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四 (27)
卷之四 (27)
1. 疝氣
劫疝藥,用烏頭、梔子炒,擂細,順流水入薑汁調服。
陰囊腫脹,大小便不通。
白牽牛(二兩),桑白皮,白朮,木通(去節),陳皮(各五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薑湯調下,空心服。
凡疝氣挾虛者,必以參、術為君,佐以疏導之藥如川楝子、茴香、枳實、山楂、梔子之類。
(以上丹溪方法凡十三條)
蔥白散(三因)治一切寒症作痛。
川芎,當歸,枳殼(炒),厚朴(炒),乾薑,官桂,青皮,茴香,(炒),川楝,茯苓,麥糵(炒),三稜(炮),神麯(炒),莪朮(炮),熟地黃,白芍藥,木香,人參(各等分)
上細切,每服五錢,加蔥白三莖,鹽少許,水煎空心溫服。
又方,桃仁二十四個,枸橘子十四個瓦上炒,山梔子九枚去皮,吳茱萸七十粒,山楂子十四個,並炒,生薑一指大,擂細,以順流水一鍾蕩起,煎數沸,連渣服。
又方,治㿗不痛。用蒼朮、神麯、白芷、山楂、川芎、梔子、半夏,入姜煎服。
凡㿗證,非痛斷房事與厚味,不可用藥。
凡治七疝,須先灸大敦穴。(一名大順,在足大拇指離爪甲如韭葉大,灸三壯,足厥陰井也。)
治疝氣神方,其病甚至,氣上衝,如有物築塞心臟,欲死,手足冷者,二、三服除根。
硫黃(不拘多少,火中溶化,即投水中出毒,研細。)荔枝核(為末,炒焦黃色。)陳皮
上三味,各等分為末,飯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十四、五丸,酒下,其痛立止。自己覺疼甚不能支持,略用五、六丸,再不可多也。
又治疝方
蒼朮,香附(各鹽炒),黃柏(酒炒,以上為君),青皮(去穰),玄胡索,益智,桃仁(以上為臣),茴香,附子(鹽炒),甘草(炙,以上為使)
上細切,每服五錢,順流水煎服。
五葉湯,洗疝痛立效。
枇杷葉,野紫蘇葉,椒葉,蒼耳草葉,水晶蒲桃葉
上五味,不拘多少,量水煎湯浴洗。
一方,肥人腫疝作痛,發熱惡寒。
五苓散加茴香煎服,神驗。
吳茱萸湯(東垣)治厥疝,腹中冷痛,積氣上逆,致陰冷囊寒。
吳茱萸(五分,湯泡七次),川烏頭(炮去皮),細辛(各七分半),良薑,當歸,乾薑(炮),官桂(各二分半)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一盞,煎七分,溫服,日進三服,不痛為度。
茴香楝實丸(東垣)治控⿰镸舜,小腸痛結,上而不下,痛衝心膈。
茴香(炒),楝實(去核,略炒),食茱萸(泡),陳皮(各一兩),馬藺花(醋炒,一兩),芫花(醋炒,五錢)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十丸至二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
蒺藜湯(寶鑑)治陰疝,牽引小腹痛,諸厥疝即陰疝也,喜欲房勞,痛不可忍。
蒺藜(去刺炒),附子(炮去皮臍),梔子仁(各一錢)
白話文:
疝氣
治療疝氣的藥方,使用烏頭和梔子炒過後磨成細粉,用流動的水加入薑汁調和後服用。
如果陰囊腫脹,大小便不通暢:
用白牽牛(二兩)、桑白皮、白朮、木通(去除節)、陳皮(各五錢)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薑湯調服,空腹服用。
凡是疝氣兼有虛弱症狀的,必須以人參和白朮為主,輔助使用疏通導滯的藥物,如川楝子、茴香、枳實、山楂、梔子等。
(以上是朱丹溪所提出的十三種治療方法)
蔥白散(出自《三因方》)治療各種寒症引起的疼痛。
使用川芎、當歸、枳殼(炒過)、厚朴(炒過)、乾薑、肉桂、青皮、茴香(炒過)、川楝、茯苓、麥芽(炒過)、三稜(炮製過)、神麯(炒過)、莪朮(炮製過)、熟地黃、白芍藥、木香、人參(各等分)。
將以上藥材切細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蔥白三根,少許鹽,用水煎煮後空腹溫服。
又一方:桃仁二十四個,枸橘子十四個在瓦片上炒過,山梔子九枚去皮,吳茱萸七十粒,山楂子十四個,一起炒過,生薑一指大小,磨細,用一碗流動的水沖開,煎煮幾次後連同藥渣一起服用。
又一方:治療不痛的疝氣。用蒼朮、神麯、白芷、山楂、川芎、梔子、半夏,加入生薑一起煎煮服用。
凡是患有疝氣,如果不停止房事和避免過於肥膩的飲食,吃藥也沒用。
凡是治療七種疝氣,必須先針灸大敦穴(又名大順,在腳大拇指離指甲像韭菜葉大小的地方,針灸三壯,這是足厥陰經的井穴)。
治療疝氣的神奇藥方,如果病情嚴重,氣向上衝,感覺有東西堵塞心臟,快要死掉,手腳冰冷的,服用兩三次就能根治。
硫磺(用量不限,在火中熔化後立即投入水中去毒,磨成細粉),荔枝核(磨成粉,炒至焦黃色),陳皮。
以上三味藥,各等分磨成細粉,用米飯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十四、五丸,用酒送服,疼痛馬上停止。如果自己覺得疼痛難忍,稍微服用五、六丸,千萬不要多吃。
又一治療疝氣的藥方:
蒼朮,香附(都用鹽炒過),黃柏(用酒炒過,以上為主要藥),青皮(去除內瓤),玄胡索,益智,桃仁(以上為輔助藥),茴香,附子(用鹽炒過),甘草(炙過,以上為引導藥)
以上藥材切細,每次服用五錢,用流動的水煎煮後服用。
五葉湯:清洗疝氣疼痛,能立即見效。
使用枇杷葉、野紫蘇葉、花椒葉、蒼耳草葉、水晶蒲桃葉。
以上五味藥,不拘用量,加水煎煮後用來洗浴。
一方:肥胖的人患有腫脹的疝氣,疼痛發作時會發熱怕冷。
使用五苓散,加入茴香一起煎煮服用,效果神奇。
吳茱萸湯(出自李東垣):治療厥疝,腹中冷痛,氣積聚上逆,導致陰囊寒冷。
吳茱萸(五分,用熱水泡七次),川烏頭(炮製後去皮),細辛(各七分半),良薑,當歸,乾薑(炮製過),肉桂(各二分半)
以上藥材切細,作為一服的量,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,溫服,每天服用三次,直到不痛為止。
茴香楝實丸(出自李東垣):治療疝氣,小腸疼痛結塊,氣上行不下,疼痛衝擊心胸。
茴香(炒過),楝實(去除核,稍微炒過),食茱萸(泡過),陳皮(各一兩),馬藺花(用醋炒過,一兩),芫花(用醋炒過,五錢)
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醋調製成糊,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十到二十丸,空腹用溫酒送服。
蒺藜湯(出自《寶鑑》):治療陰疝,牽引小腹疼痛,各種厥疝就是陰疝,喜歡房事勞累,疼痛難忍。
蒺藜(去除刺炒過),附子(炮製後去皮臍),梔子仁(各一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