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四 (3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34)

1. 痛風

肥人多是濕與痰飲,流注經絡(脈必滑);瘦人多是血虛與熱(脈必澀)。

下部有濕腫痛,用防己、龍膽草、黃柏、知母,固是捷藥。若肥人病此,宜蒼朮、白朮、南星、滑石、茯苓之類;瘦人,宜用當歸、紅花、桃仁、牛膝、檳榔等藥。

薄桂味淡者,能橫行手臂,領南星、蒼朮等藥至痛處。

葳靈仙治上體痛風,人虛弱勿用。

一方,治上中下痛風。

黃柏(酒炒),蒼朮(米泔浸一、二宿),南星(各二兩),神麯(炒),臺芎(各一兩),防風,白芷,桃仁(各五錢),葳靈仙(酒炒),桂枝(橫行手臂),羌活(各二錢),草龍膽(一錢五分),酒紅花(五分)

上為細末,神麯糊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一百丸,空腹服。

大羌活湯,治風濕相搏,肢節疼痛。

羌活,升麻(各一錢),獨活(七分),蒼朮,防己,葳靈仙,川歸,白朮,茯苓,澤瀉(各五分)
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空心溫服。

四妙散,治走注疼痛。

葳靈仙(酒浸焙乾,五錢),羯羊角灰(三錢),蒼耳子(一錢五分),白芥子(一錢半,炒)
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匕,薑湯調下。

一方,治飲酒濕痰痛風。

黃柏(酒炒),葳靈仙(酒炒,各五錢),蒼朮(米泔浸一宿),羌活(各三錢),甘草(炙,三錢),陳皮(去白),芍藥(各一錢)
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匕,生薑湯調下。

凡因久痢後,兩腳痠軟疼痛,或膝腫如鼓捶者,此亡陰也,宜以芎、歸、熟地黃等補血藥治之自愈。挾氣虛者,加參、耆。挾風濕者,加羌活、防風、白朮之類。切不可純作風治,反燥其血,終不能愈。

氣血兩虛,有痰濁陰火痛風。

人參,山藥,海石,南星(各一兩),白朮,熟地黃,黃柏(酒炒褐色),龜板(酥炙,各二兩),乾薑(燒存性),瑣陽(各五錢)

上為末,酒糊為丸服。

肢節腫痛,痛屬火,腫屬濕,兼受風寒而發動於經絡之中,濕熱流注於肢節之間而無已也。

麻黃(去根節),赤芍藥(各一錢),防風,荊芥,羌活,獨活,白芷,蒼朮,葳靈仙,片芩(酒浸),枳實,桔梗,葛根,川芎(各五分),甘草,當歸稍,升麻(各三分)
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服。下焦加酒黃柏,婦人加酒紅花,腫多加檳榔、大腹皮、澤瀉,更加沒藥一錢定痛尤妙。一云:脈澀數者有瘀血,宜用桃仁、紅花、芎、歸加大黃微利之。

二妙散,治腳膝下焦濕熱成痛。

黃柏(酒浸焙乾,二兩),蒼朮(米泔浸,春秋二宿,冬三宿,夏一宿,四兩)

上為細末,沸湯入薑汁調服。或用蒸餅為丸,薑、鹽湯送下。二味皆有雄壯之氣,表實氣實者加酒少許佐之,有氣加氣藥,血虛加補血藥,痛甚者加生薑汁熱服。

白話文:

肥胖的人大多是體內濕氣重,或者有痰飲的問題,這些會流竄到經絡裡(脈象通常是滑的);瘦弱的人大多是血虛並且體內有熱(脈象通常是澀的)。

如果下半身有濕氣腫痛,使用防己、龍膽草、黃柏、知母,效果很快。如果是肥胖的人得了這種病,應該使用蒼朮、白朮、南星、滑石、茯苓之類的藥;如果是瘦弱的人,應該使用當歸、紅花、桃仁、牛膝、檳榔等藥。

味道比較淡薄的桂枝,可以引導藥力到手臂,把南星、蒼朮等藥帶到疼痛的地方。

葳靈仙可以治療上半身的痛風,但是身體虛弱的人不要使用。

有一個方子,可以治療上半身、中間、下半身的痛風:

黃柏(用酒炒過)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一到兩晚)、南星(各二兩),神麯(炒過)、川芎(各一兩),防風、白芷、桃仁(各五錢),葳靈仙(用酒炒過),桂枝(引導藥力到手臂),羌活(各二錢),草龍膽(一錢五分),酒紅花(五分)。

把這些藥磨成細末,用神麯做成糊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百丸,空腹服用。

「大羌活湯」這個方子,可以治療風濕互相作用,引起的肢體關節疼痛:

羌活、升麻(各一錢),獨活(七分),蒼朮、防己、葳靈仙、當歸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(各五分)。

把這些藥切碎,當作一劑,用水兩碗煎到剩下一碗,去掉藥渣,空腹溫熱服用。

「四妙散」這個方子,可以治療到處遊走的疼痛:

葳靈仙(用酒浸泡後烘乾,五錢),羯羊角灰(三錢),蒼耳子(一錢五分),白芥子(一錢半,炒過)。

把這些藥磨成細末,每次用一錢,用薑湯調和後服用。

有一個方子,可以治療因為喝酒導致的濕痰痛風:

黃柏(用酒炒過)、葳靈仙(用酒炒過,各五錢),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一晚)、羌活(各三錢),甘草(炙過,三錢),陳皮(去掉白瓤),芍藥(各一錢)。

把這些藥磨成細末,每次用一錢,用生薑湯調和後服用。

凡是久病拉肚子之後,兩腳痠軟疼痛,或者膝蓋腫得像鼓槌一樣的人,這是體內陰液耗盡的表現,應該用川芎、當歸、熟地黃等補血的藥來治療,自然就會好。如果伴隨氣虛,可以加入人參、黃耆。如果伴隨風濕,可以加入羌活、防風、白朮之類的藥。千萬不能單純當作風來治療,反而會使血液更加乾燥,最終無法痊癒。

氣血兩虛的人,會有痰濁和虛火引起的痛風:

人參、山藥、海石、南星(各一兩),白朮、熟地黃、黃柏(用酒炒成褐色)、龜板(用酥油炙過,各二兩),乾薑(燒成炭),鎖陽(各五錢)。

把這些藥磨成末,用酒調成糊做成藥丸服用。

肢體關節腫痛,痛是屬於火,腫是屬於濕,同時又受到風寒侵襲,在經絡中發作,濕熱流竄在肢體關節之間,不會停止。

麻黃(去掉根節)、赤芍藥(各一錢),防風、荊芥、羌活、獨活、白芷、蒼朮、葳靈仙、黃芩(用酒浸泡)、枳實、桔梗、葛根、川芎(各五分),甘草、當歸梢、升麻(各三分)。

把這些藥切碎,當作一劑,用水兩碗煎到剩下一碗,去掉藥渣服用。如果痛在下半身,可以加入酒黃柏,婦女可以加入酒紅花,腫脹嚴重可以加入檳榔、大腹皮、澤瀉,再加入沒藥一錢,可以更有效地止痛。有人說:脈象澀而快的,是有瘀血,應該使用桃仁、紅花、川芎、當歸,加大黃少量來通利。

「二妙散」這個方子,可以治療腳膝蓋下半身的濕熱引起的疼痛:

黃柏(用酒浸泡後烘乾,二兩),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,春、秋季兩晚,冬季三晚,夏季一晚,四兩)。

把這些藥磨成細末,用滾燙的開水加入薑汁調和後服用。或者用蒸餅做成藥丸,用薑、鹽湯送服。這兩種藥都有很強的陽氣,如果身體強壯的人可以加入少量酒來輔助藥效,如果氣虛可以加入補氣的藥,血虛可以加入補血的藥,如果疼痛劇烈可以加入生薑汁熱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