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五 (20)
卷之五 (20)
1. 血證
吐血,大全良方四生丸甚妙(亦治衄血)。
又方,童便調香附末服之。
又方,童便二分,酒一分,擂側柏葉,溫飲之。
吐血亦有因怒而得者,經曰:怒則氣逆,甚則嘔血。
一方,治吐血不止,用乾薑炮為末,童便調服。
山梔子,最能清胃脘之血。
有先吐血、後有痰者,是陰虛火盛,四物湯為主,加痰火藥。若先吐痰而後血多者,是積熱,降痰火為急。
有暴吐紫血成塊者,是熱傷血結於中,吐出為好,用四物湯加清熱等藥調之。
唾血(鮮血隨唾而出)出於腎,亦有瘀血內積,肺氣壅遏,不能下降,用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知母、貝母、桔梗、黃柏、熟地黃、遠志,或加乾薑。
咳血(嗽出痰內有血)痰盛心熱,多是血虛,用青黛、栝蔞仁、訶子、貝母、海石、山梔子為末,薑汁蜜丸噙化,嗽盛者加杏仁,後以八物湯加減調理(痰盛者宜更加痰藥)。
咯血,用薑汁、童便、青黛入血藥中用,如四物湯、地黃膏、牛膝膏之類(有咯血痰帶血絲出者同治,但宜加痰藥)。
舌上無故出血如線,用槐花炒為末摻之。一方,用蒲黃炒焦為末敷之,極妙。
大便下血,有熱有虛,熱用四物湯加炒山梔子、升麻、秦艽、阿膠,虛用四物湯加乾薑(炮)、升麻。
便血,用白芷、五倍子為丸服效。
便血,有風邪下陷者,蓋風傷肝,肝生血故也,宜升提之,四物湯加防風、荊芥、升麻、柴胡、秦艽、槐花、條芩、地榆、枳殼,煎服。
有濕傷血者,宜行濕清熱,蒼朮、白朮、黃連、黃柏、當歸,川芎、芍藥、地榆、槐花,水煎服之。
因積熱下血,用蒼朮、陳皮各一兩半,連翹五錢,黃連、黃芩、黃柏各七錢半,炒為末,生地黃膏丸服。
腸風下血,獨在胃與大腸出,用黃芩、秦艽、槐角、青黛、升麻。
一方,用大黃、煨桃仁(去尖另研)各三錢,當歸、檳榔、皂角仁、黃柏、荊芥穗、枳殼各五錢,蝟皮(炙黃)、黃連(炒)、秦艽、槐角子各一兩。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白湯送下。如鮮血下甚者,棕櫚灰、蓮房灰各五錢。
凡經血逆行,或血腥,或吐血、唾血,用韭汁服,自清。
(以上丹溪方法凡二十七條)
人參飲子(東垣)治衄血。
麥門冬,當歸身,白芍藥,甘草(各一錢),人參,黃耆(各一錢五分),五味子(九枚)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溫服。
痰涎雜血出於脾,葛根、黃耆、芍藥、黃連、川歸、沉香末、甘草,水煎服。(丹溪)
三黃補血湯(東垣)治吐血。
黃耆,川歸,柴胡(各一錢),熟地黃,川芎(各一錢五分),芍藥,生地黃(各二錢),牡丹皮,升麻(各五分)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溫服。
白話文:
血證
吐血,有個叫四生丸的藥方非常有效(也治流鼻血)。
另一個方法,用童子尿調和香附粉末服用。
還有一個方法,用兩份童子尿、一份酒,加上搗爛的側柏葉,溫熱後喝下去。
吐血有時是因為生氣引起的,就像經典說的:生氣會導致氣往上衝,嚴重的話就會吐血。
有個藥方,治療吐血不止,用炮製過的乾薑磨成粉,用童子尿調服。
山梔子最能清除胃部的血熱。
有的人先吐血,然後出現痰,這是陰虛火旺,主要用四物湯,加上清熱化痰的藥。如果先吐痰,後來出血多,這是體內積熱,要趕快降火化痰。
有時突然吐出紫黑色的血塊,這是熱傷血導致血液凝結在體內,吐出來是好事,用四物湯加上清熱的藥來調理。
唾血(吐出的唾液裡帶著鮮血)和腎有關,也可能是體內有瘀血,肺氣阻塞,不能下降,可以用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知母、貝母、桔梗、黃柏、熟地黃、遠志,或者加一點乾薑。
咳血(咳嗽時痰裡有血絲),多半是痰多心熱,也可能是血虛,可以用青黛、栝蔞仁、訶子、貝母、海石、山梔子磨成粉,用薑汁蜂蜜做成藥丸含在嘴裡,咳嗽厲害的話加杏仁,之後再用八物湯加減來調理(痰多要多加化痰的藥)。
咯血,可以用薑汁、童子尿、青黛加入治療血症的藥中,比如四物湯、地黃膏、牛膝膏之類的(有時痰裡帶血絲,也一樣治療,但要多加化痰藥)。
舌頭上無緣無故出血像線一樣,可以用炒過的槐花磨成粉撒在上面。還有一個方法,用炒焦的蒲黃磨成粉敷在上面,效果非常好。
大便出血,有熱證也有虛證,熱證用四物湯加上炒山梔子、升麻、秦艽、阿膠,虛證用四物湯加上炮製過的乾薑和升麻。
便血,可以用白芷、五倍子做成藥丸服用,有效。
便血,有時是風邪向下侵襲導致的,因為風會傷肝,肝臟生成血液,所以要用升提的方法治療,用四物湯加上防風、荊芥、升麻、柴胡、秦艽、槐花、條芩、地榆、枳殼煎服。
有時是濕氣損傷血液,要用祛濕清熱的方法治療,用蒼朮、白朮、黃連、黃柏、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地榆、槐花煎水服用。
因為體內積熱導致大便出血,用蒼朮、陳皮各半兩,連翹五錢,黃連、黃芩、黃柏各七錢半,炒成粉末,用生地黃膏做成藥丸服用。
腸風下血,出血部位只在胃和大腸,可以用黃芩、秦艽、槐角、青黛、升麻。
還有一個藥方,用大黃、煨過的桃仁(去掉尖端另外研磨)各三錢,當歸、檳榔、皂角仁、黃柏、荊芥穗、枳殼各五錢,炙黃的蝟皮、炒黃連、秦艽、槐角子各一兩,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大小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如果鮮血流的很多,可以用棕櫚灰、蓮房灰各五錢。
凡是經血逆流,或者血腥味重,或者吐血、唾血,可以用韭菜汁服用,就會自行清除。
(以上是朱丹溪的治療方法,共有二十七條)
人參飲子(出自李東垣的方子)治療流鼻血。
麥門冬、當歸身、白芍藥、甘草(各一錢),人參、黃耆(各一錢五分),五味子(九枚)。
把這些藥材切碎,作為一劑,用水一碗半,煎到剩下一碗,溫熱服用。
痰涎裡混著血,是脾的問題,可以用葛根、黃耆、芍藥、黃連、川芎、沉香末、甘草,用水煎服。(朱丹溪的方子)
三黃補血湯(出自李東垣的方子)治療吐血。
黃耆、川芎、柴胡(各一錢),熟地黃、川芎(各一錢五分),芍藥、生地黃(各二錢),牡丹皮、升麻(各五分)。
把這些藥材切碎,作為一劑,用水兩碗,煎到剩下一碗,溫熱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