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巖

《本草思辨錄》~ 緒說 (8)

回本書目錄

緒說 (8)

1. 緒說

本之下,中之見兩句,義蓋如是。在見之下者,則舍六承氣而奚屬。觀新校正以此與六承氣一節,均引六元正紀大論為證,亦隱然見及之矣。或曰:厥陰之上,風氣主之,風氣在厥陰之上,故厥陰為標。不知此上字,猶蔡邕獨斷所謂上者尊位所在也,與上下之上有別。不然,子午之歲,上見少陰,何以不云下見少陰。

子午之上,少陰主之,何以不云熱氣主之。觀所謂本也是謂六元,兩句連下,厥陰之上風氣主之等句,亦兩句連下,本字兼頂三陰三陽,玩味之即見。王氏惟誤認標本,故其注至真要大論也,強名其標本之同異,以陰為寒,陽為熱,有本末同,本末異之說。天地造化之機,其陰陽錯綜,難以跡求。

少陽太陰,看似本末同矣,而甲木與乙木同氣,厥陰非陽,己土與戊土同氣,陽明非陰,同之中暗藏有異。少陰太陽,看似本末異矣,而腎水亦陰,小腸火亦陽,異之中兼寓有同。況經有六而以寒熱概之,標本多寡相懸,且絕無界畫可守,恐無此顢頇之經文。歷考醫集以表裡先後之類分標本者,皆燦若列眉,不稍淆混。

依王說列六經標本,則皆意為分隸,按之各家,互有出入,信乎王說之不可為典要也。然則六氣標本所從不同者何謂也?曰:此一語是冒下總綱,下即申明不同之故與所從之何氣,又繼之以從本者化生於本云云,明乎其從之為化生,非病之化生。下文百病之起一節,乃是說到病生,經文何等明顯。

蓋本猶主也,中猶賓也,標則亦本亦主而未有定分者也。是故從本則中氣從本,從中則本氣從中。推之從標亦然。猶主賓之相為酬酢,而他人不與焉者也。自專以人身之病言,而論者偶觸一事,遂詡心得,並不統會全文。如劉潛江以葛根起陰氣為從太陰行化,合陽明從中氣之義。

是葛根之從,非本文之所謂從。陸九芝以濕溫為陽明生於中氣之病,治以蒼朮白虎。不特仲聖濕溫無此說,即許叔微之論賊邪亦不然。至他病之從生,律以此而不合,與厥陰亦當有中氣病,則兩家皆置不議矣。素問言從言化生,不可勝數,而此一節論者咸以病求,總緣未明標義。

余蓋於此又得一標本相反之旨焉。相反者不同之極,亦不同也。何以言之?六氣中從本從標者,止少陰太陽。少陰一臟,兼具水火,自反者也。而中氣太陽之水,又與少陰之火反。太陽水也,而中氣少陰兼具水火,自反者也,其火與太陽之水又反。其餘四氣,則皆木火相生,土金相生,欲不以反為標義得乎。

且此義經又明告之矣。曰:病反其本,得標之病;治反其本,得標之方。按所從以化生言,故從標者止少陰太陽。此以病言,統乎六氣,故反乎本即為標,如間氣六承氣皆是。乃王注言少陰太陰二氣,餘四氣標本同。既以二氣為反,獨不思二氣之反,是水火本具之反,非恍惚無憑之反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主要在探討中醫理論中「標本」的概念,以及六氣(風、熱、濕、燥、寒、火)之間如何相互影響。作者認為,前人對《黃帝內經》中標本的理解有誤解,尤其是王冰的註解,他試圖闡明自己的觀點。

開頭提到,《內經》中「本之下,中之見兩句」,意思是這樣的。而「在見之下者」,就是說除了六氣,就沒有其他可以歸屬的了。作者認為,新校正本將這段文字與六承氣歸為一節,並以《六元正紀大論》為證,其實也隱約點明了這一點。

有人說,厥陰在最上方,風氣主導,所以厥陰是標。作者認為,這裡的「上」字,指的是尊位,和「上下」的「上」不同。如果「上」字是指方位,那為什麼子午年會說「上見少陰」,而不是「下見少陰」呢?

同樣,子午年說「上見少陰」,由少陰主導,為什麼不說「熱氣主導」呢?作者認為,「本」指的是六元,所以「厥陰之上風氣主之」等句都是連著理解的。本字涵蓋三陰三陽,仔細體會就能理解。王冰錯解了標本的意義,註解《至真要大論》時,強行解釋標本的同異,認為陰就是寒,陽就是熱,得出本末相同、本末不同的說法。但天地造化運行的機制,陰陽交錯複雜,難以簡單歸納。

少陽太陰看似本末相同,但甲木和乙木同氣,厥陰卻不是陽;己土和戊土同氣,陽明卻不是陰。相同之中暗藏不同。少陰太陽看似本末不同,但腎水是陰,小腸火是陽,不同之中也包含相同。而且,經脈有六條,僅用寒熱概括,標本的數量差異很大,也沒有明確的界限,這樣理解經文太過粗糙。歷代醫學著作中,用表裡先後等來區分標本的,都是條理清晰,不會混淆。

按照王冰的說法來區分六經標本,就認為標本是固定的歸屬,但各家的說法都不一致,可見王冰的說法並不可靠。那麼,六氣標本的區別到底是什麼呢?作者認為,這是以下章節的總綱,接下來會說明不同的原因,以及歸屬於哪種氣,並說明從本者會化生於本,這表示從是化生,而不是疾病的產生。下文「百病之起」才開始談論疾病的產生,經文非常明確。

「本」就像是主人,「中」就像是賓客,「標」則亦是本亦是主,沒有固定歸屬。所以,從本時,中氣會跟隨本;從中時,本氣會跟隨中。從標的情況也一樣。就像主賓互相酬應,其他人則不參與。有些人只從人身的疾病來看,偶爾觸及到一點就自認為有心得,不結合全文來理解。例如,劉潛江認為葛根可以升發陰氣,是從太陰運化,符合陽明從中氣的意義。但葛根的「從」並非本文所指的「從」。陸九芝認為濕溫是陽明中氣的病,用蒼朮白虎湯治療。但不僅張仲景的濕溫沒有這種說法,許叔微關於賊邪的理論也不是這樣。其他疾病的產生,也不能用這種方式來解釋,而且厥陰也應該有中氣的病,這兩家都沒有提到。素問中關於「從」和「化生」的說法很多,但學者都從疾病的角度來理解,是因為不明白標的意義。

作者在這裡又得到一個標本相反的觀點。相反是不同的極致,也屬於不同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六氣中從本從標的只有少陰和太陽。少陰一臟同時具備水火,是自身相反的。而中氣太陽的水,又與少陰的火相反。太陽屬水,而中氣少陰同時具備水火,也是自身相反的。太陽的火與太陽的水又相反。其餘四氣,都是木火相生,土金相生,不可能不用相反來定義標。

而且,經文也明確說明了這一點:「病反其本,得標之病;治反其本,得標之方。」按照從是化生而來的說法,所以從標的只有少陰和太陽。這是從疾病的角度來說的,統攝六氣,所以反本就是標,比如間氣、六承氣都是如此。而王冰的注釋認為少陰、太陰兩氣相反,其餘四氣標本相同。既然認為兩氣相反,為什麼不想想這兩氣的相反,是水火本來就存在的相反,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相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