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巖

《本草思辨錄》~ 卷三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7)

1. 木瓜

木瓜味酸氣溫而質津潤,皮始青而終黃,肉先白而後赤,為肺胃肝脾血分之藥。津潤之物,似濕證非宜。然風以勝之,土以制之,溫其氣以行之,濕之挾寒者,詎不能療。肝主風木,木得濕則盛。既卻濕而平木,故風亦自息。其味酸,能收而不能散,能下抑不能上升,故所主為筋轉筋弛之證。

白話文:

木瓜味酸,性溫,質地滋潤。它的果皮先青後黃,果肉先白後紅,是肺、胃、肝、脾、血分藥物。滋潤之物,好像不適合濕證。但是,風可以勝之,土可以制之,溫暖其氣以運行之,濕性挾寒的,豈能不能治療?肝主風木,木得濕則盛。既已排除濕性而平定木性,因此風也自然停止。它的味道酸,能收斂而不能散發,能下降抑制而不能上升,因此它所主治的證狀為筋轉筋弛。

在下焦者多,在上中焦者少。用是物者,能於仲聖風濕寒濕諸方之所以不用,而轉求其可用,則思過半矣。

轉筋由於霍亂。霍亂而不轉筋者,非木瓜所司。其證有寒有熱,治法天淵,不得稍存偏見。至於轉筋,愚則謂縱屬熱證,亦必微兼冷氣。蓋筋屬肝,肝就濕而拒冷,亦就亦拒,斯足筋為轉。足腓屬陽明,木瓜入陽明筋轉之所以溫之潤之,兩適其性。若非溺秘,邪無出路,必無不愈之理。且木瓜溫而非熱,潤而非燥,雖熱證何至有害,要在製劑配合之有道耳。

白話文:

轉筋是肇因於霍亂。如果得了霍亂卻沒有轉筋的症狀,並不是木瓜能治療的範圍。霍亂的證候有寒證、熱證之分,治療的方式截然不同,不能稍有偏見。至於轉筋,愚見認為即使屬於熱證,也必然是同時夾雜了寒氣。因為筋屬肝,肝畏懼潮濕而拒絕寒冷,濡濕與寒冷交替作用,筋就會發生轉動。足腓屬陽明,木瓜進入陽明經,所以能溫潤筋脈,並且調和水濕,完全符合了筋的特性。如果不是因為溺祕,邪氣沒有出路,就一定能治癒。而且,木瓜溫而不熱,潤而不燥,即使是熱證,也不會造成傷害。關鍵在於製劑的配合是否得宜。

考古方用木瓜之證,如腳氣腳痿腹脅脹滿,多與辛溫藥為伍。不外驅寒濕之邪,輯浮散之氣。雖功在降抑而終不離乎斂。故其治筋病於轉戾為宜,拘攣則非其所長。獨許叔微以木瓜治項強筋急,謂少陰之筋從足至項,為肝腎受邪所致。是病雖在上而因仍在下。其以乳香沒藥為佐使,則其以伸筋任乳沒,不以責木瓜,亦可見矣。

白話文:

從古至今,中醫都用木瓜來治療疾病。比如腳氣、腳痿、腹脅脹滿等,大多與辛溫藥一起使用。這類藥物不外乎驅除寒濕邪氣,凝聚浮散之氣。雖然治療的目的是讓疾病平息,但最終還是離不開收斂的作用。因此,用木瓜來治療筋病,適合於轉戾為平的情況,但對於拘攣這種疾病,木瓜就不是那麼擅長了。只有許叔微用木瓜來治療項強筋急,他說少陰之筋從足至項,是肝腎受邪所致。這種病雖然在上半身,但病因還在下半身。他以乳香、沒藥為輔佐藥物,這就說明他認為治療筋病應該以伸筋為主,而不是責怪木瓜。

2. 枇杷葉

枇杷葉背有黃毛,黃入胃而毛屬肺。其味苦平,故能和肺胃而降氣。別錄主卒啘不止。鄒氏不言啘為何病,而但以陰和陽,陽入陰釋之,似精而實泛矣。夫卒啘者呃逆之謂,不止者連續之謂,呃逆多卒發而連續。其所以主之者何故?蓋胃為肝干則逆,胃逆而肺欲降則呃。枇杷葉青翠不雕,煮汁則冷,有抑肝陽之能,且使肺胃咸循其降納之職。

白話文:

枇杷葉的背面有黃色絨毛,黃色入胃,而絨毛屬肺。枇杷葉本身的味道是苦平的,所以能夠調和肺胃,降氣。別錄記載枇杷葉能治療突然的呃逆不止。鄒氏沒有說明啘是什麼病,只是用陰和陽,陽入陰來解釋,看似精闢實際上卻很空泛。啘其實就是呃逆,不止是指連續不斷,呃逆通常都是突然發作且連續不斷。枇杷葉為什麼能夠治療呃逆呢?這是因為肝臟控制胃,如果肝臟失調就會導致胃逆,胃逆就會使肺想要下降,於是就會產生呃逆。枇杷葉青翠不雕,煮成汁後是冷的,有抑制肝臟陽氣的作用,並且能使肺胃都能夠按照其降納的職能運行。

陶隱居云:若不暇煮,但嚼汁咽亦瘥。其效之速如是。然則柿蒂所以治冷呃,枇杷葉所以治熱呃。非天然對待之劑耶。

白話文:

陶隱居說:如果沒有時間煮,只嚼汁液吞下也能治好。它的效果就像這樣迅速。那麼,柿蒂能治療冷呃,枇杷葉能治療熱呃。他們是不是天然對症的藥物呢?

用枇杷葉者,於熱嗽熱嘔多有之,熱呃少見。但能認定枇杷葉為降氣治熱之物,則以之治嗽治呃,皆發無不中。

3. 蜀椒

蜀椒為足太陰及右腎氣分之藥。祛脾腎之寒濕而不治風寒風濕。若但寒無濕,亦有不宜。治寒濕無分脾腎,而補火則獨在腎。何以言之?性溫燥而下行,足以祛寒濕而不足以祛風。皮紅膜白,間以黃肉,極里之子則黑,為由肺歷脾入腎之象。故能使水中泛出之火,仍歸水中。

白話文:

蜀椒(花椒)是足太陰脾經及右腎腎經氣分的藥物。它可以祛除脾腎的寒濕,但不治療風寒風濕。如果只是寒症而無濕症,也不宜使用。治療寒濕不分脾腎,而補火則獨在腎經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蜀椒性溫燥而下行,足以祛除寒濕,但不足以祛除風證。蜀椒皮紅膜白,間以黃肉,極裏的籽則為黑色,這是從肺經經過脾經進入腎經的象徵。因此,蜀椒能夠使水中泛出的火,仍歸回水中。

熱則肺病宜不相涉矣,而何以亦兼隸之。肺有寒飲無寒濕,寒飲之病,從不以椒治。但寒之病,亦未嘗以椒治。惟脾腎之寒濕上衝而為肺病挾火者,以椒引而下之,始為恰當。脾腎病在本臟,肺病則由脾腎連及,所治雖同而本末攸異。此愚所以不以手太陰藥並提之也。

白話文:

假如是因為肺部有熱氣而引起的肺病,那就不應該與脾腎病同時出現了,但為什麼還要把它們一起作為相關的病症呢?肺病是因為有寒濕而引起的,而寒濕的病症,從來不會用花椒來治療。但是,寒濕的病症,也從來沒有用花椒來治療。只有脾腎的寒濕之氣上升而侵犯到肺部,導致肺病夾雜火熱之氣的情況下,纔可以服用花椒來引導寒濕之氣下行,這纔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脾腎病的病因在於脾腎本身,而肺病則是因為脾腎病而連帶引起的。雖然治療方法相同,但是病情的根本原因卻不同。這就是我為什麼不把肺病和脾腎病的藥物放在一起討論的原因。

椒既由肺抵腎,勢不中停,自當以溫腎為首功。故他物溫脾寒除脾濕,效惟在脾而已;椒則歸宿在腎,不第供職於脾。雖然脾居中宮,不能飛渡。有腎病脾不病而可以椒治者乎,則試取仲聖方核之:烏頭赤石脂丸,邪在上焦,而用烏附乾薑石脂中下焦之藥,非脾腎有寒濕不爾;更佐以蜀椒,非引火下歸不爾。白朮散,尤氏謂治寒濕之劑,術芎與椒牡並施,意自在於溫下。

白話文:

由於花椒具有由肺抵腎的特性,因此不會停留在中焦,而應以溫腎作為首要目標。因此,其他藥物溫脾寒除脾濕,功效僅限於脾;花椒則歸宿於腎,不只作用於脾。雖然脾居於中宮,無法跨越到其他臟腑。有腎病而脾不病的情況可以使用花椒治療嗎?我們可以嘗試取仲聖方的「烏頭赤石脂丸」來驗證:烏頭、赤石脂丸,邪氣在上面,而用烏附乾薑石脂治療中焦以下的藥物,如果不患有脾腎寒濕,就不會採用;再加入蜀椒,如果不引火歸下,就不會這麼做。「白朮散」,尤氏說用於治療寒濕的藥物,術芎與椒牡並施,用意在於溫下。

他如大建中湯烏梅丸,一為嘔痛腹滿,一為蛔厥嘔煩。皆病在脾腎而陰中有陽,而其用蜀椒也,又豈有二道哉。

白話文:

像大建中湯和烏梅丸,一個主治嘔吐腹痛,另一個主治蛔蟲引發的嘔吐煩躁。這些病症都與脾腎有關,並伴有陰中有陽的症狀。而它們使用的蜀椒,難道有兩種不同的道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