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三 (31)
卷之三 (31)
1. 虛損
四君子湯(局方),治氣虛。
人參(一錢五分),白朮,茯苓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)
上細切,作一服,水煎。如自汗或小水利者,去茯苓,加黃耆二錢。無汗、小水不利者,只依本方。
四物湯(局方),治血虛。
川歸(二錢),川芎,芍藥(各一錢五分),熟地黃(二錢)
上細切,作一服,水煎服。春倍川芎,夏倍芍藥,秋倍地黃,冬倍當歸。
八物湯,治氣血兩虛。
四君子合四物湯共為一劑,如上法加減煎服。
六君子湯,治氣虛挾痰。(方見𧸗逆門。)
十全大補湯(局方),治氣血俱虛而挾寒者。
人參,黃耆,甘草,白茯苓,當歸,白朮,白芍藥,肉桂,熟地黃,芎藭(各等分)
上細切,每服一兩重,加生薑三片,大棗一枚,水二大盞,煎至—盞,溫服。(加減法宜詳前論。)
大補陰丸,降陰火,補腎水。
黃柏(鹽酒拌,新瓦上炒褐色),知母(去毛酒拌濕炒,各四兩),熟地黃(須用懷慶者佳。酒洗焙乾用),龜板(酥炙黃,各六兩)
上為細末,豬脊骨髓和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姜鹽湯下。
補陰丸(一名虎潛丸,丹溪)
黃柏(半斤,如前制),知母(去毛,酒製炒),熟地黃(各三兩),龜板(酥炙,四兩),白芍藥(煨),陳皮,牛膝(各二兩),虎脛骨(一兩),瑣陽(酥炙),當歸(各一兩五錢)
上為細末,酒煮羯羊肉為丸,鹽湯下。冬,加乾薑五錢。
加味虎潛丸(丹溪)
人參,黃耆,芍藥(煨),黃柏(鹽酒炒),當歸(酒洗),山藥(各一兩),瑣陽(酥炙),枸杞子,虎脛骨(酥炙),菟絲子(鹽酒浸三宿,細研焙乾,入諸藥再研),龜板(酥炙),破故紙(炒),杜仲(薑汁拌炒絲斷),五味子(各七錢五分),牛膝(去蘆,酒洗,二兩),熟地黃(四兩)
上為細末,煉蜜和豬脊骨髓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、六十丸,溫酒或姜鹽湯下。
滋陰大補丸(丹溪)
川牛膝(去蘆),山藥(各一兩五錢),杜仲(薑汁拌炒絲斷),巴戟(去心),山茱萸(去核),肉蓯蓉(酒浸洗新瓦上焙乾),五味子,白茯苓(去皮),茴香(炒),遠志(去心,甘草同煮,各一兩),石菖蒲,枸杞子(各五錢),熟地黃(二兩)
上為細末,紅棗肉和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淡鹽湯或溫酒空心下。與上虎潛丸相間服之,佳。所謂補陰和陽,生血益精,潤肌膚,強筋骨,性味清而不寒,溫而不熱,非達造化之精微者,未足以議於斯也。
補腎丸(丹溪)
黃柏,龜板(各二兩),杜仲(各依前制),牛膝,陳皮(各二兩),乾薑(五錢,冬加),五味子(二錢,冬用一兩)
白話文:
虛損
四君子湯(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,治療氣虛的症狀。
藥材組成:人參(五點六克),白朮、茯苓(各七點五克),甘草(三點八克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切碎,每次取一份用水煎煮服用。如果出現自汗或小便頻繁,則去除茯苓,加入黃耆七點五克。如果沒有出汗或小便不順暢,則按照原方服用。
四物湯(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,治療血虛的症狀。
藥材組成:當歸(七點五克),川芎、芍藥(各五點六克),熟地黃(七點五克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切碎,每次取一份用水煎煮服用。春季加倍川芎,夏季加倍芍藥,秋季加倍熟地黃,冬季加倍當歸。
八物湯,治療氣血兩虛的症狀。
將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的藥材合併為一劑,按照上述方法加減煎煮服用。
六君子湯,治療氣虛兼有痰的症狀。(藥方在「嘔吐噯氣」的章節中可找到。)
十全大補湯(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,治療氣血兩虛且兼有寒症的症狀。
藥材組成: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白茯苓、當歸、白朮、白芍藥、肉桂、熟地黃、川芎(各等分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切碎,每次取一份約三十八克,加入生薑三片、大棗一枚,用兩大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,溫服。(加減藥物的方法,應參考前面的論述。)
大補陰丸,用於降陰火,補腎水。
藥材組成:黃柏(用鹽酒拌後,在瓦片上炒至褐色)、知母(去除絨毛後,用酒拌濕炒,各一百五十克),熟地黃(必須用懷慶產的才好,用酒洗後焙乾),龜板(用酥油炙黃,各二百二十五克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豬脊髓和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空腹時用薑鹽湯送服。
補陰丸(又名虎潛丸,出自朱丹溪的醫書)
藥材組成:黃柏(二百二十五克,製作方法如前),知母(去除絨毛,用酒製後炒),熟地黃(各一百一十三克),龜板(用酥油炙,一百五十克),白芍藥(煨過),陳皮、牛膝(各七十五克),虎脛骨(三十八克),鎖陽(用酥油炙),當歸(各五十六克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煮過的羊肉製成藥丸,用鹽湯送服。冬季可加入乾薑十八克。
加味虎潛丸(出自朱丹溪的醫書)
藥材組成:人參、黃耆、芍藥(煨過)、黃柏(用鹽酒炒)、當歸(用酒洗)、山藥(各三十八克),鎖陽(用酥油炙)、枸杞子、虎脛骨(用酥油炙)、菟絲子(用鹽酒浸泡三晚,磨細焙乾,加入其他藥材再次研磨),龜板(用酥油炙)、破故紙(炒過)、杜仲(用薑汁拌炒至斷絲)、五味子(各二十六克),牛膝(去除蘆頭,用酒洗,七十五克),熟地黃(一百五十克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和豬脊髓製成藥丸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、六十丸,用溫酒或薑鹽湯送服。
滋陰大補丸(出自朱丹溪的醫書)
藥材組成:川牛膝(去除蘆頭)、山藥(各五十六克),杜仲(用薑汁拌炒至斷絲)、巴戟(去除心)、山茱萸(去除核)、肉蓯蓉(用酒浸泡後,在瓦片上焙乾)、五味子、白茯苓(去除外皮)、茴香(炒過)、遠志(去除心,用甘草一同煮過,各三十八克),石菖蒲、枸杞子(各十九克),熟地黃(七十五克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紅棗肉和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用淡鹽湯或溫酒空腹送服。與前面的虎潛丸交替服用,效果更佳。這個藥方既能補陰又能補陽,能生血益精,滋潤皮膚,強健筋骨,藥性平和而不寒涼,溫潤而不燥熱,如果不是真正了解造化精微的人,是無法理解這個藥方的精妙之處的。
補腎丸(出自朱丹溪的醫書)
藥材組成:黃柏、龜板(各七十五克),杜仲(製作方法如前),牛膝、陳皮(各七十五克),乾薑(十九克,冬季可加重),五味子(七點五克,冬季可用三十八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