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二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8)

1. 郁證

《內經》曰:木鬱達之,火鬱發之,土鬱奪之,金鬱泄之,水鬱折之。張子和曰:木鬱達之,謂吐之令其條達也。火鬱發之,謂汗之令其疏散也。土鬱奪之,謂下之令無壅礙也。金鬱泄之,謂滲泄解表利小便也。水鬱折之,謂抑之制其沖逆也。此治五郁之大要耳。我丹溪先生觸類而長之,而又著為六郁之證,所謂氣血沖和,百病不生,一有佛郁,諸病生焉,此發前人之所未發者也。夫所謂六郁者,氣、濕、熱、痰、血、食六者是也。

或七情之抑遏,或寒熱之交侵,故為九氣怫鬱之候。或雨濕之侵凌,或酒漿之積聚,故為留飲濕鬱之疾。又如熱鬱而成痰,痰鬱而成癖,血鬱而成癥,食鬱而成痞滿,此必然之理也。又氣鬱而濕滯,濕滯而成熱,熱鬱而成痰,痰滯而血不行,血滯而食不消化,此六者皆相因而為病者也。

白話文:

《論》

《內經》說:木氣鬱結,要使之舒達;火氣鬱結,要使之發散;土氣鬱結,要使之通暢;金氣鬱結,要使之泄利;水氣鬱結,要使之抑制。

張子和說:木氣鬱結,要使之舒達,就是用吐法,讓它暢通無阻;火氣鬱結,要使之發散,就是用汗法,讓它疏通散開;土氣鬱結,要使之通暢,就是用下法,讓它無阻礙;金氣鬱結,要使之泄利,就是用滲泄解表,利小便的方法;水氣鬱結,要使之抑制,就是用抑法,制止它的沖逆。這就是治療五種鬱結的大要。

我丹溪先生以此為基礎,觸類旁通,又將其擴展為六種鬱結的證候。所謂氣血沖和,百病不生,一旦出現六種鬱結,各種病症就會產生,這就是發掘前人未曾提及的論點。

所謂六種鬱結,指的是氣、濕、熱、痰、血、食六者。

或是七情抑鬱,或是寒熱交侵,就會導致九氣鬱結的徵兆。

或是雨濕侵襲,或是酒漿積聚,就會形成留飲濕鬱的疾病。

又如熱氣鬱結而生痰,痰鬱結而形成癖症,血氣鬱結而形成癥積,食積鬱結而形成痞滿,這是必然的道理。

此外,氣鬱結而濕氣滯留,濕氣滯留而生熱,熱氣鬱結而生痰,痰氣滯留而血液不通,血液滯留而食物不消化,這六者相互影響,彼此交織,就會導致疾病。

是以治法皆當以順氣為先,消積次之,故藥中多用香附、撫芎之類,至理存焉,學者宜知此意。

脈法

脈多沉伏,氣鬱則必沉而澀,濕鬱則脈必沉而緩,熱鬱脈必沉數,痰鬱脈必弦滑,血鬱脈必芤而結促,食鬱脈必滑而緊盛,郁在上則見於寸,郁在中則見於關,郁在下則見於尺,左右亦然。

脈或結,或促,或代。

滑氏《診家樞要》曰:氣血食積痰飲,一有留滯於其間,脈必因之而止節矣,但當求其有神,何害之有。夫所謂有神者,即經所謂有中氣也。

方法

丹溪曰:氣血沖和,百病不生,一有怫鬱,諸病生焉。其證有六:曰氣鬱,曰濕鬱,曰熱鬱,曰痰鬱,曰血鬱,曰食鬱。氣鬱(戴氏曰:胸脅痛,脈沉):香附(此味而能橫行胸臆間,必用童便浸,焙乾用,否則燥)、蒼朮(米泔浸五、七次)、撫芎(即蘼蕪芎藭苗頭小塊,氣脈上行,故能散郁也)。濕鬱(戴氏曰:周身走痛,或關節痛,遇陰寒則發,脈沉):蒼朮、白芷、川芎、茯苓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應該以順氣為首要,其次才是消積,所以藥方中多用香附、川芎等藥材,道理就在於此,學習者應該明白這個意思。

脈象多沉伏,氣鬱則脈必沉而澀,濕鬱則脈必沉而緩,熱鬱則脈必沉數,痰鬱則脈必弦滑,血鬱則脈必芤而結促,食鬱則脈必滑而緊盛。郁在上則見於寸關尺脈的寸部,郁在中則見於關部,郁在下則見於尺部,左右手皆是如此。

脈象可能結代或促。

滑伯仁在《診家樞要》中說:氣血、食積、痰飲,只要有一種停滯在身體裡,脈象就會因此而出現節奏變化。但只要脈象有神,就不必擔心。所謂有神,就是經書中所說的“有中氣”。

丹溪翁說:氣血調和,百病不生,只要有一點郁結,就會導致各種疾病。郁結的症狀有六種:氣鬱、濕鬱、熱鬱、痰鬱、血鬱、食鬱。氣鬱(戴氏說:胸脅疼痛,脈沉):用香附(香附性溫能橫行胸臆間,需用童便浸泡後焙乾使用,否則容易燥性),蒼朮(用米泔浸泡五、七次),川芎(川芎能使氣脈上行,故能散郁)。濕鬱(戴氏說:周身疼痛,或關節疼痛,遇到陰寒則發作,脈沉):用蒼朮、白芷、川芎、茯苓。

熱鬱(戴氏曰:目瞀,小便赤,脈沉散):梔子、青黛、香附、蒼朮、撫芎。痰鬱(戴氏曰:動則喘,寸口脈沉滑):海石、香附、南星、栝蔞子。血鬱(戴氏曰:四肢無力,大便紅,脈沉):桃仁、紅花、青黛、川芎、香附。食鬱(戴氏曰:咽酸腹悶,不能食,左寸脈平和,右寸脈緊盛):香附、蒼朮、山楂、神麯、針砂(醋炒)或保和丸。

白話文:

熱鬱表現為眼花、小便赤,脈沉散,可用梔子、青黛、香附、蒼朮、川芎治療。痰鬱表現為活動後喘息,寸口脈沉滑,可用海石、香附、南星、栝蔞子治療。血鬱表現為四肢無力、大便帶血,脈沉,可用桃仁、紅花、青黛、川芎、香附治療。食鬱表現為咽喉酸痛、腹部悶脹、不想吃東西,左寸脈平和、右寸脈緊盛,可用香附、蒼朮、山楂、神麴、針砂(醋炒)或保和丸治療。

諸郁藥,春加防風,夏加苦參,秋、冬加吳茱萸。

凡藥在中焦,以蒼朮、撫芎開提其氣以升之。假令食在氣上,氣升則食降。余仿此。

越鞠丸(一名芎術丸。)

神麯(炒),香附(童便浸一宿),蒼朮,川芎,梔子(炒)

上為細末,水丸綠豆大,每服五、七十丸,溫水下。

生韭飲,治食鬱久則胃脘有瘀血作痛,大能開提氣血。

白話文:

所有治療鬱結的藥物,春天要加入防風,夏天要加入苦參,秋天和冬天要加入吳茱萸。

所有藥物停留在中焦,要用蒼朮、川芎來打開提振氣機,使它上升。假設食物停滞在氣機之上,氣機上升,食物就會下降。其他藥物也以此類推。

越鞠丸(又名芎術丸)。

神麴(炒熟),香附(用童子尿浸泡一晚),蒼朮,川芎,梔子(炒熟)。

以上藥材研成細末,用水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到七十丸,溫水送服。

生韭飲,用於治療食物積聚已久,導致胃脘瘀血疼痛,它能有效地打開提振氣血。

生韭葉(一握,搗取自然汁一盞)

上先以生桃仁連皮細嚼十數個,後以韭汁送下。

六郁湯,解諸郁。

陳皮(去白,一錢),半夏(湯泡七次),蒼朮(米泔浸),撫芎(各一錢),赤茯苓,梔子(炒,各七分),香附(二錢),甘草(炙,五分),砂仁(研細,五分)

上細切,作一服,加生薑三片,水二盞,煎至一盞,溫服。如氣鬱,加烏藥、木香、檳榔、紫蘇、乾薑,倍香附、砂仁。如濕鬱,加白朮,倍蒼朮。如熱鬱,加黃連,倍梔子。如痰鬱,加南星、枳殼、小皂莢。如血鬱,加桃仁、紅花、牡丹皮。如食鬱,加山楂、神麯、麥糵面。

白話文:

取一把新鮮韭菜葉,搗碎取汁一碗。先吃十幾個生桃仁,連皮細嚼,再用韭菜汁送服。六郁湯用於治療各種郁症。將陳皮(去白皮,一錢)、半夏(湯泡七次)、蒼朮(米泔浸)、川芎(各一錢)、赤茯苓、梔子(炒,各七分)、香附(二錢)、甘草(炙,五分)、砂仁(研細,五分)切碎,加生薑三片,水兩碗,煎至一碗,溫熱服用。如果氣郁,則加烏藥、木香、檳榔、紫蘇、乾薑,香附、砂仁用量加倍。如果濕郁,則加白朮,蒼朮用量加倍。如果熱郁,則加黃連,梔子用量加倍。如果痰郁,則加南星、枳殼、小皂莢。如果血郁,則加桃仁、紅花、牡丹皮。如果食郁,則加山楂、神麴、麥芽面。

升發二陳湯,治痰鬱,火邪在下焦,大小便不利。此藥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。

陳皮(去白,一錢),半夏(一錢五分),茯苓(一錢),甘草(五分),撫芎(一錢),升麻,防風,柴胡(各五分)

上細切,作一服,加生薑三片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溫服。

(以上丹溪方法凡七條)

升陽散(火湯東垣),治熱鬱。

火鬱湯(東垣,二方並見火門。)

白話文:

升發二陳湯用於治療痰濕鬱結,火邪困於下焦,導致大小便不利的症狀。此方能使大便通暢,小便量增加。藥方包含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撫芎、升麻、防風、柴胡等,細切後加生薑煎服。升陽散和火鬱湯則用於治療熱邪鬱結。

(醫案)

一男子,年二十九歲,三月間,房事後騎馬渡溪,遇深淵沉沒,幸得馬健無事,連濕衣行十五里抵家。次日憎寒壯熱,肢節煩疼,似瘧非瘧之狀。一醫作虛證治,而用補氣血藥,服月餘不效。又易一醫,作勞瘵治,用四物湯加知母、黃柏、地骨皮,及丹溪大補陰丸倍加紫河車服至九月,反加滿悶不食。乃顧倩有乳婦人在家,止吃人乳汁四、五杯,不吃米粒。

白話文:

【病歷】

一位二十九歲的男性,在三月間,完畢房事後騎馬穿越溪流,不慎跌入深淵,所幸馬匹毫髮無傷,他身著濕衣步行十五里纔到達家中。隔天,他出現畏寒發熱,四肢痠痛的情況,疑似瘧疾但又有所不同。

第一位醫生診斷為虛證,開了補氣血的藥方,患者服藥一個多月後仍無改善。於是轉請第二位醫生診治,此醫生認為他是患了肺癆,開了四物湯加知母、黃柏、地骨皮,以及丹溪的大補陰丸,將紫河車的份量加倍,患者服用至九月,病情反而加重,出現呼吸困難,沒有進食的慾望。

於是找了一位產婦在家照料,患者只飲用人乳四、五杯,而不吃任何米飯。

召予診視,六脈皆洪緩,重按若牢,右手為甚。予作濕鬱處治,用平胃散,倍蒼朮,加半夏、茯苓、白朮、川芎、香附、木通、砂仁、防風、羌活,加姜煎服。黃昏服一帖,一更時又進一帖,至半夜,遍身發紅丹如癮疹,片時遂沒而大汗。索粥,與稀粥二碗。由是諸病皆減,能食。

仍與前方,服三帖。後以茯苓滲濕湯倍加白朮,服二十餘帖平安。

白話文:

醫生替病人診脈,發現六脈皆洪緩,用力按壓時感覺脈象緊實,右手尤其明顯。醫生判斷這是濕氣鬱結所致,於是開了平胃散,並加倍蒼朮,再加入半夏、茯苓、白朮、川芎、香附、木通、砂仁、防風、羌活,用生薑煎服。病人於黃昏時服用一帖,半夜時又服用一帖,不久後全身發紅,起疹子,像是癮疹一樣,過了一會兒疹子消失,並且大量流汗。病人索要稀粥,喝了兩碗。從此病症減輕,能進食了。

醫生繼續開了原來的藥方,服用三帖後,改用茯苓滲濕湯,並加倍白朮,服用了二十多帖後,病症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