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巖

本草思辨錄

中醫古代典籍:本草思辨錄

作者:周巖

朝代:清朝

基本介紹:藥學著作。四卷。清·周岩撰。刊於1904年。本書主要根據張仲景立方之義,就《傷寒雜病論》所涉128種藥物的藥性進行了討論。認為仲景用藥皆本《神農本草經》,故《神農本草經》等書是經典,不能輕易改動。卻對李時珍、劉若金、鄒潤安、徐大椿、陳念祖等醫葯學家所述藥性理論提出了某些不同的見解。現有初刻本及《珍本醫書集成》本。1960人民衛生出版社出鉛印本。

內容:

本草思辨錄是清代醫家周巖所著的一部藥學著作。全書分四卷,共收載藥物128種,其中包括中藥、西藥、礦物藥、動物藥等。

周巖在本書中主要根據張仲景立方之義,對《傷寒雜病論》所涉128種藥物的藥性進行了討論。他認為仲景用藥皆本《神農本草經》,故《神農本草經》等書是經典,不能輕易改動。卻對李時珍、劉若金、鄒潤安、徐大椿、陳念祖等醫葯學家所述藥性理論提出了某些不同的見解。

本書對後世中醫藥學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。例如,本書提出的“藥性相反相成”的觀點,對後世中醫藥學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。

本書的編寫體例比較嚴謹,內容翔實,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。但由於本書是根據張仲景立方之義編寫的,因此在某些方面難免帶有時代局限性。

總體而言,本書是一部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藥學著作,值得中醫藥學工作者和研究者參考。

以下是本書中對部分藥物的藥性論述:

  1. 黃連:味苦,性寒,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之功效。主治溫病熱盛、濕熱內蘊、胃火熾盛、口舌生瘡、目赤腫痛、咽喉腫痛、牙痛、泄瀉、痢疾、黃疸、淋病、帶下、瘡瘍腫毒等症。
  2. 黃芩:味苦,性寒,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之功效。主治溫病熱盛、濕熱內蘊、肺熱咳嗽、黃疸、淋病、帶下、瘡瘍腫毒等症。
  3. 黃柏:味苦,性寒,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之功效。主治溫病熱盛、濕熱內蘊、肝膽濕熱、黃疸、淋病、帶下、瘡瘍腫毒等症。
  4. 黃藥子:味苦,性寒,有清熱燥濕、化痰止咳、利尿消腫之功效。主治溫病熱盛、濕熱內蘊、痰熱咳嗽、小便不利、水腫、淋病、帶下等症。
  5. 黃連解毒湯:由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生石膏、知母、大黃、甘草組成。本方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之功效。主治溫病熱盛、濕熱內蘊、高熱煩躁、口渴、尿黃、大便秘結等症。

本書對後世中醫藥學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。例如,本書提出的“藥性相反相成”的觀點,對後世中醫藥學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。

本書的編寫體例比較嚴謹,內容翔實,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。但由於本書是根據張仲景立方之義編寫的,因此在某些方面難免帶有時代局限性。

總體而言,本書是一部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藥學著作,值得中醫藥學工作者和研究者參考。


自敘 (1)

緒說 (1)

卷一 (1)

卷一 (2)

卷一 (3)

卷一 (4)

卷一 (5)

卷一 (6)

卷一 (7)

卷一 (8)

卷一 (9)

卷一 (10)

卷一 (11)

卷二 (1)

卷二 (2)

卷二 (3)

卷二 (4)

卷二 (5)

卷二 (6)

卷二 (7)

卷二 (8)

卷二 (9)

卷二 (10)

卷二 (11)

卷二 (12)

卷二 (13)

卷二 (14)

卷二 (15)

卷二 (16)

卷二 (17)

卷三 (1)

卷三 (2)

卷三 (3)

卷三 (4)

卷三 (5)

卷三 (6)

卷三 (7)

卷三 (8)

卷三 (9)

卷四 (1)

卷四 (2)

卷四 (3)

卷四 (4)

卷四 (5)

卷四 (6)

卷四 (7)

卷四 (8)

卷四 (9)

卷四 (10)

卷四 (11)

卷四 (12)

卷四 (13)

卷四 (14)

卷四 (15)

卷四 (16)

卷四 (17)

卷四 (1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