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三 (33)
卷之三 (33)
1. 虛損
上細切,作一服,加生薑一片,水煎服。
補氣湯(瑞竹堂方),治氣虛,脈浮而軟,怔忡無時。
黃耆(二分,一本作二錢),人參,甘草(各一錢),麥門冬(去心),桔梗(去蘆,各七分)
上細切,作一服,加生薑三片,水二盞,煎至一盞,溫服。
延壽丹(千金),治諸虛百損,怯弱欲成癆瘵,及大病後虛損不復。凡人於中年後常服,可以卻疾延年。
五味子,菟絲子(煮爛,另研),川牛膝,杜仲(薑汁拌炒絲斷),川歸(酒浸),山藥,天門冬,麥門冬(去心),生地黃,熟地黃(各一兩),肉蓯蓉(二兩),人參,白茯苓,大茴香,澤瀉,地骨皮,鹿茸,菖蒲(九節者),花椒,巴戟(去心),遠志(去心),覆盆子(炒去汁),枸杞子,柏子仁(各五錢)
上共磨為細末,勿犯鐵器蒸搗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一百丸,空心溫酒或姜鹽湯下。如大便溏、小便不利,加車前子二兩。如精滑或夢遺,加赤石脂、山茱萸肉各五錢。忌蘿蔔菜。
斑龍丸(青囊集方),治真陰虛損,老人虛人常服,延年益壽。
鹿角膠(炒成珠子),鹿角霜,菟絲子(酒浸研細),柏子仁(取仁洗淨),熟地黃(各半斤),白茯苓,補骨脂(各四兩)
上磨為細末,酒煮米糊為丸,或以鹿角膠入好酒烊化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姜鹽湯下,昔蜀中有一老人貨此藥於市,自云壽三百八十歲矣,每歌曰:尾閭不禁滄海竭,九轉金丹都謾說,惟有斑龍頂上珠,能補玉堂關下闕。當時有學其道者,傳得此方。
桂枝加龍骨牡蠣湯(仲景),治六脈芤動微緊,男子失精,女人夢交,及盜汗自汗等證。
桂枝,白芍藥(各三錢),甘草(炙,二錢),龍骨,牡蠣(各三錢)
上細切,加薑棗,水煎(愚恐此證不可用姜)。
(祖傳方)
治心虛手振。
川歸身(一兩五錢),川芎(一兩),粉甘草(一兩五錢),生地黃(一兩五錢),遠志(去心,二兩五錢),酸棗仁,柏子仁(各三兩),人參(一兩),辰砂(五錢另研),金箔(二十斤),麝香(一錢),琥珀(三錢),茯神(七錢),膽南星(五錢),半夏(五錢),石菖蒲(六錢)
上為極細末,蒸餅為丸,如綠豆大,辰砂為衣,每服七、八十丸,津唾嚥下,或薑湯送下。
(醫案)
本邑在城金儒元,國子生也,年五十餘,身略瘦,十年前得內傷挾外感證,一醫用發表疏利之劑,十數日後,熱雖退而虛未復,胸中痞滿,氣促眩運,召予治。以補中益氣湯,間與東垣消痞丸、陳皮枳朮丸等藥調理而安,但病根未盡除而住藥,故眩運或時而舉,不甚重來。延至此年,因往杭城跋涉辛苦,而兼色欲之過,還家眩運大作。
白話文:
虛損
將上述藥材切細,作為一劑藥,加入生薑一片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補氣湯(瑞竹堂方),治療氣虛,脈象浮而軟弱,時常感到心悸不安。
黃耆(二分,有的版本寫作二錢),人參,甘草(各一錢),麥門冬(去除內心),桔梗(去除蘆頭,各七分)。
將上述藥材切細,作為一劑藥,加入生薑三片,用水兩杯,煎煮至一杯,溫服。
延壽丹(出自《千金方》),治療各種虛損,身體虛弱,即將患上癆病,以及大病之後身體虛弱難以恢復的情況。一般人在中年之後經常服用,可以祛除疾病,延年益壽。
五味子,菟絲子(煮爛,另外研磨),川牛膝,杜仲(用薑汁拌炒至絲斷),當歸(用酒浸泡),山藥,天門冬,麥門冬(去除內心),生地黃,熟地黃(各一兩),肉蓯蓉(二兩),人參,白茯苓,大茴香,澤瀉,地骨皮,鹿茸,菖蒲(取九節者),花椒,巴戟天(去除內心),遠志(去除內心),覆盆子(炒乾去汁),枸杞子,柏子仁(各五錢)。
將上述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,不要接觸鐵器,蒸過後搗成泥狀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一百丸,空腹時用溫酒或薑鹽湯送服。如果大便稀溏、小便不暢,加入車前子二兩。如果出現滑精或遺精,加入赤石脂、山茱萸肉各五錢。忌食蘿蔔等蔬菜。
斑龍丸(出自《青囊集》),治療真陰虛損,適合老年人或體質虛弱的人長期服用,可以延年益壽。
鹿角膠(炒至成珠狀),鹿角霜,菟絲子(用酒浸泡後研磨成細末),柏子仁(取仁洗淨),熟地黃(各半斤),白茯苓,補骨脂(各四兩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煮米糊做成藥丸,也可以將鹿角膠溶於好酒中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時用薑鹽湯送服。以前蜀地有一位老人賣這種藥,自稱活了三百八十歲,常常唱道:“尾閭不守,滄海也會枯竭;所謂的九轉金丹,都是虛妄之說。只有斑龍頭頂上的寶珠,才能補益玉堂關下的空虛。”當時有學習他這套養生方法的人,才得以流傳下這個藥方。
桂枝加龍骨牡蠣湯(出自《傷寒論》),治療六脈芤動微緊,男子遺精,女子夢中與人交合,以及盜汗自汗等症狀。
桂枝,白芍藥(各三錢),甘草(炙過,二錢),龍骨,牡蠣(各三錢)。
將上述藥材切細,加入生薑和紅棗,用水煎煮(我認為這個證狀不宜使用生薑)。
(祖傳方)
治療心虛手抖。
當歸身(一兩五錢),川芎(一兩),粉甘草(一兩五錢),生地黃(一兩五錢),遠志(去除內心,二兩五錢),酸棗仁,柏子仁(各三兩),人參(一兩),辰砂(五錢,另行研磨),金箔(二十張),麝香(一錢),琥珀(三錢),茯神(七錢),膽南星(五錢),半夏(五錢),石菖蒲(六錢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蒸過的餅做成藥丸,大小如綠豆,用辰砂做外衣,每次服用七、八十丸,用唾液嚥下,或用薑湯送服。
(醫案)
本縣城內有個叫金儒元的讀書人,是國子監的學生,年約五十歲,身體略微瘦弱。十年前得了內傷又夾雜外感,一位醫生用了發汗疏泄的藥,十幾天後,熱雖然退了,但虛弱的狀況沒有恢復,胸中痞悶脹滿,呼吸急促,頭暈目眩。請我來治療,我用補中益氣湯,有時搭配東垣消痞丸、陳皮枳朮丸等藥來調理才治好,但是病根沒有徹底清除,就停止了用藥,所以頭暈目眩有時會發作,但不是很嚴重。到了今年,因為去杭州長途跋涉勞累,又加上縱慾過度,回到家後頭暈目眩發作得很厲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