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五 (35)
卷之五 (35)
1. 癲狂癇證
神應丹(寶鑑)治諸癇。
辰砂(不拘多少,研細)
上以豬心血和得所,以蒸餅裹劑蒸熟,取出為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一丸,食後、臨臥煎人參湯下。
五色丸(錢氏)治諸癇。
硃砂(五錢,另研),水銀(二錢五分),雄黃(一兩,熬),珍珠(一兩,另研末),鉛(三兩,用水銀同熬)
上和勻再研極細,麵糊為丸如麻子大,每服三四丸,別煎金銀薄荷湯送下。
二白丸(元戎)治痰涎為病患,以致癲癇狂妄驚悸等證。
白礬(一兩),輕粉(一字或五分,量虛實加減)
上用生蒸餅劑裹,蒸熟去皮,可丸,入輕粉,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二、三十丸,生薑湯下,小兒如黍米大。
妙香丸(拔萃)治時毒傷寒,解五毒潮熱積熱,及小兒驚癇等證。
辰砂(九兩,另研),龍腦,膩粉,麝香(研,各五錢),牛黃(五錢),金箔(九十片,研),巴豆(二百二十五粒,去皮心及油)
上合研勻,煉蜜為丸,每兩分作三十丸,米飲下。
硃砂滾涎丸(子和)治五癇等證。
硃砂,白礬(生用),赤石脂,硝石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研蒜膏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三十丸,食後荊芥湯下。
碧霞丹(局方)治痰涎壅塞,牙關緊急,目睛上視,癲癇狂妄等證。
石綠(五錢,研九度飛),附子尖,烏頭尖,蠍稍(各二十個)
上為末,入石綠令勻,麵糊為丸,如雞頭實大,每服一丸,薄荷湯化下,更以溫酒半合飲之,須臾吐出痰涎,然後隨證以他藥治之。如口噤者,擀開灌之。
控涎丹(三因)治痰迷心竅,狂言譫語,如有所見。(方見痰飲門。)
牛黃瀉心湯(御藥院方)治心經邪熱,狂言妄語,心神不安。
腦子(另研),牛黃(另研),硃砂(另研,各一錢五分),大黃(生,一兩)
上各研為細末,和勻再研,每服三錢,煎生薑、蜜水調下。
牛黃清心丸(局方)治心氣不足,神志不定,驚恐癲狂,語言譫妄,虛煩少睡,甚至棄衣而走,登高而歌,逾垣上屋等證。
羚羊角末(一兩),人參(去蘆,二兩五錢),白茯苓(一兩二錢),川芎(一兩二錢半),防風(去蘆,一兩五錢),阿膠(炒,七錢五分),乾薑(炒,七錢五分),白朮(一兩五錢),牛黃(研,一兩二錢),麝香(研,一兩),犀角末(二兩),雄黃(研飛,八錢),龍腦(研,一兩),金箔(一千四百片,內除四百片為衣),白芍藥(一兩五錢),柴胡(去蘆,一兩二錢),甘草(銼炒,五兩),乾山藥(七兩),麥門冬(去心,一兩五錢),桔梗(去蘆,一兩二錢),杏仁(去皮尖及雙仁者,麩炒黃色,一兩二錢半,另研),黃芩(一兩五錢,去朽),神麯(炒,二兩五錢),大棗(一百個,蒸熟去皮核,研成膏),白蘞(七錢五分),蒲黃(炒,二兩五錢),當歸(去頭,一兩五錢),大豆黃卷(一兩七錢半,炒),肉桂(去皮,一兩七錢半)
白話文:
癲狂癇證
神應丹(出自《寶鑑》):治療各種癲癇。 使用辰砂(用量不拘,研磨成細粉),加入適量豬心血調和均勻,用蒸熟的麵餅包裹藥粉,再次蒸熟,取出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飯後或睡前用人參湯送服。
五色丸(出自錢氏):治療各種癲癇。 使用硃砂(五錢,另行研磨)、水銀(二錢五分)、雄黃(一兩,炒過)、珍珠(一兩,另行研磨成粉)、鉛(三兩,與水銀一同炒製)。將上述藥材混合均勻後,再次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麵糊製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四丸,另用金銀花薄荷湯送服。
二白丸(出自元戎):治療因痰涎引起的疾病,導致癲癇、狂妄、驚悸等症狀。 使用白礬(一兩)、輕粉(一字或五分,根據體質虛實增減用量),將藥材用蒸熟的麵餅包裹,蒸熟後去皮,可製成藥丸。加入輕粉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、三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。小兒服用則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。
妙香丸(出自《拔萃》):治療時疫傷寒,解除各種毒素引起的潮熱和積熱,以及小兒驚癇等症狀。 使用辰砂(九兩,另行研磨)、龍腦、膩粉、麝香(研磨,各五錢)、牛黃(五錢)、金箔(九十片,研磨)、巴豆(二百二十五粒,去除皮和油)。將上述藥材混合研磨均勻,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,每兩藥材分成三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
硃砂滾涎丸(出自子和):治療各種癲癇等症狀。 使用硃砂、生白礬、赤石脂、硝石(各等量)。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蒜泥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用荊芥湯送服。
碧霞丹(出自《局方》):治療因痰涎阻塞引起的牙關緊閉、眼睛上翻、癲癇狂妄等症狀。 使用石綠(五錢,研磨九次使其細如粉)、附子尖、烏頭尖、蠍子尾(各二十個)。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石綠攪拌均勻,用麵糊製成如雞頭實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薄荷湯化開送服,再喝半合溫酒,過一會兒會吐出痰涎,然後再根據病情用其他藥物治療。如果患者口不能張開,則將藥丸擀開後灌入。
控涎丹(出自《三因》):治療痰液迷亂心竅,導致胡言亂語,產生幻覺。(此方見於痰飲門。)
牛黃瀉心湯(出自御藥院方):治療心經邪熱,導致胡言亂語、心神不安。 使用腦子(另行研磨)、牛黃(另行研磨)、硃砂(另行研磨,各一錢五分)、生大黃(一兩)。將上述藥材分別研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後再次研磨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煎好的生薑蜜水調服。
牛黃清心丸(出自《局方》):治療心氣不足,導致神志不定、驚恐癲狂、胡言亂語、虛煩少睡,甚至會出現丟棄衣服跑走、爬到高處唱歌、翻牆上屋等症狀。 使用羚羊角末(一兩)、人參(去蘆,二兩五錢)、白茯苓(一兩二錢)、川芎(一兩二錢半)、防風(去蘆,一兩五錢)、阿膠(炒過,七錢五分)、乾薑(炒過,七錢五分)、白朮(一兩五錢)、牛黃(研磨,一兩二錢)、麝香(研磨,一兩)、犀角末(二兩)、雄黃(研磨後使其如粉,八錢)、龍腦(研磨,一兩)、金箔(一千四百片,其中四百片用於藥丸外包)、白芍藥(一兩五錢)、柴胡(去蘆,一兩二錢)、甘草(切碎炒過,五兩)、乾山藥(七兩)、麥門冬(去心,一兩五錢)、桔梗(去蘆,一兩二錢)、杏仁(去除皮尖及雙仁者,用麩皮炒至黃色,一兩二錢半,另行研磨)、黃芩(一兩五錢,去除腐朽部分)、神麯(炒過,二兩五錢)、大棗(一百個,蒸熟去皮核後研成膏狀)、白蘞(七錢五分)、蒲黃(炒過,二兩五錢)、當歸(去頭,一兩五錢)、大豆黃卷(一兩七錢半,炒過)、肉桂(去皮,一兩七錢半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