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三 (3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30)

1. 虛損

《內經》曰:飲食飽甚,汗出於胃。驚而奪精,汗出於心。持重遠行,汗出於腎。疾走恐懼,汗出於肝。搖體勞苦,汗出於脾。又曰:久視傷血,久臥傷氣,久坐傷肉,久立傷骨,久行傷筋。若夫七情五志之火飛越,男女聲色之欲過淫,是皆虛損之所由也。《機要》曰:虛損之疾,寒熱因虛而感也。

感寒則損陽,陽虛則陰盛,損自上而下,一損損於肺,皮聚而毛落,二損損於心,血脈虛少,不能榮於臟腑,婦人則月水不通,三損損於胃,飲食不為肌膚,治宜以辛甘淡,過於胃則不可治矣。感熱則損陰,陰虛則陽盛,損自下而上,一損損於腎,骨痿不能起於床,二損損於肝,筋緩不能自收持,三損損於脾,飲食不能消克,治宜以苦酸鹹,過於脾則不可治矣。又曰:心肺損而色弊,腎肝損而形痿。

《難經》曰:治損之法,損其肺者益其氣,損其心者補其榮血,損其脾者調其飲食,適其寒溫,損其肝者緩其中,損其腎者益其精。是皆虛損病因治法之大要也,學者詳之。

脈法

《脈經》曰:脈來軟者為虛。緩者為虛。微者為虛。弱者為虛。弦者為中虛。

脈來細而微者,血氣俱虛。脈小者,血氣俱少。

《要略》曰:脈芤者,為血虛。脈沉小遲者,脫氣。又曰:血虛,脈大如蔥管。又曰:脈大而芤者,脫血。

方法

丹溪曰:天為陽而運於地之外,地為陰而居乎天之中,天之大氣舉之。日,實也,屬陽而運於月之外;月,缺也,屬陰,稟日之光以為明。人受天地之氣以生,天之陽氣為氣,地之陰氣為血,故陽常有餘而陰常不足,氣常有餘而血常不足也。又曰:經曰精不足者補之以味,味陰也,補精以陰,求其本也。

然味乃如谷菽果菜,出於天賦自然沖和之味,故有食人補陰之功,非醯醬烹飪調和偏厚之味,出於人為者也。經曰陰之所生,本在五味,非天賦之味乎。曰陰之五宮,傷在五味,非人為之味乎。善攝生者,不可謂味以補精,而遂恣於口腹,以自速其禍也。又曰:形不足者,溫之以氣。

溫,養也,溫存以養,使氣自充,氣充則形完矣,曰補曰溫,各有其旨。局方悉以溫熱藥佐輔,名曰溫補,豈理也哉。又曰:人年老或虛損,精血俱耗,陰不足以配陽,孤陽幾於飛越,天生胃氣尚爾留連,又借水穀之陰,故羈縻而定耳。局方用溫劑劫虛,蓋脾胃得溫而食進,故亦暫可。

夫質有厚薄,病有淺深,設或失手,何以收救。吾寧稍遲,計出萬全,溫劑補虛,決不敢用。

(以上丹溪方法凡一條)

丹溪治老人虛損,但覺小水短少,即是病進,宜以人參、白朮為君,牛膝、芍藥為臣,陳皮、茯苓為佐,春加川芎,夏加黃芩、麥門冬,秋冬加當歸身,倍生薑,一日或一帖或二帖,小水之長若舊乃止,此老人養生之捷法也。(此丹溪養母之方也。)

白話文:

虛損

理論

《黃帝內經》說:飲食過飽,汗會從胃而出。受到驚嚇而精氣耗散,汗會從心而出。拿重物走遠路,汗會從腎而出。快速奔跑或感到恐懼,汗會從肝而出。身體搖晃勞累,汗會從脾而出。又說:長時間看東西會損傷血,長時間躺臥會損傷氣,長時間坐著會損傷肌肉,長時間站立會損傷骨頭,長時間走路會損傷筋骨。如果加上情緒波動劇烈,像是過度的喜怒哀樂,以及男女之間過度的性慾,這些都是造成身體虛損的原因。《醫學機要》說:虛損的疾病,寒熱都是因為虛弱而引起的。

感受到寒邪會損傷陽氣,陽氣虛弱則陰氣旺盛,損傷會從上往下,首先傷到肺,皮膚會鬆弛,毛髮會脫落;其次傷到心,血液循環虛弱,無法滋養臟腑,女性則會月經不來;最後傷到胃,飲食無法轉化成肌肉,治療上應該用辛、甘、淡的藥物,如果損傷太過到胃就無法治療了。感受到熱邪會損傷陰氣,陰氣虛弱則陽氣旺盛,損傷會從下往上,首先傷到腎,骨頭軟弱無力,無法從床上起身;其次傷到肝,筋脈鬆弛無力,無法控制身體;最後傷到脾,飲食無法消化吸收,治療上應該用苦、酸、鹹的藥物,如果損傷太過到脾就無法治療了。又說:心肺虛損,臉色會憔悴;腎肝虛損,身體會萎靡不振。

《難經》說:治療虛損的方法,損傷肺的,要補益它的氣;損傷心的,要補充它的血液;損傷脾的,要調理飲食,適應寒熱變化;損傷肝的,要緩和它的機能;損傷腎的,要補益它的精氣。這些都是虛損病因和治療方法的大要,學習的人要仔細研究。

脈象

《脈經》說:脈搏摸起來軟弱的,是虛的表現。脈搏摸起來緩慢的,是虛的表現。脈搏摸起來微弱的,是虛的表現。脈搏摸起來無力的,是虛的表現。脈搏摸起來像琴弦的,是中虛的表現。

脈搏摸起來又細又微弱的,是血氣都虛弱的表現。脈搏摸起來細小的,是血氣都少的表現。

《醫學要略》說:脈搏摸起來像蔥管一樣中間空空的,是血虛的表現。脈搏摸起來沉而小又慢的,是脫氣的表現。又說:血虛的時候,脈搏會像蔥管一樣大。又說:脈搏摸起來大又空虛的,是脫血的表現。

治療方法

朱丹溪說:天為陽,在地的外面運行;地為陰,居於天的中間,天的大氣向上升發。太陽是實質的,屬於陽,在月亮的外面運行;月亮是缺少的,屬於陰,接受太陽的光芒而發亮。人接受天地之氣而生存,天的陽氣化為氣,地的陰氣化為血,所以陽氣常常有餘而陰氣常常不足,氣常常有餘而血常常不足。又說:《黃帝內經》說精不足的要用有味道的食物來補充,味道是屬於陰的,用陰來補充精,是尋求根本的方法。

這裡說的味道,是指像穀物、豆類、水果蔬菜等,出於自然天生的平和味道,所以才有滋補陰液的功效,而不是用醋醬等烹調出來的偏重口味,那種是人為的味道。《黃帝內經》說陰液的產生,根本在於五味,指的是自然天生的味道。又說陰液的損傷,原因在於五味,指的是人為調和的味道。善於養生的人,不能認為用味道可以補精,就放縱口腹之慾,而加速自己的災禍。又說:形體不足的,要用氣來溫養。

溫養,就是溫存來養護,使氣自然充盈,氣充盈則形體會完好,說補說溫,各有其含義。有些醫方全部用溫熱的藥物來輔助,叫做溫補,這是不合道理的。又說:人年紀大了或是身體虛損,精血都會耗損,陰氣不足以配合陽氣,虛弱的陽氣會向上浮越,所幸有天生的胃氣還能留連,又藉助水穀的陰氣,所以才能牽制住陽氣。有些醫方用溫熱藥物來耗散虛弱的陽氣,或許因為脾胃得到溫養而食慾增加,所以暫時有效。

但人體質有厚薄,病情有深淺,如果治療失誤,如何補救呢?我寧願稍微延遲,考慮周全後再用藥,溫熱藥補虛的方法,我絕對不會使用。

(以上是朱丹溪的治療觀點)

朱丹溪治療老年人虛損,如果發現小便量減少,就是病情加重,應該用人參、白朮為主藥,牛膝、芍藥為輔藥,陳皮、茯苓為佐藥,春天加上川芎,夏天加上黃芩、麥門冬,秋冬加上當歸,多用生薑,一天吃一帖或兩帖,等小便恢復正常就停止用藥,這是老年人養生的快速方法。(這是朱丹溪用來調養母親的藥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