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思辨錄》~
1. 卷三
2. 薤白
藥之辛溫而滑澤者,惟薤白為然。最能通胸中之陽與散大腸之結。故仲聖治胸痹用薤白,治泄利下重亦用薤白。但胸痹為陽微,痢則有冷有熱,第藉以疏利壅滯,故外臺於冷痢熱痢,皆有治以薤白者。
白話文:
藥物中,味道辛辣溫熱又滑潤的,只有薤白是這樣。它最能疏通胸腔的陽氣,以及散開大腸的阻塞。所以張仲景治療胸痹會用到薤白,治療腹瀉、裡急後重也會用到薤白。不過,胸痹是因為陽氣衰弱,而腹瀉則有寒熱之分,薤白只是用來疏通和滑利淤滯,因此《外臺秘要》裡,不論是寒性腹瀉還是熱性腹瀉,都有用薤白來治療的例子。
3. 生薑
生薑是老薑所生之子姜,乾薑則老薑造成者。故乾薑得秋氣多,功兼收斂。生薑得夏氣多,功主橫散。乾薑溫太陰之陰,生薑宣陽明之陽。一臟一腑,亦治分母子。
生薑氣薄發泄,能由胃通肺以散邪。凡外感鼻塞與噫氣嘔吐胸痹喉間凝痰結氣皆主之。惟不能治咳。小柴胡湯咳去生薑,痰飲門凡言咳者,亦皆無生薑。以生薑純乎辛散,適以傷肺,不能止咳。太陽病表不解而有咳,如小青龍湯尚不用生薑,何論他經。乃肺痿門之咳有用之者,肺家邪實,非太陽之表病比,正不妨與麻黃同泄肺邪。
厚朴麻黃湯有麻黃而不用生薑者,以脈浮則外達自易,已有麻黃散表,石膏清熱,便當以乾薑溫而斂之。澤漆湯無麻黃而即用生薑者,脈沉則有伏飲在裡,澤漆紫參輩之苦寒,所以驅之於下,生薑桂枝等之辛甘,所以和之於上,用麻黃則失之上散,用乾薑則嫌於中守也。
或曰:小青龍湯、射干麻黃湯、真武湯,皆有水飲而咳,而一用乾薑,一用生薑,一生薑乾薑並用,何治之不侔若是耶?曰:此正方義之當尋究者矣。小青龍湯外寒與內飲相搏,麻黃桂枝所以散外寒,細辛半夏所以蠲內飲,以芍藥輔辛夏,則水氣必由小便而去,此內外分解之法,不宜重擾其肺,使內外連橫,故溫肺之乾薑,斂肺之五味則進之,而劫肺之生薑則退之也。
射干麻黃湯喉中水雞聲,乃火吸其痰,痰不得下而作聲,其始必有風寒外邪,襲入於肺,故咳而上氣,與小青龍相似而實有不同。彼用麻黃為發太陽之表邪,必得加桂;此用麻黃但搜肺家之伏邪,不必有桂。彼以辛夏蠲飲,法當溫肺,溫肺故用乾薑;此以辛夏蠲飲,法當清肺,清肺故用射干。
彼導心下之水走小便,故加芍藥;此散上逆之痰在喉中,故加生薑。蓋乾薑不獨增肺熱,而亦非肺家散劑也。真武湯因發汗太過,引動腎水上泛,為悸、為眩、為身瞤,非真陽本虛,不至於是。方名真武,是表熱不足慮,而寒水必當亟鎮。附子補陽,白朮崇土,所以鎮寒水者至矣。
驅已泛之水以歸於壑,則苓芍不可無。散逆氣、逐陰邪,以旋轉其病機,則生薑尤不可缺。若寒水射肺而有咳,亦即治以肺咳之藥加細辛乾薑五味,咳非主病,與小青龍有間,故小青龍細辛乾薑各三兩,而此止各一兩。生薑乃證中要藥,不以有乾薑而去之也。
生薑瀉心湯,有生薑又用乾薑,以生薑治乾噫食臭,乾薑治腹鳴下利也。通脈四逆湯,有乾薑又加生薑,以乾薑止利通脈,生薑散寒治嘔也。
生薑去臭氣通神明,其用全在於肺胃,而胃與脾以膜相連,故脾家氣分有治之者,如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治腹脹是也。血分亦有治者,如當歸生薑羊肉湯治腹痛是也。驅使之妙,不在一物而在全方,是故制方尤難於識藥。
薑棗調營衛與姜多於棗之義,詳見大棗。其有生薑無大棗者,仲聖每與桂枝半夏橘紅等物並用,重在鬯陽,故不取大棗之甘壅。
白話文:
生薑是老薑長出來的嫩薑,而乾薑則是老薑製成的。所以乾薑吸收的秋天肅殺之氣較多,作用偏於收斂。生薑吸收的夏天生發之氣較多,作用偏於向外發散。乾薑溫補太陰脾經的陰氣,生薑宣發陽明胃經的陽氣。一個臟一個腑,也分別治理母子之間的病症。
生薑的氣味輕薄,具有發散作用,可以從胃部通達到肺部,用來驅散外邪。凡是外感引起的鼻塞、打嗝、嘔吐、胸悶、喉嚨有痰等症狀,都可以使用生薑來治療。但是生薑不能治療咳嗽。像小柴胡湯因為要治療咳嗽,所以去除生薑。痰飲病症凡是提到咳嗽的,方子裡也都不會使用生薑。因為生薑純粹是辛散的,反而會傷害肺,不能止咳。太陽病表證沒有解除,卻有咳嗽的,像是小青龍湯都不用生薑了,更何況其他經絡的病症呢?只有在治療肺痿病症的咳嗽時才使用,因為肺部的邪氣屬於實證,和太陽表證不同,使用麻黃一起發散肺邪也沒關係。
厚朴麻黃湯有麻黃卻不用生薑,是因為脈象浮表示邪氣容易向外發散,已經有麻黃來發散表邪,石膏來清除熱邪,就應該用乾薑來溫補且收斂。澤漆湯沒有使用麻黃,卻直接使用生薑,是因為脈象沉表示有痰飲伏藏在體內,用澤漆、紫參等苦寒的藥物來將痰飲向下排泄,用生薑、桂枝等辛甘的藥物來調和向上之氣,如果用麻黃,就會失去向上發散的作用,如果用乾薑,又會偏於守中。
有人問:小青龍湯、射干麻黃湯、真武湯,都有水飲引起的咳嗽,為什麼一個用乾薑,一個用生薑,一個生薑乾薑都用,治療方式差異這麼大呢?這是應該仔細研究藥方意義的地方。小青龍湯是外寒和體內水飲相互搏擊,用麻黃桂枝來發散外寒,用細辛半夏來去除體內水飲,加上芍藥輔助細辛半夏,就能讓水氣從小便排出,這是一種內外分治的方法,不應該過度擾動肺氣,造成內外連在一起,所以用溫補肺氣的乾薑,以及收斂肺氣的五味子,而不用會耗散肺氣的生薑。
射干麻黃湯的喉嚨中有痰液震動的聲音,是因為火氣將痰吸住,痰液無法順利排出而發出聲音,剛開始一定是有風寒外邪侵入肺部,所以才會咳嗽、氣喘,這和使用小青龍湯的情況相似,但實際上有所不同。小青龍湯用麻黃發散太陽經的表邪,必須要加上桂枝;射干麻黃湯用麻黃只是搜肺中的伏邪,不一定要用桂枝。小青龍湯用辛夏來去除痰飲,原則上應該溫補肺氣,所以用乾薑;射干麻黃湯用辛夏去除痰飲,原則上應該清肺,所以用射干。
小青龍湯要引導心下的水氣從小便排出,所以要加芍藥;射干麻黃湯要散開在喉嚨中上逆的痰,所以要加生薑。乾薑不只是增加肺部的熱度,也不是發散肺氣的藥物。真武湯是因為發汗太過,導致腎水上泛,引起心悸、頭暈、身體顫動等症狀,如果不是真的陽氣虛弱,不會到這種程度。藥方取名真武,就是表示熱邪不足為慮,必須馬上鎮壓寒水。用附子來補陽,白朮來健脾,這都是為了鎮壓寒水。
要把已經上泛的水液引導回歸到原處,就不能缺少茯苓和芍藥。要散開逆氣、驅逐陰邪,才能扭轉病勢,所以就更不能缺少生薑。如果寒水侵犯到肺部而有咳嗽,也是用治療肺咳的藥物,加上細辛、乾薑、五味子,咳嗽並非主要病症,和需要使用小青龍湯的情況不同,所以小青龍湯的細辛、乾薑各用三兩,而這裡只用各一兩。生薑是這個證型中非常重要的藥物,不能因為有乾薑就不用它。
生薑瀉心湯,既有生薑,又有乾薑,用生薑來治療乾嘔和噯氣,並帶有食物腐敗的氣味,用乾薑來治療腹鳴和腹瀉。通脈四逆湯,既有乾薑,又加生薑,用乾薑來止瀉並暢通血脈,用生薑來散寒並止嘔。
生薑能去除臭氣、使人精神清明,它的作用主要在肺和胃,而胃和脾臟之間有膜相連,所以脾臟氣分有問題的,也可以用生薑來治療,像是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用來治療腹脹就是如此。血分有問題的,也可以用生薑來治療,像是當歸生薑羊肉湯用來治療腹痛就是如此。藥物的運用奧妙在於整個方子的搭配,而不在於單一藥材,因此配製藥方比認識藥材更難。
關於薑和棗在調和營衛方面的作用,以及薑多於棗的意義,詳情請參考關於大棗的論述。至於有生薑而沒有大棗的藥方,張仲景通常是將生薑和桂枝、半夏、橘紅等藥物一起使用,主要在於宣暢陽氣,所以不採用大棗的甘壅之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