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四 (37)
卷之四 (37)
1. 痿證
論
《內經》曰:肺熱葉焦,五臟因而受之,發為痿躄。心氣熱為脈痿,則脛縱而不任地。肝氣熱為筋痿,故筋急而攣。脾氣熱為肉痿,則胃干而渴,肌肉不仁。腎氣熱為骨痿,則腰膝不舉,骨枯而髓減。又曰:治痿者獨取陽明一經,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,主潤宗筋,能束骨而利機關也。
衝脈者經脈之海也,主滲灌溪谷,與陽明合於宗筋、陰陽總宗筋之會,會於氣衝,而陽明為之長,皆屬於帶脈,而絡於督脈。故陽明虛則宗筋弛縱,帶脈不引,故足痿不用也。治法各補其滎而通其腧,調其虛實,和其逆順,筋脈骨肉。各以其時受月,則病已矣。言治諸痿宜調補各臟,以待其旺月而病安也。
丹溪曰:《內經》謂諸痿起於肺熱,又謂治痿獨取陽明一經。蓋肺金體燥居上而主氣,畏火者也。脾土性濕居中而主四肢,畏木者也。火性炎上,若嗜欲無節,則水失所養,火寡於畏而侮所勝,肺得火邪而熱矣。木性剛急,肺受熱則金失所養,木寡於畏而侮所勝,脾得木邪而傷矣。
肺熱則不能管攝一身,脾傷則四肢不能為用而諸痿作矣。瀉南方則肺金清而東方不實,何脾傷之有,補北方則心火降而西方不虛,何肺熱之有,故陽明實則宗筋潤,能束骨而利機關矣。治痿之法,無出於此。雖然天產作陽,厚味發熱,凡病痿者,若不淡薄食味,吾知必不能保其安全也。
又曰:內經論風論痿,各有篇目,源流不同,治法迥異,局方乃以治風之藥通治諸痿,何其謬哉。按丹溪此論一出,掃盡千古之弊,叮嚀告戒,極其明白,學者睨而不視,則為聵者之雷霆,瞽者之日月耳。夫醫者為人之司命,其可不盡心於此乎。
脈法
《脈經》曰:肺痿脈必浮而弱,其人慾咳不得咳,咳則出干沫,久久則小便不利。
寸口脈不出,反為發汗,陽脈早索,陰脈不澀,三焦踟躕,入而不出,陰脈不澀,身體反冷,其內反煩,多吐唇燥,小便反難,此為肺痿,傷於津液,便如爛瓜,亦如豚腦,但因誤發汗故也。
方法
丹溪曰:有濕熱,有痰,有血虛,有氣虛,亦有死血者,有食積妨礙升降者。
盧氏曰:上文論痿起於肺熱,實痿之本論,治法之大要也。而此云然者,蓋以其發而為病,所因所挾或有不同,而主治亦當各著其重也。
東垣取黃柏為君,黃耆等補藥為輔佐,以治諸痿,無一定之方,有兼痰積者,有濕多者,有熱多者,有濕熱相半者,有挾氣者,臨病制方,其善於治痿者乎。
濕熱,用東垣健步丸,加燥濕降火之劑——黃柏、黃芩、蒼朮之類。
濕痰,用二陳湯,加蒼朮、白朮、黃芩、黃柏之類,入竹瀝、薑汁。
血虛,用四物湯,加蒼朮、黃柏,下補陰丸。
氣虛,用四君子湯,加蒼朮、黃芩、黃柏。
白話文:
痿證
《內經》說:肺過熱導致肺葉焦枯,其他五臟也會因此受到影響,就會發生痿軟無力的疾病。心氣過熱會導致脈搏無力,腿腳就會鬆軟無力,不能支撐身體。肝氣過熱會導致筋脈痿軟,所以筋會抽搐、攣縮。脾氣過熱會導致肌肉痿軟,就會胃乾燥口渴,肌肉麻木不仁。腎氣過熱會導致骨骼痿軟,就會腰膝無力,無法抬舉,骨頭枯槁,骨髓減少。《內經》又說:治療痿病,要特別針對陽明經,因為陽明經是五臟六腑的能量來源,主管滋潤筋脈,能夠約束骨頭,使關節靈活。
衝脈是經脈的海洋,負責灌溉滋養身體的組織,它與陽明經共同作用於宗筋(連結肌肉和骨骼的筋),宗筋是陰陽交會的地方,會合於氣衝穴。陽明經是宗筋的主導,都屬於帶脈,並與督脈相連。因此,陽明經虛弱,宗筋就會鬆弛無力,帶脈無法牽引,就會導致腳痿軟無力。治療方法是:補養各經脈的滎穴,疏通各經脈的腧穴,調節經脈的虛實,使氣血運行順暢,還要考慮筋脈、骨骼、肌肉的狀況,根據它們在不同月份的盛衰變化進行治療,病就能好轉。這是在說,治療各種痿病,應該調補各個臟腑,等待它們在旺盛的月份恢復,病就會痊癒。
朱丹溪說:《內經》說各種痿病是由肺熱引起的,又說治療痿病要特別針對陽明經。這是因為肺屬金,性燥,位於上方,主管全身的氣,最怕火熱。脾屬土,性濕,位於中間,主管四肢,最怕木的克制。火的特性是向上升,如果慾望無節制,就會導致體內的水液失養,火就變得不怕克制而欺負它所能克的金,肺就會受到火邪而發熱。木的特性是剛強急躁,肺受熱後,金失於滋養,木就變得不怕克制而欺負它所能克的土,脾就會受到木邪的傷害。
肺熱就無法管理全身的氣機,脾受傷,四肢就不能正常活動,各種痿病就發生了。瀉南方心火,肺金就能清涼,東方肝木就不會過於亢盛,這樣脾就不會受傷。補北方腎水,心火就能下降,西方肺金就不會虛弱,這樣肺就不會發熱。所以,陽明經強盛,宗筋就能得到滋潤,就能約束骨頭,使關節靈活。治療痿病的方法,不外乎這些道理。雖然天生陽氣足,吃肥甘厚味會使身體產生熱,凡是患有痿病的人,如果不吃清淡的食物,我認為一定無法保證健康。
朱丹溪又說:《內經》討論風病和痿病,各有篇章,來源不同,治療方法也大相逕庭。可是有些醫書卻用治療風病的藥來治療各種痿病,這是多麼荒謬啊!朱丹溪的這個論述一出,就掃除了千百年來的錯誤,他苦口婆心地告誡,說得非常明白,但是學醫的人卻視而不見,這就像是對耳聾的人打雷,對瞎子展示日月一樣啊!醫生是主宰人生命的人,怎能不盡心盡力呢?
脈象
《脈經》說:肺痿的脈象必然是浮而無力,病人想咳嗽卻咳不出來,咳嗽出來的都是乾沫,時間久了小便就會不利。
寸口脈無力,反而出現發汗的情況,陽脈早衰,陰脈不澀,三焦氣機運行不暢,進不去也出不來,雖然陰脈不澀,身體卻反而發冷,內部卻反而煩躁,經常嘔吐,嘴唇乾燥,小便困難,這就是肺痿,是津液受損的表現。排出的糞便像爛瓜一樣,或者像豬腦一樣,這都是因為誤用發汗藥造成的。
方法
朱丹溪說:痿病有濕熱引起的,有痰引起的,有血虛引起的,有氣虛引起的,也有瘀血引起的,還有因為飲食積滯妨礙氣機升降引起的。
盧氏說:前面說痿病是由肺熱引起的,這是痿病的根本原因,也是治療的大原則。而這裡說痿病的成因多樣,是因為它在發展成疾病的時候,所夾雜的因素可能不同,所以治療也應各有側重。
李東垣用黃柏作為主藥,黃耆等補藥作為輔助,來治療各種痿病,沒有固定的方子。有的兼有痰積,有的濕氣多,有的熱氣多,有的濕熱各半,有的夾雜氣虛,要根據具體病情來制定方子,他真是善於治療痿病啊!
濕熱引起的,用李東垣的健步丸,加入燥濕降火的藥物,比如黃柏、黃芩、蒼朮之類。
濕痰引起的,用二陳湯,加入蒼朮、白朮、黃芩、黃柏之類,再加入竹瀝、薑汁。
血虛引起的,用四物湯,加入蒼朮、黃柏,再服用補陰丸。
氣虛引起的,用四君子湯,加入蒼朮、黃芩、黃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