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思辨錄》~ 卷一 (20)
卷一 (20)
1. 黃連
粗工又於病者初起而用之,閉門逐賊,鮮有不蒙其害者矣。
昔人以芍藥治腹痛為土中瀉木,余主鄒氏破陰結之說,獨謂以木疏土(說詳芍藥)。若黃連治腹痛,真乃土中瀉木矣。夫肝與膽為表裡,熱必屬膽,寒必屬肝,熱而不上衝,則為肝陽乘脾,腹乃作痛。左金丸治脅痛之方也,而以治腹痛極效,抑青丸亦然。一以吳茱萸一兩,佐黃連六兩,一以吳茱萸湯浸黃連一宿。
蓋肝主疏泄,二味合用,使肝熱下泄而脾土得安,此固為土中瀉木矣。即就黃連思之,黃為燥金,苦能達下,亦具有制木之義。第以吳茱萸佐之,更開其去路耳。
黃連之用,見於仲聖方者,黃連阿膠湯、瀉心湯,治心也。五瀉心湯、黃連湯、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,治胃也。黃連粉,治脾也。烏梅丸,治肝也。白頭翁湯、葛根黃芩黃連湯,治腸也。其製劑之道,或配以大黃芍藥之泄;或配半夏栝蔞實之宣;或配以乾薑附子之溫;或配以阿膠雞子黃之濡;或配以人參甘草之補:因證制宜,所以能收苦燥之益而無苦燥之弊也。
白話文:
如果剛開始生病就用黃連這種藥性強烈的藥,就像是關起門來趕走小偷,很少有不受到傷害的。
以前的人認為用芍藥治療腹痛,是利用芍藥來疏泄脾土中的肝木,我認同鄒氏的破陰結理論,認為用芍藥可以疏通脾土(詳細內容在芍藥篇)。如果用黃連來治療腹痛,那才是真正地在脾土中疏泄肝木。肝和膽互為表裡,熱症通常屬於膽,寒症通常屬於肝。如果熱氣沒有向上衝,而是肝陽過盛導致脾虛,就會引起腹痛。左金丸是治療脅痛的方子,但用來治療腹痛卻非常有效,抑青丸也是一樣。一個是用吳茱萸一兩搭配黃連六兩,一個是用吳茱萸湯浸泡黃連過夜。
因為肝臟主導疏泄,這兩味藥合用,可以使肝火向下疏泄,脾土才能安定,這確實是在脾土中疏泄肝木。從黃連本身來看,黃色屬燥金,苦味能向下走,也有制約肝木的功效。只是加上吳茱萸,更能打開肝火下行的通道。
黃連的應用,在張仲景的方子中,黃連阿膠湯、瀉心湯是治療心病的;五瀉心湯、黃連湯、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是治療胃病的;黃連粉是治療脾病的;烏梅丸是治療肝病的;白頭翁湯、葛根黃芩黃連湯是治療腸病的。黃連的配伍使用方法,有的搭配大黃、芍藥來瀉熱;有的搭配半夏、栝蔞實來宣通;有的搭配乾薑、附子來溫補;有的搭配阿膠、雞子黃來滋潤;有的搭配人參、甘草來補益:根據不同的病症來調整藥方,所以才能夠發揮黃連苦燥的功效,而避免苦燥的弊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