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六 (4)
卷之六 (4)
1. 淋閉
(附:關格)
論
《內經》曰:飲食入胃,遊溢精氣,上輸於脾,脾氣散精,上歸於肺,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。夫膀胱者,主足太陽寒水之化,其體有下口而無上口者也。長生在申,是故西方肺金以為之母而資其化也。肺金清肅,則水道通調而滲營於下耳。然肺金又借脾土健旺,以資化原,而清氣得以上升,而歸於肺以運行也。
故經又曰:清陽出上竅,濁陰出下竅。故清陽不升,則濁陰不降,而成淋閉之患矣。先哲以滴水之器譬之,上竅閉則下竅不出,此理甚明。故東垣使灸百會穴,丹溪使吐以提其氣之橫格,是皆開上竅之法也。原其為病之由,皆膏粱之味,濕熱之物,或燒酒炙肉之類,郁遏成痰,以致脾土受害乏力,不能運化精微,清濁相混,故使肺金無助,而水道不清,漸成淋閉之候。
或謂用心太過,房勞無節,以致心腎不交,水火無制,清陽不升,濁陰不降,而成天地不交之否,皆先哲之法言也。古方有五淋之別,氣、砂、血、膏、勞是也。若夫氣淋為病,小便澀滯,常有餘瀝不盡。砂淋為病,陰莖中有砂石而痛,溺不得卒出,砂出痛止。膏淋為病,溺濁如膏。
勞淋為病,遇房勞即發,痛引氣衝。血淋為病,遇熱則發,甚則溺血。候其鼻準色黃者,知其為小便難也。東垣分在氣、在血而治之,以渴與不渴而辨之耳。如渴而小便不利者,熱在上焦氣分,肺金主之,宜用淡滲之藥,茯苓、澤瀉、琥珀、燈心、通草、車前子、瞿麥、萹蓄之類,以清肺金之氣,瀉其火以滋水之上源也。
不渴而小便不利者,熱在下焦血分,腎與膀胱主之,宜用氣味俱陰之藥,知母、黃柏之類,滋腎丸是也。除其熱,泄其閉塞,以滋膀胱腎水之下元也。治淋之法,無越於此,學者不可不知。
脈法,《脈經》曰:少陰脈數,婦人則陰中生瘡,男子則為氣淋,脈細而數。脈盛大而實者生,虛細而澀者死。方法
丹溪曰:淋雖有五,皆屬於熱,宜解熱利小水,山梔子之類。不可發汗,汗之必便血。
老人氣虛淋閉,參、術中帶木通、梔子之屬。
有腎虛極而淋者,當補腎精而利小便,不可獨用利水藥。
有死血作淋者,用牛膝膏。(一云:牛膝膏能損胃不食,宜斟酌用之。)
一方,治淋,用益元散加梔子仁、木通。或用梔子一合炒為末,白湯調下。夏月以茴香煎湯調益元散服效。
痰熱隔滯中焦,淋澀不通,二陳湯煎大碗頓服,探吐之以提其氣。
淋澀有血因火燥,下焦無血,氣不得降,而滲泄之令不行也,宜補陰降火,以四物湯加知母、黃柏,或用四物湯煎下滋腎丸。
陰莖痛,乃厥陰氣滯兼熱,用甘草梢,蓋欲緩其氣耳。
小便因熱鬱成淋不通,用赤茯苓、黃芩、澤瀉、車前子、麥門冬、肉桂、滑石、木通、甘草梢。氣虛者,加黃耆、木香。淋痛,加黃柏、生地黃。夏月煎調益元散。
白話文:
淋閉
(附:關格)
理論
《黃帝內經》說:食物進入胃部,會將精微物質散布開來,向上輸送到脾臟。脾臟會將這些精微物質散發,向上歸於肺臟。肺臟則會調控全身的水道,將水分向下輸送到膀胱。膀胱是足太陽寒水經脈的主管,它的結構是只有下出口而沒有上入口。長生之氣在申時,所以西方的肺金被視為膀胱的母親,為其提供滋養。如果肺金清肅,那麼水道就能順暢通調,讓水液滲透到下方。然而,肺金又需要脾土的健壯,才能夠有資助其運化的能量,使清氣能夠上升,回到肺部運行。
所以,《黃帝內經》又說:清陽之氣從上竅而出,濁陰之氣從下竅而出。因此,如果清陽之氣不能上升,濁陰之氣就無法下降,就會形成淋閉的疾病。前人將此比喻為滴水的器具,上方的開口如果阻塞,下方的開口就無法出水,這個道理很明顯。因此,李東垣主張用艾灸百會穴,朱丹溪主張用催吐來提升被橫膈阻塞的氣機,這些都是疏通上竅的方法。追究病因,多是因為吃了過於肥甘厚膩的食物、濕熱的食物,或是飲用燒酒、烤肉之類,導致痰濕積聚,使脾土受到損害而虛弱無力,無法運化精微物質,清濁混雜,導致肺金失去協助,水道不清,漸漸形成淋閉的症狀。
也有人認為,這是因為過度用心思慮、房事沒有節制,導致心腎不交、水火失調,清陽不能上升、濁陰不能下降,形成天地陰陽無法交合的阻塞狀態,這些都是前人的經驗之談。古時候將淋症分為五種:氣淋、砂淋、血淋、膏淋、勞淋。其中,氣淋的症狀是小便澀滯,經常有尿液殘留;砂淋的症狀是陰莖中有砂石而疼痛,小便無法順利排出,砂石排出後疼痛就會停止;膏淋的症狀是小便混濁如米漿;勞淋的症狀是房事後發作,疼痛會向上衝;血淋的症狀是遇熱就會發作,嚴重時小便會帶血。觀察鼻尖呈現黃色,就知道這是小便困難的徵兆。李東垣將淋症分為氣分和血分來治療,並以口渴與否來區別。如果口渴而小便不利,表示熱邪在上焦的氣分,屬於肺金主管,應該使用清淡滲濕的藥物,如茯苓、澤瀉、琥珀、燈心草、通草、車前子、瞿麥、萹蓄等,來清肺金之氣,瀉火以滋養水源。
如果不口渴而小便不利,表示熱邪在下焦的血分,屬於腎和膀胱主管,應該使用氣味皆陰的藥物,如知母、黃柏等,使用滋腎丸之類的藥方。清除熱邪,疏通閉塞,以滋養膀胱腎水。治療淋症的方法,不會超出這些範圍,學習的人不可不知。
脈象
《脈經》說:少陰脈數,婦女則陰部容易生瘡,男子則容易患氣淋,脈象細而數。脈象盛大而有力者,表示病情向好;脈象虛細而澀者,表示病情危重。
治療方法
朱丹溪說:淋症雖然有五種,但都屬於熱證,應該清熱利小便,可以使用山梔子之類的藥物。不可以發汗,發汗必定會導致便血。
老年人因為氣虛而導致淋閉,可以使用人參、白朮等補氣藥物,搭配木通、梔子等藥物。
有因為腎虛極度而導致淋症的,應該補腎精並利小便,不可單獨使用利水藥物。
有因為死血導致淋症的,可以使用牛膝膏。(有人說,牛膝膏會損傷胃氣,導致食慾不振,應該酌情使用。)
藥方
治療淋症,可以使用益元散,加上梔子仁、木通。或者使用梔子一合炒成末,用白開水調服。夏季可以用茴香煎湯調服益元散,效果很好。
痰熱阻滯中焦,導致淋症澀滯不通,可以使用二陳湯煎大碗頓服,並且催吐以提升氣機。
淋症澀滯且有血,是因為火熱乾燥,下焦沒有血,導致氣機不能下降,滲泄的功能無法運行,應該滋陰降火,可以使用四物湯加知母、黃柏,或者使用四物湯煎煮後服用滋腎丸。
陰莖疼痛,是因為厥陰經氣滯兼有熱邪,可以使用甘草梢,目的是緩解氣機。
小便因為熱邪鬱積而成淋症不通,可以使用赤茯苓、黃芩、澤瀉、車前子、麥門冬、肉桂、滑石、木通、甘草梢等藥物。氣虛者,可以加上黃耆、木香。淋痛嚴重,可以加上黃柏、生地黃。夏季煎藥後調服益元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