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巖

《本草思辨錄》~ 卷三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6)

1. 大棗

大棗色赤味甘,為火土合德,甘中帶辛,其木多刺,則微兼乎金,故能安中潤液而通九竅。通九竅之效,非如細辛木通速而易見,以火金之用為土德所掩也。

白話文:

大棗的顏色是紅色,味道是甘甜,屬火土合德,甘甜中帶點辛辣,它的樹木多刺,所以微兼含金元素,因此能夠安撫中焦,滋潤液體,並通暢九竅。通暢九竅的效果,不像細辛和木通那麼迅速和容易看到。這可能由於火金的功效被土德所掩蓋。

生薑味辛色黃,由陽明入衛。大棗味甘色赤,由太陰入營。其能入營,由於甘中有辛,惟甘守之用多,得生薑乃不至過守。生薑辛通之用多,得大棗乃不至過通。二物並用,所以為和營衛之主劑。

白話文:

生薑具有辛辣的味道和黃色的外表,屬於陽明經,並具有衛氣的作用。大棗具有甘甜的味道和紅色的外表,屬於太陰經,並具有營氣的作用。大棗能夠進入營氣,是因為在甘味中含有辛味,但是甘味的作用較多,如果只有大棗,就會過於保守,而生薑辛辣的特性可以使大棗不至於過於保守。生薑辛辣的作用較多,如果只有生薑,就會過於通暢,而大棗的甘味可以使生薑不至於過於通暢。兩種藥物一起使用,因此可以成為和營衛的主要藥劑。

太陰濕土貴乎濕潤,濕潤太過則宜白朮,濕潤不及則宜大棗。大棗肉厚含津,不能擠泌而分,正有似乎濕土,故本經主安中養脾少津液。然其甘壅之弊亦伏於是,故腹滿最忌,胸滿心滿不忌。脅下者,少陽厥陰往來之路,而肝血脾實統之。棗補脾而性膩,亦能滯肝,故脅下至於痞硬亦忌之,但滿不忌。

白話文:

太陰屬濕土,喜愛濕潤,如果濕潤過多,就適合用白朮;如果濕潤不足,就適合用大棗。大棗肉厚而含津,不能擠壓出汁液來分離,正像濕土一樣,所以《本經》中記載它主要用於安定中焦,滋養脾臟,治療津液不足。但它甘甜壅滯的弊病也潛伏其中,所以最忌諱腹滿,但不忌諱胸滿和心滿。脅下是少陽和厥陰經脈交會的地方,而肝血和脾實都統攝著它。大棗補益脾臟,但性味膩滯,也容易阻滯肝氣,所以脅下痞硬也忌諱用它,但只忌諱滿證。

硬在心下,非脅下比矣;然脾之支脈從胃注心,棗不能無忌,而較脅下則次之。仲聖法,和營衛以生薑三兩、大棗十二枚為相當之數,生薑瀉心湯旋覆代赭湯大柴胡湯,皆心下硬也,棗如常數、而生薑用至四兩五兩,以硬不在脅下,故棗不去;棗之弊宜杜,故生薑加多也。

白話文:

硬在心下(指痞硬、氣血凝滯不流通),情況與脅下之痞硬不同;然而脾的支脈由胃流注到心臟,因此棗子不能完全不受限制,但比起脅下之痞硬,症狀較輕。仲景的方法,用三兩生薑和十二枚大棗來調和營衛,這是個相當的劑量。在瀉心湯、旋覆代赭湯和大柴胡湯中,都有心下痞硬的症狀,棗子的用量與平常一樣,但是生薑的用量增加到四兩或五兩,因為痞硬不在脅下,因此不需去掉棗子;但棗子的副作用應該預防,所以增加生薑的用量。

然則甘草瀉心湯,何以心下硬而生薑且無之?是則有故也,下利日數十行、穀不化、腹中雷鳴,脾之虛甚矣。棗乃脾家專藥,脾虛自捷趨於脾,何至上怫其心,此與半夏瀉心湯皆病屬下後,非若生薑瀉心旋覆代赭之為汗後,大柴胡之有往來寒熱,宜和營衛而生薑必不可去也。

白話文:

那麼,甘草瀉心湯,為什麼心下堅硬,而且沒有生薑呢?這是因為有原因的,拉肚子每天幾十次、食物不消化、肚子裡面咕咕叫,脾虛得非常厲害了。紅棗是脾臟的專用藥,脾虛了就會自然趨向脾臟,怎麼會往上擾亂心臟,這和半夏瀉心湯都是屬於下後疾病,不像是生薑瀉心旋覆代赭是汗後出現的,大柴胡有往來寒熱,應該調和營衛,所以生薑是絕對不能去除的。

腹滿必不宜棗,然亦間有用者。厚朴七物湯之腹滿是實滿,實則當下,棗尤大忌。不知病不止腹滿也,發熱十日脈浮數,表亦有邪,治兼表裡,故合小承氣桂枝兩湯而微變之。厚朴治腹滿專藥,既以為君,又加生薑至五兩,減棗為十枚,何患乎棗之甘壅。仲聖所以不去之者,桂枝為解肌和營衛之劑,解肌不能無桂枝,和營衛不能有姜無棗。

白話文:

腹滿患者不適宜食用棗子,但也有例外的情況。厚朴七物湯治療的腹滿屬於實性腹滿,而實性腹滿時,棗子尤其不宜食用。但如果患者的疾病不僅僅是腹滿,並且還伴有發熱十天、脈象浮數的症狀,這表示體表的經絡也有邪氣,治療的時候需要兼顧表裡,因此需要將小承氣湯和桂枝湯合併使用,並稍加變通。厚朴是治療腹滿的專用藥物,作為君藥使用,並加入生薑至五兩,減少棗子的用量至十枚,這樣就不會擔心棗子的甘味會導致氣滯。之所以仲聖不去除棗子,是因為桂枝是解肌、調和營衛的藥物,解肌不能沒有桂枝,而調和營衛不能沒有生薑和棗子。

芍藥所以去之者,病本無汗,不當斂其衛氣,況有小承氣更加芍藥,則是脾約之治法,桂枝生薑,尚何望其解肌。是則腹滿之有棗,為與生薑和營衛,又有層層顧慮之精心,寓乎其間,非苟焉者也。

白話文:

使用芍藥的原因是,病症本質上無汗,不應該收斂衛氣,況且有小承氣湯又加上芍藥,這就是脾約的治療方法,而桂枝、生薑,還怎麼能希望它解肌呢。因此,腹部脹滿加上紅棗,是用來與生薑一起調和營衛,還有一層一層顧慮用心的精心在,這不是隨便就使用的。

有和營衛而薑棗之數加多者,竹葉湯是也。風之中人,每帶嚴寒肅殺之氣而來,適逢產後陽虛,遂至發熱頭痛面赤而喘,是邪發太陽兼真陽上越之證。喘非衛實,故只以桂枝桔防開太陽而不用麻杏。若面赤而頭項亦強,則為邪入陽明,將欲作痙,故以葛根起陰氣而柔筋,附子用大,與甘草安中驅寒而回陽,此表裡之法已備矣。面赤雖為陽越,亦由風邪化熱所致。

白話文:

如果兼有營衛的症狀,而薑棗的數量增多,就可以使用竹葉湯。風熱侵襲人體,通常會伴隨著嚴寒嚴肅的殺氣而來,如果恰逢產後陽虛,就會出現發熱、頭痛、面紅、喘氣的症狀,這是邪氣侵入太陽經,兼有真陽上升的證據。喘氣不是衛氣太盛,所以只用桂枝和桔梗來疏通太陽經,不用麻黃和杏仁。如果面紅而頭部和頸部也僵硬,則為邪氣侵入陽明經,即將發作痙攣,所以用葛根升起陰氣來舒緩肌肉,附子用量大,與甘草一起安中驅寒,回陽補氣,這樣表裡兼治的方法就齊備了。面紅雖然是因為陽氣太盛,但也是因為風邪化熱引起的。

在上之風熱,惟竹葉能散之,故以竹葉標方名,明非他中風之比。藥具陰陽,故又加人參以和之。且參能偕葛根生津,協附草固里也。然則薑棗之加多何為,產後本已汗出表虛,此復取汗以解邪,豈尋常和營衛之數,能勝其任者哉。

白話文:

針對上風熱引起的疾病,只有竹葉能夠消除,所以用竹葉做為了方劑的名稱,表明這個病症與其他中風的疾病不同。藥物具有陰陽的屬性,所以又加上人參來調和。而且人參可以和葛根一起生津,和附子一起鞏固體內的臟腑。但是,為什麼要加入這麼多的薑棗呢?產後本來就已經出汗,表虛,現在又要發汗來消除病邪,難道尋常和營衛的藥物,能夠勝任這樣的任務嗎?

有和營衛而薑棗之數加少者,柴胡桂枝湯是也。柴胡桂枝兩方,皆取微似汗。此合兩方為一方,不在取汗而在化太少兩經之邪,使藥力微偏於里,故雖和營衛而薑棗特減其數也。

白話文:

一些人使用合和營衛的藥物,但減少了薑和棗的用量,這就是柴胡桂枝湯。柴胡桂枝這兩個方劑,都旨在微似發汗。將這兩個方劑合而為一的時候,並不是為了發汗,而是為了化解太少兩經的邪氣,使藥力稍微偏向於裏,所以即使和營衛,也特別減少了薑和棗的用量。

有薑棗並用,而數不相當即非和營衛者,一為吳茱萸湯。嘔加生薑,寒多加生薑,內有久寒加吳茱萸生薑,仲聖固恆言之矣。蓋吳茱萸闢厥陰之寒邪,生薑散陽明之嘔逆。生薑治寒,是散而上之;吳茱萸治寒,是闢而下之。吳茱萸湯二物並用,所治皆寒證之重者,故生薑用至六兩。

白話文:

有使用薑和棗,但用量不相當就不是調和營衛,有一種是吳茱萸湯。嘔吐增加生薑,寒證多增加生薑,內有久寒增加吳茱萸生薑,仲景經常提到。因為吳茱萸消除厥陰之寒邪,生薑散去陽明之嘔逆。生薑治療寒證,是用發散的方法讓寒往上走;吳茱萸治療寒證,是用去除的方法讓寒往下走。吳茱萸湯兩種藥物一起用,所治療都是寒證的嚴重者,所以生薑用到了六兩。

胃受肝邪,其虛已甚,故以棗與人參大補其中,非與生薑和營衛也。一為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當歸四逆之用棗,說具於下。此加茱姜,因內有久寒,非茱姜不足以除之。其數更多於吳茱萸湯者,以此兼脈細欲絕之血寒也。一為橘皮竹茹湯。橘姜並用之方,有橘枳生薑湯,有橘皮湯

白話文:

胃所受到的肝臟寒邪,其虛弱的狀況已經很嚴重,所以用棗和人參大大地補益其中,而不是與生薑調和營衛。一是用當歸四逆湯再加吳茱萸、生薑。當歸四逆湯用棗,它的道理具體地說明在下面。此處增加茱萸、生薑,是由於內部有長期的寒證,沒有茱萸、生薑不能夠除掉它。它的分量比吳茱萸湯更多,這是因為這個還兼有脈細欲絕的血寒證。一是用橘皮、竹茹湯。橘、姜並用的方劑,有橘枳生薑湯,有橘皮湯。

胸中氣塞短氣,只肺胃之氣結。乾嘔噦手足厥,明系噦由於嘔而作,視單嘔者輕。乾嘔而噦,故氣不行於四肢,亦只須利脾肺之氣,宣陽明之陽。蓋以橘皮辛溫而苦,能利水穀,為脾肺之散藥泄藥。生薑辛而微溫,為肺胃之散藥升藥。二物有相須之益,故常並用。此噦逆而用橘姜,意亦如是。

白話文:

胸中氣塞、呼吸短促,只是肺和胃的氣結住了。乾嘔、噁心,手腳冰冷,很明顯是嘔吐引起的噁心和嘔吐,比單純的嘔吐輕。乾嘔反胃,所以氣不能流動到四肢,只要順利脾臟、肺臟的氣,宣揚明陽的陽氣即可。因為橘皮辛溫而苦,能幫助水穀消化,為脾臟和肺臟的散藥和瀉藥。生薑辛、微溫,為肺和胃的散藥和昇藥。兩種藥物有相輔相成的作用,因此經常一起使用。這個反胃噁心方藥使用橘皮和生薑,用意也是如此。

徐氏以橘皮與竹茹、一寒一溫為對待釋之,失其旨矣。夫胃逆總由於肝逆膽逆:肝逆則寒,以吳茱萸逐肝寒;膽逆則熱,以竹茹泄膽熱。此天然對待之藥。方用竹茹,是為膽逆而噦。惟橘皮用至二斤,生薑用至半斤,熱除氣平而中亦憊矣。大棗參草,所以補中而善後也。一為黃耆桂枝五物湯

白話文:

徐氏用橘皮和竹茹,一味寒涼,一味溫熱,作為對待之藥,這是錯誤的。胃的逆證都是由於肝逆、膽逆引起的:肝逆則寒,用吳茱萸驅逐肝寒;膽逆則熱,用竹茹通泄膽熱。這是天然對待的藥物。處方中應用竹茹,是針對膽逆而引起的嘔吐。橘皮用量多達二斤,生薑用量多達半斤,寒熱消除之後,氣卻被平抑下來,而胃的中氣也疲憊了。用大棗和參草,是為了補益中氣,以利於痊癒。另一方為黃耆桂枝五物湯。

桂枝湯,外證得之為解肌和營衛,內證得之為化氣調陰陽。(徐忠可語)此治血痹陰陽俱微,故於桂枝湯中重加生薑以宣陽,加黃耆以開痹。棗得芍藥則化陰,得桂枝則化陽,雖安中而仍能走表。若再加甘草,則守之太過,故大棗不可無而甘草必去之。一為射干麻黃湯。證屬肺家邪實,用生薑是與麻黃同泄肺邪,肺泄則傷,即宜安中生金而杜後患,故入大棗為隨剿隨撫之策。以無桂枝杏仁,故麻黃生薑俱用至四兩,大棗只緣麻姜多而佐之,故減為七枚。

白話文:

桂枝湯,在治療外證時,可以去除體表的病邪,調和營衛;在治療內證時,可以轉化濁氣,調和陰陽。(徐忠可說)血痹屬陰陽俱微之證,所以桂枝湯中再加生薑以宣陽,再加黃耆以通痹。棗配芍藥就能化陰,配桂枝就能化陽,既能安於中部,又能走於體表。若再加甘草,則太過於防守,所以大棗不可或缺,而甘草必須去掉。第二個方子是射干麻黃湯。這個方證屬肺家邪實,用生薑和麻黃一起發散肺邪,發散肺邪就會傷肺,所以應該安中生金,以杜絕後患,故加入大棗為同時清剿和撫慰之策。因為沒有桂枝和杏仁,所以麻黃和生薑都用到了四兩,大棗只是為了輔助麻黃和生薑,所以減為七枚。

一為炙甘草湯。病至脈結代、心動悸,不止營衛之不和矣,治以益營補中,則脈復而悸平。生薑與參桂麻麥膠地清酒並施,所以益營而通脈。營出中焦,中不治則血不生,故用棗草以補中而數較生薑為多也。

白話文:

第一個是炙甘草湯。當疾病發展到脈搏結代,心悸,不只是營衛不和了,治療應以益營補中,那麼脈搏就會恢復正常,心悸也會平復。生薑與人參、桂枝、麻黃、麥冬、生地、膠飴、酒並用,所以能益營而通脈。營血產生於中焦,中焦不調,血就不會產生,所以用大棗、甘草來補中,其數量也比生薑多。

有薑棗並用,而數相當亦非和營衛者,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是也。黃芩湯之用棗,說具於下。此加夏姜,專為治嘔。姜不加多者,多則於自利有妨也。薑棗之數相當者,適然之事也。(桂枝湯內外證皆治,奔豚即桂枝湯加飴糖,故不以薑棗之數相當,列入此條。)

白話文:

有時薑和棗一同使用,但數量相等並不一定是調理營衛,如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就是如此。黃芩湯中使用棗的作用,在下面會詳細說明。這裡加夏姜,專門治療嘔吐。之所以不加多薑,是怕太多會阻礙自利。薑棗數量相等,是恰好而已。(桂枝湯可治內外證,奔豚即桂枝湯加飴糖,所以沒有把它列入這一條,而是單獨列出。)

試更舉有棗無姜之方,疏之以畢其義。一為當歸四逆湯。厥陰血虛中寒,用桂枝湯內四物加當歸細辛通草,所以溫血散寒而通脈。散不宜過,故生薑去之。棗加多者,以能補中而隨當歸輩生血液也。一為黃芩湯。太陽少陽合病下利與太陽陽明合病下利,何以治法迥異?蓋太陽去陽明最近,雖下利而太陽之邪在表者,曾不少衰,故以葛根從陽明達太陽之藥,協麻桂解之於表。加芍藥者,約三物峻發之性而使之迴旋兩經也。

白話文:

現在再舉一個「有棗而無生薑」的方劑,就此而詳盡地說明這一類型的方劑。第一個方劑是當歸四逆湯。厥陰血虛中寒,應用的桂枝湯內加入四物湯再加當歸、細辛、通草,用來溫血散寒,讓氣血脈絡通暢。不宜太多散寒,因此生薑拿掉。增加較多的棗子,因為它可以補益脾胃,與當歸等藥物一起生血。第二個方劑是黃芩湯,太陽少陽合病下利與太陽陽明合病下利的治法為何截然不同呢?因為太陽屬陰,屬陽的陽明離它最近,縱然有下痢的情形,太陽表證的邪氣仍沒有減弱,因此用葛根順著陽明走向太陽的藥物,配合麻黃、桂枝解表。加入芍藥,可以協調三種藥物的發散之性,使它們迴旋於兩經之間。

太陽去少陽較遠,既下利則熱氣內淫,不能挽少陽之邪,轉從太陽而出。故以黃芩清少陽之藥,專治其利。加芍藥者,恐病邪猶戀太陽而不使之合也。或曰:葛根湯發汗必虛其表,不可無薑棗和營衛。黃芩湯之不用姜,固其宜矣,獨棗何以不去耶?曰:此正治少陽下利法也。

白話文:

太陽經和大腸經的距離比較遠。如果腹瀉了,熱氣就會在體內傷害陽氣,無法清除大腸的邪氣,就會轉移到太陽經並發病。因此用清解大腸熱度的黃芩來專門治療腹瀉。加入芍藥的原因是,擔心病邪可能會黏在大腸不讓病情痊癒。有人說:葛根湯發汗必然會損傷表氣,不能沒有生薑和紅棗來調和營氣和衛氣。黃芩湯不用生薑是合理的,但為什麼紅棗也不加呢?有人回答說:這正是治療大腸下熱的正確方法。

利在太陰少陰,宜燥宜溫;此為少陽熱耗其液,非清不治,何敢再犯溫燥。惟利則脾虛,補脾而復能潤液者,舍大棗莫屬。況變柴胡湯而仍用和法,棗與甘草皆不得無之。若陽明下利之宜大小承氣者,棗草又大忌矣。一為黃連湯。凡病但有熱無寒,據脈證一二,可斷為少陽者,如嘔而發熱者,小柴胡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對太陰少陰有利,適宜乾燥溫暖;這是因為少陽熱量耗盡了它的液體,如果不清熱就無法治癒,怎麼敢再犯溫燥。只有因為脾虛,而補脾又能夠潤液的,只有大棗莫屬。況且變化柴胡湯而仍用和解的方法,大棗與甘草都不能沒有。如果陽明下利適宜大小承氣湯的,大棗、甘草就大忌了。還有一種是黃連湯。凡是疾病只有熱沒有寒,根據脈象證候一二條,可以斷定為少陽的,比如嘔吐發熱的,小柴胡湯主治。

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。所謂有柴胡證,但見一證便是,不必悉具也。如寒熱兼有之少陽病,在表者為往來寒熱,在裡者為喜嘔為腹中痛,其有表無寒熱而但里有寒熱者,如黃連湯。腹中痛者寒也,欲嘔吐者熱也。寒在脾,熱在胃,乃不曰脾胃病,而以為少陽病者何也?(方中行條辨列少陽篇,金鑑亦依之。)蓋少陽居半表半裡,出表挾陽而犯胃,則欲嘔吐;入里化陰而侮脾,則腹中痛。

白話文:

傷寒脈搏弦細、頭痛發熱者屬於少陽。所謂有柴胡證,但見一個證狀就行了,不必全部具備。如寒熱兼有的少陽病,在表證的為往來寒熱,在裡證的為喜歡嘔吐、腹中疼痛;其有表證但沒有寒熱而只有裡證寒熱者,如黃連湯。腹中疼痛是寒證,想要嘔吐是熱證。寒在脾,熱在胃,為什麼不稱為脾胃病,而認為是少陽病呢?(方中行條辨列少陽篇,金鑑也依此。)因為少陽處於半表半裡,出表挾陽侵犯胃,則想嘔吐;入裡化陰侵犯脾,則腹中疼痛。

胃即熱則胸不能獨寒。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二句,謂胸中有熱,由胃中有邪氣也。胃中之邪,即少陽之邪也。病屬少陽,自當以小柴胡湯增減治之。表無寒熱,故去柴胡。腹中痛,故去黃芩。治欲嘔之胃熱,故以黃連佐半夏。治腹痛之脾寒,故以乾薑佐人參。胃治則降,脾治則升。

白話文:

胃部有熱,胸部就不會單獨發冷。胸中有熱、胃中有邪氣兩句話的意思是,胸中有熱,是由於胃中有邪氣引起的。胃中的邪氣,就是少陽之邪。疾病屬於少陽,自然應該用小柴胡湯增減藥物來治療。表裡沒有寒熱,所以去掉柴胡。腹中疼痛,所以去掉黃芩。治療想嘔吐的胃熱,所以用黃連搭配半夏。治療腹痛的脾寒,所以用乾薑搭配人參。胃病治好了,胃氣就會下降;脾病治好了,脾氣就會上升。

脾升胃降,少陽可不治而自治矣。而猶有慮焉者,藥兼寒熱,不和其在裡之陰陽,則少陽之氣,未必肯抑然而自下,故又加桂枝協甘草以化氣而和之。有桂枝若不去生薑,則桂枝趨重於表,用之何益。且表無寒熱,營衛無待於和。棗則補中而能滋熱耗之液,故生薑不可有,而大棗不可無也。

白話文:

脾臟升清,胃臟降濁,少陽病就可以不治而自愈了。但是,還有一件令人擔憂的事情,就是藥物同時具有寒性與熱性,不能調和體內的陰陽,那麼少陽之氣就不一定會自發地向下運行,因此又加入桂枝和甘草來改變藥性的偏性並調和它。有桂枝如果不加入生薑,那麼桂枝的作用就會偏重於表,用它有什麼好處呢?況且表證沒有寒熱,營衛之氣也不需要調和。大棗可以補益中氣,又能滋養被熱耗損的津液,所以生薑可以沒有,但大棗不可沒有。

一為甘麥大棗湯。臟燥或主五臟,或主心臟,或主肺臟,或主子臟。竊於數說中衡之,似以子臟為當。子臟即子宮。悲傷欲哭諸端,雖見於心肺腎三經,而總由於子宮燥氣乘之而致。子宮之燥,則由胃家陰液不足以滋之也。(略參唐容川說)甘麥甘涼,所以益陰清熱。大棗甘而微溫,復呴其中宮之氣。

白話文:

一為甘麥大棗湯。臟燥或者以五臟為主,或者以心臟為主,或者以肺臟為主,或者以子臟為主。我在各個說法中衡量比較,似乎以子臟為適當。子臟就是子宮。悲傷、想哭等症狀,雖然在心、肺、腎三經中都有出現過,但總的來說都是因為子宮燥氣侵犯所致。子宮燥熱是因胃裡陰液不足以滋養所致。(略參唐容川的說法)甘麥甘涼,因此可以滋陰清熱。大棗甘甜微溫,還可以溫煦子宮之氣。

藏陰之受蔭者大矣。治在滋燥而屏血藥不用,豈血虛勞損者比乎。一為十棗湯芫花甘遂大戟皆毒藥,而並用之以逐飲,且不下不止。飲隨下去,則脾傷而液虧矣。藥之足以補脾潤液而御毒者,無過大棗。若云培土以制水,則峻逐之際,何藉於制。夫三物走駛而大棗遲重,相反而適相濟。

白話文:

飲邪暗中蘊藏的力量是很大的。治療的方法是滋養乾燥的,屏除化瘀血的藥不用,豈是血虛勞損的人可比擬的。其中一味方劑是十棗湯。芫花、甘遂、大戟都是有毒的藥物,卻一起服用來逐邪水,並且不停地向下攻逐。邪水隨著藥物往下降,脾臟受傷,津液虧損。能補益脾胃,滋潤津液,抵禦毒邪的藥,沒有比大棗更好的。如果說用培土的方式來制水,那麼在急迫攻逐的時候,何必使用制水的方法呢?芫花、甘遂、大戟這三味藥快速攻逐,而大棗的作用緩和綿長,相反卻恰好互相幫助。

蓋與和營衛之偶生薑,瀉肺滿之偶葶藶,又初無二致也。一為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。發汗後,仲聖每以薑棗和營衛,此發汗後而臍下悸欲作奔豚,則腎氣正思上乘,不得兼顧其表矣。茯苓桂枝,所以泄腎水驅腎寒。不用姜者,慮其與桂枝升表也。甘草大棗,則補中宮以御之。

白話文:

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也是屬於和營衛的藥方,這種藥方類似於瀉肺滿的葶藶,都是沒有第二種藥材的。仲聖在發汗後,經常使用生薑和大棗來和營衛。這種方法是針對發汗後,臍下悸動,想要發生奔豚的症狀,因為腎氣正想上升,無法兼顧到身體表面。所以,茯苓桂枝是用來瀉腎水、驅逐腎寒的,為了避免生薑和桂枝都升發到身體表面,所以不使用生薑。另外,甘草和大棗可以補益中宮來抵抗腎氣。

一為附子粳米湯。說具飴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