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三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11)

1. 噎膈

戴氏曰:氣虛者,脈必緩而無力。血虛者,脈必數而無力。痰者,寸關脈必沉,或伏而大。有氣滯結者,寸關沉而澀。

張雞峰曰:噎當是神思間病,惟內觀以自養可安。此言深中病情。

屎如羊屎者,不治。(大腸無血故也。)年高者,不治。(年五十餘,則不可治矣。)

戴氏曰:氣血俱虛者,則口中多出沫。但見沫大出者,必死不治。

治法,用童便、韭汁、竹瀝、薑汁、牛羊乳(一本有驢屎),氣虛入四君子湯,血虛入四物湯。切不可用香燥藥,宜薄滋味。

一法,用黃連三錢(薑汁炒),山楂肉二錢,保和丸二錢,同為末,糊丸麻子大,胭脂胚子為衣,人參湯入竹瀝,下五十丸。

一方,用馬匏兒燒存性,陳米湯調服。(即野田瓜,北方多有。原本書馬剝兒,誤也。)

一云,馬匏兒燒存性一錢,好棗肉四枚,平胃散二錢,溫酒調服,食即可下,然後隨病源調理。

一方,用吳茱萸、黃連、貝母、栝蔞子、牛轉草,丸服。

一方,用韭汁二兩,牛乳一盞,生薑半兩搗汁,和勻頓服,效。

有氣結者,用開導之劑。有陰火上炎者,作陰虛治。有積血者,當消息去之,韭汁能下膈上瘀血。

古方用人參以補肺,御米以解毒,竹瀝以清痰,乾薑以養血,粟米以實胃,蜜以潤燥,姜以去穢。有治寒者,必為當時有實因於寒者用之也,挾寒者間或有之。今人悉因痰氣,久誤於醫,傳變而成,其無寒也明矣。

(以上丹溪方法凡十一條)

栝蔞實丸(局方),治膈噎,胸膈痞,痛徹背脅,喘急妨悶。

栝蔞實(去殼別研),枳殼(去穰麩炒),半夏(湯泡七次),桔梗(炒,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薑汁米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生薑湯送下。

寬中進食丸(東垣),滋形氣,喜飲食。(方見內傷門。)

人參利膈丸(東垣),治膈噎,胸中不利,大便結燥,痰嗽喘滿,脾胃壅滯。推陳致新,治膈氣之聖藥也。

木香,檳榔(各七錢五分),人參,當歸,藿香,甘草,枳實(麩炒黃,各一兩),大黃(酒濕蒸熟),厚朴(薑製,一兩)

上為細末,滴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溫水下。

(丹溪活套)云:凡膈噎反胃,悉用二陳湯加薑汁、竹瀝、童便、韭汁之類為主治。如胸中覺有熱悶,本方加土炒黃連、黃芩、栝蔞仁、桔梗之類。如血虛瘦弱之人,本方合四物湯,少加杏仁泥、紅花,童便、韭汁之類仍不可缺。如飲酒人,本方加砂糖、驢屎入內服。如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或食下須臾即吐者,此胃可容受而脾不能傳送也,或大小腸秘結不通,食返而上奔也,本方加酒蒸大黃、桃仁之類以潤之。脾不磨者,本方多加麥糵面、神麯之類以助化之。

如氣虛肥白人膈噎者,本方合四君子湯,亦加竹瀝、薑汁為要藥也。有因七情鬱結成氣噎者,本方加香附、撫芎、木香、檳榔、栝蔞仁、砂仁之類。凡膈噎,大便燥結,用大黃,乃急則治其標之劑也。仍用四物湯加童便、韭汁,多飲牛羊乳為上策也。但不可以人乳代之,蓋人乳內有飲食烹飪之火及七情之火存於中,故不可代服也。

白話文:

戴氏說:氣虛的人,脈象一定會緩慢而無力。血虛的人,脈象一定會快速而無力。有痰的人,寸關脈的位置一定會沉在底下,或是摸起來沉伏而寬大。氣滯結的人,寸關脈會沉而澀。

張雞峰說:噎病應該是精神思慮引起的疾病,只有向內觀照、自我修養才能平安。這句話深刻地說中了病情。

大便像羊屎一樣的人,無法醫治。(因為大腸沒有血。)年紀大的人,無法醫治。(超過五十歲,就無法醫治了。)

戴氏說:氣血都虛的人,口中會有很多泡沫。只要看到泡沫大量出現,就一定是無法醫治的死症。

治療方法,使用童便、韭菜汁、竹瀝、薑汁、牛羊乳(有的版本寫驢屎),氣虛的人使用四君子湯,血虛的人使用四物湯。切記不可使用香燥的藥物,應該吃清淡的食物。

另一種方法,用黃連三錢(用薑汁炒過),山楂肉二錢,保和丸二錢,一起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如麻子般大小的藥丸,外層裹上胭脂粉,用人參湯加入竹瀝送服,一次服用五十丸。

還有一個方子,用馬匏兒燒成炭,用陳米湯調服。(馬匏兒就是野田瓜,北方很多。原本的書寫成馬剝兒,是錯的。)

還有一種說法,用馬匏兒燒成炭一錢,好的紅棗肉四枚,平胃散二錢,用溫酒調服,吃完食物就能順利下嚥,然後再根據病因調理。

還有一個方子,用吳茱萸、黃連、貝母、栝蔞子、牛轉草,做成藥丸服用。

還有一個方子,用韭菜汁二兩,牛奶一杯,生薑半兩搗爛取汁,混合均勻一次喝下,有效。

如果有氣結的現象,使用開導氣機的藥劑。有陰火上炎的現象,按照陰虛來治療。有積血的現象,應該設法去除,韭菜汁可以去除膈膜上的瘀血。

古方用人參來補肺,用御米來解毒,用竹瀝來清除痰液,用乾薑來養血,用粟米來健胃,用蜂蜜來滋潤乾燥,用薑來去除穢濁。有治療寒症的,一定是當時有實際的寒邪侵入才會使用,夾雜寒邪的情況偶爾會有。現在的人都是因為痰氣,長期被醫生誤診,病情變化而成的,沒有寒邪是很明顯的。

(以上是朱丹溪的方法,共有十一條)

《栝蔞實丸》(出自《局方》),治療噎膈,胸膈痞塞,疼痛徹背,呼吸急促,胸悶。

栝蔞實(去掉外殼,另外研磨),枳殼(去掉瓤,用麩皮炒過),半夏(用開水浸泡七次),桔梗(炒過,各一兩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薑汁和米糊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般大小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。

《寬中進食丸》(出自李東垣),滋養形體和氣,增進食慾。(方子在內傷門。)

《人參利膈丸》(出自李東垣),治療噎膈,胸中不舒服,大便乾燥,咳嗽多痰,呼吸急促,脾胃壅塞。是促進新陳代謝,治療膈氣的聖藥。

木香、檳榔(各七錢五分),人參、當歸、藿香、甘草、枳實(用麩皮炒黃,各一兩),大黃(用酒蒸熟),厚朴(用薑汁炮製,一兩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加水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般大小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溫水送服。

(朱丹溪的活用方法)說:凡是噎膈、反胃,都用二陳湯加上薑汁、竹瀝、童便、韭菜汁之類作為主要治療方法。如果胸中覺得有熱悶,在原方中加入用土炒過的黃連、黃芩、栝蔞仁、桔梗之類。如果血虛瘦弱的人,在原方中加入四物湯,少量加入杏仁泥、紅花,童便、韭菜汁之類仍然不能缺少。如果喝酒的人,在原方中加入砂糖、驢屎一起服用。如果早上吃完晚上吐,晚上吃完早上吐,或吃下後很快就吐出來,這是胃可以容納食物,但是脾無法傳輸,或是大小腸阻塞不通,食物逆流而上的現象,在原方中加入酒蒸過的大黃、桃仁之類來潤腸。如果脾胃不消化,在原方中多加入麥芽麵、神麴之類來幫助消化。

如果氣虛肥胖的人得了噎膈,在原方中加入四君子湯,也加入竹瀝、薑汁作為主要藥物。如果是因為情緒鬱結引起的氣噎,在原方中加入香附、川芎、木香、檳榔、栝蔞仁、砂仁之類。凡是噎膈,大便乾燥,使用大黃,是緊急治療的方法。仍然要使用四物湯加入童便、韭菜汁,多喝牛羊乳是最好的方法。但是不可以用人乳代替,因為人乳內含有飲食烹飪的火氣和七情之火存留其中,所以不能代替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