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四 (25)
卷之四 (25)
1. 疝氣
論
《內經》曰:肝脈大急沉,皆為疝。又曰:三陽急為瘕,三陰急為疝。《難經》曰:任脈之為病,其內苦結,男子為七疝。夫所謂七疝者,寒、水、筋、血、氣、狐、㿗,七者是也。子和曰:寒疝者,囊冷結硬如石,陰莖不舉,或控睪丸而痛,得之於坐臥濕地,或寒月涉水,或值雨雪,或坐臥磚石或風冷處,使內過勞,宜以溫劑下之,久而無子。
水疝者,其狀腎囊腫痛,陰汗時出,或囊腫狀如水晶,或囊癢而搔出黃水,或少腹按之作水聲,得之於飲水醉酒,使內過多,汗出而遇風寒濕之氣,聚於囊中,故水冷令人為卒疝,宜以逐水之劑下之(外有漏針法,恐誤不錄)。筋疝者,其狀陰莖腫脹,或潰而為膿,裡急筋縮,或莖中作痛,痛極則癢,或挺縱不收,或出白物如精,隨溲而下,得之於房室勞傷,及邪術所使,宜以降心火之劑下之。
血疝者,其狀如黃瓜,在少腹兩旁,橫骨兩端約紋中,俗名便癰,得之於重感春夏大熱,勞於使內,氣血流溢,滲入脬囊,留而不去,結成癰腫,膿少血多,宜以和血之劑下之。氣疝者,其狀上連腎腧,下及陰囊,多得於號哭忿怒,則氣鬱之而脹,號哭怒罷即氣散者是也。有一治法,以針出氣而愈,然針有得失,宜以散氣之藥下也。
或小兒亦有此疾,俗名偏墜,得之於父已年老,或年少多病,陰痿精怯,強力入房,因而有子,稟胎病也,此證難治,惟築賓一穴有灸之而愈者(穴法宜考灸經)。狐疝者,其狀如仰瓦,臥則入少腹,行立則出腹入囊中,如狐晝出穴而溺,夜入穴而不溺,此疝出入往來上下,正與狐相類也,亦與氣疝大同小異,宜以逐氣流經之劑下之。
㿗疝者,其狀陰囊大如升斗、不癢不痛者是也,得之於地氣卑濕,故江淮之間多有之,宜以去濕之劑下之。女子陰戶凸出,雖亦此類,乃熱則不禁固也,不可便認為虛寒而溫之補之,本名曰瘕,宜以苦藥下之,以苦堅之。
愚按:子和論七疝病源至為詳悉,但其處方一以攻下之法為主治,不能使人無疑耳,既曰多由房勞致虛而作,其可一例施之以攻下之法乎。大抵七疝為病,若非房勞所致,即是遠行辛苦,涉水履冰,熱血得寒而凝滯於小腸、膀胱之分,或濕熱乘虛而流入於足厥陰之經,古方一以為寒而純用烏附等熱藥為治,我丹溪先生獨斷為濕熱,此發古人之所未發者也。
夫熱鬱於中而寒束於外,宜其有非常之痛,故治法宜驅逐本經之濕熱,消導下焦之瘀血,以寒因熱用之法立方處治,即邪易伏而病易退也。其攻下之法,愚故未敢試而行之,以俟識者再論,學者宜致思焉。
脈法
《內經》曰:肝脈大急沉皆為疝,心脈滑搏急為心疝,肺脈沉搏為肺疝。又三陽急為瘕,三陰急為疝。又曰:太陰脈滑則病脾風疝,厥陰脈滑則病狐疝,少陰脈滑則病肺風疝,陽明脈滑則病心風疝,太陽脈滑則病腎風疝,少陽脈滑則病肝風疝。
白話文:
疝氣
《黃帝內經》說:肝脈搏動急促且沉在深層,都屬於疝氣。又說:三陽經脈的氣血運行急促會形成瘕病,三陰經脈的氣血運行急促會形成疝氣。《難經》說:任脈的病症,其內部會有鬱結,男子會出現七種疝氣。所謂的七種疝氣,指的是寒疝、水疝、筋疝、血疝、氣疝、狐疝和㿗疝這七種。
金元名醫張子和說:寒疝的症狀是陰囊冰冷、結塊堅硬如石頭,陰莖無法勃起,或者牽引睪丸疼痛。這種病是因久坐潮濕之地,或在寒冷月份涉水,或遇雨雪,或坐臥在磚石或寒冷之處,又因為體內過度勞累所導致。應該用溫熱的藥劑來攻下,久而久之會導致不孕。
水疝的症狀是腎囊腫脹疼痛,陰囊經常出汗,或者陰囊腫得像水晶一樣,或者陰囊發癢而抓撓後流出黃水,或者按壓小腹時會有水聲。這種病是因飲酒過量,導致體內過多水分,出汗後又遇到風寒濕氣,聚集在陰囊中。水冷會讓人突然發病,應該用排除體內水分的藥劑來攻下(外治法有漏針法,但擔心會誤用,所以不寫在這裡)。筋疝的症狀是陰莖腫脹,或者潰爛化膿,內部肌肉緊張收縮,或者陰莖內部疼痛,痛到極點會轉為發癢,或者陰莖挺出後無法收回,或者排出像精液一樣的白色物質,並隨著小便排出。這種病是因房事過度勞累,以及邪術所導致,應該用降低心火的藥劑來攻下。
血疝的症狀像黃瓜,長在小腹兩側,橫骨兩端的紋路中,俗稱「便癰」。這種病是因在春夏大熱時過度勞累,導致氣血外溢,滲入膀胱囊,停留不去,結成癰腫,膿少血多。應該用活血的藥劑來攻下。氣疝的症狀是向上連接到腎俞穴,向下到達陰囊。多因號啕大哭或過度憤怒,導致氣鬱而脹痛。哭鬧憤怒停止後,氣就會散開。有一種治療方法是用針刺放氣來治癒,但針刺有風險,所以應該用疏散氣的藥物來攻下。
有些小孩也會得這種病,俗稱「偏墜」。是因為父親年紀大了,或者年輕時多病,陰莖痿弱,精氣不足,勉強行房而懷孕,導致胎兒稟受了疾病。這種病很難治療,只有在築賓穴用艾灸治療才能治好(穴位方法應該參考艾灸經書)。狐疝的症狀像仰放的瓦片,躺下時會進入小腹,站立行走時會從小腹出來進入陰囊,就像狐狸白天出洞排泄,晚上回洞一樣,這種疝氣的出現和消失上下往來,很像狐狸的習性。狐疝和氣疝的症狀大同小異,應該用疏導氣血流經的藥劑來攻下。
㿗疝的症狀是陰囊腫大如升斗,不癢也不痛。這種病是因為所處的環境地氣卑濕,所以江淮一帶的人很多會得這種病。應該用去除濕氣的藥劑來攻下。女子陰戶凸出,雖然也屬於這一類,但這是因為熱邪導致不能固攝,不能把它當作虛寒而用溫補的方法。這種情況本名叫做瘕,應該用苦味的藥物來攻下,以苦味來堅固。
我認為:張子和論述七種疝氣的病因非常詳細,但他開的藥方都以攻下為主要治療方法,不能不讓人心生疑惑。既然說很多疝氣是因為房事過度勞累導致虛弱而發生的,怎麼可以用相同的攻下方法來治療呢?大體上來說,七種疝氣的發病,如果不是房事勞累所致,就是因為遠行辛苦,涉水冰凍,熱血受寒而凝滯在小腸、膀胱之間,或是因為濕熱乘虛侵入足厥陰經。古方都認為疝氣是寒症而純用烏頭、附子等熱藥來治療,只有朱丹溪先生獨斷認為是濕熱,這點是古人所沒有闡明的。
體內熱邪鬱積,體表受寒,就會產生非常嚴重的疼痛。所以治療方法應該是驅除本經的濕熱,消散下焦的瘀血,用寒熱並用的方法來開藥治療,這樣邪氣容易被制服,疾病容易痊癒。至於攻下的方法,我還不敢輕易嘗試,希望有識之士再來論述,學者應該仔細思考。
脈法
《黃帝內經》說:肝脈搏動急促而沉在深層,都屬於疝氣;心脈滑動且搏動急促,屬於心疝;肺脈沉而搏動有力,屬於肺疝。又說:三陽經脈的氣血運行急促會形成瘕病,三陰經脈的氣血運行急促會形成疝氣。又說:太陰脈滑動是脾風疝;厥陰脈滑動是狐疝;少陰脈滑動是肺風疝;陽明脈滑動是心風疝;太陽脈滑動是腎風疝;少陽脈滑動是肝風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