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思辨錄》~ 卷三 (26)
卷三 (26)
1. 桂枝
結破中補而陽亦復,腹滿時痛,惡能不愈,此滿痛之治法。急痛非小建中不可,以飴能緩急亦能助滿,方劑自各有當也。徐忠可謂自究心金匱,用桂枝取效,變幻出奇,不可方物。旨哉言乎。曰桂枝加龍骨牡蠣湯。愚以此為專治脈得諸芤動微緊,男子失精、女子夢交之方,已於解天雄略及之。
按用桂枝湯原方,必於桂枝湯所治有吻合之處。脈芤動微緊,有陰陽乖迕之象。桂枝湯正所以和陰陽,陰陽乖迕,則精不守,神不藏。龍牡能召陽斂陰,澀精安神,故加之也。
桂枝用四兩之方,曰桂苓五味甘草湯。此支飲漬肺而咳,引動腎氣,從下上衝,復從上下流陰股,其多唾口燥及小便難時覆冒諸端,皆因是而致。治以茯苓消飲,桂枝下衝,甘草培中土以杜腎水之上乘,五味攝腎陰以召肺氣之下降,證甚繁而藥甚簡,所謂握要以圖也。凡仲聖治寒飲之咳,無不以姜辛五味並用。
茲有五味無姜辛,以姜辛助面熱故去之,五味補尺微故取之也。桂枝為下衝專藥,雖助陽不得而避也。迨服之而沖氣果低,反更咳胸滿,正當以桂枝治胸滿矣。而轉去桂加姜辛曷故,蓋姜辛與五味本不能偏廢,咳而胸滿,咳治則胸滿亦治。加姜辛為與五味治咳也,面熱本不宜桂枝,沖氣低則去之便也。
若茯苓蠲肺飲伐腎邪,則斷無可去之理矣。曰桂枝附子湯。傷寒至八九日,風寒之邪未盡,適遇陽虛之體,里濕與外風相搏,遂致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。脈浮為風,澀與虛為陽虛挾濕,陽虛而無別因,故不嘔不渴,此桂枝湯為解表必需之劑。陽虛則非附子扶陽不可,協桂枝又足以並驅風濕,故加之。
脈浮無汗則不宜斂,故去芍藥。桂枝加桂枝湯一兩者,重則能達下利小便也。曰甘草附子湯。桂枝與附子,皆風寒風濕並治,惟附子尤能扶陽。此風濕相搏,陽虛之甚,非附子不勝其任,故方名隱桂枝而標附子。以甘草冠首者,濕不宜人參,身腫又不宜薑棗,甘草補中緩外,功不可沒也。
附子化濕而不能御濕,加白朮者,崇土以御濕也。小便不利,並以桂枝利小便,故多其數也。曰桂枝人參湯。此理中湯加桂枝也。理中為治霍亂寒多之方。此數下致虛,雖挾熱而利,脈必微弱(說本金鑑),當以寒多論治。乾薑甘術,溫中補虛,即理中之成法。彼兼嘔吐,故甘草生用以和胃;此利下虛甚,宜於守補,故甘草炙之而又多其數。
桂枝後煎而必用四兩者,欲其解表而並散心下痞硬也。霍亂為上下不和,此為表裡不和,故均用人參以和之。曰桂枝甘草湯。發汗過多,傷其心氣,致叉手冒心心悸欲按,與真武湯汗後腎水上乘有他證者不同,只須補其心氣,桂枝湯桂甘二味即屬妙法。桂枝不以利小便而亦用四兩者,心氣虛甚,非多不濟,且輕揚之性,上虛則即歸上,勢固然也。曰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。
白話文:
桂枝
桂枝可以幫助身體恢復中氣,使陽氣也跟著恢復,腹部脹滿且時常疼痛的狀況,沒有理由不痊癒,這是治療腹脹疼痛的方法。如果是急性的疼痛,非用小建中湯不可,因為飴糖能夠緩和急迫的症狀,也能夠幫助恢復中氣的不足,不同的藥方自然有各自適合的用途。徐忠可說他深入研究《金匱要略》,運用桂枝來達到療效,變化神妙,難以用常理來衡量。這句話說得太好了。
其中一個方子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。我認為這個方子專門治療脈象呈現芤動微緊,男性遺精、女性夢交的情形,之前在解釋天雄時已經稍微提過了。
按照使用桂枝湯原本的原則,必定是在與桂枝湯所治療的症狀相符合的情況下使用。脈象呈現芤動微緊,代表身體陰陽不調和。桂枝湯正是用來調和陰陽的,陰陽不調和,精氣就無法固守,精神也無法安定。龍骨和牡蠣能夠召喚陽氣、收斂陰氣,達到澀精安神的效果,所以加入這兩味藥。
桂枝使用四兩的方子,是桂苓五味甘草湯。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因為支飲(停留在體內的痰飲)浸漬在肺部而引起的咳嗽,牽動腎氣,從下往上衝,又從上下流向大腿內側,出現多唾、口乾、小便困難、有時頭暈等症狀,都是因為這個原因造成的。治療方法是用茯苓來消除痰飲,用桂枝來平降上衝的氣,用甘草來培補中土,防止腎水上逆,用五味子來收斂腎陰,使肺氣下降。症狀雖然繁雜,用藥卻很簡潔,這就是所謂抓住重點來治療。凡是張仲景治療寒飲咳嗽,沒有不使用生薑、辛夷、五味子這些藥的。
這個方子雖然有五味子,卻沒有生薑和辛夷,因為生薑和辛夷會助長面部發熱,所以不用它們,而五味子能夠補足寸關尺的微弱脈象,所以使用。桂枝是專門平降下衝氣的藥,雖然會助長陽氣,但也不能避免使用。等到服藥後,上衝的氣果然下降了,反而咳嗽和胸悶更嚴重了,這時正應該用桂枝來治療胸悶。但是卻反而去除桂枝,加入生薑和辛夷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生薑和辛夷與五味子本來就不能偏廢,咳嗽加上胸悶,只要咳嗽治好,胸悶自然也會好。加入生薑和辛夷是為了配合五味子來治療咳嗽,面部發熱本來就不適合使用桂枝,等到上衝的氣下降,就可以去掉桂枝了。
如果茯苓能夠清除肺部的痰飲,並削弱腎部的邪氣,就沒有理由再去除桂枝了。
再說到桂枝附子湯。傷寒到了八九天,風寒的邪氣還沒有完全消除,正好遇到陽虛的體質,體內的濕氣與外來的風邪相搏,就導致身體疼痛煩躁,無法自行翻身。脈浮代表有風邪,澀與虛代表陽虛且夾帶濕氣,陽虛且沒有其他原因,所以不會嘔吐也不會口渴。這種情況,桂枝湯是必用的解表藥。陽虛就非得用附子來扶助陽氣不可,配合桂枝又能一起驅散風濕,所以加入附子。
脈浮且無汗就不適合收斂,所以去掉芍藥。桂枝加桂枝湯,使用桂枝二兩,份量加重就能夠達到通利小便、使下利排出的效果。
另外還有甘草附子湯。桂枝和附子都能治療風寒和風濕,但是附子更擅長扶助陽氣。這是風濕相搏,陽虛非常嚴重的情況,非用附子不足以勝任,所以藥方名稱隱藏桂枝而突出附子。以甘草作為藥方的開頭,是因為濕氣不適合使用人參,身體腫脹也不適合使用生薑和紅棗,甘草能夠補中、緩和外邪,功不可沒。
附子能化解濕氣,卻不能防禦濕氣,加入白朮,是用來加強脾土的功能以抵禦濕氣。小便不暢,配合使用桂枝來通利小便,所以加重桂枝的用量。
還有桂枝人參湯。這個方子是理中湯加上桂枝。理中湯是用來治療霍亂寒多的方子。這裡是因為多次腹瀉導致身體虛弱,雖然有熱象,但腹瀉,脈象一定微弱(這是根據《金鑑》的說法),應當以寒多來治療。乾薑、甘草、白朮,溫中補虛,是理中湯的常用方法。理中湯治療兼有嘔吐,所以使用生甘草來調和胃氣;這裡腹瀉導致身體虛弱嚴重,應該固守補益,所以用炙甘草且加重用量。
桂枝要後煎,而且必須用四兩,是為了達到解表,並且消除心下痞硬的症狀。霍亂是上下不調和,這裡是指表裡不調和,所以都使用人參來調和。
還有桂枝甘草湯。發汗過多,損傷心氣,導致兩手交叉放在胸前、心悸想按壓、心跳加速,這與真武湯證是因為發汗後腎水上乘而出現其他症狀不同,只需要補益心氣即可,桂枝湯中的桂枝和甘草兩味藥就是絕妙的方法。桂枝不以通利小便為目的也使用四兩,是因為心氣虛弱嚴重,不多用就不能奏效,而且桂枝的藥性輕揚,如果上面虛弱就會往上走,這是必然的趨勢。
最後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