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四 (38)
卷之四 (38)
1. 痿證
黃柏、蒼朮,治痿之要藥也。
虎潛丸、補腎丸皆可治痿。
加味四物湯,治諸痿,四肢軟弱,不能舉動。
當歸身(一錢),熟地黃(三錢),白芍藥,川芎(各七分半),五味子(九枚),麥門冬(一錢),人參(五分),黃柏(一錢),黃連(五分),知母(三分),杜仲(七分半),牛膝(三分,足不軟者不用),蒼朮(一錢)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空心溫服。酒糊為丸服,亦可。一云:血虛者,以四物湯加黃柏、蒼朮,下補陰丸。
(以上丹溪方法凡九條)
健步丸(東垣)治膝中無力,屈伸不便,腰背腿腳沉重,行步艱難。
羌活,柴胡,滑石(炒),甘草(炙),栝蔞根(酒洗),肉桂(各五分),防風,澤瀉(各三錢),防己(酒洗,一兩),川烏(炮),苦參(酒浸,各三錢)
上為細末,湯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煎愈風湯下。(一云荊芥湯下,按荊芥湯又號為愈風湯也。)
大防風湯(局方)治兩足痿弱,或沉重麻痹,不能行動,兩膝虛腫,名曰鶴膝風等證。(方見中風門。)
(祖傳方)治兩足痿弱軟痛,或如火焙,從足踝下,上衝腿胯等證,因濕熱所成者。
蒼朮(米泔浸一、二宿),黃柏(酒浸日乾,各四兩),牛膝(去蘆,二兩),龜板(酥炙),虎脛骨(酥炙),防己(各一兩),當歸尾(二兩)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或一百丸。空心薑、鹽湯下。
一方,加炮附子五錢。
鹿角膠丸,治血氣虛弱,兩足痿軟,不能行動,久臥床褥之證,神效。
鹿角膠(一斤),鹿角霜,熟地黃(各半斤),川牛膝,白茯苓,菟絲子,人參(各二兩),當歸身(四兩),白朮,杜仲(各二兩),虎脛骨(酥炙),龜板(酥炙,各一兩)
上為細末,另將鹿角膠用無灰酒三盞烊化,為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一百丸,空心薑、鹽湯下。
白話文:
黃柏和蒼朮是治療痿證(肢體軟弱無力)的重要藥物。
虎潛丸和補腎丸都可以治療痿證。
加味四物湯,能治療各種痿證,像是四肢軟弱無力,無法舉動。
這個藥方包含:當歸身(一錢)、熟地黃(三錢)、白芍藥、川芎(各七分半)、五味子(九枚)、麥門冬(一錢)、人參(五分)、黃柏(一錢)、黃連(五分)、知母(三分)、杜仲(七分半)、牛膝(三分,如果腳不軟弱就不用)。
將以上藥材切細,加兩碗水煎煮成一碗,空腹時溫服。也可以用酒糊做成藥丸服用。有人說,如果是血虛的病人,就用四物湯加上黃柏、蒼朮,再搭配補陰丸服用。
(以上是朱丹溪的九種治療方法)
健步丸(李東垣的方子)能治療膝蓋無力,彎曲伸展不順暢,腰背腿腳沉重,走路困難等情況。
這個藥方包含:羌活、柴胡、滑石(炒過)、甘草(炙過)、栝樓根(用酒洗過)、肉桂(各五分)、防風、澤瀉(各三錢)、防己(用酒洗過,一兩)、川烏(炮製過)、苦參(用酒浸過,各三錢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湯煮的麵糊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七十丸,用煎好的愈風湯送服。(有人說用荊芥湯送服,其實荊芥湯又叫做愈風湯。)
大防風湯(出自醫方集解)能治療雙腳痿弱無力,或是沉重麻木,不能行走,兩膝虛腫,像是鶴膝風等症狀。(這個方子在中風門有詳細記載。)
(祖傳秘方)能治療雙腳痿弱酸痛,或是感覺像火烤一樣,從腳踝往下,向上衝到腿和胯部等症狀,通常是因為濕熱引起的。
這個藥方包含: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一到兩晚)、黃柏(用酒浸泡後曬乾,各四兩)、牛膝(去掉根頭,二兩)、龜板(用酥油炙過)、虎脛骨(用酥油炙過)、防己(各一兩)、當歸尾(二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麵糊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七十或一百丸,空腹用薑鹽湯送服。
另一個方子,可以加上炮附子五錢。
鹿角膠丸,能治療氣血虛弱,雙腳痿軟無力,無法行動,長期臥床不起等症狀,效果很好。
這個藥方包含:鹿角膠(一斤)、鹿角霜、熟地黃(各半斤)、川牛膝、白茯苓、菟絲子、人參(各二兩)、當歸身(四兩)、白朮、杜仲(各二兩)、虎脛骨(用酥油炙過)、龜板(用酥油炙過,各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另外將鹿角膠用三碗無灰酒溶化,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一百丸,空腹用薑鹽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