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傳

《醫學正傳》~ 卷之三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9)

1. 嘔吐

上細切,作一服,水一盞半,加生薑五片,煎至一盞,熱服。

(丹溪活套)云:胃中有熱,膈中有痰,令人時常嘔吐清水,作噯氣吞酸等證,用二陳湯加姜炒黃連、梔子、蒼朮、川芎、香附、砂仁、神麯、山楂,少加木香以行滯氣,加姜,水煎服。久病虛者,加人參、白朮。胃寒者,加益智、草豆蔻、乾薑、桂心之類,去黃連、梔子。

又甚者,加丁香、附子。如脅痛或脾痛,右關脈弦,嘔吐不已,此木乘土之分也,本方加人參、白朮、升麻、柴胡、青皮、芍藥、川芎、砂仁、神麯之類。如時常吐清水,或口甘不喜食,冷涎自下而湧上者,此脾熱所致也,本方加白朮、芍藥、升麻、土炒黃連、梔子、神麯、麥芽、乾生薑,或丸或煎皆可。

如時常噁心吐清水,心胃作痛,得食則漸止,飢則甚者,此胃中有蛔也,本方加苦楝根、使君子,煎服即愈,或用黑錫灰、檳榔末等分,米飲調下。

(醫案)

在城黃氏婦,年將三十,產後困食傷,致胃虛不納穀,四十餘日矣,聞穀氣則噁心而嘔,聞藥氣亦嘔,求予治。予曰:藥不能入口,又將何法以治之乎。懇求不已,遂制一方,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各五錢,甘草二分,陳皮、藿香、砂仁各五分,炒神麯一錢,十年以上陳倉米一合,順流水二大白盞煎沸,泡伏龍肝研細,攪渾,放澄清,取一盞,加薑棗,同煎前藥至七分,稍冷服。此藥遂納而不吐,別以陳倉米煎湯時時與之,日進前藥二、三服,漸能吃粥而安。

後以此法治十數人,皆驗。

白話文:

[嘔吐]

將藥材切細,取一份,加一盞半水,再加五片生薑,煎至剩下一盞,趁熱服用。

(丹溪活套)說:胃裡有熱,膈膜中有痰,會讓人時常嘔吐清水,打嗝、吞酸等症狀,可以用二陳湯,再加上薑炒黃連、梔子、蒼朮、川芎、香附、砂仁、神麯、山楂,少量加入木香來疏通阻塞的氣,再加生薑,用水煎服。如果久病體虛,就加人參、白朮。如果是胃寒,就加益智、草豆蔻、乾薑、桂心之類的藥材,去掉黃連、梔子。

如果情況更嚴重,可以加丁香、附子。如果胸脅痛或脾痛,右手的脈搏呈現弦脈,而且嘔吐不停,這是木氣過盛侵犯脾土的表現,可以使用原來的方子,再加人參、白朮、升麻、柴胡、青皮、芍藥、川芎、砂仁、神麯之類的藥材。如果常常吐清水,或口中發甜不喜歡吃東西,口水不斷湧上來,這是脾熱引起的,可以使用原來的方子,再加白朮、芍藥、升麻、土炒黃連、梔子、神麯、麥芽、乾生薑,可以煎藥服用,也可以製成藥丸服用。

如果時常噁心吐清水,心胃疼痛,吃東西後會稍微緩解,飢餓時更嚴重,這是胃裡有蛔蟲的緣故,可以使用原來的方子,加上苦楝根、使君子,煎服後就會好轉,也可以用黑錫灰、檳榔末等量混合,用米湯調服。

(醫案)

城裡有個姓黃的婦人,年近三十,生產後因飲食不慎而傷了脾胃,導致胃虛不能消化食物,已經四十多天了,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噁心嘔吐,聞到藥味也嘔吐,來求我醫治。我說:藥都不能入口,那要用什麼方法治療呢?她懇求不止,於是擬定一個方子,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各五錢,甘草二分,陳皮、藿香、砂仁各五分,炒神麯一錢,十年以上的陳舊米一合,用流動的清水兩大碗煮開,用熱水沖泡研磨細的伏龍肝,攪拌均勻,放沉澱後取一碗,加入薑和棗,與之前的藥材一起煎至剩七分,稍涼後服用。這藥就順利吃下沒吐,另外用陳舊米煮湯時時給她喝,每天服用這個藥二、三次,逐漸可以吃粥而康復。

後來用這個方法治療了十幾個人,都有效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