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一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10)

1. 醫學或問(凡五十一條)

夫所謂腎間動氣者,釋者皆指為兩尺。兩尺既絕,何謂寸口脈平?何不言尺中腎脈,而言腎間動氣?請明辯以釋吾疑,幸甚。曰:此言寸口脈平而死者,亦兼關尺而論也。腎間動氣者,臍下氣海丹田之地也。或曰:臍下中行,乃任脈所屬,與腎何相干哉?曰:各開寸半為第二行,皆屬足少陰腎經。

其臍與背後命門穴對,各開寸半,腎腧穴也。故丹田氣海與腎脈相通,為腎之根也。又若有生之初,先生二腎,胞系在臍,故氣海丹田實為生氣之源,十二經之根本也。或曰:寸口既平,奚疑其死乎?曰:此為病劇形脫者論耳。《內經》曰:形肉已脫,九候雖調者死。凡見人之病劇者,人形羸瘦,大肉已脫,雖六脈平和,猶當診候足陽明之衝陽與足少陰之太谿。二脈或絕,更候臍下腎間之動氣。

其或動氣未絕,猶有可生之理;動氣如絕,雖三部平和,其死無疑矣。醫者其可不詳察乎。

或問:《內經》有曰:陽明病甚,則棄衣而走,登高而歌,或不食數日,而逾垣上屋,所上之處,皆非素所能也。素非所能,因病而不食,反能登非常之處,豈有是哉?曰:《難經》有云:重陽者狂,重陰者顛。又曰:顛多喜而狂多怒。所謂重陽者,三部陰陽脈皆洪盛而牢,故病強健而有力,故名曰狂。

謂重陰者,三部陰陽脈皆沉伏而細,故病疲倦而無力,故名曰顛。嘗見東陽樓氏一少年病狂,一日天風大作,忽飛上於邑東之塔巔,且歌且哭,其塔實無容步之堦,眾皆以為怪。予思龍乃純陽之物,伏蟄於海內,其身止有鱗甲,且無羽翼,遇陽氣升騰之日,則借風雲之勢而能飛騰,即此義也,奚足為怪哉。

或問:《難經》五十三難曰:經言七傳者死,間臟者生。然。七傳者,傳其所勝也。間臟者,傳其子也。何以言之?假令心病傳肺,肺病傳肝,肝病傳脾,脾病傳腎,腎病傳心,一臟不再傷,故言七傳者死也。間臟者,傳其所生也。假令心傳脾,脾傳肺,肺傳腎,腎傳肝,肝傳心,是子母相傳,周而復始,如環無端,故言生也。夫經文所謂七傳者,據其數止六傳而已。

謂一臟不再傷,按其數乃有四臟不再受傷。且其間臟之理,未聞有發明之旨,釋者止是隨文解義而已,請明辯以釋吾疑可乎?曰:夫此條,言虛勞之證也。其所謂七傳者,心病上必脫腎病傳心一句。其一臟不再傷,當作三臟不再傷。皆傳寫之誤耳。蓋虛勞之證,必始於腎經,五臟從相剋而逆傳,已盡又復傳於腎與心,則水絕滅而火大旺,故死而不復再傳彼之三臟矣。

其有從相生而順傳者,蓋腎水欲傳心火,卻被肝木乘間而遂傳肝木,然後傳心火,次第由順行而及於彼之三臟,而有生生不息之義,故曰間臟者生。學者其再思之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腎間動氣」,解釋的人都認為是指兩尺脈。如果兩尺脈都消失了,為什麼又說寸口脈是平的呢?為什麼不說尺中的腎脈,而是說腎間動氣呢?請明確解釋來解除我的疑惑,那真是太好了。

回答說:這裡說的寸口脈平而死的人,也兼顧關脈和尺脈一起討論的。所謂的腎間動氣,是指臍下氣海丹田的部位。

有人問:臍下正中間是任脈所屬,與腎有什麼關係呢?

回答說:從臍下正中線旁開寸半的第二條線,都屬於足少陰腎經。

臍部與背後的命門穴相對應,各自旁開寸半的地方,是腎俞穴。所以丹田氣海與腎脈相通,是腎的根本。而且,人在剛出生時,先有兩個腎,胞系附在臍部,所以氣海丹田實在是生氣的根源,是十二經脈的根本。

有人問:寸口脈既然是平和的,為什麼還會懷疑人會死呢?

回答說:這是針對病重到形體脫落的人說的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形體肌肉已經脫落,即使九候脈象調和,也會死亡。凡是看到病情嚴重的人,形體消瘦,肌肉已經脫落,即使六脈平和,還是要診察足陽明的衝陽脈和足少陰的太谿脈。這兩脈如果斷絕,再診察臍下腎間的動氣。

如果動氣還沒有斷絕,還有存活的希望;動氣如果斷絕,即使三部脈都平和,也一定會死亡。醫生怎能不仔細觀察呢?

有人問:《黃帝內經》有說:陽明病嚴重時,會脫掉衣服跑來跑去,登上高處唱歌,或者好幾天不吃飯,卻能翻牆上屋,這些地方平常都做不到的。平常做不到的事情,因為生病不吃飯,反而能登上不尋常的地方,這怎麼可能呢?

回答說:《難經》有說:陽氣過盛就會發狂,陰氣過盛就會顛倒。又說:顛狂多喜,發狂多怒。所謂的陽氣過盛,是指三部陰陽脈都洪大盛滿而牢實,所以生病時身體強壯有力,因此稱作發狂。

所謂的陰氣過盛,是指三部陰陽脈都沉伏細微,所以生病時疲倦無力,因此稱作顛倒。曾經看見東陽樓氏一個年輕人發狂,一天狂風大作,忽然飛上城東的塔頂,又唱又哭,那塔並沒有可以行走的地方,大家都覺得很奇怪。我認為龍是純陽之物,潛藏在海中,身上只有鱗甲,沒有翅膀,遇到陽氣上升的日子,就能藉著風雲的氣勢飛騰,就像這個道理一樣,有什麼奇怪的呢?

有人問:《難經》第五十三難說:經典說病邪傳到第七個臟腑就會死亡,傳到間隔的臟腑則會活下來。所謂的七傳,是指傳到它所剋制的臟腑。所謂的間傳,是指傳到它所生的臟腑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例如心病傳到肺,肺病傳到肝,肝病傳到脾,脾病傳到腎,腎病傳到心,一個臟腑不再受到第二次損傷,所以說七傳會死。所謂的間傳,是指傳到它所生的臟腑。例如心傳到脾,脾傳到肺,肺傳到腎,腎傳到肝,肝傳到心,這是母子相傳,周而復始,像圓環一樣沒有終止,所以說會活下來。經典裡所說的七傳,按照次數來說,應該只有六傳而已。

說一個臟腑不再受到第二次傷害,按照次數來說,應該只有四個臟腑不再受到傷害。而且,間傳的道理,沒有聽到有明確的解釋,解釋的人只是依照字面上的意思解釋而已,請您明確解釋,來解除我的疑惑,可以嗎?

回答說:這條經文,說的是虛勞的病症。它所說的七傳,心病後面必須刪掉腎病傳心這一句。它所說的一個臟腑不再受到傷害,應該寫成三個臟腑不再受到傷害。這都是抄寫錯誤。大概虛勞的病症,必定是開始於腎經,五臟從相剋的關係而逆向傳遞,傳盡之後又再傳到腎和心,就會水竭火旺,所以死亡而不再傳給其他三個臟腑了。

如果從相生的關係而順向傳遞的,大概是腎水想傳給心火,卻被肝木趁機而傳到肝木,然後傳到心火,按次序由順向而達到那三個臟腑,就有生生不息的意義,所以說傳到間隔的臟腑可以活下來。學習的人要再仔細思考這個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