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二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6)

1. 燥證

《內經》曰:諸澀枯涸乾勁皴揭,皆屬於燥。原病式曰:經云風、熱、火同陽也,寒、燥、濕同陰也,又燥、濕少異也。然燥金雖屬秋陰,而異乎寒濕,故反同其風熱也。故火熱勝,則金衰而風生,緣風能勝濕,熱能耗液而反寒,陽實陰虛,則風熱勝於水濕而為燥也。凡人風病多因熱甚,而風燥者為其兼化,以熱為其主也。

蓋肝主於筋,而風氣自甚,又燥熱加之,則筋大燥也。燥金主於收斂,其脈緊澀,故為病勁強緊急而口噤也。或病燥熱太甚而脾胃乾涸成消渴者,或風熱燥甚怫鬱在表而裡氣平者,或善伸數欠筋脈拘急,或時惡寒筋惕而搐,又或風熱燥並而鬱甚於里,故煩滿而或秘結也。及風癇之發作者,由熱甚而風燥為其兼化,涎溢胸膈,燥爍而瘛瘲昏冒僵仆也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說:所有澀、枯、涸、乾、勁、皴、揭等症狀,都屬於燥。

病因分析:經書說,風、熱、火都屬陽性,而寒、燥、濕都屬陰性。燥和濕雖然都是陰性,但有所不同。燥金雖然屬於秋天的陰氣,卻與寒濕不同,反而更接近風熱。所以,火熱過盛,就會導致金氣衰弱而生風,因為風能勝濕,熱能耗損津液,反而導致寒氣,陽氣實而陰氣虛,則風熱就會勝過水濕而形成燥。

一般人患風病,大多是由於熱氣過盛,而風燥是熱病的兼症,以熱為主要病因。

因為肝臟主筋,風邪過盛,再加上燥熱,就會導致筋脈極度乾燥。燥金主收斂,其脈象緊澀,所以患者會出現筋強緊急,口噤不開的症狀。或者燥熱過甚,脾胃乾燥而形成消渴;或者風熱燥邪過盛,停留在體表,而內里氣機平穩;或者患者喜歡伸展肢體,經常打呵欠,筋脈拘緊;或者時而惡寒,筋脈跳動抽搐;或者風熱燥邪同時發作,鬱結在內,導致腹脹滿,便秘。至於風癇發作,是由於熱氣過盛,風燥作為兼症,導致唾液溢滿胸膈,燥熱灼傷,患者昏迷、抽搐、僵硬癱倒。

凡此諸證,皆由熱甚而生風燥,病各有異者,由風熱燥各微甚不等故也。所謂中風筋緩者,因其風熱勝濕而為燥之甚也。然筋緩不收而痿痹,故諸膹郁病痿皆屬於肺金,乃燥之化也。如秋深燥甚,則草木萎落而不收,病之象也。是以掌得血而能握,足得血而能步。夫燥之為病者,血液衰少,不能榮養百骸,故若是也,學者不可不知。

脈法

脈緊而澀,或浮而弦,或芤而虛。

方法

丹溪曰:皮膚皴揭拆裂,血出大痛,或肌膚燥癢,皆火爍肺金,燥之甚也,宜以四物湯去川芎,加麥門冬、人參、天花粉、黃柏、瘛瘲之類治之。

白話文:

這些症狀都是因為體內熱氣太盛,導致風燥生起,而每個病症表現不同,是因為風熱燥的程度不同。例如中風導致筋脈鬆弛,是因為風熱過盛,加上濕氣,讓燥氣更為嚴重。筋脈鬆弛無法收縮,進而出現痿痺,所以所有筋脈、肌肉萎縮的病症都屬於肺金受損,是燥氣造成的。就像秋天深了,燥氣很重,草木就會枯萎凋落,無法收穫,這就是病症的表現。手掌有血才能握拳,腳有血才能行走。燥氣導致疾病,是因為血液不足,無法滋養全身,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症狀,學習醫術的人不能不知道。

脈象緊澀,或浮弦,或虛弱。

治療方法:

丹溪先生說:皮膚乾燥起皺、裂開流血疼痛,或皮膚乾癢,都是火氣灼傷肺金,燥氣過盛導致的,可以用四物湯去除川芎,加上麥門冬、人參、天花粉、黃柏,以及治療抽搐類的藥物來治療。

(以上丹溪方法凡一條)

(以下皆臞仙方)

瓊脂膏,治血虛、皮膚枯燥及消渴等證。

鹿角膠(一斤),生地黃(二十斤,洗淨細搗,取真汁去渣),白沙蜜(二斤,煎一、二沸,掠去上沫淨而止),真酥油(一斤),生薑(二兩,搗取真汁)

上先以文武火熬地黃汁數沸,以絹濾取淨汁,又煎二十沸,下鹿角膠,次下酥油及蜜同煎,良久候稠如餳,以瓷器收貯,每服一、二匙,空心溫酒調下。

白話文:

瓊脂膏方

來源: 此方來自「臞仙方」,為治療血虛、皮膚枯燥及消渴等症的藥方。

藥材:

  • 鹿角膠:一斤
  • 生地黃:二十斤,洗淨細搗,取真汁去渣
  • 白沙蜜:二斤,煎一、二沸,掠去上沫淨而止
  • 真酥油:一斤
  • 生薑:二兩,搗取真汁

製法:

  1. 先以文武火熬生地黃汁數沸,以絹濾取淨汁,再煎二十沸。
  2. 加入鹿角膠,接著加入酥油及蜜,共同煎煮。
  3. 煎煮至稠如餳時,以瓷器收貯。

服用方法:

  • 每次服用一、二匙,空心溫酒調服。

瓊玉膏,治證同前,及肺熱咳嗽甚者。(方見咳嗽門。)

天門冬膏,治血虛肺燥,皮膚折裂,及肺痿咳膿血證。

天門冬(新掘者不拘多少)

上一味,淨洗,去皮心,細搗,絞取汁,澄清,以布濾去渣滓,用銀鍋或沙鍋,慢火熬成膏,每用一、二匙,空心溫酒調服。

地仙煎,治諸燥證。

山藥(杵細,一斤),杏仁(去皮尖,一升),生牛乳汁(二斤)

白話文:

瓊玉膏,用於治療與前文相同的證狀,以及肺熱咳嗽嚴重的患者。(配方請見咳嗽門。)

天門冬膏,用於治療血虛肺燥、皮膚破裂、以及肺痿咳嗽帶膿血的症狀。

天門冬(新挖的,數量不限)

將天門冬洗淨,去皮和心,細細搗碎,絞出汁液,靜置澄清,用布過濾掉渣滓,用銀鍋或沙鍋,小火慢慢熬製成膏,每次服用一到兩匙,空腹時溫酒調服。

地仙煎,用於治療各種燥熱證狀。

山藥(搗碎成粉,一斤),杏仁(去皮尖,一升),生牛乳汁(二斤)

上件將杏仁研細,入牛乳、山藥拌勻,絞取汁,用新瓷瓶密封,重湯煮一日,每服一、二匙,空心溫酒或湯調下。

和血益氣湯(東垣),治口燥舌乾便數,舌上赤脈。此藥生津液,除乾燥,生肌肉。(方見消渴門。)

當歸潤燥湯(東垣),治消渴,大便秘澀乾燥結硬,兼喜溫飲,陰頭退縮,舌燥口乾,眼澀難開等證。(方見消渴門。)

生津甘露湯(一名清涼飲子。東垣),治消中,能食而瘦,口舌乾燥,自汗,大便結燥,小便頻數。(方見消渴門。)

白話文:

將杏仁研磨成細粉,加入牛奶和山藥,充分混合後,擠出汁液,裝入新的瓷瓶中密封,用大火煮一天,每次服用一到兩匙,空腹時用溫酒或湯水送服。

「和血益氣湯」是東垣先生的方劑,用於治療口乾舌燥,大便乾燥,舌頭上出現紅色血絲的症狀。這個方劑可以滋生津液,消除乾燥,促進肌肉生長。

「當歸潤燥湯」也是東垣先生的方劑,用於治療消渴症,伴隨著大便乾燥、堅硬、難以排泄,喜歡喝溫水,陰莖萎縮,舌燥口乾,眼睛乾澀難以睜開等症狀。

「生津甘露湯」,又名「清涼飲子」,也是東垣先生的方劑,用於治療消中症,表現為能吃卻消瘦,口舌乾燥,自汗,大便乾燥,小便頻繁等症狀。

生津甘露飲子(東垣),治消渴,諸燥證。(方見消渴門。)

辛潤緩肌湯(東垣),治諸燥肌渴,及皮膚燥澀等證。(方見消渴門。)

潤燥湯(東垣),治大便燥結,腸胃枯涸等證。

潤腸丸(東垣),治大便乾燥,閉結不通。潤燥和血。

活血潤燥丸(東垣),治大便風秘、血秘,常常燥結。

潤腸湯(東垣),治大便結燥不通。(以上四方,並見大便結燥門。)

白話文:

東垣李杲所著的《醫學入門》中,包含了多種治療燥症的方劑。其中,「生津甘露飲子」主要用於治療消渴和各種燥症;「辛潤緩肌湯」則針對諸燥肌渴、皮膚乾燥等問題;「潤燥湯」可用於治療大便乾燥、腸胃枯涸等症狀;「潤腸丸」專治大便乾燥、閉結不通,具有潤燥和血的功效;「活血潤燥丸」則用於治療大便風秘、血秘,常伴隨燥結的症狀;而「潤腸湯」則用於治療大便結燥不通。這些方劑都可以在《醫學入門》的大便結燥門中找到。

通幽湯,治大便結燥,治在幽門,以辛潤之。

甘草(炙),紅花(各一分),生地黃,熟地(各一錢),升麻,桃仁泥,當歸身(各一錢)

上銼,水煎,調檳榔末五分,稍熱服之。

(醫案)

予仲兄懷德處士,年四十五,平生體瘦弱血少,值庚子年歲金太過,至秋深燥金用事,久晴不雨,得燥證,皮膚折裂,手足枯燥,搔之屑起血出痛楚,十指甲厚,反而莫能搔癢。予制一方,名生血潤膚飲,服數十帖,其病如脫,後治十數人皆驗。

白話文:

通幽湯可以治療大便乾燥結實,因為病症在幽門,所以用辛潤的方法來治療。藥方包括炙甘草、紅花各一分,生地黃、熟地各一錢,升麻、桃仁泥、當歸身各一錢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煎煮,再加入檳榔末五分,稍微加熱後服用。

我哥哥懷德先生,今年四十五歲,體型瘦弱,血氣不足。在庚子年金氣過旺,秋季乾燥的金氣當令,天氣長期晴朗不下雨,導致他出現燥症,皮膚乾裂、手腳乾燥,抓撓時皮膚起屑出血,指甲變厚,連抓癢都變得困難。我開了一副名為生血潤膚飲的藥方,他服用幾十帖後,病症消失,之後用這個方子治療十多人,效果都很好。

(祖傳方)

生血潤膚飲

川歸身(酒洗),生地黃,熟地黃(酒洗),黃耆(蜜炙,各一錢),天門冬(一錢五分),麥門冬(去心,一錢),五味子(九粒),片芩(去朽,酒洗,五分),栝蔞仁(五分),桃仁泥(五分),酒紅花(一分),升麻(二分)
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溫服。如大便結燥,加麻仁、郁李仁各一錢。

白話文:

生血潤膚飲由川歸身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黃耆、天門冬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片芩、栝蔞仁、桃仁泥、酒紅花、升麻等藥材組成,細切後,取水兩杯煎至一杯,溫服。若大便乾燥,可再加入麻仁、郁李仁各一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