並服用滋腎丸。如果下焦血氣枯竭,則情況危急。(出自朱丹溪)

小便發黃: 用黃柏治療。如果小便澀滯且次數頻繁,則加入澤瀉。如果濕熱下注下焦,導致小便黃赤、澀滯且次數頻繁,則適合用梔子、澤瀉治療。如果體內濕氣較多,則宜用滑石來利尿。

下焦血虛,導致小便澀滯、次數頻繁且發黃: 用四物湯加入黃柏、知母、牛膝、甘草梢治療。

通關丸(即滋腎丸,出自李東垣): 用於治療不口渴卻小便不通,因下焦血分有熱的情況。

藥材組成:黃柏(用酒洗過後烘乾)、知母(用酒洗過後烘乾,各六十克)、肉桂(三克)。

製備方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熟水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一百丸,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。服藥後需跺腳,以利藥物下行。如果小便暢通後,尿道出現如刀刺般的疼痛,則代表體內有不好的物質排出。

清肺飲子(出自李東垣): 用於治療口渴卻小便不暢、澀滯,因邪熱在上焦氣分的情況。

藥材組成:燈心草(零點三克)、通草(零點六克)、澤瀉、瞿麥、琥珀(各一點五克)、萹蓄、木通(各二點一克)、車前子(炒過後另行研磨)、茯苓(去皮)、豬苓(去皮,各三克)。

製備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一份,加入約300毫升的水,煎煮至約200毫升,空腹時稍微加熱後服用。

導氣除燥湯(出自李東垣): 用於治療小便閉塞不通,是因血脈澀滯導致氣機運行不暢、尿道阻塞的情況。

藥材組成:茯苓(去皮)、滑石(各三克)、知母(去毛後用酒浸泡並炒過)、澤瀉(各四點五克)、黃柏(用酒炒過,六克)。

製備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一份,加入約600毫升的水,煎煮至約200毫升,空腹時稍微加熱後服用。

腎疸湯(出自李東垣): 用於治療因腎疸導致的眼睛發黃,甚至全身發黃,小便發紅的情況。

藥材組成:羌活、防風、藁本、獨活、柴胡(各一點五克,以上用於治療眼睛發黃、全身發黃)、白茯苓(零點六克)、澤瀉(零點九克)、豬苓(一點二克)、白朮(一點五克)、蒼朮(三克,以上用於治療小便赤澀)、黃柏(零點六克)、人參(零點九克)、葛根(一點五克)、神麯(一點八克)、甘草(一點五克)。

製備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一份,加入約600毫升的水,煎煮至約200毫升,飯前稍微加熱後服用。

小薊湯(出自李東垣): 用於治療下焦熱結導致的血淋。

藥材組成:生地黃、小薊根、通草、滑石、梔子仁、蒲黃(炒過)、淡竹葉、當歸梢、生藕節、甘草梢(各一點五克)。

製備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後,空腹服用。

八正散(出自《局方》): 用於治療大小便都閉塞不通的情況。

藥材組成:大黃、瞿麥、木通、滑石、萹蓄、車前子、梔子仁、甘草(各等份)。

製備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約十五克,加入七根燈心草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牛膝膏: 用川牛膝約60毫升切碎,用新打上來的清水五大碗煎煮至剩下一碗,加入少量麝香,空腹服用。或者單獨用酒煮也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