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五 (3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36)

1. 癲狂癇證

上除棗杏仁金箔外,牛黃、龍胸、麝香、雄黃四味研為細末,入余藥和勻,煉蜜入棗膏為丸,每兩作十丸,金箔為衣,每服一丸,食後溫水化下。

(丹溪活套)云:五志之火,因七情而起,鬱而成痰,故為癲癇狂妄之證,宜以人事制之,非藥石所能療也。須診察其由以平之:怒傷於肝者,為狂為癇,以憂勝之,以恐解之。喜傷於心者,為癲為癇,以恐勝之,以怒解之。憂傷於肺者,為癇為癲,以喜勝之,以思解之。思傷於脾者,為癇為癲為狂,以怒勝之,以喜解之。

恐傷於腎者,為癲為癇,以思勝之,以憂解之。驚傷於膽者為癲,以憂勝之,以恐解之。悲傷於心胞者為癲,以恐勝之,以怒解之。此法惟賢者能之耳。

(祖傳方)

治癲癇,神效。

九節菖蒲一味(不拘多少,不聞雞犬聲者佳,去毛焙乾)

上以木臼杵為細末,不可犯鐵器,用黑獖豬心,以竹刀批開,沙罐煮湯送下,每日空心服二、三錢。

白話文:

[癲狂癇證]

除了棗子、杏仁、金箔之外,另外將牛黃、龍腦、麝香、雄黃這四種藥材研磨成細末,與其他藥材混合均勻,再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和棗膏製成藥丸,每兩(古代的重量單位)藥材做成十顆藥丸,再以金箔包裹。每次服用一顆,飯後用溫開水化開服用。

(丹溪活套)說:五種情志的火氣,因為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而產生,鬱積就會形成痰,所以會產生癲癇、狂妄等症狀。這種病應該用人事的道理來控制,不是單靠藥物就能夠治療好的。必須診察病因,才能加以平復。如果因為發怒而傷到肝臟,會出現狂症或癇症,可以用憂愁的情緒來勝過它,用恐懼的情緒來疏導它。如果因為喜悅過度而傷到心臟,會出現癲症或癇症,可以用恐懼的情緒來勝過它,用憤怒的情緒來疏導它。如果因為憂愁而傷到肺臟,會出現癇症或癲症,可以用喜悅的情緒來勝過它,用思慮的情緒來疏導它。如果因為思慮過度而傷到脾臟,會出現癇症、癲症或狂症,可以用憤怒的情緒來勝過它,用喜悅的情緒來疏導它。

如果因為恐懼而傷到腎臟,會出現癲症或癇症,可以用思慮的情緒來勝過它,用憂愁的情緒來疏導它。如果因為驚嚇而傷到膽,會出現癲症,可以用憂愁的情緒來勝過它,用恐懼的情緒來疏導它。如果因為悲傷而傷到心包(心臟外層的組織),會出現癲症,可以用恐懼的情緒來勝過它,用憤怒的情緒來疏導它。這種方法只有明智的人才能做到。

(祖傳的秘方)

治療癲癇,效果很好。

準備九節菖蒲一種藥材(不論多少,最好是沒有聽到雞叫狗吠聲的,去除毛後烘乾)。

將九節菖蒲用木臼搗成細末,不能用鐵製器具。準備一顆黑色的公豬心,用竹刀切開,用砂鍋煮湯,用此湯送服藥末,每天在空腹的時候服用二、三錢(古代的重量單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