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巖

《本草思辨錄》~ 卷一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9)

1. 黃芩

人知黃芩為少陽藥而不識其所以然,竊思其色青勝於黃,得甲膽之氣,又中空似膽府,氣寒能清膽熱。膽屬少陽相火,相火者佐君而行其令者也,人賴此火以動作云為,故氣分之熱,少陽為多。治氣熱之藥,亦惟黃芩為方中易見。

白話文:

一般都知道黃芩是少陽的藥物,卻不瞭解其中的緣由。我認為它之所以是少陽藥,是因為它的顏色青色比黃色更勝出,接收了甲膽之氣,而且中間空虛,看起來像膽囊,其寒涼的性質可以清除膽熱。膽屬於少陽相火,相火是指協助君火執行命令的火,人靠這個火而能夠動作,因此氣分的熱,多屬少陽。治療氣熱的藥物,方劑中也常看到黃芩。

金以黃為貴而黃屬土,黃有土金相兼之德,故黃芩亦入肺胃與大腸,表裡之熱無不能解,本經所以主諸熱黃疸腸澼泄利也。

白話文:

金以黃色為貴重,而黃色屬於土,黃色具有土和金共同的性質。所以黃芩也能進入肺、胃和大腸,內外寒熱都不能解,本經中記載的主要有各種熱證引起的黃疸、腸澼泄利。

黃連入心脾,而心脾皆主血。黃芩入膽肺,而膽肺皆主氣。鄒氏三偶之說,全然未當。即如黃芩湯,是用黃芩清少陽氣熱。其加芍藥,亦非用以入血(說詳芍藥)。

白話文:

黃連進入心和脾,而心和脾都主導血液。黃芩進入膽和肺,而膽和肺都主導氣。鄒氏的三偶之說,完全不正確。比如說黃芩湯,是用黃芩來清除少陽之氣的熱。加入芍藥,也並非用於進入血液(詳細的說明在芍藥)。

本經黃連主腸澼腹痛,黃芩主腸澼不主腹痛。觀仲聖黃芩湯、黃連湯之治,正相符合。蓋腹痛為太陽病,或寒或熱,必涉於血。黃連入脾清血熱而兼入心胃,故治腹痛亦治腸澼。黃芩為膽經氣藥,能由肺達腸胃而不能入統血之脾,故治腸澼不治腹痛。潔古以為治脾濕者,未之詳審也。

白話文:

本草經上說黃連主治腸胃疼痛,黃芩主治腸胃絞痛,但不主治腹痛。觀察仲景的黃芩湯和黃連湯的治療方法,正好互相符合。蓋腹痛是太陽病,無論是寒熱,都必定涉及到血液。黃連進入脾臟,清除血熱,同時兼入心胃,所以治療腹痛也治療腸胃絞痛。黃芩是膽經的氣藥,能由肺部到達腸胃,但不能進入統血的脾臟,所以治療腸胃絞痛不治腹痛。潔古認為治療脾濕的藥,還沒有詳細審查。

2. 柴胡

人身生髮之氣,全賴少陽,少陽屬春,其時草木句萌以至鬯茂,不少停駐。然當陰盡生陽之後,未離乎陰,易為寒氣所郁,寒氣鬱,則陽不得伸而與陰爭,寒熱始作。柴胡乃從陰出陽之藥,香氣徹霄,輕清疏達,以治傷寒寒熱往來,正為符合。鄒氏所謂鬯郁陽以化滯陰也。

白話文:

人體的生髮之氣,完全依靠少陽之氣。少陽屬春,此時草木開始萌發,直至繁茂旺盛,沒有停滯不前的現象。然而,當陰氣盡去,陽氣產生之後,陽氣還沒有完全脫離陰氣,容易被寒氣所鬱結。寒氣鬱結,則陽氣無法伸展,與陰氣爭鬥,寒熱症狀就開始出現了。柴胡是一種從陰中透出發散陽氣的藥物,其香氣通徹霄漢,輕清疏通,用於治療傷寒寒熱往來症狀,是十分符合藥性的。鄒氏所說的「鬯鬱陽以化滯陰」,說的就是利用柴胡這種特性,使鬱滯的陰氣消散。

凡證之涉少陽者,不獨傷寒也。如嘔而發熱,嘔屬少陽也,熱入血室,寒熱有時,屬少陽也(論凡三條惟此用小柴胡湯);大柴胡湯下用柴胡,心下滿痛,屬少陽也。至治勞用柴胡,寇氏執定虛損而受邪熱,有熱者始可。瀕湖駁之,則以勞在少陽與他經有熱者悉宜之。鄒氏又以二家之說,皆似勞非勞,如金匱所謂五臟虛熱之熱,其虛勞之宜柴胡與否,仍置不論。竊謂虛勞而用柴胡,仍當以少陽為斷。

白話文:

凡是涉及到少陽證的,不光是傷寒。例如嘔吐而且發熱,嘔吐屬於少陽,熱氣進入血室,寒熱有時,屬於少陽(論述凡是三條惟此用小柴胡湯)大柴胡湯用柴胡來治療疾病,心下部位滿痛,屬於少陽。至於治勞用柴胡,寇氏堅定地認為虛損而受到邪熱,有熱症狀的人纔可以用,瀕湖駁斥他的觀點,認為勞累在少陽和有熱症狀的其他經絡都適用。鄒氏又認為兩家的說法都像是勞累又不像勞累,像《金匱要略》中所說的五臟虛熱,虛勞是否適合用柴胡來治療,仍然沒有討論。我認為虛勞而用柴胡,仍然要以少陽為標準來判斷。

少陽與厥陰,離合只在幾微,熱則為少陽,寒則為厥陰,有寒有熱,則為少陽兼厥陰。虛勞有損及肝者,其脈必弦,弦脈亦屬少陽。仲聖薯蕷丸有柴胡,何嘗不治虛勞,何嘗有發熱之外證。再核之保命集之柴胡四物湯,局方之逍遙散,一治虛勞寒熱,一治血虛寒熱,皆病之涉少陽者,薯蕷丸何獨不涉少陽。

白話文:

少陽症和厥陰症之間的轉化,在於細微的變化。發熱的時候是少陽症,發冷的時候是厥陰症,發熱與發冷並存,則屬於少陽兼厥陰症。 虛弱疲勞而傷及肝臟的人,脈象必定是弦脈,弦脈也屬於少陽症。 仲聖的薯蕷丸裡面含有柴胡,難道它不能治療虛弱疲勞嗎?難道它會有發熱之外的證狀嗎?再考察一下《保命集》中的柴胡四物湯、《局方》中的逍遙散,一個治療虛弱疲勞兼有寒熱,一個治療血虛兼有寒熱,都是病情涉及少陽的病症,為什麼薯蕷丸卻不涉及少陽症呢?

即四時加減柴胡飲子,退五臟虛熱,虛鄰於寒,虛熱與盛熱自殊,正少陽之分際,盛熱則不可以柴胡治矣。

白話文:

柴胡飲子四季皆可加減使用,以退去五臟虛熱,虛熱接近於寒,虛熱與盛熱本身就有區別,正是少陽症的分界線,盛熱就不能用柴胡來治療了。

孫琳以柴胡治勞瘧熱從髓出,雖骨髓為肝腎所隸,而瘧發於膽,膽與肝為表裡,故少陽之氣治,則骨髓之熱已。推之聖濟總錄治小兒骨熱,潔古謂產後血熱必用,皆有少陽相關之理。蓋小兒之陽,陽而稚者也。產後之血,傷及肝膽者也。扶其生氣,正惟柴胡為當。特不善審證製劑而第恃此物,則失之遠矣。

白話文:

孫琳利用柴胡來治療從骨髓生出的勞役型瘧疾熱症。雖然骨髓是由肝臟和腎臟所管轄的,但是瘧疾是由膽囊發生的,而膽囊與肝臟是互相表裡配合的器官。因此若是少陽經的氣得到調理,那麼骨髓的熱症就會消退。推而廣之,聖濟總錄中用來治療小兒骨熱的方法,潔古認為生完孩子之後血熱一定要用。這都是與少陽經相關的道理。小兒的陽氣是陽盛但是稚嫩的,產後的血屬於損傷肝膽的。扶助小兒的生氣,恰好柴胡是適當的。但是如果不善於審察證狀來製造藥方,而只依賴柴胡,那就錯得離譜了。

昔人用柴胡之方不勝枚舉,不必皆柴胡知己,而用之而有效者,非無故也。試即東垣補中益氣湯言之,少陽之火,即氣食少火之火。少火者,不寒不熱,脾得之而升,肺得之而降,過寒過熱,皆能犯胃作嘔。胃豈可升,其氣之陷者,實少火之不足也。柴胡升少陽而使適於中,則少陽自遂其生生之性而脾肺悉受其蔭,此即十一經取決於膽之謂也。東垣以柴胡為升陽明之清氣,而後人遂沿其誤,治本草者盍深究之。

白話文:

古人使用柴胡的方劑不計其數,並不是每個人都完全瞭解柴胡,但用之有效者,也不是沒有道理的。就以東垣的補中益氣湯來說,少陽之火,就是氣食少火之火。少火者,不冷不熱,脾胃得之而上升,肺得之而下降。過寒過熱,都會侵犯胃,引起嘔吐。脾胃豈能上升,其中的虛弱之氣,實際上是少火不足。柴胡能升少陽之氣,使其適中,則少陽之氣自然能夠發揮其生生之性,脾胃肺臟都能因此得到滋養,這就是十一經取決於膽之謂。東垣將柴胡作為升陽明之清氣,後人遂沿襲其誤,研究本草的,應該深入探究。

本經柴胡去腸胃中結氣,謂大柴胡湯用柴胡即去腸胃中結氣,原非不是。然諸承氣湯何以俱不用柴胡,本經所主,亦非專屬腸胃。夫大柴胡湯之為治也,在金匱曰心下滿痛,在傷寒曰嘔不止,心下急,鬱郁微煩,曰熱結在裡,復往來寒熱,其用柴胡,豈只為腸胃中有結氣。

白話文:

在《本經》中,柴胡的作用是去除腸胃中的結氣。所謂的大柴胡湯是用柴胡來去除腸胃中的結氣,這句話並沒有錯。但是,為什麼諸承氣湯都不用柴胡呢?《本經》所主治的疾病,也不只是專屬於腸胃。大柴胡湯的治法,在《金匱要略》中記載為「心下滿痛」,在《傷寒論》中記載為「嘔不止,心下急,鬱鬱微煩」,「熱結在裡,復往來寒熱」,其使用柴胡,豈只是為了去除腸胃中的結氣。

洄溪疏柴胡,謂本經治效皆主腸胃,已不善會本經,而又以為腸胃藥非少陽藥,則尤可異之至。洄溪不既云木能疏土乎,柴胡惟能達少陽之木氣而後少陽得於腸胃疏其頑土,本經蓋就愈病之所言之,非謂柴胡不入少陽也,洄溪亦自相徑庭矣。

白話文:

洄 溪疏柴胡,意思是說本經治療效果皆主腸胃,已經不善於理解本經,又以為腸胃藥不是少陽藥,那就更奇怪了。洄溪不也說過木能疏土嗎,柴胡只能疏通少陽的木氣,然後少陽才能疏通腸胃的頑土,本經是根據治病的地方來說的,並不是說柴胡不入少陽,洄溪自己也和自己意見相左了。