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四 (9)
卷之四 (9)
1. 胃脘痛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白湯下,或細嚼白湯送下亦可。
木香化滯湯(東垣)
治因憂食濕面,結於胃脘,腹皮抵痛,心下硬,微滿,不思飲食,食之不散,常常痞氣不安。(方見痞滿門)
倉卒散(三因)治氣自腰腹間攻心,痛不可忍,腹中冰冷,自汗如洗,手足攣急厥冷。
山梔子(大者四十九枚,連皮捶碎炒焦),附子(一枚,炮去皮臍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酒一盞,煎八分,溫服。
金鈴子散(河間)治熱厥心痛。
金鈴子,玄胡索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,白湯亦可。
神聖代針散(河間)治心腹諸痛。
乳香,沒藥,當歸,白芷,川芎(各五錢),芫蜻(一兩,去翅足,炒)
上為細末,每服一分,病甚者五分,先點好茶一盞,次摻藥末在茶上,不得吹攪,立地細細呷之。心痛欲死者,服之立效。小腸氣,搐如角弓,膀胱腫硬,一切氣刺虛痛,並婦人血癖、血迷、血運、血刺痛衝心,胎衣不下,難產,但是一切因血作痛之疾,服之大有神效。
朮附湯(活人)治寒厥暴痛,脈微氣弱。
附子(泡,五分),白朮(二錢),甘草(一錢,炙)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一盞半,入生薑五片,大棗二枚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。此藥又治風濕相搏,身重煩疼,不能轉側,不嘔不喝,大便堅實,小便自利,及風虛頭目眩運,不知食味。暖飢補中,助陽氣、止有汗之聖藥也。
(丹溪活套)云:草豆蔻一味,性溫能散滯氣,利膈上痰,若胃脘果因寒而作痛,用之如鼓應桴。若濕痰鬱結成痛者,服之多效。若因熱、鬱而痛者,理固不當用此,但宜以涼藥監製,如芩、連、梔子之屬,其功尤速。東垣草豆蔻丸,寒熱心痛,俱獲奇功。但因熱者不可多服,久服恐有積溫成熱之患耳。
若久病鬱熱已膠固者,斷不可用此味也。胃中若有流飲清痰作痛,腹中漉漉有聲,及手足寒痛,或腰膝脊脅抽掣作痛者,用小胃丹或三花神祐丸或控涎丹漸漸服之,能徹去病根即止。
(祖傳方)
加味枳朮丸,治清痰、食積、酒積、茶積、肉積,在胃脘當心而痛,及痞滿噁心,嘈雜噯氣,吞酸嘔吐,脾疼等證,其效如神。
白朮(三兩),枳實(麩炒黃色),蒼朮(米泔浸二宿,焙),豬苓(去黑皮),麥糵面(炒黃色),神麯(微炒黃色),半夏(湯泡透,各一兩),澤瀉(去毛),赤茯苓(去皮),川芎,黃連(陳壁土炒,去土),白螺螄殼(煅各七錢),縮砂仁,草豆蔻,黃芩(陳壁土同炒),青皮(去白),萊菔子(炒),乾生薑(各五錢),陳皮(去白),香附米(童便浸),栝蔞子,厚朴(薑汁製炒),檳榔(各三錢),木香,甘草(各二錢)
白話文:
將藥材磨成細末,用熱湯浸泡蒸餅做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,也可以細嚼後用白開水送服。
木香化滯湯(李東垣)
治療因為憂愁或吃了濕麵,導致食物結在胃脘,腹部皮膚有壓痛感,心下部位感覺硬,稍微脹滿,沒有食慾,吃下去的東西難以消化,經常覺得胸悶不舒服。(此方見於痞滿門)
倉卒散(嚴用和)
治療氣從腰腹間衝到心口,疼痛難忍,腹中冰冷,自汗像水洗一樣,手腳痙攣僵硬冰冷。
藥材:山梔子(大的四十九枚,連皮搗碎炒焦)、附子(一枚,炮製後去掉皮和臍)
將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小杯酒煎煮到剩八成,溫服。
金鈴子散(劉完素)
治療因熱而導致的昏厥性心痛。
藥材:金鈴子、玄胡索(各一兩)
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酒調服,白開水也可以。
神聖代針散(劉完素)
治療心腹各種疼痛。
藥材:乳香、沒藥、當歸、白芷、川芎(各五錢)、芫花(一兩,去掉翅膀和腳,炒過)
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分,病情嚴重者可服五分。先準備好一杯熱茶,然後將藥粉撒在茶上,不要攪拌,馬上慢慢地啜飲。心痛得快要死的人,服用後立刻見效。對小腸疝氣、抽搐如弓、膀胱腫脹、一切氣刺虛痛,以及婦女因血引起的疾病,如血瘀、血迷、血暈、血刺痛衝心、胎衣不下、難產等,只要是因血引起的疼痛,服用此藥都非常有效。
朮附湯(許叔微)
治療因寒冷引起的突然劇痛,脈搏微弱、氣虛。
藥材:附子(泡製過,五分)、白朮(二錢)、甘草(一錢,炙)
將藥材切碎,做成一服的量,用水一碗半,加入生薑五片、大棗兩枚,煎煮到剩一碗,去渣後溫服。此藥還能治療風濕侵入身體,導致身體沉重、煩躁疼痛、無法翻身、不噁心嘔吐、不想喝水、大便乾燥、小便正常,以及因風虛導致頭暈眼花、食不知味。此藥能溫暖腸胃、補養中氣,扶助陽氣,是止汗的良藥。
(朱丹溪活套)說:草豆蔻一味藥,性質溫和,能散開積滯之氣,疏通胸膈的痰液,如果胃脘痛確實是因為寒冷引起的,使用它就好像敲鼓一樣,一敲就響。如果是濕痰鬱結引起的疼痛,服用它也大多有效。如果是因為熱或鬱結引起的疼痛,按理說不應該使用此藥,但可以搭配寒涼的藥物一起使用,如黃芩、黃連、梔子等,效果會更快。李東垣的草豆蔻丸,無論寒熱引起的心痛都效果顯著。但如果是因熱引起的,不宜多服,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體內積熱。
如果久病導致鬱熱已經膠固,就絕對不能使用此藥。如果胃中因為流飲清痰導致疼痛,肚子裡咕嚕咕嚕作響,以及手腳冰冷疼痛,或腰、膝、背、肋部抽痛,可以使用小胃丹、三花神祐丸或控涎丹慢慢服用,能夠徹底去除病根就停止服藥。
(祖傳秘方)
加味枳朮丸,治療清痰、食積、酒積、茶積、肉積等導致的胃脘當心疼痛,以及胸悶、噁心、胃嘈雜、打嗝、吞酸嘔吐、脾痛等症狀,效果神奇。
藥材:白朮(三兩)、枳實(用麩皮炒至黃色)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兩天,烘乾)、豬苓(去黑皮)、麥芽麵(炒至黃色)、神麴(稍微炒過)、半夏(用熱水浸泡透,各一兩)、澤瀉(去毛)、赤茯苓(去皮)、川芎、黃連(用陳年牆土炒過,去土)、白螺螄殼(煅燒過,各七錢)、縮砂仁、草豆蔻、黃芩(用陳年牆土同炒)、青皮(去白)、萊菔子(炒)、乾生薑(各五錢)、陳皮(去白)、香附米(用童子尿浸泡)、栝蔞子、厚朴(用薑汁炮製後炒)、檳榔(各三錢)、木香、甘草(各二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