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三 (3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39)

1. 勞極

上為細末,用青蒿一斤,童便五升,熬青蒿汁約二升,濾去渣,入酥蜜,再熬成膏,候冷入藥末,搜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十五丸,溫酒送下,米飲亦可,日進三服。如秋冬時,更入桃柳心七個,與前柴胡散同煮間服之。

去三尸九蟲,,貫眾丸

貫眾(五分,殺伏屍蟲),白藿蘆(三分,殺屍蟲),乾漆(三分,殺白蟲,炒),厚朴(三分,殺肺蟲),狼芽子(四分,殺胃蟲),殭蠶(四分,殺膈蟲),雷丸(六分,殺赤蟲),雄黃(三分,殺屍蟲)

上件焙乾,炒令黃色,研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新汲水下五丸,三服後漸加至十丸,服之二十日,百病皆愈,三尸九蟲盡滅,更無傳注之患耳。

治勞嗽,,輕骨散

烏梅,龍膽草,胡黃連,貝母,知母,鱉甲(酥炙),桔梗,秦艽,柴胡,甘草(炙),梔子,人參,青蒿(酒煮),阿膠(炒成珠子),杏仁(去皮尖,炒)

上件各等分,曬乾為末,用好京墨一塊,以井花水磨,調前藥末作餅子,如大指頭大,透風處陰乾二七日。每用一餅,以井花水磨化,又用沒藥五分,磨成一盞,更加黃柏末二錢,同煎數沸,傾入盞內,頻頻打轉,於五更時輕輕起服,服後就睡仰臥,甚者不過三服。

治勞嗽,,蛤蚧散

白茯苓(一兩,去皮細切,入銚內,慢火炒),知母(二兩,去毛,用酥醋炙令黃熟),杏仁(六兩,去皮尖及雙仁者,炒乾,用紙包敲出其油),桑白皮(二兩,以真酥炙黃色),貝母(二兩,用酥醋炙令黃色),甘草(二兩,酥醋炙三、五次,紫黃色),蛤蚧(雌雄一時,入酥醋內浸透,慢火干,再用酥醋別炙七次,令黃色,不得焦),人參(一兩,用酥醋炙三、五次,令黃色,不得焦),乳酥(真者四十兩,切作骰子大塊,入罐內溶成汁,入極酸上好米醋半斤和勻,用制前藥,醋不宜多,多則稀不堪用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和渣服,忌油膩生冷毒物。久患嗽者,初服此藥必鬥嗽加甚,須勤服,久則可安須自保養為妙。

治勞熱,,蛤蚧飲子青囊方)

黃芩(五錢),蛤蚧(一對,洗淨,酒醋浸炙黃色),麻黃(不去根節),胡黃連,秦艽(去蘆),青蒿,人參,柴胡(去蘆),甘草(生),生地黃(酒浸洗),熟地黃(酒洗),知母(去毛,酒洗),貝母,杏仁(去皮尖及雙仁者炒,另研,以上各五錢),鱉甲(一兩,酒酥炙),桔梗,草龍膽,木香(各二錢五分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加烏梅、薑、棗,煎服。

附蒸病:

古今錄驗:,五蒸湯丹溪)

人參,知母,黃芩(各一錢),竹葉(七片),生地黃,乾葛(各一錢五分),茯苓(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,石膏(二錢五分),粳米(一合)

白話文:

勞極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。取青蒿一斤,用童子小便五升熬煮,取得青蒿汁約二升,濾掉殘渣,加入酥油和蜂蜜,再次熬煮成膏狀。待冷卻後加入藥末,揉合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十五丸,用溫酒送服,或用米湯也可以,每日服用三次。如果是在秋冬季節,可以加入桃樹和柳樹嫩枝心七個,與之前的柴胡散一起煮水服用。

去三尸九蟲,貫眾丸

貫眾(五分,殺伏屍蟲),白藿蘆(三分,殺屍蟲),乾漆(三分,殺白蟲,炒過),厚朴(三分,殺肺蟲),狼牙子(四分,殺胃蟲),殭蠶(四分,殺膈蟲),雷丸(六分,殺赤蟲),雄黃(三分,殺屍蟲)。

將以上藥材烘乾,炒至黃色,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用剛汲取的井水送服五丸,服用三次後逐漸增加至十丸。服用二十天,各種疾病都可痊癒,三尸九蟲都能消滅,不再有傳染的憂患。

治勞嗽,輕骨散

烏梅、龍膽草、胡黃連、貝母、知母、鱉甲(用酥油炙過)、桔梗、秦艽、柴胡、甘草(炙過)、梔子、人參、青蒿(用酒煮過)、阿膠(炒成珠子狀)、杏仁(去皮尖,炒過),將以上藥材等分,曬乾磨成粉末。取上好的京墨一塊,用井水磨成墨汁,調入之前的藥末,製成餅狀,大小如大拇指頭,放在通風處陰乾十四天。每次取一塊藥餅,用井水磨化,再加入沒藥五分,磨成一小杯,再加上黃柏末二錢,一同煎煮數次至沸騰,倒入杯中,頻頻攪拌,在凌晨五更時輕輕起床服用,服藥後就仰臥睡覺,嚴重者服用不超過三次即可見效。

治勞嗽,蛤蚧散

白茯苓(一兩,去皮切細,放入鍋中用小火炒)、知母(二兩,去毛,用酥油和醋炙至黃熟)、杏仁(六兩,去皮尖及雙仁,炒乾,用紙包敲出油)、桑白皮(二兩,用真正的酥油炙至黃色)、貝母(二兩,用酥油和醋炙至黃色)、甘草(二兩,用酥油和醋炙三到五次,至紫黃色)、蛤蚧(雌雄各一隻,用酥油和醋浸透,小火烘乾,再用酥油和醋另外炙七次,至黃色,不能焦)、人參(一兩,用酥油和醋炙三到五次,至黃色,不能焦)、乳酥(真的四十兩,切成骰子大小的塊,放入罐中融化成汁,加入極酸的上好米醋半斤調勻,用來炮製之前的藥材,醋不宜過多,過多則稀釋不堪用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碗,煎煮至七分,連藥渣一起服用。忌吃油膩、生冷、有毒的食物。長期咳嗽的人,初服此藥必定會加重咳嗽,必須堅持服用,久而久之便能康復,同時也要注意自我保養。

治勞熱,蛤蚧飲子(青囊方)

黃芩(五錢)、蛤蚧(一對,洗淨,用酒和醋浸泡後炙至黃色)、麻黃(不去根節)、胡黃連、秦艽(去蘆)、青蒿、人參、柴胡(去蘆)、甘草(生的)、生地黃(用酒浸洗)、熟地黃(用酒洗)、知母(去毛,用酒洗)、貝母、杏仁(去皮尖及雙仁,炒過,另行研磨,以上各五錢)、鱉甲(一兩,用酒和酥油炙過)、桔梗、草龍膽、木香(各二錢五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烏梅、薑、棗,煎煮後服用。

附蒸病:古今錄驗,五蒸湯(丹溪)

人參、知母、黃芩(各一錢)、竹葉(七片)、生地黃、乾葛(各一錢五分)、茯苓(一錢)、甘草(炙過,五分)、石膏(二錢五分)、粳米(一合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