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四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15)

1. 腰痛

《內經》曰:足太陽脈令人腰痛,引項脊尻背如重狀。少陽腰痛,如以針刺其皮中,循循然不可以俯仰,不可以顧。陽明腰痛,不可以顧,顧如有見者,善悲。足少陰腰痛,痛引脊內廉。厥陰腰痛,腰中如張弓弩弦。太陰腰痛,熱甚生煩,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,甚則遺溲。又曰:太陽所至為腰痛。

巨陽虛則腰背頸項痛,是動則病項如拔,脊痛腰似折,髀不可以曲。又曰:腰者腎之腑,轉搖不能,腎將憊矣。脈經曰:凡有所用力舉重,若入房過度,汗出如浴水,則傷腎。腎脹者,腹滿引背央央然,腰髀痛。又有腎著之病,從腰以下冷,腰重如帶五千錢。

若夫腰痛之證,雖有六經見候之不同,銼閃腎著之或異,或瘀血,或風寒,或濕痰流注,種種不一,原其所由,未必不因房室過度、負重勞傷之所致也,經曰邪之所湊、其氣必虛是也。治法,虛者補之,杜仲、黃柏、肉桂、當歸、五味、菟絲子、天門冬、熟地黃之類。風者散之,麻黃、防風、羌活、獨活之類。

寒者溫之,肉桂、附子、乾薑之類。挫閃者行之,當歸、蘇木、乳香、沒藥、桃仁、紅花之類。瘀血者逐之,大黃、牽牛、桃仁、水蛭、虻蟲之類。濕痰流注者消導之,蒼朮、撫芎、香附、白芷、枳實、橘紅、半夏、茯苓之類。宜各類推而治之,不可執一論也。

脈法

《脈經》曰:尺脈沉,腰背痛。凡腰痛時時失精,飲食減少,其脈沉滑而遲,此為可治。

腰痛之脈皆沉弦,沉弦而緊者為寒,沉弦而浮者為風,沉弦而濡細者為濕,沉弦而實者為銼閃。

丹溪曰:脈必沉而弦,沉為滯,弦為虛,澀者是瘀血,緩者是濕,滑者伏者是痰,大者是腎虛也。

方法

丹溪曰:有腎虛,有瘀血,有濕熱,有銼閃,有痰。諸腰痛不可用補氣藥,亦不宜峻用寒涼藥。

腎虛腰痛,用杜仲、黃柏、龜板、知母、枸杞子、五味子,豬脊骨髓丸服。

瘀血宜行血順氣,用補陰丸加桃仁、紅花,外用三梭針於委中穴出血,以其血滯於下也。

濕宜燥濕行氣,用黃柏、杜仲、蒼朮、川芎之類。

戴氏曰:疼之不已,為腎虛也。日輕夜重者,是瘀血也。遇天陰及久坐而發者,是濕也。

痰宜南星、半夏,加快氣藥佐之,使痰隨氣運。

腰曲不能伸者,針委中立愈。

腎著為病,其體重,腰冷如冰,飲食如故,小便自利,腰以下冷痛而重治宜流濕兼用溫藥。

(以上丹溪方法凡七條)

腎著湯(三因方)治腎著腰痛。

乾薑(炮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炙,五分),白朮(二錢五分)

上每服四錢,水煎服。

青娥丸(三因)治腎虛腰痛,常服壯筋補虛。

杜仲(一斤,炒),生薑(十兩,炒),破故紙(一斤,炒)

上為細末,用胡桃肉一百二十個,湯浸去皮膜,研為膏,煉蜜些少,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鹽湯下或薑湯下。

白話文:

[腰痛]

《黃帝內經》說:足太陽經脈引起的腰痛,會牽引到後頸、脊椎、尾椎、背部,感覺像有重物壓著。足少陽經脈的腰痛,像針刺在皮膚裡,隱隱作痛,無法彎腰或後仰,也不能回頭看。足陽明經脈的腰痛,不能回頭看,回頭時好像看到鬼,容易悲傷。足少陰經脈的腰痛,會牽引到脊椎內側。足厥陰經脈的腰痛,腰部像拉滿弓的弦一樣緊繃。足太陰經脈的腰痛,發熱嚴重會心煩,腰部下面好像有橫木阻擋,嚴重時會大小便失禁。另外又說:太陽經脈所經過的地方,就會發生腰痛。

巨陽經脈虛弱會導致腰、背、頸部疼痛,發作時脖子像被拔掉一樣,脊椎痛得腰像斷了一樣,大腿無法彎曲。還有一種說法:腰部是腎臟的府邸,如果腰部轉動不靈活,就代表腎臟快要衰弱了。《脈經》說:凡是太用力舉重物,或是房事過度,汗出像洗澡一樣,都會損傷腎臟。腎臟脹痛的人,會腹脹,並且牽引到背部中央,腰部和大腿都會痛。還有一種腎著病,從腰部以下發冷,腰部感覺很重,像帶著五千錢一樣。

關於腰痛這個病症,雖然有六經病變表現的不同,還有扭傷閃腰、腎著病等差異,有的是因為瘀血,有的是因為風寒,有的是因為濕痰流注,情況各不相同,但追溯其原因,大多是因為房事過度或負重勞累所引起的。《黃帝內經》說,邪氣侵入的地方,一定是身體正氣虛弱的時候。治療方法,虛弱的就補養它,可以使用杜仲、黃柏、肉桂、當歸、五味子、菟絲子、天門冬、熟地黃等藥材。風邪引起的就驅散它,可以使用麻黃、防風、羌活、獨活等藥材。

寒邪引起的就溫暖它,可以使用肉桂、附子、乾薑等藥材。扭傷閃腰的就活血化瘀,可以使用當歸、蘇木、乳香、沒藥、桃仁、紅花等藥材。瘀血引起的就驅散它,可以使用大黃、牽牛、桃仁、水蛭、虻蟲等藥材。濕痰流注引起的就消導它,可以使用蒼朮、川芎、香附、白芷、枳實、橘紅、半夏、茯苓等藥材。應該根據不同情況靈活應用,不可拘泥於一種方法。

[脈法]

《脈經》說:尺脈沉,代表腰背痛。凡是腰痛時常會遺精,食慾減少,脈象沉滑而遲緩,這種情況還可以治療。

腰痛的脈象大多沉而弦,沉弦而緊的是寒,沉弦而浮的是風,沉弦而濡細的是濕,沉弦而實的是扭傷閃腰。

朱丹溪說:脈象一定是沉而弦,沉代表氣血運行不暢,弦代表虛弱,脈象澀的是瘀血,脈象緩的是濕,脈象滑或是伏在深層的是痰,脈象大的是腎虛。

[方法]

朱丹溪說:腰痛有腎虛、瘀血、濕熱、扭傷閃腰、痰等原因。各種腰痛不能使用補氣的藥,也不適合過度使用寒涼藥。

腎虛腰痛,可以使用杜仲、黃柏、龜板、知母、枸杞子、五味子,搭配豬脊骨髓丸來服用。

瘀血應該活血化瘀、疏通氣機,可以使用補陰丸加上桃仁、紅花,外用三稜針在委中穴放血,因為瘀血滯留在下半身。

濕邪引起的腰痛應該燥濕、疏通氣機,可以使用黃柏、杜仲、蒼朮、川芎等藥材。

戴氏說:疼痛持續不停,就是腎虛。白天輕微,晚上加重的是瘀血。遇到陰天或久坐會發作的是濕邪引起的。

痰引起的腰痛可以使用南星、半夏,搭配理氣的藥,讓痰隨著氣的運行而消散。

腰彎曲不能伸直,針刺委中穴會立即好轉。

腎著病會感覺身體沉重,腰部冰冷,飲食正常,小便正常,腰部以下冷痛沉重,治療應該祛濕,並搭配溫熱藥物。

(以上是朱丹溪提出的七種治療方法)

[腎著湯] (出自《三因方》)治療腎著引起的腰痛。

乾薑(炮製過)、茯苓(各一錢五分)、甘草(炙烤過,五分)、白朮(二錢五分)。

以上藥材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煎服。

[青娥丸] (出自《三因》)治療腎虛引起的腰痛,經常服用可以強筋壯骨、補虛。

杜仲(一斤,炒過)、生薑(十兩,炒過)、補骨脂(一斤,炒過)。

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胡桃肉一百二十個,用熱水浸泡後去皮膜,搗成膏狀,加入少量煉蜜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鹽水或薑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