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思辨錄》~ 卷二 (9)
卷二 (9)
1. 栝蔞根、栝蔞實
即天花粉與栝蔞
栝蔞根實本經俱苦寒,李氏謂根甘微苦酸微寒,實甘寒,辨之致審。
白話文:
「天花粉和栝蔞根據《本經》記載都是苦寒的,李氏認為栝蔞的根是甘微苦酸且略帶寒性,而果實則是甘寒的,這樣的區別非常詳細。」
草木之根荄,其性上行;實則性復下降。栝蔞根能起陰氣上滋,故主燥熱之煩渴;實能導痰濁下行,故主黏膩之結痛。此張氏之說至允,用二物者當作如是想。
白話文:
草木的根荄,它們的性質是向上生長的;但當根荄成熟後,它們的性質又會下降。栝蔞的根有升發陰氣、滋補上部的作用,所以可治療燥熱引起的煩渴症狀;而栝蔞的果實則能導引痰濁向下運行,所以可治療黏膩結聚引起的疼痛。這正是張氏所說得很正確的,使用這兩種藥物時,應該這樣來思考。
栝蔞根與葛根同主消渴身熱,而仲聖治痙,則一用葛根,一用栝蔞根何故?蓋無汗而小便反少,氣衝口噤,是風寒濕之邪,相搏於太陽陽明之交而不解,用葛根則能隨麻黃輩散之於外。栝蔞根無解表之長,而證是身體強𠘧𠘧然,俾與桂芍諸物養筋脈則適相當,此其所以攸異也。
白話文:
栝蔞根與葛根都具有清熱生津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消渴和身熱。但是,仲景在治療痙病時,卻分別使用了葛根和栝蔞根。這是為什麼呢?
這是因為,在痙病中,如果患者沒有汗液,小便反而減少,並伴有氣衝口噤的症狀,這說明是風寒濕邪相互搏擊於太陽與陽明交界處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。此時,使用葛根可以隨麻黃等藥物一起發散外邪。
而栝蔞根沒有葛根那樣的解表作用,但如果患者身體強壯,肌肉筋骨壯實,就可以使用栝蔞根和桂枝、芍藥等藥物一起調理筋脈,以達到治療痙病的效果。這就是葛根和栝蔞根在治療痙病時的不同之處。
栝蔞根本治熱治渴,乃牡蠣澤瀉散並不言渴,而其所伍者為瀉水之物,是大病瘥後,虛熱不免,而水去則陰復傷,以栝蔞根潤液而補虛,除病即兼善後也。栝蔞瞿麥丸,上雖為渴而下則有寒,下寒故膀胱不利而水蓄,水蓄於下則陽浮於上,是渴為標寒為本,故以薯附溫肺腎而化氣,苓麥泄下蓄之水,栝蔞根止陽浮之渴。不用膏知者,以渴非實熱也。
白話文:
栝蔞根能治本,並能解除口渴,牡蠣澤瀉散則不提口渴,但所搭配的藥物都是瀉水的,大病初癒後,虛熱難免,若水分都排除出去,則陰分就會再次受到損傷,因此用栝蔞根滋潤身體、補虛,除病的同時兼顧後續的調理。栝蔞瞿麥丸,上焦雖然感到口渴,但下焦卻有寒氣,下焦寒冷,因此膀胱功能不利,水分積聚,水分積聚在下焦,則陽氣就會浮在上焦,所以口渴是標,寒氣是本,因此用薯蕷、附子溫暖肺腎,並化生氣,茯苓、麥冬排出積聚的水分,栝蔞根止住陽氣上浮造成的口渴。不用膏狀藥方,是因為口渴並非實熱造成的。
栝蔞實之長,在導痰濁下行,故結胸胸痹非此不治。然能導之使行,不能逐之使去。蓋其性柔,非濟之以剛,則下行不力。是故小陷胸湯則有連夏,栝蔞薤白等湯則有薤酒桂樸,皆伍以苦辛迅利之品,用其所長,又補其所短也。
白話文:
栝蔞果實的功能,主要在導引痰濁向下運行,所以患有胸結胸痹的病人,非用它不能治療。但它只能引導痰濁運行,不能將其驅除。因為它的性質柔和,不加入一些性質剛烈的藥物,就不能有力地向下運行。所以小陷胸湯裡面有連翹、夏枯草,栝蔞薤白湯裡面有薤白、桂枝、乾薑等,都是將苦、辛、迅、利等藥物進行配伍,利用它們的優點,又能彌補它的不足。
2. 葛根
葛根與栝蔞根,本經皆主消渴。而葛根起陰氣,栝蔞根不言起陰氣。張隱菴以栝蔞蔓延,結實之時,根粉盡消,結實既成,根覆成粉。又凡草木根荄,性必上行,遂謂栝蔞根能起陰氣上滋。鄒氏亦韙之。愚竊以為不然,用葛根者皆知為升陽明之藥,栝蔞根無用之為升者。雖凡根皆寓有升意,而用根之藥不盡屬能升,且以粉消為升,則有粉方掘,正在升力已退之時。蓋其所以主消渴者,為其性濡潤而味苦寒,皮黃肉白,能劫肺胃之熱,潤肺胃之燥耳。
白話文:
葛根與栝蔞根,在《本經》中都記載有消渴的功效。但是葛根能夠升陽氣,而栝蔞根沒有提起過有升陽氣的作用。張隱菴認為栝蔞蔓生蔓延,結出果實的時候,根部的粉盡數消失,果實結成了,根部又覆蓋著粉。而且一般的草木其根莖的生長方向一定是向上生長的,所以認為栝蔞根能夠升陽氣,滋陰。鄒氏也贊同這個觀點。我卻認為不是這樣,使用葛根的人都知道它是升陽明之藥,栝蔞根沒有用來升陽的。雖然所有根部都寓意著有升的意義,但用根部的藥物並不是都能夠升陽,而且以粉消來作為升陽的依據,那麼粉方掘的時候,正處於升陽的力量已經退化的時候。栝蔞根所以主治消渴,是因為它的性質滋潤而味道苦寒,皮黃肉白,能夠劫除肺胃的熱,滋潤肺胃的乾燥而已。
別名天花瑞雪,亦正取寒潤下降之意。葛根則異乎是矣,味甘平,為陽明之正藥。內色潔白,則能由胃入肺。外色紫黑,則又由肺達太陽。味甘兼辛,則擅發散之長,層遞而升,復橫溢而散。升則升胃津以滋肺,散則散表邪以解肌。故栝蔞根治身熱,是以寒勝熱;葛根治身熱,是以辛散熱。
白話文:
栝蔞別名天花瑞雪,意思是它性寒,能潤燥降火。而葛根則不同,味甘平,是陽明經的常用藥。白色栝蔞能從胃經進入肺經,紫色葛根則能從肺經到達太陽經。葛根味甘且帶辛,擅長發散,層層遞進,向上升發,再橫向擴散。向上升發時,能提升胃液滋潤肺部,橫向擴散時,能散發外邪,解除肌表之熱。因此,栝蔞根治身熱是利用寒性克制熱性,而葛根治身熱則是利用辛散驅散熱邪。
栝蔞根止渴,是增益其所無;葛根止渴,是挹彼以注茲。用葛根而過,有竭胃汁之虞,胃陰下溜,亦能起陰氣以止利也。
白話文:
栝蔞根能止渴,是因為它增強了人體自身所缺乏的津液。葛根能止渴,是因為它從其他部位引流津液來滋潤咽喉。如果過量使用葛根,就有可能耗盡胃液,從而導致胃陰下流,反而能激發陰氣來止瀉。
葛根湯以桂枝湯加麻黃,詎不足發太陽之邪,而猶必重用葛根者,蓋麻桂二方之證,均無項背強𠘧𠘧,太陽病而至項背不柔,則風寒已化熱爍液,將入陽明,麻桂皆燥藥,未足專任,能入陽明起陰氣,滑澤其骨節,而又能化肌表之熱者,舍葛根奚屬。此葛根所以為一方之冠也。
白話文:
葛根湯是以桂枝湯加入麻黃,難道不足以發散太陽經的邪氣嗎?為甚麼還要大量使用葛根呢?那是因為麻桂二方之證,均無項背強直之狀,太陽病而至項背不柔,則風寒已化熱爍液,將入陽明,麻桂皆燥藥,不足以專任,而葛根能入陽明起陰氣,潤澤筋骨,且又能化解肌表的熱氣,除了葛根之外,還有甚麼藥物能做到呢?因此葛根湯為一方之冠。
凡寒阻於經,欲化未化而有表熱之證,葛根能外達而解之。若已化熱入里,或其熱不應外解,則葛根無能為役。奔豚湯竹葉湯之用葛根,不得謂無表熱應外解也。
白話文:
凡是寒邪阻滯在經絡中,想要化解寒邪,症狀未完全好轉時,若外表還有熱的症狀,葛根能透達表面而化解寒邪。若是寒邪已經化成熱邪進入身體內部,或熱邪不應該從身體表面化解,那麼葛根就沒有用處了。奔豚湯和竹葉湯中使用葛根,不能認為沒有外表熱的症狀就應從身體表面化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