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四 (40)
卷之四 (40)
1. 諸蟲
上為末,煉蜜丸如麻子大,陳皮湯或醋湯下。
一方,加黃連、黃柏各七錢半。
萬應丸(外臺)
檳榔(五兩),大黃(八兩),黑醜(四兩,以上三味為末),皂莢(十挺,不蛀者),苦楝根皮(一斤)
上先以皂莢,苦楝用水二大碗熬成膏,一處搜和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,又以沉香、木香、雷丸各一兩為末為衣,先以沉香衣,次用雷丸衣,又次用木香衣,每服三丸,四更時用砂糖水送下。
一方(外臺)用雞子炒白鑞塵,酒糊丸服,治寸白蟲。
一方(外臺)黑鉛炒成灰,檳榔末等分和勻,米飲調下。
化蟲丸(外臺)能化蟲為水。
硫黃(一兩),木香(五錢),密陀僧(三錢),附子(一枚,炮,另為末)
上先以附子末,醋一盞熬膏,余藥研為細末,以附子膏和勻,丸如綠豆大,每服二十丸,荊芥茶清下。
一方(外臺)用苦楝根、檳榔、鶴蝨三味,濃煎湯飲之。
前胡湯,治脾勞身熱,內有白蟲在脾為病,令人好嘔而胸中咳,嘔而不出。
前胡,白朮,赤茯苓,細辛,杏仁(去皮尖,另研),草龍膽,常山(各二錢),枳實,松蘿(各七分),旋覆花(五分),竹葉(七片)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二大盞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。如腹中熱滿悶,加芒硝五分,梔子、黃芩、苦參各五分,加水煎,忌桃、李、雀肉、醋、生蔥、菜等物。
茱萸根湯(外臺)治脾勞熱,內有白蟲食脾為病,與前證同。
吳茱萸根(東引者,一錢),火麻子(八錢),陳皮(一兩半)
上三味,細切,水煎服,或下蟲或下黃汁。……此方治蟲甚驗。
五膈下氣丸(外臺)治肺勞熱瘦損,內有肺蟲在肺為病,令人咳逆氣喘,或謂憂忿氣膈寒熱,皆從勞之所生,名曰膏肓疾,針灸不著。
麥門冬(五兩,去心),蜀椒(炒出汗,一兩),遠志肉,附子,乾生薑,甘草炙(各五錢),人參(七錢半),桂心(二錢半),百部,白朮,黃耆(各七錢半),細辛(五錢),杏仁(去皮尖及雙仁者,二十四粒)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徐徐噙化咽汁,忌豬肉、冷水、海藻、菘菜、生蔥、桃李、雀肉等物。
千金散(外臺)療腎勞熱,四肢腫急,蟯蟲生於腎中為病。
貫眾(三兩,炒),乾漆(二兩,炒煙盡),蕪荑,胡粉,槐白皮(各一兩),吳茱萸(五十粒),杏仁(四十五粒,去皮尖,炒)
上為細末,平旦以井花水調服方寸匕,漸增之,以病瘥止。
三聖飲子(外臺)治勞熱生蟲,在肺為病。
吳茱萸根(東引者,五兩),狼牙子(三兩),桑白皮(東引者,一升)
上三味細切,以酒七升,煮取一升半,平旦服盡。
五鳳丸(外臺)治肝勞熱生長蟲在肝為病,令人恐畏不安,眼中赤壅。
白話文: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煉製成如同麻子大小的藥丸,用陳皮湯或醋湯送服。
另一個方子,再加入黃連、黃柏各七錢半。
萬應丸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:
檳榔(五兩)、大黃(八兩)、黑丑(四兩,以上三種藥材磨成粉末),加上皂莢(十挺,選沒有蟲蛀的)、苦楝根皮(一斤)。
先將皂莢、苦楝根皮加兩大碗水熬成濃稠的膏狀,再將藥末與藥膏混合均勻,製成如同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之後,再將沉香、木香、雷丸各一兩磨成粉末作為藥丸的外衣。先用沉香粉裹藥丸,再用雷丸粉裹,最後用木香粉裹。每次服用三丸,在四更天時用砂糖水送服。
另一個方子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:用雞蛋炒白鑞粉,再用酒調成糊狀製成藥丸服用,用來治療寸白蟲病。
另一個方子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:將黑鉛炒成灰,與檳榔粉末等比例混合均勻,用米湯調服。
化蟲丸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:能使蟲化為水。
硫黃(一兩)、木香(五錢)、密陀僧(三錢)、附子(一枚,炮製後另外磨成粉末)。
先將附子粉末加醋一盞熬成膏狀,其餘藥材研磨成細粉,再用附子膏將藥粉混合均勻,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荊芥茶水送服。
另一個方子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:用苦楝根、檳榔、鶴蝨三味藥材,濃煎湯服用。
前胡湯:治療因脾臟勞損引起的身體發熱,體內有白蟲在脾臟作祟而導致的疾病,患者會有噁心想吐、胸口咳嗽,想吐卻吐不出來的症狀。
前胡、白朮、赤茯苓、細辛、杏仁(去皮尖,另外磨粉)、草龍膽、常山(各二錢),枳實、松蘿(各七分),旋覆花(五分),竹葉(七片)。
將以上藥材切細,做成一份,加兩大碗水,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渣後溫服。如果腹部發熱脹悶,可加芒硝五分、梔子、黃芩、苦參各五分,加水煎煮。忌食桃、李、麻雀肉、醋、生蔥、蔬菜等食物。
茱萸根湯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:治療脾臟勞損發熱,體內有白蟲侵蝕脾臟引起的疾病,與前述症狀相同。
吳茱萸根(向東邊生長的為佳,一錢)、火麻子(八錢)、陳皮(一兩半)。
將以上三味藥材切細,加水煎服,可能會排出蟲或黃色汁液。此方治療蟲病效果顯著。
五膈下氣丸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:治療肺臟勞損發熱,導致身體消瘦,體內有肺蟲在肺部作祟引起的疾病,患者會有咳嗽、氣喘的症狀,或說是因憂愁憤怒導致的氣滯寒熱,皆因勞損所致,稱作膏肓疾,針灸無效。
麥門冬(五兩,去心)、蜀椒(炒至出汗,一兩)、遠志肉、附子、乾生薑、炙甘草(各五錢),人參(七錢半),桂心(二錢半),百部、白朮、黃耆(各七錢半),細辛(五錢),杏仁(去皮尖及雙仁者,二十四粒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蜂蜜煉製成如彈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丸,慢慢含化嚥下藥汁。忌食豬肉、冷水、海藻、菘菜、生蔥、桃李、麻雀肉等食物。
千金散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:治療腎臟勞損發熱,四肢腫脹,蟯蟲在腎中引起的疾病。
貫眾(三兩,炒)、乾漆(二兩,炒至煙盡)、蕪荑、胡粉、槐白皮(各一兩),吳茱萸(五十粒),杏仁(去皮尖,炒,四十五粒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早上用井水調服一勺(約方寸匕),可逐漸增加劑量,直到疾病痊癒為止。
三聖飲子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:治療因勞損發熱而導致體內生蟲,在肺部引起的疾病。
吳茱萸根(向東邊生長的為佳,五兩),狼牙子(三兩),桑白皮(向東邊生長的為佳,一升)。
將以上三味藥材切細,用七升酒煮至剩下一升半,早上空腹一次服完。
五鳳丸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:治療肝臟勞損發熱,導致體內長蟲,在肝部引起的疾病,患者會感到恐懼不安、眼睛紅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