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四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19)

1. 脅痛

《內經》曰:肝病者,兩脅下痛引少腹,令人善怒,虛則目䀮䀮無所見,耳無所聞,善恐如人將捕之。又曰:怒則氣逆,甚則嘔血及飧泄,故氣上矣。蓋心生血,肝納血,因大怒而血不歸經,或隨氣而上出於口鼻,或留於本經而為脅痛。又或歲木太過而木氣自甚,或歲金有餘而木氣被郁,皆能令人脅痛。

經曰:病脅下滿氣逆,二、三歲不已,病名曰息積。是亦肝木有餘之證也。外有傷寒發寒熱而脅痛者,足少陽膽、足厥陰肝二經病也,治以小柴胡湯,無有不效者。或有清痰食積,流注脅下而為痛者。或有登高墜僕,死血阻滯而為痛者。又有飲食失節,勞役過度,以致脾土虛乏,肝木得以乘其土位,而為胃脘當心而痛、上支兩脅痛、膈噎不通、食飲不下之證。醫者宜於各類推而治之。

毋認假以為真也。

脈法

《脈經》曰:肝脈搏堅而長,色不青,當病墜墮若搏,因血在脅下,令人喘逆。若軟而散(耎、轜、濡、軟古通用),其色澤者,當病溢飲。溢飲者,暴渴多飲,而溢入於肌膚腸胃之外也。

《脈經》曰:肝脈沉之而急,浮之亦然,若脅下痛,有氣支滿,引少腹而痛,時小便難,苦目眩頭痛,腰背痛,足為逆寒,時癃,婦人月水不來,時無時有,得之少時有所墜墮。

脈雙弦者,肝氣有餘,兩脅作痛。

方法

丹溪曰:脅痛屬肝,木氣實(因怒氣大逆,肝氣鬱甚,謀慮不決,風中於肝,皆使木氣大實,故火盛肝氣急也),有死血(因惡血停留於肝,搏於脅下而作痛,病則咳嗽氣急引脅痛),痰流注(因痰積流。注於厥陰之經,亦能使脅下痛,病則咳嗽氣急引脅痛)。

當歸龍薈丸,瀉肝火大盛之要藥,因內有濕熱,兩脅痛甚,伐肝木之氣,肝實宜之。

當歸,龍膽草,梔子仁,黃連,黃芩,大黃(酒濕煻火煨),蘆薈,青黛(各五錢),木香(二錢五分),麝香(五分,另研)

上為細末,神麯糊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生薑湯下。一方,加柴胡五錢,青皮一兩,熱甚者烘熱服。

一方,木氣實者,用川芎、蒼朮、青皮、芍藥、柴胡、甘草、龍膽草,各等分,水煎服。

左金丸,瀉肝火行濕,為熱甚之反佐。

黃連(六錢),吳茱萸(一錢)
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三、五十丸,淡薑湯下。

一方,破血行氣,治死血作痛之證。

桃仁(去皮留尖,另研),紅花(酒拌焙乾),川芎,香附(童便浸),青皮(各等分)

上細切,水煎服。

加味二陳湯,治濕痰流注,脅內作痛。

本方加泡南星、蒼朮、川芎、姜,水煎服。

肝苦急,急食辛以散之,用撫芎、蒼朮。或用小柴胡湯,蓋本方為脅痛發寒熱者必用之要藥也。

白話文:

脅痛

《內經》說:肝臟生病時,兩側肋骨下方會疼痛,並牽引到下腹部,使人容易發怒。如果身體虛弱,則會眼睛昏花看不清東西,耳朵聽不到聲音,容易恐懼,好像有人要抓捕自己一樣。又說:發怒會使氣向上逆行,嚴重時會吐血或腹瀉,這是因為氣往上走了。心臟產生血液,肝臟儲藏血液。因為過度發怒,導致血液不能正常回歸經脈,有的會隨著氣向上從口鼻流出,有的則停留在肝經而引起脅痛。另外,如果一年中木氣太盛導致木氣過強,或金氣太盛而壓抑木氣,也都會導致脅痛。

經文說:如果肋骨下方脹滿、氣向上逆行,持續兩三年不好,這種病稱為息積。這也是肝木過盛的表現。如果外感風寒引起發熱發冷而導致脅痛,這是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的疾病,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,通常都能見效。有的是因為痰液和食物積滯,流注到肋下而引起疼痛。有的是因為從高處跌落摔傷,導致瘀血阻滯而引起疼痛。還有的則是因為飲食不節制、過度勞累,導致脾土虛弱,肝木趁虛侵犯脾土,引起胃脘部疼痛、向上牽連兩側肋骨疼痛、胸膈阻塞不通、飲食難以下咽等症狀。醫生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辨證治療。

不要把假象當成真相。

脈象

《脈經》說:肝脈搏動堅硬而長,顏色不青,當發生跌倒或受到撞擊時,會因為血瘀在肋下而導致氣喘。如果脈象軟而散,顏色潤澤,則可能是溢飲的病症。溢飲是指突然口渴、飲水過多,而水分滲入肌肉、腸胃之外。

《脈經》說:肝脈沉取時脈象急促,浮取時也是一樣。如果有脅肋疼痛,氣體支撐脹滿,牽引到下腹部疼痛,小便時有困難,時常感到頭暈頭痛、腰背痛、腳部冰冷,時而小便不通暢,婦女月經不來或時來時不來,大多是因為之前曾經跌落或受到撞擊。

脈象呈現雙弦的,表示肝氣過盛,會導致兩側肋骨疼痛。

治療方法

朱丹溪說:脅痛屬於肝病,是因肝木之氣太過強盛(因為發怒導致氣向上逆行,肝氣鬱結嚴重,思慮不決,風邪侵入肝臟,都會使木氣過於強盛,導致火氣旺盛肝氣急躁),有瘀血(是因為瘀血停留在肝臟,在脅下搏動而引起疼痛,發病時會咳嗽、氣喘並牽引脅痛),痰液流注(是因為痰液積聚流注到厥陰經,也會使脅下疼痛,發病時也會咳嗽、氣喘並牽引脅痛)。

當歸龍薈丸,是瀉肝火大盛的重要藥物,適用於體內有濕熱,兩肋疼痛劇烈,可用於清除肝木過盛的病症。

  • 當歸、龍膽草、梔子仁、黃連、黃芩、大黃(用酒浸潤後用濕熱的餘火煨過)、蘆薈、青黛(各五錢)、木香(二錢五分)、麝香(五分,另外研磨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神曲糊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。另外一個處方,加入柴胡五錢,青皮一兩。如果熱象很嚴重,可以用微熱的藥物送服。

另一個處方,針對木氣過盛的病症,可以使用川芎、蒼朮、青皮、芍藥、柴胡、甘草、龍膽草,各等份,用水煎服。

左金丸,是瀉肝火、祛濕的藥物,用於治療熱象嚴重時的輔助治療。

  • 黃連(六錢),吳茱萸(一錢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湯浸泡過的蒸餅製成藥丸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三、五十丸,用淡薑湯送服。

另一個處方,是活血化瘀、行氣的藥方,用於治療因為瘀血而引起的疼痛。

  • 桃仁(去皮保留尖端,另外研磨)、紅花(用酒拌過後烘乾)、川芎、香附(用童便浸泡過)、青皮(各等份)

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煎服。

加味二陳湯,用於治療濕痰流注、在脅肋內引起疼痛。

在原方基礎上加入泡南星、蒼朮、川芎、生薑,用水煎服。

肝臟喜歡疏泄,所以可以用辛辣的藥物來疏散它,例如撫芎、蒼朮。或者可以使用小柴胡湯,這個藥方是治療脅痛伴隨發冷發熱的必用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