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三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18)

1. 痞滿

夫痞滿之證,不可執一,全在活法,詳脈證虛實而調之可也。

(醫案)

山頭沈三十一丈,年三十餘,身材肥盛,夏秋間因官差丈量田地辛苦,至冬間得痞滿證,兩脅氣攻,胸中飽悶,不能臥,欲成脹滿證。歷數醫者,皆與疏氣耗散之藥,皆不效。十一月初旬,召予診治,兩手關前皆浮洪而弦澀,兩關後脈皆沉伏。予曰:此膈上有稠痰,脾土之氣敦阜,肝木鬱而不伸,當用吐法,木鬱達之之理也。

奈何值冬月降沉之令,未可行此法,且先與豁痰疏肝氣,瀉脾胃敦阜之氣。用平胃散加半夏、茯苓、青皮、川芎、草龍膽、香附、砂仁、柴胡、黃連、栝蔞子等藥,病退之十有三四。待次年二月初旬,為行倒倉法,平安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痞滿症狀,不能用單一的方法來治療,重點在於靈活運用,詳細診斷脈象和症狀的虛實,然後加以調理就可以。

(醫案)

有個叫山頭沈的三十一歲男子,體型肥胖。他在夏秋季節因為公務,辛苦丈量田地,到了冬天得了痞滿症,兩側脅肋部位氣體攻竄,胸口飽脹悶痛,無法躺臥,看起來就要變成脹滿的樣子。他看過好幾個醫生,都開疏通氣機、耗散的藥,但都沒效。十一月初,請我為他診斷治療,發現他兩手寸關前的脈象都是浮大而又弦澀,兩關後的脈象都是沉伏。我說:這是因為他的膈膜上有濃稠的痰液,脾土之氣厚實,肝木之氣鬱結而不能伸展,應該用吐法,來疏通肝木鬱結的道理。

但是因為正值冬天,是下降沉靜的時令,不適合用吐法,所以先用化痰、疏肝氣,瀉脾胃厚實之氣的藥。我開了平胃散,再加上半夏、茯苓、青皮、川芎、草龍膽、香附、砂仁、柴胡、黃連、栝蔞子等藥,他的病情就減退了十分之三四。等到隔年二月初,為他施行倒倉法,就平安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