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三 (17)
卷之三 (17)
1. 痞滿
大消痞丸(東垣),治一切心下痞,及年久不愈者。
乾生薑,神麯(炒),甘草(炙,各二錢),豬苓(二錢五分),澤瀉,厚朴(薑汁拌炒),砂仁(各三錢),半夏(湯泡七次,去皮臍),陳皮(去白),人參(各四錢),黃連(陳壁土炒,去土),黃芩(如連制,各六錢),枳實(五錢,去穰麩炒),薑黃,白朮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至百丸,空心白湯下。
失咲丸(一名枳實消痞丸,東垣),治右關脈弦,心下虛痞,惡食懶倦。開胃進食。
乾生薑(一錢),甘草(炙),麥糵面(炒),白茯苓,白朮(各二錢),半夏曲,人參(各三錢),厚朴(薑製,四錢),枳實(麩炒黃色),黃連(各五錢)
上為細末,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七、八十丸,白湯下。
消痞湯(一名木香化滯湯,東垣),治因憂氣鬱結中脘,腹皮里微痛,心下痞滿,不思飲食。
川歸,枳實(炒,各四分),陳皮,生薑,木香(各六分),柴胡(七分),甘草(炙),草豆蔻(各一錢,麵包煨),半夏(一錢五分),紅花(一分)
上細切,作一服,加生薑三片,水二盞,煎至一盞,溫服。
黃連消痞丸(東垣),治心下痞滿,壅滯不散,煩熱喘促不安。
澤瀉,薑黃(各一錢),乾生薑(二錢),甘草(炙),茯苓,白朮(各三錢),陳皮(五錢),豬苓(去黑皮,五錢),枳實(麩炒黃色,七錢),半夏(湯泡七次,九錢),黃連(一兩),黃芩(二兩,炒)
上為細末,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白湯下。
黃芩利膈丸(東垣),除胸中熱,利膈上痰。
生黃芩,炒黃芩(各一兩),半夏,黃連,澤瀉,南星(各五錢),枳殼(麩炒去穰),陳皮(去白,各三錢),白朮(二錢),白礬(一錢),今加蘿蔔子(五錢,炒),小皂角(一錢)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白湯下。忌酒、濕面、魚腥。
(丹溪活套)云:凡心下痞滿,須用枳實、黃連。如肥人心下痞,內有濕飲,宜蒼朮、半夏、縮砂、茯苓、滑石之類。如瘦人心下痞,乃鬱熱在上焦,宜枳實、黃連以導之,葛根、升麻以發之。如人飲食後,因冒風寒,飲食不消而作痞滿,宜吳茱萸、縮砂、藿香、草豆蔻之類,溫以化之。如脾氣虛弱,轉運不調,飲食不化而作痞者,宜白朮、山楂、神麯、麥芽之類以消之。
又曰:痞滿之證不一,有傷寒下早而作痞者,枳殼桔梗湯、小陷胸湯之類。有因飲食填塞胸中而作痞者,保和丸、東垣枳實導滯丸、木香化滯湯之類。傷寒下多則亡陰而痞者,四物湯加參、苓、白朮、升麻、柴胡,少佐以陳皮、枳殼之類除之。或大病後,元氣未夏而胸滿氣短者,宜補中益氣湯、陳皮枳朮丸、木香枳朮丸之類。
白話文:
大消痞丸(出自東垣),治療各種心下痞塞不適,以及久治不癒的狀況。
藥材包含:乾薑、炒過的麥芽、炙甘草(各8克),豬苓(10克)、澤瀉、用薑汁拌炒過的厚朴、砂仁(各12克),用熱水浸泡七次、去皮臍的半夏,去除白色內膜的陳皮,人參(各16克),用陳年灶壁土炒過的黃連、和黃連同樣處理的黃芩(各24克),去除內膜、用麩皮炒過的枳實(20克),薑黃、白朮(各40克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湯浸過的蒸餅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50到100顆,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。
失咲丸(又名枳實消痞丸,出自東垣),治療右寸脈弦緊,心下虛弱痞塞,食慾不振、精神倦怠的狀況,能開胃促進食慾。
藥材包含:乾薑(4克),炙甘草、炒過的麥芽麵、白茯苓、白朮(各8克),半夏曲、人參(各12克),用薑汁炮製的厚朴(16克),用麩皮炒至黃色的枳實、黃連(各20克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蒸餅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70到80顆,用白開水送服。
消痞湯(又名木香化滯湯,出自東垣),治療因憂愁導致氣鬱結於中脘,腹部皮膚內側隱隱作痛,心下痞塞脹滿,不想吃東西的狀況。
藥材包含:當歸、炒過的枳實(各1.6克),陳皮、生薑、木香(各2.4克),柴胡(2.8克),炙甘草、用麵包包裹煨過的草豆蔻(各4克),半夏(6克),紅花(0.4克)。
將上述藥材切碎,做成一劑,加入三片生薑,用水兩碗煎煮至一碗,溫服。
黃連消痞丸(出自東垣),治療心下痞塞脹滿,阻滯不通,煩躁發熱、氣喘不安的狀況。
藥材包含:澤瀉、薑黃(各4克),乾薑(8克),炙甘草、茯苓、白朮(各12克),陳皮(20克),去除黑皮的豬苓(20克),用麩皮炒至黃色的枳實(28克),用熱水浸泡七次的半夏(36克),黃連(40克),炒過的黃芩(80克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蒸餅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50顆,用白開水送服。
黃芩利膈丸(出自東垣),清除胸中熱邪,化解膈上痰液。
藥材包含:生黃芩、炒黃芩(各40克),半夏、黃連、澤瀉、天南星(各20克),用麩皮炒過、去除內膜的枳殼,去除白色內膜的陳皮(各12克),白朮(8克),白礬(4克),現在加入炒過的蘿蔔子(20克),小皂角(4克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湯浸過的蒸餅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50顆,用白開水送服。忌食酒、濕麵、腥味食物。
(出自丹溪的活套方法)說:凡是心下痞塞脹滿,必須使用枳實、黃連。如果肥胖的人心下痞塞,體內有濕飲,適合使用蒼朮、半夏、縮砂、茯苓、滑石等藥材。如果瘦的人心下痞塞,是鬱熱在上焦,適合用枳實、黃連來疏導,葛根、升麻來發散。如果人們在飲食後,因為受風寒,導致飲食不消化而產生痞塞脹滿,適合使用吳茱萸、縮砂、藿香、草豆蔻等藥材,用溫藥來化解。如果脾氣虛弱,運化功能失調,飲食不消化而產生痞塞,適合使用白朮、山楂、麥芽、神麯等藥材來消導。
又說:痞塞脹滿的證狀有很多種,有的是因為傷寒病過早使用攻下藥而導致痞塞,這類情況可以使用枳殼桔梗湯、小陷胸湯等方劑。有的是因為飲食填塞在胸中而導致痞塞,這類情況可以使用保和丸、東垣枳實導滯丸、木香化滯湯等方劑。傷寒病過多使用攻下藥導致陰液耗損而產生痞塞,可以使用四物湯,再加入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升麻、柴胡,少量佐以陳皮、枳殼等藥材來消除。或者大病過後,元氣還沒恢復就出現胸悶氣短,適合使用補中益氣湯、陳皮枳朮丸、木香枳朮丸等方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