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五 (43)
卷之五 (43)
1. 三消
天花粉,治消渴之聖藥也。凡消渴藥中,大禁半夏,及不可發汗。
三消者,瓊玉膏最妙。(方見咳嗽門。)
(以上丹溪方法凡五條)
和血益氣湯(東垣)治口乾舌乾,小便數,舌上赤脈。此藥生津液,除乾燥,生肌肉。
柴胡,炙甘草,生甘草,麻黃根(各三分),當歸梢(酒洗,四分),知母(酒洗),漢防己(酒洗),羌活(各五分),石膏(六分,另研),生地黃(酒洗),黃連(酒洗,各八分),黃柏(酒洗),升麻(各一錢),杏仁(去皮,另研,六分),紅花(少許),桃仁(去皮,另研,六分)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,忌酒醋熱濕面。
當歸潤燥湯,治消渴,小便多,大便秘澀乾燥結硬,燥渴喜好溫飲,陰頭退縮,舌燥口乾,眼澀難開,及於黑處見浮雲。
細辛(一分),生甘草,炙甘草,熟地黃(各三分),柴胡(去蘆,七分),黃柏(酒洗),知母(酒洗),石膏,桃仁泥,當歸身,麻仁,防風,荊芥穗(各一錢),升麻(一錢五分),紅花(少許),杏仁(七個,另研為泥),小椒(三粒,炒出汗)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熱服食遠,忌辛熱物。
生津甘露湯(一名清涼飲子,東垣)治消中能食而瘦,口舌乾,自汗,大便結燥,小便頻數。
升麻(四分),防風(去蘆),生甘草,漢防己,生地黃(各三分),當歸身(六分),柴胡,羌活,炙甘草,黃耆,酒知母,酒黃芩(各一錢),酒草龍膽,石膏,黃柏(各一錢五分),紅花(少許),桃仁(十個,另研),杏仁(十個,研)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加酒一匙,稍熱服。
辛潤緩肌湯(一名清神補氣湯,東垣),前消渴症才愈,止有口乾腹不能努,此藥主之。
生地黃,細辛(各一分),熟地黃,石膏(各四錢),黃柏(酒洗),黃連,生甘草,知母(各五分),柴胡(去蘆),當歸身,荊芥穗(各一錢),升麻(一錢五分),桃仁泥,防風(各一錢),紅花(少許),杏仁(六個,另研),小椒(二粒,炒出汗)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稍熱食遠服。
生津甘露飲子,治消渴,上下齒皆麻,舌根強硬腫痛,食不能下,時有腹脹,或泄黃如糜,名曰飧泄,渾身色黃,目睛黃甚,四肢痿弱,前陰如水,尻臀腰背寒,面生黧色,脅下急痛,善嚏,喜怒不常,健忘。
藿香(二分),柴胡,黃連,木香(各三分),白葵花,麥門冬(去心),當歸身(酒洗),蘭香(各五分),蓽澄茄,生甘草,山梔子,白豆仁,白芷,連翹,薑黃(各一錢),石膏(一錢二分),杏仁(去皮尖),酒黃柏(各一錢五分),炙甘草,酒知母,升麻,人參(各二錢),桔梗(三錢),全蠍(五個,去毒)
白話文:
天花粉是治療消渴病(糖尿病)的聖藥。所有治療消渴病的藥方中,都絕對禁止使用半夏,並且不可以發汗。
治療消渴病,瓊玉膏效果最好。(藥方在咳嗽門中。)
(以上是朱丹溪的方法,共有五條)
和血益氣湯(李東垣的藥方),治療口乾舌燥、小便頻繁、舌頭上有紅色血絲。這個藥方可以生津液、消除乾燥、促進肌肉生長。
藥材包含:柴胡、炙甘草、生甘草、麻黃根(各少許)、酒洗過的當歸梢(稍多)、酒洗過的知母、酒洗過的漢防己、羌活(各少量)、另外研磨的生石膏(稍多)、酒洗過的生地黃、酒洗過的黃連(較多)、酒洗過的黃柏、升麻(較多)、另外研磨去皮的杏仁(少許)、少量紅花、另外研磨去皮的桃仁(少許)。
將以上藥材切細,分成一服,加入兩碗水,煎煮至剩一碗,去除藥渣,溫服。忌酒、醋、熱食、濕麵。
當歸潤燥湯,治療消渴病,小便多、大便乾燥堅硬、口渴喜歡喝溫熱的飲品、陰莖萎縮、舌燥口乾、眼睛乾澀難睜開,以及在黑暗處看見黑影。
藥材包含:細辛(少量)、生甘草、炙甘草、熟地黃(各少許)、去蘆的柴胡(稍多)、酒洗過的黃柏、酒洗過的知母、石膏、桃仁泥、當歸身、麻仁、防風、荊芥穗(各適量)、升麻(稍多)、少量紅花、另外研磨的杏仁泥(七個)、炒過的小椒(三粒)。
將以上藥材切細,分成一服,加入兩碗水,煎煮至剩一碗,趁熱在飯後服用。忌食辛辣燥熱的食物。
生津甘露湯(又名清涼飲子,李東垣的藥方),治療吃得多卻消瘦、口舌乾燥、自汗、大便乾燥、小便頻繁的消渴病。
藥材包含:升麻(少量)、去蘆的防風、生甘草、漢防己、生地黃(各少許)、當歸身(稍多)、柴胡、羌活、炙甘草、黃耆、酒洗過的知母、酒洗過的黃芩(各適量)、酒洗過的龍膽草、石膏、黃柏(各稍多)、少量紅花、另外研磨的桃仁泥(十個)、研磨的杏仁(十個)。
將以上藥材切細,分成一服,加入兩碗水,煎煮至剩一碗,加入一匙酒,稍微加熱後服用。
辛潤緩肌湯(又名清神補氣湯,李東垣的藥方),用於治療消渴病剛痊癒,只剩下口乾、腹部使不上力的情況。
藥材包含:生地黃、細辛(各少量)、熟地黃、石膏(各稍多)、酒洗過的黃柏、黃連、生甘草、知母(各少量)、去蘆的柴胡、當歸身、荊芥穗(各適量)、升麻(稍多)、桃仁泥、防風(各適量)、少量紅花、另外研磨的杏仁(六個)、炒過的小椒(兩粒)。
將以上藥材切細,分成一服,加入兩碗水,煎煮至剩一碗,稍微加熱後在飯後服用。
生津甘露飲子,治療消渴病,出現上下牙齒都麻木、舌根僵硬腫痛、食物難以下嚥、時常腹脹、或者大便像粥一樣稀,稱為飧泄(消化不良性腹瀉),全身發黃、眼睛發黃嚴重、四肢無力、前陰像有水流出、屁股腰背發冷、臉色發黑、脅肋下疼痛、容易打噴嚏、喜怒無常、健忘等症狀。
藥材包含:藿香(少量)、柴胡、黃連、木香(各少許)、白葵花、去心的麥門冬、酒洗過的當歸身、蘭香(各少量)、蓽澄茄、生甘草、山梔子、白豆蔻、白芷、連翹、薑黃(各適量)、石膏(稍多)、去皮尖的杏仁、酒洗過的黃柏(各稍多)、炙甘草、酒洗過的知母、升麻、人參(各較多)、桔梗(稍多)、全蠍(五個,去除毒性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