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五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12)

1. 口病

雄黃,沒藥,乳香(各一錢),輕粉(五分),巴豆霜(少許)

上為細末摻之。

治實熱口中生瘡,用涼膈散、甘桔湯皆效。

一小兒口瘡不下食,眾以狐惑治之,必死,後以礬湯於腳上浸半日頓寬,更以黃柏(蜜炙)、殭蠶(炒)為末敷之而愈。

又方,治唇緊燥裂生瘡。用青皮燒灰敷之立愈。

又方,治唇緊。以皮紙然於刀上,熏取瀝敷,立效。

又方,治口糜。用野薔薇花根,煎湯漱之。(一云白薔薇根,杵汁敷之。)

又方,治口內生瘡用。

明礬(枯),黃丹(炒),鹽白梅(燒存性,各一錢),人中白(半錢,煅),麝香(另研,少許)

上為細末,乾摻口內。甚者加硼砂五分,片腦一分。

(以上丹溪方法凡十八條)

硼砂散,治口舌生瘡,及咽喉腫病,皆效。

硼砂,馬牙硝,滑石,寒水石,枯白礬(各二錢),片腦(二分)

上為細末,每服半錢許,食後新汲水調下。

碧雪,治口瘡,及咽喉腫痛,神效。

蒲黃,青黛,硼砂,焰硝,生甘草

上各等分,為細末敷之,咽喉腫痛,鵝管吹入。

(祖傳方)

治舌腫大塞口,不能飲食者。

真蒲黃一味,頻刷舌上,自退。若能咽藥,即以黃連一味煎濃汁,細細呷之,以瀉心經之火,則愈。

(丹溪活套)云:肝膽有實熱,令人口酸而苦,小柴胡湯加甘草、龍膽、青皮之類。甚者,當歸龍薈丸。若謀慮不決、肝膽虛而苦者,人參、遠志、茯神、甘草為君,柴胡、草龍膽為佐使。甚者,錢氏地黃丸,虛者補其母也。心熱而口苦,或口舌生瘡,黃連瀉心湯、牛黃清心丸、涼膈散之類。

脾熱而口甘者,三黃丸、平胃散之類。肺熱而口辛者,甘桔湯、瀉白散、金沸草散之類。腎熱而口咸者,滋腎丸、大補陰丸、滋陰大補丸之類。

白話文:

將雄黃、沒藥、乳香各取一錢,輕粉五分,再加上少許巴豆霜,全部磨成細末,塗抹在患處。
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因實熱引起的口瘡。如果用涼膈散或甘桔湯,也都有效果。

曾經有個小孩長口瘡,吃不下東西,大家都用治療狐惑病的藥來醫治,結果一定會死。後來有人用礬湯浸泡他的腳,浸了半天病情就好轉了。接著將蜜炙過的黃柏和炒過的殭蠶磨成粉末敷在患處,就痊癒了。

另一個藥方,可以治療嘴唇緊繃、乾燥、裂開生瘡。將青皮燒成灰,敷在患處馬上就好。

還有一個藥方,治療嘴唇緊繃。把紙放在刀上燒,然後用燒紙滴下來的汁液塗抹,馬上見效。

還有一個藥方,治療口糜(口腔潰爛)。用野薔薇花根煎湯漱口。(也有人說用白薔薇根,搗爛取汁塗抹患處。)

另一個藥方,可以治療口內生瘡: 將枯明礬、炒黃丹、燒過的鹽白梅(保留藥性,各一錢),煅過的人中白(半錢),另外研磨的麝香(少許),全部磨成細末,直接乾敷在口內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再加硼砂五分,冰片一分。 (以上是朱丹溪的十八種方法)

「硼砂散」,可以治療口舌生瘡,以及咽喉腫痛,都有效果。 將硼砂、馬牙硝、滑石、寒水石、枯白礬(各二錢),冰片(二分),全部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半錢左右,飯後用剛打上來的井水調服。

「碧雪」,可以治療口瘡,以及咽喉腫痛,效果非常好。 將蒲黃、青黛、硼砂、焰硝、生甘草等分,全部磨成細末敷在患處。如果咽喉腫痛,可以用鵝管吹入藥粉。 (這是祖傳的藥方)

如果舌頭腫大塞住嘴巴,無法進食,可以用純蒲黃頻繁地刷在舌頭上,腫脹就會消退。如果能吞下藥,就用黃連煎濃汁,慢慢喝下,可以瀉心經的火,就能痊癒。

(朱丹溪的活用方法)說:如果肝膽有實熱,會導致口中發酸發苦,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甘草、龍膽、青皮等藥材。如果病情嚴重,就用當歸龍薈丸。如果因為思慮太多、肝膽虛弱而口苦,就要以人參、遠志、茯神、甘草為主藥,搭配柴胡、草龍膽為輔助藥。如果病情嚴重,就用錢氏地黃丸,這是虛則補其母的原則。如果是心熱導致口苦,或口舌生瘡,可以用黃連瀉心湯、牛黃清心丸、涼膈散等藥方。

如果是脾熱導致口中發甜,可以用三黃丸、平胃散等藥方。如果是肺熱導致口中發辛辣,可以用甘桔湯、瀉白散、金沸草散等藥方。如果是腎熱導致口中發鹹,可以用滋腎丸、大補陰丸、滋陰大補丸等藥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