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四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16)

1. 腰痛

立安丸(三因)治五種腰痛。常服溫補腎元,壯健腰腳。

破故紙(炒),乾木瓜(各一兩五錢),牛膝(酒洗,一兩),萆薢(二兩),杜仲(薑汁炒絲斷),續斷(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溫酒下。

補骨脂丸(局方)治腎虛及寒濕一切腰痛。

萆薢(四兩,一兩用童便浸,一兩用米泔浸,一兩用鹽湯浸,一兩用酒浸,各浸一晝夜),杜仲(四兩,炒絲斷),補骨脂(三兩,炒香),胡桃肉(八兩,浸去油膩,另研如泥)

上以前三味共研為細末,不犯鐵器,入胡桃肉,用木杵搗千餘下,以糯米糊為丸,秋冬以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,乾物壓之。

獨活湯(東垣)治勞役腰痛如折。

羌活(去蘆),防風(去蘆),獨活(去蘆),澤瀉(去毛),肉桂(各三錢,去粗皮),大黃(酒浸煨熟),甘草(各二錢),川歸(五錢),連翹(五錢),防己(酒炒),黃柏(酒炒,各二錢),桃仁(三十個,研)

每服一兩,酒水煎服。

摩腰丹,治寒熱腰痛。

附子尖,烏頭尖,天南星(各二錢五分),硃砂,乾薑(各一錢),雄黃,樟腦,丁香(各一錢五分),麝香(當門子,五粒)

上為末,蜜丸如龍眼大,每用一丸,生薑汁化開,如厚粥樣,烘熱置掌中,摩腰上,冷盡黏著肉,烘綿衣縛定,腰熱如火,間三日用一丸妙。或加吳茱萸、桂皮。

煨腎丸(局方)治腎虛腰痛。

杜仲(三錢,炒絲斷)

上為細末,以豬腰子一隻,薄批作五、七塊,以椒、鹽醃去腥水,摻藥末在內,以荷葉包裹,更加濕紙二、三重外包,慢火煨熟食之,無灰酒送下。

補腎丸(丹溪)治腎虛腰痛。(方見虛損門。)

蒼朮湯(丹溪)治濕熱腰腿疼痛。

防風,黃柏(各一錢),柴胡(二錢),蒼朮(三錢)
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。

川芎肉桂湯(東垣)治瘀血在足太陽、足少陰、足少陽三經腰痛。

漢防己,防風(去蘆,各三錢),神麯(炒),獨活(各五分),川芎,柴胡,肉桂,當歸梢,甘草(炙),蒼朮(各一錢),羌活(一錢五分),桃仁(五個,去皮尖,另研細)

上細切,作一服,好酒三盞,煎至一盞,去渣稍熱服,食遠。

地龍散東垣〕治腰脊痛,或打撲損傷,或從高墜下,惡血在太陽經,令人腰脊痛,或髀股脛腨中痛不可忍。

當歸梢(二分),中桂,地龍(各四分,鹽水拌炒),麻黃(五分),蘇木(六分),獨活,黃柏(鹽酒炒),甘草(各八分),羌活(一錢二分),桃仁(六個,去皮尖,研如泥)

上細切,作一服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。

拈痛湯(東垣)治濕熱為病,肩背沉重,肢節腰脅疼痛,胸膈不利。

白話文:

立安丸(出自《三因方》):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腰痛。長期服用可以溫補腎氣,強壯腰部和腿腳。

藥材:

  • 炒過的破故紙、乾木瓜(各15克)
  • 用酒洗過的牛膝(30克)
  • 萆薢(60克)
  • 用薑汁炒過的杜仲絲、續斷(各30克)
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50丸,用溫酒送服。

補骨脂丸(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:治療因腎虛及寒濕引起的各種腰痛。

藥材:

  • 萆薢(120克,其中30克用童便浸泡,30克用米泔水浸泡,30克用鹽水浸泡,30克用酒浸泡,各浸泡一天一夜)
  • 炒過的杜仲絲(120克)
  • 炒香的補骨脂(90克)
  • 浸泡去除油膩的核桃肉(240克,另研成泥狀)

製法:先將前三味藥材一起磨成細末,過程中不要接觸鐵器。再加入核桃肉,用木杵搗一千多下,用糯米糊做成藥丸,秋冬季則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空腹用溫酒送服50丸,之後可用乾的東西壓住藥丸。

獨活湯(出自李東垣的醫方):治療因勞累過度引起的腰痛,痛如折斷一般。

藥材:

  • 去除蘆頭的羌活、防風、獨活、澤瀉(去除毛)、肉桂(去除粗皮)(各9克)
  • 用酒浸泡後煨熟的大黃、甘草(各6克)
  • 川芎、連翹(各15克)
  • 用酒炒過的防己、黃柏(各6克)
  • 研碎的桃仁(30個)

用法:每次服用30克,用水和酒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
摩腰丹:治療因寒熱引起的腰痛。

藥材:

  • 附子尖、烏頭尖、天南星(各7.5克)
  • 硃砂、乾薑(各3克)
  • 雄黃、樟腦、丁香(各4.5克)
  • 麝香(帶門子的,5粒)
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蜂蜜做成如龍眼大小的藥丸。每次取一丸,用生薑汁化開,調成濃稠的糊狀,烘熱後放在手掌中,摩擦腰部。藥膏冷卻後會黏在皮膚上,用烘熱的棉衣包紮固定。腰部會感到發熱如火,間隔三天使用一次效果最好。也可以加入吳茱萸、桂皮。

煨腎丸(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:治療因腎虛引起的腰痛。

藥材:

  • 炒過的杜仲絲(9克)
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。取一個豬腰子,切成五到七塊薄片,用花椒、鹽醃製去除腥味,然後將藥末摻入其中,用荷葉包裹,再用濕紙包兩三層,用慢火煨熟食用,用沒有灰燼的酒送服。

補腎丸(出自朱丹溪的醫方):治療因腎虛引起的腰痛。(此方在《虛損門》中可找到。)

蒼朮湯(出自朱丹溪的醫方):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腰腿疼痛。

藥材:

  • 防風、黃柏(各3克)
  • 柴胡(6克)
  • 蒼朮(9克)

用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做成一服藥,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一碗,去渣後溫服。

川芎肉桂湯(出自李東垣的醫方):治療因瘀血阻滯足太陽、足少陰、足少陽三條經絡引起的腰痛。

藥材:

  • 漢防己、防風(去除蘆頭)(各9克)
  • 炒過的麵麴、獨活(各1.5克)
  • 川芎、柴胡、肉桂、當歸梢、炙甘草、蒼朮(各3克)
  • 羌活(4.5克)
  • 去除皮尖的桃仁(5個,另研成細末)

用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做成一服藥,用三杯好酒煎煮至剩一杯,去渣後稍熱服用,在飯後服用。

地龍散(出自李東垣的醫方):治療腰脊疼痛,無論是跌打損傷、高處墜落,或因惡血阻滯在太陽經絡,導致腰脊疼痛,或大腿、小腿疼痛難忍。

藥材:

  • 當歸梢(0.6克)
  • 中桂、用鹽水拌炒的地龍(各1.2克)
  • 麻黃(1.5克)
  • 蘇木(1.8克)
  • 獨活、用鹽酒炒過的黃柏、甘草(各2.4克)
  • 羌活(3.6克)
  • 去除皮尖,研成泥狀的桃仁(6個)

用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做成一服藥,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一碗,去渣後溫服。

拈痛湯(出自李東垣的醫方):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肩背沉重、肢體關節腰脅疼痛、胸膈不適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