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五 (38)
卷之五 (38)
1. 邪祟
丘墟二穴,在足外踝下如前陷中,去臨泣穴五寸,足少陽之原也,以毫針刺入三分,得氣則補,留三呼,徐徐出針,按口中閉氣,腹中鳴者可治,更刺肝俞。
肝俞二穴,在背第九椎下兩傍各一寸半,以毫針刺三分,得氣則補,留三呼,次進二分,留三分,復取針至三分,留一呼,徐出針,氣反即蘇。
心虛見黑屍鬼,而後暴厥不知人,四肢雖冷,目中精彩不變,氣雖閉絕,舌不卷,卵不縮,未出一時可治,刺之復甦。
陽池二穴,在手表腕陷中,手少陽之原也,用毫針刺入二分,得氣則補,留七呼,次進一分,留三呼,復退,留一呼,徐徐出針,手捫其穴即蘇。
脾虛見青屍鬼,而後暴厥不知人,四肢冷而身溫唇溫,不出一時可治。
衝陽二穴,在足趺上骨間動脈,去陷谷三寸,足陽明之原,以毫針刺入三分,得氣則補,留三呼,次進二分,留一呼,徐徐退針,以手捫之,復刺脾俞。
脾俞二穴,在背第十一椎下兩傍各一寸半,以毫針刺入三分,得氣則補,留二呼,進二分,動氣至徐徐出針即蘇。
肺虛見赤屍鬼,而後暴厥不知人,雖無氣、手足冷,心腹溫、鼻微溫、目中神彩不變、口中無涎、舌不卷、卵不縮者,未出一時可治。
合谷二穴,在手大指次指兩歧骨間,手陽明之原也,用毫針刺入三分,得氣則補,留三呼,復退一分,留一呼,徐徐出針,以手捫其穴,復刺肺俞。
肺俞二穴,在背第三椎下兩傍各一寸半,用毫針刺入一寸半,得氣則補,留三呼,次進二分,留一呼,徐徐出針,以手捫穴即蘇。
腎虛見黃屍鬼,而後暴厥不知人,氣絕,四肢厥冷,心腹微溫,目中精彩不變,唇舌不黑,口中無涎可救。
京骨二穴,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中,足太陽之原,用毫針刺入一分半,得氣則補,留三呼,進至三分,留一呼,徐徐出針,以手捫穴,復刺足少陰之俞。
足少陰之俞,在背第十四椎下兩傍各一寸半,用毫針刺入三分,得氣則補,留三呼,次又進五分,留三呼,徐徐出針,以手捫其穴即蘇。凡以上刺法,必先以口含針暖而刺之,則經脈之氣無拒逆也。
丹溪治一婦人如癇,或作或輟,恍惚不省人事。一日略甦醒,診視間忽聞床上有香氣,繼又無所知識。丹溪曰:氣因血虛亦從而虛,邪因虛而入,理或有之。遂以秦承祖灸鬼法灸治,……即愈。
秦承祖灸鬼法
治一切驚狂譫妄,逾垣上屋,罵詈不避親疏等證。
以病者兩手大拇指,用細麻繩扎縛定,以大艾炷置於其中兩介甲及兩指角肉,四處著火,一處不著即無效,灸七壯神驗。
還魂丹,治中惡已死。
麻黃(三兩),桂枝(二錢),杏仁(十二粒)
上作一服,水煎,灌下即醒。
桃奴丸,治心氣虛怯有熱屍注魘夢驚癇等證。
白話文:
丘墟穴:在腳踝外側下方凹陷處,約在臨泣穴下方五寸的位置,是足少陽膽經的原穴。用毫針刺入三分深,感到有針感後就補法,留針三個呼吸的時間,然後慢慢拔出針,同時按住針孔並閉住呼吸,如果肚子裡有鳴叫聲,就表示有效,可以再針刺肝俞穴。
肝俞穴:在背部第九胸椎下方,左右各一寸半的地方。用毫針刺入三分深,感到有針感後就補法,留針三個呼吸的時間,接著再刺入二分,留針三分,然後又退回三分深處,留針一個呼吸的時間,慢慢拔出針,如果氣息回轉,人就會甦醒。
心氣虛弱,看到黑色的鬼影,接著突然昏厥不省人事,雖然四肢冰冷,但眼神依然明亮,即使呼吸停止,舌頭也不會捲曲,睪丸也不會縮回,在一個時辰內都還可以救治,針刺後就能甦醒。
陽池穴:在手腕背側的凹陷處,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原穴。用毫針刺入二分深,感到有針感後就補法,留針七個呼吸的時間,然後再刺入一分,留針三個呼吸的時間,然後慢慢退回,留針一個呼吸的時間,慢慢拔出針,用手按壓穴位就能甦醒。
脾氣虛弱,看到青色的鬼影,接著突然昏厥不省人事,四肢冰冷但身體溫熱,嘴唇也溫熱,在一個時辰內都還可以救治。
衝陽穴:在腳背的骨頭間的動脈處,約在陷谷穴上方三寸的位置,是足陽明胃經的原穴。用毫針刺入三分深,感到有針感後就補法,留針三個呼吸的時間,然後再刺入二分,留針一個呼吸的時間,慢慢拔出針,用手按壓穴位,然後再針刺脾俞穴。
脾俞穴:在背部第十一胸椎下方,左右各一寸半的地方。用毫針刺入三分深,感到有針感後就補法,留針兩個呼吸的時間,接著再刺入二分,等到針感傳導後慢慢拔出針,人就會甦醒。
肺氣虛弱,看到紅色的鬼影,接著突然昏厥不省人事,即使沒有呼吸、手腳冰冷,但心腹溫熱、鼻子微微溫熱、眼神依然明亮、口中沒有唾液、舌頭不會捲曲、睪丸也不會縮回,在一個時辰內都還可以救治。
合谷穴:在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間,兩根骨頭交界的地方,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。用毫針刺入三分深,感到有針感後就補法,留針三個呼吸的時間,然後再退回一分,留針一個呼吸的時間,慢慢拔出針,用手按壓穴位,然後再針刺肺俞穴。
肺俞穴:在背部第三胸椎下方,左右各一寸半的地方。用毫針刺入一寸半深,感到有針感後就補法,留針三個呼吸的時間,然後再刺入二分,留針一個呼吸的時間,慢慢拔出針,用手按壓穴位就能甦醒。
腎氣虛弱,看到黃色的鬼影,接著突然昏厥不省人事,呼吸停止,四肢冰冷,心腹微微溫熱,眼神依然明亮,嘴唇和舌頭不發黑,口中沒有唾液,都還可以救治。
京骨穴:在腳外側大骨下方,紅肉和白肉交界處的凹陷中,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原穴。用毫針刺入一分半深,感到有針感後就補法,留針三個呼吸的時間,然後再刺入三分,留針一個呼吸的時間,慢慢拔出針,用手按壓穴位,然後再針刺足少陰腎經的俞穴。
足少陰腎經的俞穴:在背部第十四胸椎下方,左右各一寸半的地方。用毫針刺入三分深,感到有針感後就補法,留針三個呼吸的時間,然後再刺入五分,留針三個呼吸的時間,慢慢拔出針,用手按壓穴位就能甦醒。以上這些針刺方法,必須先將針用口含著暖一下再刺入,這樣經脈之氣才不會排斥。
丹溪治癒一位婦人,她類似癲癇,時發時停,恍惚不清醒。 有一天稍微清醒,在診視時突然聞到床上散發香氣,接著又失去知覺。丹溪說:這是氣因血虛而虛,邪氣因虛而入,很有道理。於是就用秦承祖的灸鬼法來治療,結果就痊癒了。
秦承祖的灸鬼法:
治療各種驚狂、胡言亂語、爬牆上屋、辱罵長輩等症狀。
用細麻繩將病人的兩手大拇指綁緊,將大的艾炷放在兩片指甲和兩指角的肉上,四個地方都要點燃,只要有一個地方沒點燃就無效,灸七壯就非常有效。
還魂丹: 治療中邪昏死。
麻黃三兩,桂枝二錢,杏仁十二粒
將以上藥物煮成一服,灌入病人口中,就能甦醒。
桃奴丸: 治療心氣虛弱,有熱病、屍注、魘夢、驚嚇癲癇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