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二 (13)
卷之二 (13)
1. 霍亂
論
《內經》曰:歲土不及,風乃大行,民病飧泄霍亂,體重腹痛,筋骨繇復。陳無擇曰:霍亂者,心腹卒痛,嘔吐下利,憎寒壯熱,頭痛眩暈,先心痛則先吐,先腹痛則先利,心腹齊痛,吐利並作,甚則轉筋,入腹即死。蓋陰陽反戾,清濁相干,陽氣暴升,陰氣頓墜,陰陽痞隔,上下奔趨。
河間曰:吐瀉不止者,其本在於中焦,或因渴而大飲,飲而過量,或因飢而始食,食而過飽,以致濕熱內甚,故陰陽交錯而不和,是為吐瀉。仲景曰:邪在上焦則吐,邪在下焦則瀉,邪在中焦則既吐且瀉。此為急病也,然吐瀉為患,十死其一、二,如揮霍撩亂而不得吐瀉者,此名乾霍亂也,多死。法日既有其入,必有所出。
白話文:
論
《內經》說:當年土氣不足時,風就會盛行,百姓容易患上飧泄(食物消化不良)、霍亂(急性胃腸炎)等病,身體沉重、腹痛,筋骨酸軟無力。
陳無擇說:霍亂的症狀是心腹突然疼痛,嘔吐腹瀉,畏寒發熱,頭痛頭暈,先心痛就先吐,先腹痛就先瀉,心腹同時疼痛,吐瀉同時出現,嚴重時會抽筋,進入腹腔就會死亡。這是因為陰陽失衡,清濁混雜,陽氣突然上升,陰氣驟然下降,陰陽阻塞不通,上下氣機奔走不息。
河間說:吐瀉不止的原因在於中焦,可能是因為口渴而大量飲水,或因飢餓而暴飲暴食,導致濕熱內盛,因此陰陽交錯不和,造成吐瀉。
仲景說:邪氣在上焦則會嘔吐,邪氣在下焦則會腹瀉,邪氣在中焦則會既吐且瀉。這都是急病,但是吐瀉的危害很大,十個人中會死一兩個。如果患霍亂卻不能吐瀉,稱為乾霍亂,死亡率很高。因為有進必有出,不能排出體內邪氣就會危及生命。
今有其入而不得其出者,痞塞也。故轉筋吐瀉者,其氣有三:一曰火,二曰風,三曰濕。大抵霍亂吐瀉之證,皆風火濕熱之為害耳。治法宜分利陰陽,散風行濕而降火也。又當引清氣上升,使濁氣下降,無有不安。仲景又曰:熱多欲飲水,五苓散;寒多不飲水,理中丸。河間亦曰:凡覺此證,急用五苓益元散、桂苓甘露飲,乃吐瀉之聖藥也。
慎勿與粟米粥湯,入胃必死。丹溪曰:內有所積,外有所感,陽不升,陰不降,乖隔而成,非因鬼邪,皆飲食所致,此先哲確論也。切勿與穀食,雖米湯一呷,下咽立死。必待吐瀉止,過半日飢甚,方可與稀粥少食,以漸而將息也。學者詳之。
白話文:
如果食物進入體內無法排出,就會造成阻塞。造成身體抽筋、嘔吐、腹瀉的原因,主要有三種:一是火,二是風,三是濕。總體來說,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都是風、火、濕、熱引起的。治療方法應該根據陰陽分開調理,散風行濕,降火。同時應該引導清氣上升,使濁氣下降,才能恢復正常。張仲景說,如果發燒想喝水,就服用五苓散;如果發冷不想喝水,就服用理中丸。河間先生也說,遇到這種情況,要趕緊服用五苓益元散、桂苓甘露飲,這是治療嘔吐腹瀉的良藥。
絕對不能喝粟米粥湯,喝了就會死。丹溪先生說,如果體內有積存,又受到外邪的侵襲,陽氣不能上升,陰氣不能下降,就會造成阻塞,這不是鬼邪作祟,而是飲食不節造成的,這是前賢的準確論斷。切忌吃穀物,即使是米湯也不能喝一口,喝了就會立刻死亡。等到嘔吐腹瀉停止,過半天才感覺非常飢餓,才能喝點稀粥,少量進食,慢慢調養身體。學習者應該仔細研讀。
脈法
脈微而澀,或代而散,或隱而伏,或大而虛。
脈右關滑,為霍亂吐瀉。
脈結促代者,不可斷以死。脈大者生。脈微弱漸遲者死。
脈洪者為熱。脈弦者為飲。氣口脈弦滑,膈間有宿食留飲,宜順其性以鹽湯探吐之。
方法
丹溪曰:大法,生薑理中湯最好。有宜吐者,雖自吐利,還須以吐法提其氣,用大棗探吐,或樟木屑煎湯,或鹽湯,皆可吐之。
一方: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乾葛各一錢五分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脈法
脈象描述:
脈搏微弱且澀滯,或時而出現時而消失,或隱藏不顯,或搏動幅度大但力量虛弱。
脈象診斷:
右關脈搏滑利,可能是霍亂導致的嘔吐腹瀉。
脈搏結聚、快速、時而消失,不可斷定為死亡。脈搏強勁者則有生機。脈搏微弱、逐漸減緩者則有死亡風險。
脈搏洪大則代表體內有熱證。脈搏弦緊則代表體內有水飲。如果同時出現氣口脈搏弦緊滑利,則表示隔膜之間有食物積滞,宜順應其性,用鹽湯探吐。
方法
**丹溪先生說:**治療此病,以生薑理中湯最為有效。若患者需要嘔吐,即使自行嘔吐腹瀉,也要用吐法提振氣機。可用大棗探吐,或用樟木屑煎湯,或用鹽湯,都能起到吐瀉的作用。
**一方:**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乾葛各一錢五分,水煎服。
或用薑湯下保和丸四、五十粒。
轉筋屬血熱,四物湯加酒芩、紅花、蒼朮、南星,煎服。
轉筋,男子以手挽其陰,女子以手牽乳近兩傍,此千金妙法也。
乾霍亂(忽然心腹痛㽲,欲吐不吐,欲瀉不瀉者是也,俗名㽲腸痧即是),難治,死在須臾,升降不通故也。宜吐以提其氣,最是良法。內有物所傷,外為邪氣所遏,大法宜發汗,有用吐法者,即兼發散之義。有用溫藥解散者,二陳湯加川芎、蒼朮、防風、白芷等解散藥也。
白話文:
或者使用薑湯送服保和丸四到五十粒。
轉筋症狀是血熱引起,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酒芩、紅花、蒼朮、南星來煎煮後服用。
對於轉筋現象,男性可以把手放在陰部,女性則可用手拉扯乳房旁邊,這是千金方中的一個妙法。
乾霍亂是指突然出現心腹疼痛,想要嘔吐但又吐不出來,想要排泄卻無法排出的情況,俗稱為「㽲腸痧」。這種情況非常難以治療,隨時可能致命,因為它是由於消化道上下運作失常造成的。應當使用催吐的方法來提升氣息,這是最佳療法。如果內部受到傷害,外部又被邪氣阻塞,通常的治療原則是發汗,但也有可能使用催吐法,這等同於發汗和疏散邪氣的意義。還有一種方法是使用溫和的藥物進行疏散,例如二陳湯加上川芎、蒼朮、防風、白芷等疏散藥材。
委中穴出血,或十指頭出血,皆是良法。
(以上丹溪方法凡七條)
桂苓甘露飲(河間)
五苓散(二方並見中暑門。)
半夏湯,治霍亂轉筋,吐瀉不止。
半夏曲,茯苓,白朮(各五錢),淡桂(二錢五分),甘草(炙,一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渴者以涼水調下,不渴者以溫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
理中丸(仲景)
白朮,人參,乾薑,甘草(各等分)
白話文:
委中穴出血,或十指頭出血,都是有效的治療方法。
桂苓甘露飲(河間)、五苓散(兩種方劑都可以在中暑門看到)、半夏湯,用於治療霍亂引起的抽筋、嘔吐腹瀉不止。
半夏曲、茯苓、白朮(各五錢)、淡桂(二錢五分)、甘草(炙,一錢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口渴者用涼水調服,不渴者用溫水調服,不拘時間服用。
理中丸(仲景)
白朮、人參、乾薑、甘草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涼水化下。
六和湯(河間),治霍亂,吐瀉不止。
白朮,半夏(泡),砂仁(炒),杏仁(泡去皮尖),人參,甘草(各五分),赤茯苓,藿香(洗去土),白扁豆(薑汁拌炒),木瓜(各一錢),香薷,厚朴(薑汁製炒,各二錢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製成丸狀,大小如同彈珠般,每次服用一丸,用涼水送服。
此為六和湯,出自河間醫派,用於治療霍亂,症狀為嘔吐腹瀉不止。
藥材組成:白朮、半夏(泡水處理)、砂仁(炒制)、杏仁(泡水去皮尖)、人參、甘草(各五分)、赤茯苓、藿香(洗去泥土)、白扁豆(用薑汁拌炒)、木瓜(各一錢)、香薷、厚朴(用薑汁拌炒,各二錢)。
上細切,加生薑三片,大棗一枚,水二盞,煎至一盞,溫服。
漿水散(機要),治暴泄如水,周身汗出盡冷,脈弱不能言語,甚而吐逆不止。
半夏(二錢),附子,乾生薑,炙甘草,桂心(各五分),良薑(三分半)
上細切,作一服,漿水煎服之。
姜附湯(活人),治霍亂,吐瀉轉筋,手足厥冷,多汗。(方見傷寒門。)
理中湯(局方),治過食生冷,遂成霍亂吐瀉,食不消,心腹滿悶不快。加青皮、陳皮,名治中湯。更加丁香、附子,名丁香治中湯。宜臨病斟酌施治。(方見傷寒門。)
白話文:
將藥材切碎,加入生薑三片,大棗一枚,水兩杯,煎煮至一杯,溫熱服用。漿水散,主要用於治療急性腹瀉如水樣便,全身冒冷汗,脈搏微弱,無法言語,甚至嘔吐不止。
漿水散的配方包括半夏兩錢、附子、乾生薑、炙甘草、桂心各五分,良薑三分半,切碎,用水煎煮服用。
姜附湯則用於治療霍亂,症狀包括嘔吐、腹瀉、抽筋、手腳冰冷、大量出汗。
理中湯用於治療因過食生冷食物而導致的霍亂,症狀包括嘔吐、腹瀉、消化不良、心腹脹滿不適。加青皮、陳皮的理中湯稱為治中湯,再加丁香、附子的稱為丁香治中湯。需根據病情選擇適合的藥方。
(祖傳方)
灸法:治霍亂已死而胸中尚有暖氣者,灸之立蘇。
其法,以鹽填滿臍孔,灸之不計壯數。
又法,治霍亂吐瀉不止,灸天樞、氣海、中脘四穴,立愈。
天樞二穴,在臍心兩傍各開二寸。氣海一穴,在臍下一寸半。中脘一穴,在臍上四寸。
洗法,治霍亂轉筋。
用大蓼一握,水煮熏洗,立效。
(丹溪活套)云:凡霍亂不渴,用生薑理中湯。如渴,用五苓散加五味子、麥門冬、滑石。轉筋,用四物湯加酒芩、紅花、南星、蒼朮。又云:冬月,用理中湯。夏月,用黃連香薷散,放井中浸冰冷,頓服乃效。
白話文:
祖傳方:
灸法:
治療霍亂已死但胸中尚有暖氣者,用灸法,可立即蘇醒。
方法:用鹽填滿肚臍,灸之,不需計較灸火的數量。
又法:
治療霍亂不停吐瀉者,灸天樞、氣海、中脘四穴,即可迅速痊癒。
- 天樞穴位於肚臍兩側各開二寸處。
- 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一寸半處。
- 中脘穴位於肚臍上方四寸處。
洗法:
治療霍亂轉筋者。
取一大把蓼草,用水煮沸後用蒸氣熏洗患處,效果顯著。
丹溪活套:
丹溪先生說:凡是患霍亂卻不口渴者,可用生薑理中湯。如口渴,則用五苓散,再加入五味子、麥門冬、滑石。若轉筋,則用四物湯,再加入酒芩、紅花、南星、蒼朮。
又說:冬月用理中湯,夏月則用黃連香薷散,將藥散放入井水中浸泡至冰冷,一次服用即可見效。
一方,治吐瀉,用藿香、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砂仁、白芷、甘草、半夏、茯苓、人參、炒神麯各等分,水煎。遇寒加乾薑,寒甚加附子。
白話文:
一方藥方,專治吐瀉症狀,其配方包括:藿香、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砂仁、白芷、甘草、半夏、茯苓、人參、炒神麯等分量相同。需用水煎煮後服用。遇到寒氣時,可加入乾薑;若寒氣嚴重,則可加入附子一同煎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